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

時間:2024-06-11 09:26: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1

  “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對于當老師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便是出自為語文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葉圣陶先生之口。最近,翻開葉先生的這本教育論集,雖然大部分文章是解放以前寫的,但今天讀起來仍然感覺醍醐灌頂,受益頗多!

  作文乃自然之事

  說起作文,學生們一個個抓耳撓腮,叫苦不迭,老師們更是想破腦袋,費盡心思,還是收效甚微?墒钱斪x到葉先生在《作自己要作的題目》這篇時,我恍然有種腦袋被拍醒的感覺。葉先生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題目先文章而有呢?還是先有了文章才有題目?這個問題不知大家是否思考過?或許根據(jù)我們自己或?qū)W生的習作經(jīng)驗來看,有時候題目在文章之前,有時候文章寫完了題目也就有了。那到底答案是什么呢?葉先生的思考是:“我們胸中有了這么一段意思,一種情感,要保留下來,讓別人知道,或者備自己日后覆按,這時候才動手寫文章。在寫下第一個字之前,我們意識著那意思那情感的全部!币虼耍笆窍扔辛艘馑记楦胁庞蓄}目!奔毤毸伎,深表認同。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單元習作或考試,首先闖進學生胸中的是題目,意思情感總要遲來一步。這顯然違反了一篇文章產(chǎn)生的自然程序。因此,學生便覺得作文就是為了應(yīng)付老師,就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與自己的意思情感沒有關(guān)系,自然也就痛苦了。

  因此,只靠單元習作,老師給出題目,讓學生去回憶以前的,而不是現(xiàn)場生發(fā)的,自然流露的情感是不夠的,學生也就很難體會到不吐不快的暢快,以及表達、分享自我的樂趣了。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平時的一些不成文的做法,如今終于找到了理論依據(jù),甚是歡喜。在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讓學生記日記。每天像過電影一樣想想自己這一天發(fā)生的事情,哪些值得記錄,哪些印象深刻。有則多寫,無則少寫或不寫,F(xiàn)在看來,日記不正是符合文章產(chǎn)生的自然情緒嗎?這便是“作自己要作的題目”。通過日記,我們總能不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成長。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了一本《敵人派》繪本,故事講了主人公有一個敵人“小杰”,于是爸爸幫他做了一個敵人派,這個派可以讓敵人消失。前提是他必須和小杰友好地玩耍一天。他照做了,最后敵人真的消失了。聯(lián)系到五年級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小團體,也容易與同學產(chǎn)生矛盾這種情況,就分享給了孩子們。沒想到在日記中孩子們有了這樣的思考:“原來拉進‘我’和小杰距離的是寬容與真誠。哪有什么敵人?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薄罢嬲\友好溝通,一定會擁有很多好朋友!”再比如,這兩天杭州難得的初雪,讓孩子盡情地去玩,去感受,于是便有了這樣的文字:“雪,舞動著的冬日使者,已經(jīng)悄然降落人間”;“不一會兒,頭上就住滿了可愛,俏皮的雪花娃娃”;“一滴滴雪輕輕地柔柔地從天空中洋洋灑灑地飄落下來,落到我正仰著的臉上,再慢慢從我臉上掉了下來,滑進我的舌尖。那味道,無比純凈,沁人心脾,讓人一下子把所有煩惱都忘記了”;“雪并非落到了我們的身上,還落在了我們的心里”;“到處是那么寧靜,也是那么活潑”;“草坪之上的雪,天空之上的雪,雖是冰冷無情,但化成甘露便是有情之物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葉先生所說:“作文不該看作是一件特殊的事情,猶如說話,本來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該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猶如泉流,或長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異其致。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jié)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fā)展,是一種享受,而無所謂練習:這就與文章產(chǎn)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本拖裼械暮⒆尤沼泴懼鴮懼统闪晳T了,就成享受了,一天不寫反而覺得少了點什么。此外,寫日記,本身也是生活的積累,有了豐富充實的生活積累,再引導學生“修辭立誠”,即所寫必須是他們所積蓄的,必須是真切見到,真實所想的,表達也就自然而然了。

  ·教師下水,體文章甘苦

  葉先生除了讓學生多寫,也建議老師經(jīng)常動動筆,寫寫下水文。葉先生在《“教師下水”》一文中說:老師寫下水文“無非希望老師深知作文甘苦,無論取材布局,遣詞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學生只要用心領(lǐng)會,努力實踐,作一回文就有一回進步。”是啊,“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老師自己不練筆,不知作文中的甘苦,又如何確切地指導學生呢?

  拿我自己來講,自己也曾經(jīng)寫過幾篇感興趣的單元習作下水文。切身的感受也的確是如葉先生所說的“老師實踐越多,經(jīng)驗越豐富,給學生的幫助就越大!币环矫妫攲W生讀到老師寫的文章時,那眼里的光是和只聽老師講解技巧不一樣的,可能這是一種示范,更是一種鼓勵,或許會打破他們習作的畏難情緒。另一方面,老師寫了,就切身地感受到了列提綱或打腹稿的重要性,所謂“凡事豫則立”,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想清楚再寫,不要隨便一想就算,以有點朦朧的印象為滿足。葉先生也說“先寫提綱的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不盡,而且受用不僅在寫作方面”。老師寫完了,自然就會把稿子念幾遍,念下去覺得不順當?shù)牡胤骄褪切枰薷牡牡胤,多念幾遍,也就知道該怎么改了。因此,這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學生習作總是覺得完成任務(wù)就好,很少自己去讀,哪怕讀也是浮光掠影,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只有老師深度參與了“寫完一篇文章,念幾遍,對修改大有好處”,展示給學生,學生才會“心服口服”,才會慢慢用心去念,去改。最近一次習作寫信《我想對您說》,我也寫了一篇下水文。寫完之后再讀,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場景并不具體,也就不夠打動人,因此進行了修改。并給學生展示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樣子:

  修改前:記得有一次,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shù)學題,我算了很多遍,還是沒有算出來。這時您耐心地和我一起分析,一步步演算,終于解出來了!第二天,才從老師口中得知這道題的確非常難,全班基本都空著,就我一個人正確解出來了!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更自豪有一個充滿韌勁、不輕易服輸?shù)陌职帧?/p>

  修改后: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shù)學題,算了很多遍,還是沒有算出來,眼看夜已深,我更加心煩意亂。這時,您并沒有批評我,而是溫和地對我說:“不要急,靜下來心,爸爸和你一起看看!敝灰娔闷鸸P,像一位認真的小學生一樣,時而在紙上演算,時而嘴里說著:“不對不對,應(yīng)該這樣!”只見草稿紙算了一張又一張,您時而表情嚴肅,時而又露出喜色。不知過了多久,我都困得睡著了,只聽您:“閨女,快起來,我解出來了!快,我講給你聽!”迷迷糊糊的我一開始很抗拒,但您的眼神卻充滿了堅定和希望,一遍遍問我:“懂了嗎?不懂的話,我再講一遍!”我被您的堅持打動了,打起精神,聽您一步一步細致地分析。深夜,萬籟俱靜,一片漆黑,只有我家還亮著燈,燈下您手舞足蹈地給我講題。終于,我聽懂了,您興奮地和我擊掌,高興得像個孩子!第二天才從老師口中得知這道題非常難,全班都空著,只有我一個人正確解答出來了!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更自豪有一個充滿韌勁,不輕易服輸?shù)陌职帧?/p>

  學生一是通過對比,便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通過描寫主要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場景描寫更具體了。二是老師的“現(xiàn)身說法”,讓學生看到老師的文章也需要改,這是很自然的,排斥心理或許會少些了。當然,通過寫下水文,我也確實感受到了完成一篇文章的難度,換位思考也更能理解學生了。以后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列好提綱,提綱越詳細,想得越清楚,寫作就越容易;寫完也要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念并進行修改;對于寫作困難學生,也要找到癥結(jié)所在,提供切實的幫助;對學生的評價要更有情感融入……當然,這需要自己以后深度參與學生習作,經(jīng)常動筆,勤寫多作。

  葉先生在文中最后還提到了:“講讀教學就是教學生讀書。跟教作文一樣,唯有老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讀書。只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者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讀書方面,也得要求‘教師下水’。”正如有人描述教育的現(xiàn)狀——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孩子讀書,這的確令人深思啊!

  如今,新課標改革,面對紛繁復(fù)雜的說法,我總有一種飄在云端的感覺,不知如何是好。讀了葉先生的論集,有種被點醒的感覺,這種點醒既是一種鞭策,鞭策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yīng)該多讀書,多寫作;又是一劑定心丸,“萬變不離其宗”,返璞歸真,和孩子一起讀寫,或許會方得始終。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2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是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們在小學課本中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葉老的經(jīng)典作品,從中我們讀到了一位愛生活、愛孩子的親切老人。但通過《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這本書的閱讀,一位懂教育、善教育、學識淵博的專業(yè)學者屹立于腦海中。這本書可謂是所有從事和語文學科相關(guān)的工作者必須拜讀的經(jīng)典之一。

  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有關(guān)習慣的培養(yǎng)。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是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無法避開的教學話題研究,閱讀中有關(guān)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guān)系這三方面的培養(yǎng)來分享我的收獲。

  文中有一部分是與語文教學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葉老從理論觀點再到名篇舉例,從抽象到具體,深入淺出地為我們指點迷津,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我覺得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與閱讀相關(guān)而且也可以從中把握寫人物文章的一些技巧與方法。

  書中提到有關(guān)寫人物的文章,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書中強調(diào),無論是傳記還是虛構(gòu)的小說,都必然有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且這是窺見人物全部生活及內(nèi)心活動最顯著的表現(xiàn)。

  其中傳記的人物對話都是真實的,是確有所言,但作者并不會把所有的對話滿篇呈現(xiàn),寫成對話錄,而是要有所選擇,將能夠表現(xiàn)人物思想、情感、脾氣、習慣等的對話呈現(xiàn)在文章中,從而體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讓讀者感知人物的為人。書中作者以《史記劉敬叔孫通傳》為例,通過叔孫通與漢高帝及其弟子相關(guān)對話,將叔孫通的知時變與“知當世之要務(wù)”這一特點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

  此外,作者還列舉了一篇經(jīng)典的短片現(xiàn)代小說——魯迅先生的《風波》來說明這一問題,在創(chuàng)作人物時,對人物的語言行動的描寫要有所取舍,如若一股腦的全寫進去,讀者看了必會眼花繚亂,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足以顯出人物某種性格的行動,才值得寫進文章。

  貼合我們的教學來分析,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課《將相和》,一篇根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關(guān)內(nèi)容改寫的文章,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來塑造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的形象。但藺相如的有勇有謀,機智勇敢,以大局為重,寬容大度;以及廉頗的`勇猛善戰(zhàn),知錯能改,都是在具體事例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行動所看出來的。這也是應(yīng)了葉老的那句話——對話和行動是人物的最顯著表現(xiàn)。

  至于讀文章,葉老提到了一個最樸實的方法——揣摩,我的理解就是讀文章要邊讀邊思考邊質(zhì)疑。而且一篇文章要真正理會它的主旨意義以及價值絕對不可泛泛而讀,我們說同一篇文章,同一本書,在我們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思想境界下去讀,都能讀到不同的東西,悟出些許道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平日的教學中開展師生同讀共讀,每個人讀懂的東西是不相同的,提出的問題的角度出發(fā)點也是不同的,但總歸是有價值的,值得商榷的。

  一篇成熟的文章,每一個部分都有其作用和價值,部分之和是大于整體的,這要求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注重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guān)系,從部分著手,但最終要落實于整體。

  關(guān)于習作。葉老在書中提到小學作文教授的目的在于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樸實的說理,不生謬誤即可。文中強調(diào),作文命題及讀物的選擇,要以學生為本利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有此情感,此思想是否易于學生發(fā)揮,再者講授一篇作文時,老師只需把題目要求講明白,使學生能夠不偏不跑題即可,此外,勿需多言,否則勢必使學生的思想受限。

  寫作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課本的例子來教學,慢慢咀嚼課本上一些好的句子,細心啟發(fā),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多練習,久而久之則會有寫作的感覺。文章的選讀,也是培養(yǎng)寫作的契機。先讓學生多,讀后教師指導,之后進行實操。比如一篇文章以敘述為主,教師可以教授敘述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寫敘事文,散文或其他文體同樣如此。

  作為教師,在平日批改作文時,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作文常常一氣呵成,不分段落,對于此,書中建議作者在定下題目后,思考審定本文含有幾段,并簡要標明每段的段意,如若是說理論事文,可根據(jù)語氣的停頓來劃分段落,以規(guī)避此類問題。

  第三方面,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guān)系,葉老在書中明確提到: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寫作是基于閱讀的。只有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

  因此,教師在上閱讀課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把文章講透徹。具體來說就是詞句要講清楚;全文要分析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發(fā)展的;感情是怎么表達的等等,要做到這些,教師一定要透徹地理解課文,下功夫鉆研,關(guān)鍵還是要靠自己。

  語文課堂,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的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充分發(fā)揮教學智慧及教學魅力在引導學生聽課時,令學生不自覺地動腦筋。久而久之,養(yǎng)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簡單來講,即在講閱讀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有條理地表達出中心思想,讓學生和作者一起思考,之后在寫作時,就比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里的文章鞭辟入里,字字珠璣,這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學科研究者無法避開,且須潛心研究的一本著作。

  書的最后還提出了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如果老師的訓練能達到這兩點,才堪稱教育之成功。

  語文教學仍然需要認真的研究,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不要求一致,只要學生獲得實際的效益,煉成讀書寫作的熟練技能最為重要。作為教師,要善于讀書,善于寫作,并且要明白其所以然,此外還要明白何為語文教學,如教學生閱讀習作等等。對于語文這一大學科的教學研究,我們?nèi)孕璞新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態(tài)度奮力前行。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3

  如果教學語文是爬一座山,那我此刻正邁步在蜿蜒向上的石階上,仰起頭,所見是蔥蘢茂密的層層樹林,前路有許多未知等待著我去探尋,心里時而忐忑時而彷徨,也只是暗暗把這些問題放在心里,自顧自地較勁。

  恰逢這個學期,胡老師將一本厚厚的書贈給我們,翻開書頁,一股濃濃的質(zhì)樸氣息撲面而來,先生的文章,曉暢通達,明白如話,那一位懷揣赤子之心的老者,把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緩緩道來。一章一言,讀完之后,我總會呆坐許久,心中匯聚了許多體悟與思考,好似撥開了前行的迷霧,覺得心中是滿溢的堅定和感動。

  循源而行,學有所依

  遵循語文學習的本源,讓“學習”有法可依。學語文為的是用,經(jīng)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達到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葉老先生在書中強調(diào)了學以致用的道理。教語文是為幫助學生熱愛生活,訓練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使他能夠在生活中運用語文。

  我們時常在課堂上陷入一種誤區(qū),教師要多講,學生才能聽懂。就拿書中的例子來說,古時私塾中的一些先生,他們給學生講書,用恰當?shù)姆窖越忉屌c辨別那些難以弄懂的虛字。他們教學生閱讀,讓學生點讀那些沒有句讀的書籍和報紙論文。他們?yōu)閷W生改文章,單就原意增刪,并且就為什么增刪反復(fù)詳盡說明。與此相反,那些一味講的,一味讀的,一味作的,僅及字面,不及方法,孩子們出了學校還是一竅不通。

  多讀多作故屬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怎樣寫,有方法的落實。葉老在書中說:“老師的責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裝進學生腦子里去,因為教師不是一輩子跟著學生!币黄恼轮v解透徹了,換了面貌的同類型篇目卻又不知道怎樣去理解了。“如果學生坐定在位子上,聽到教師說今天講某一篇之后,才翻開課本或選文來,然后聽教師讀一句,講一句,逐句就讀講下去,直到完篇,別無其他工作,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實則便是一件誤人子弟的事了。記得我剛?cè)肼毜?那段時間,恨不得把每一篇課文的重要知識點挖掘出來,在課堂上一一講給學生聽,生怕他們錯過書中的任一要點,擔心著他們會因為沒有理解課文中的某一處而受影響,此時已陷入了一種誤區(qū)。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蹦壳埃谛抡n標頒布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如何使用統(tǒng)編版教材這個“例子”呢?教師不僅要著眼于新課標的理念,還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手頭上地教材,仔細研讀課標,分析教材編排,才能為批判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這個“例子”奠定基礎(chǔ)。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要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從學生方法學習螺旋上升的角度思考如何講授,整體把握教材,將單元語文要素滲透到每一堂語文課。用好教材這個“例子”,不僅要了解文本的價值意義,還要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范圍,注重方法的遷移,看到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語文。

  對于教師的“幫助”,課堂上應(yīng)有限度,應(yīng)有側(cè)重,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學校教育應(yīng)指向?qū)W生未來廣闊的生活,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方法,重過程,語文學習中的觀察力,執(zhí)行力,解讀力、寫作力等都將在他們的生活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守本而進,教有所憑

  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讓“教學”有所憑借。在平時,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作文課上罷,學生一碰到寫作文,常常是緊鎖眉頭、搜腸刮肚卻寫不出幾個字。寫作也成為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理念恰好再次為我指明了方向。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shù),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讀葉老的文章,最直接的感受是說實話,不做作,雖是論述,但簡單易懂,抒發(fā)心中最真實的體會。

  據(jù)于此,我也將班里寫作困難的孩子分為兩類,一類是“積蓄不足”,一類是“表達欠缺”,積蓄不足的孩子督促日常做到每日閱讀,樹立在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的理念,養(yǎng)成對生活及自然萬物的體察之心,這樣寫作的來源渠道便是純粹真實的。表達欠缺的孩子能夠作文,但是所寫的往往并非是他們積蓄的,而是依樣葫蘆,不經(jīng)思考與他人大同小異的表達,或是脫離生活,全然說一番華麗的言語,卻不能與他人相感通。訓練這類學生寫作,要注重于引導他們傾吐自己的積蓄,知道生活中的體驗是終身受用的,這也和葉老所說的“修辭立誠”是同理的。

  除了在學生寫之前關(guān)注引導,我還注意到了書中所強調(diào)的“改”的問題,發(fā)現(xiàn)常以為細致的“精細批改”收效甚微的緣由!耙饬x不完,乃由于學生識力之未至,而非由于推理之謬誤。夫識力之程度至無定限。今時教者所見,增之于作文簿者,他日學生識力進步或竟更造其深,而覺教者所增為意有未盡。”與教師相比,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水平是存在差異的。雖然教師面面俱到地改,但學生并不能完全明白改動地意義。這種狀態(tài)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雖然使了很大的勁兒,但效果并不明顯。

  作文的目的理應(yīng)對作文的批改具有指導作用!捌湟饬x不謬誤而尚有不完全之處者,不必為之增;字句已通順而尚欠凝練高古者,不必為之改”。從具體批改地做法上來說,一是要多面批,二是要讓學生自己動筆改。在面對面地交流中,教師知道學生想寫什么?對于表達怎樣更加清楚提出建議并做示范,對于行文編排時如何增強邏輯性進行說明,推薦具體說法供學生參考。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知道了文章為何要修改,并且自己也掌握了修改的方法,長此以往,便能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明確改什么、為什么改、怎么改。

  向純粹出發(fā),向生活靠近

  語文應(yīng)回歸本真,扎根生活,發(fā)芽開花。葉老在書中強調(diào)了語文來自生活,應(yīng)該從生活中學習語文,這一點也和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打破隔閡,滿足學生生活所需。觀察事物,豐富見聞,只有生活才能賦予學生具有這樣的本領(lǐng)。因此,我們要為學生開創(chuàng)一片自由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主宰的時間,有屬于自己的空間。

  記得這個學期剛上完《父親、樹林和鳥》這一課時,教室里格外熱鬧,大家都在討論父親曾經(jīng)到底是不是一個獵人,延續(xù)著課堂上的辯論賽有理有據(jù)地分析著。這時,有一個孩子湊到我的身邊,若有所思地問:“老師,你聞到過草木的氣息嗎?”看著他好奇的眼神,我不禁想到文章中父親能辨別出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中的鳥味,而“我”只能聞到清晨樹林中的草木氣息,以此形成對比,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可能連草木味都沒有聞到過。我當下便邀請他:“那下節(jié)課,咱們班就一起去找一找,聞一聞草木味兒吧。”

  “尋味”之旅正式開啟,孩子們在校園中細細觀察,調(diào)動感官尋找,終于,鼻子最靈敏的小奕聞到了草木的味道,他歡欣雀躍地招呼小朋友們過去,樟樹林中那股淡淡的味道原來便是書中描述的草木味,隨之而來的是有人聞到了花香,有人聞到了青草味,有人聞到了泥土散發(fā)的清香,經(jīng)此一“旅”,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原來用感官多去留心觀察和發(fā)現(xiàn),就能在生活中收獲許多不一樣的體驗。走近生活,參與式感受,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涵養(yǎng)內(nèi)心,豐富體驗。

  此后,帶上這本書,爬我心中的那座山,步履不停,從純粹出發(fā),也走向存粹。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4

  葉圣陶先生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在暑期靜心閱讀了葉老先生的書《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這本書共六輯,第一輯主要談了學習國文的方法,如《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等,第二輯主要介紹針對當時的國文編輯要旨,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對于前兩輯的閱讀使我在語文教學上有了很多啟發(fā)。

  一是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語文是工具;二是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任務(wù):語文的教學任務(wù)是養(yǎng)成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緊緊抓住這兩句話來開展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

  葉老在書中說:“老師的責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裝進學生腦子里去,因為教師不是一輩子跟著學生!薄叭绻麑W生坐定在位子上,聽到教師說今天講某一篇之后,才翻開課本或選文來,然后聽教師讀一句,講一句,逐句就讀講下去,直到完篇,別無其他工作,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是一件誤人子弟的事了;叵雱偖厴I(yè)那會兒,初入課堂,滿腦子想的都是將課文掰開揉碎的講給學生,生怕有一點講不到,學生們就學不會。那時的自己何嘗不是先生所說的反面例子呢!

  教語文是幫助學生熱愛生活,訓練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使他能夠運用語文能力在社會上起到必要的作用。

  對于“幫助”,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著重要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方法,重過程,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靠實踐來掌握語文能力。這種習慣可以是觀察能力,可以是執(zhí)行力,可以是解讀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一切與使用語文息息相關(guān)?伞梆B(yǎng)成習慣”比“直接講授”要動的腦筋更多了,要舉行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并要著重反饋,還要著重于日積月累,堅持不懈,非?简灲處煹母鞣N能力?偠灾,一定要明白語文的性質(zhì)是工具性!

  關(guān)于語文課的教學任務(wù),過去強調(diào)以老師講為主的知識灌輸,這樣的問題是,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好像他們一直套著游泳圈在游泳,當某天脫離游泳圈的時候,可能就溺水了。在談到國文教學的目標時,葉老使用的三個詞“習慣”、“能力”、“技能”應(yīng)該是針對“閱讀和寫作”兩方面的而言的。我認為相較于寫作,閱讀更為重要。葉老說:“國文教學懸著明晰的目標: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倍鴮W生養(yǎng)成、培植、訓練。憑借的就是一篇篇的課文。所以,葉老說,“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是學生學習作者表達形式的例子。而我們語文課的教學任務(wù)就是在課堂中利用好“課文”這個例子,教給學生關(guān)于作者表達形式的方法,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教師帶領(lǐng)著孩子們在課堂中不斷地深挖,舉一反三,反復(fù)練習,將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必要時予以指導和啟發(fā)。精讀課要指導,要有研讀的功夫。我們不能只是“教書”而更要“教學”。要教會學生“學”,學生就得有“預(yù)習”的習慣。葉老先生在書里就課前的預(yù)習和課上的練習提出了幾條操作性很強的建議,時隔多年,仍舊沒有過時,甚至比許多當下花里胡哨的表演功夫要好得多,因為扎實,真實,返璞歸真才是硬道理。

  “預(yù)習的初意不是要求學生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是讓學生自己動天君!睂W生動了天君,得到理解,便有獨創(chuàng)成功的快感;虻貌坏嚼斫猓銜兴妓鞯哪铑^!独首x手冊》里說過,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一篇文章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把這篇文章讀一遍,看他的詞語、句子間的停頓。所以,大聲朗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法寶之一。讀的過程中圈畫不懂的生字生詞,依賴查字典,得到相當?shù)恼J識。遇到多種解釋的,還應(yīng)該弄明白每種含義要在什么語境下運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搜集用例,整理起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生字生詞的正當用法。借助現(xiàn)代的各種便捷的手段,工具書,電腦網(wǎng)絡(luò),都比較好實現(xiàn)。預(yù)習有了問題,聽課時就有注意力,上課就有效果。教學學生“學”,上課須有“討論”,而不是一味地講。教師對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進行指導、歸納,補充,闡發(fā)。學生在預(yù)習時練習了讀書,討論時得到思考,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就得到了逐漸養(yǎng)成。不論是課內(nèi)書籍還是課外書籍的拓展都創(chuàng)造了一個較好的閱讀前提。用現(xiàn)代的方法來講就是以讀促思,以讀促寫,以讀代講。

  學習語文,課內(nèi)的精讀是方法,課外的整本書閱讀,也就是略讀才是關(guān)鍵,要運用課內(nèi)學習到的閱讀方法去略讀課外的讀物,然后多多比較。欣賞文學的能力與訓練寫作的能力,“在于第一步透徹了解整篇文章。第二步體會作者意念發(fā)展的途徑及其辛苦經(jīng)營的功力”。教師指一點門徑,給一點暗示。閱讀,體會,效仿。逐漸就學會了欣賞與寫作。精讀是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yīng)用。

  “略讀”的作用,葉老強調(diào)“應(yīng)用”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認識,他認為閱讀的“習慣”來源于“略讀”這也符合應(yīng)用當中“熟能生巧”的規(guī)律。這其實進一步解釋了“習慣”的養(yǎng)成的問題,不能單獨依靠課上的“精講精練”就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習慣。學生的略讀需要指導,這是葉老一再強調(diào)的。但這涉及了兩個相關(guān)的問題。第一個是教學時間上的問題。授課的時間有限,學生的精力有限。另一個是教材方面的問題。雖然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渠道很多,可和語文課本的銜接確是因人而異的,作為“習慣”還是要依靠學生的自覺,不能強求。葉老所談的對不同文體的閱讀的注意事項,可以說精準至極!“在從中吸收知識,增加自身的經(jīng)驗;那就須運用思考與判斷,認清全書的要點,不歪曲也不遺漏,才得如愿!焙玫男≌f和劇本,故事僅是跡象,憑著那跡象,作者發(fā)揮他的人生經(jīng)驗或社會批判,那些才是精魂。詩歌,不但要分析地研究,還得要綜合地感受。古書閱讀要得到真切的了解,就必須明了古人所處的環(huán)境與所懷的抱負。但就做到這幾條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通讀葉老的論集給予我的幫助很大,他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于努力學習并實踐改革著語文教學的當下,絲毫不顯過時。我也將會在追隨光、靠近光中不斷成長。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5

  在這個暑假讀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感受很深。下面重點談?wù)勛x后“談?wù)Z法修辭”這部分后的一些心得。

  小學語文課堂上不講語法,就連最基本的主謂賓,介詞、代詞、語氣詞也是遇到了才說一說,那么語法涉及如此之少,是不是老師就可以不關(guān)心語法了呢?并非如此,老師平時說的話里就包含一種語言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這就是語法。

  學語法不一定要去上專門的語法課,人從一出生就在學語法了,小孩說“茶喝”,大人就告訴他,應(yīng)該說“喝茶”。這就是在學語法了。葉圣陶先生是怎么理解“語法”“修辭”的呢?他這樣說道:“總起來說什么叫語法呢?語法就是教人如何把話說得對。什么叫修辭呢?修辭就是教人如何把話說得好。自覺地研究語法,說話就可以不出錯誤;自覺地研究修辭,就可以把話說得更好。”

  在這節(jié)里,葉圣陶先生說:能夠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樣聯(lián)系,再來看段,研究人家的文章,寫自己的文章,每句每段清楚了,意思就暢通了。如此說來,行文講話一定要有一條順暢的路徑,不要帶領(lǐng)別人東拐西拐,走進死胡同再走另一條,豈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氣息不暢通的文章讓人不知所云,浪費時間!落筆之前一定要清醒,圍繞中心寫,寫完了要修改,多讀幾遍,像我這思路不甚清晰的人寫文章,那就需要把文章多捂捂,經(jīng);仡^來看,改來改去,文章就有了氣,有了魂,讀罷感覺酣暢淋漓是最好不過。

  葉圣陶先生還講了怎樣鍛煉自己的語言,怎樣提高語言方面的修養(yǎng)。有兩點: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語言,我們的武器就是語言,用好武器就要用好語言,不得馬虎、隨意、粗制濫造。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養(yǎng)成多揣摩,多研究,多修改的好習慣。看東西留心,經(jīng)常留心,就養(yǎng)成敏感?慈思业腵文章多研究,好在什么地方,是用詞好還是修辭寫得妙,或者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自己寫文章要多修改,把文章視若己出,珍惜每一次行文用筆的機會,珍惜了就認真了,認真了就思考了,思考了就會慢慢進步。

  總的來說這一節(jié)我學到了語法和修辭是用好語言的基礎(chǔ),語法是規(guī)則,就像交通規(guī)則。修辭是路邊的標志和指示,遵循規(guī)則,按照標志,才能在街上暢通無阻。修改文章就是鑄劍,鑄劍就要錘百煉,留下劍身,磨出劍鋒,如此,才能琴心劍膽,氣貫長虹!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6

  葉圣陶先生從一九一二年起從事語文方面的教學、編輯、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對于這半個多世紀里我國語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詳明,寫下了大量文章,收在這論集里的就有一百多篇。凡是關(guān)心語文教育問題的人都應(yīng)該讀一讀這本論集。這本論集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寫的,到現(xiàn)在還有深刻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因為里頭論述的都是語文教育中的根本問題。

  論集里的文章,涉及的面很寬,性質(zhì)也多種多樣,有商討語文教育的理論原則的,也有只談?wù)撘黄恼禄蛘咴u議一兩個詞語的。最重要是關(guān)于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二是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任務(wù):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語言文字本來只是一種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學習以及交流各科知識也少不了它。

  圣陶先生扼要地指出舊式語文教學的三大弊病,并且在好些處別的地方加以申說。第一是在閱讀教學上不適當?shù)貜娬{(diào)所讀的內(nèi)容而把語文本身的規(guī)律放在次要的地位!皣氖歉鞣N學科中的一個學科,各種學科又像輪輻一樣輳合于一個教育的軸心,所以國文教學除了技術(shù)的訓練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義。說到教育的意義,就牽涉到內(nèi)容問題了。……篤信固有道德的,愛把圣賢之書教學生誦讀,關(guān)切我國現(xiàn)狀的,愛把抗戰(zhàn)文章作為補充教材,都是重視內(nèi)容也就是重視教育意義的例子。這是應(yīng)當?shù)模瑹o可非議的。不過重視內(nèi)容,假如超過了相當?shù)南薅,以為國文教學的目標只在灌輸固有道德,等等,而竟忘了語文教學特有的任務(wù),那就很有可議之處了。道德必須求其能夠見諸踐履,意識必須求其能夠化為行動。要達到這樣地步,僅僅讀一些書籍與文篇是不夠的。必須有關(guān)各種學科都注重這方面,學科以外的一切訓練也注重這方面,然后有實效可言。國文誠然是這方面的有關(guān)學科,卻不是獨當其任的惟一學科。所以,國文教學,選材能夠不忽略教育意義,也就足夠了,把精神訓練的一切責任都擔在自己肩膀上,實在是不必的!痹诮裉斓恼Z文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思想教育,過分強調(diào)感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顯然是背離了學科的性質(zhì),最終無法完成學科教學任務(wù)。

  第二種弊病是在作文教學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安恍椅覈膶懽鹘虒W繼承著科舉時代的傳統(tǒng),興辦學校數(shù)十年,還擺脫不了八股的精神。”我想:不但是過去,就是現(xiàn)在,教學改革進行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總要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一節(jié)課里,總要有復(fù)習、學生提問、板書、小組討論,小組匯報,總要有錄像、課件,否則就算不上是優(yōu)質(zhì)課,本來教學是為了學生學,結(jié)果,我們在教學中卻很少關(guān)注學生是否已經(jīng)把該要學的知識技能學到,學得容易還是困難,學得輕松還是辛苦,而是過分關(guān)注教師在上課時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某個指標,把學生放在一邊了,忘在一邊了,這樣的語文教育實際上是為教育而教育,應(yīng)此,我不斷地告誡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要驅(qū)除程式化,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因人制宜,因文制宜。

  第三種弊病就是讀書作文不是為了增長知識,發(fā)表思想,抒發(fā)感情,而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從前讀書人學作文,最主要的目標在考試,總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從而取得功名。現(xiàn)在也有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還有升學考試。但是,我以為現(xiàn)在學生不宜存有為考試而學作文的想頭。只要平時學得扎實,作得認真,臨到考試總不會差到哪里。推廣開來說,人生一輩子總在面臨考試,單就作文而言,剛才說的.寫封信打個報告之類其實也是考試,不過通常叫作‘考驗’不叫作‘考試’罷了。學生學作文就是要練成一種熟練技能,一輩子能禁得起這種最廣泛的意義的‘考試’即‘考驗’,而不是為了一時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睘榱艘粫r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而學習的學生,為了一時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而執(zhí)行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現(xiàn)在還大有人在,因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優(yōu)劣的最重要的依據(jù),也是評價老師的最重要的依據(jù)。因為這樣,不少老師還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擅自取舍,要考試的多講多練,不考試的內(nèi)容不提也不練。我想這才是教育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

  葉圣陶先生認為過去的第二點錯誤認識是把語文課看成知識課,看成跟歷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學一樣,是傳授一門知識的課,因而要以講為主。這種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法,其流弊,第一是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永遠不離開教師是辦不到的,畢業(yè)了,干什么工作去了,決不能帶一位教師在身邊,看書看報的時候請教師給講講,動筆寫什么的時候請教師給改改。那時候感到不能獨自滿足當前的實際需要,豈不是極大的苦惱?”看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作文批改問題,現(xiàn)在,有很多老師對學生的作文是全批全改,除了總批還有微批,可說是修改的細致入微,學生只要按老師修改的照抄一遍,就是修改了,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學生修改作文全被老師包攬了。這樣做老師辛苦,學生也不見長進。由此看來,教學方式的選擇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這就觸及教育學上的根本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換句話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在這個問題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眾口傳誦,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边@句話在這本論文集里多次出現(xiàn),例如:“‘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么‘講’。說到如何看待‘講’,我有個朦朧的想頭。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于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Z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wù)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庇秩纾骸皩W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shè)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以其欲達到不需要教,故隨時宜注意減輕學生之倚賴性,而多講則與此相違也! “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fù)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lǐng)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wù)惟在啟發(fā)導引,俾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

  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關(guān)鍵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例如要求學生預(yù)習,給以必要的指導;發(fā)起對課文的討論(主要指語文方面,不是內(nèi)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啟發(fā);對學生的作文只給些評論和指點,讓他自己去考慮如何修改;如此等等。這一切,作者在《精讀指導舉隅》的《前言》以及別的篇章里都有詳細的論述。這樣教學,當然比逐句講解吃力,但是這才是教學的正經(jīng)道路。正如圣陶先生所說,“把上課時間花在逐句講解上,其他應(yīng)該指導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應(yīng)該做的不做,對不起學生,也對不起自己!

  論集里邊談到的問題很多,有很多好見解,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借閱讀這本論集的機會來對照檢查我們自己的工作。有許多現(xiàn)在還常常有爭論的問題,事實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經(jīng)遇到,并且提出了他的看法。

  其實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提出新思想,新操作就能成的,是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不斷地總結(jié)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不斷地進行實踐和實踐反思總結(jié)和理論提升,發(fā)現(xiàn)了存在問題,改進了,就是創(chuàng)新。所以我說凡是關(guān)心語文教育問題的人都應(yīng)該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7

  最近一段時間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使我獲益匪淺,解決了困擾我的許多問題,如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語文教材的選文問題,語文教學不是文學的教學,閱讀教學的方法,語文課為什么要重視口語交際,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等等。下面就談一談我讀完本書的一些心得體會。

  每一個教育者都會面對學生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學語文”,每當教學中遇到難題或者模棱兩可的問題,我也會追問自己:我們?yōu)槭裁匆獙W語文?我們?yōu)槭裁匆陶Z文?

  葉圣陶先生在本書中給出了答案。葉老首先從“什么叫語文”入手,談“對學習語文要有正確的認識”!罢Z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叫語文!薄罢Z言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工具不是目的……我們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葉老認為,學語文為的是為了使用,學以致用。“通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是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進一步說,學習語文還可以養(yǎng)成想得精密的習慣,理解人家的意思務(wù)求理解得透徹,表達自己的意思務(wù)求表達得準確;還有培養(yǎng)品德的'好處,如培養(yǎng)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葉老說,“教書教書,就是‘教’學生‘學’!苯虒W生學習語言的知識并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讓自己的“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知道、理解到運用的過程,實踐是必然的橋梁。

  所以,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一語道出我們應(yīng)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

  那我們到底需要的怎樣的課堂教學呢?在《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中,葉老說:“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認,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了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我想,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葉老的話給了我們啟示,我們的教學一定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討論,思考,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

  所以,真正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要把教與學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要教師負指導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他又為我們指出了具體的做法: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教師拿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經(jīng)過相類的經(jīng)驗,發(fā)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jīng)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我仔細思量,他的想法含義深刻,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么。

  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所以我們要倡導“生活即教育”的觀點,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還要倡導“社會即教育”,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葉圣陶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8

  在永恒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追逐知識的身影,他們沉思、佇立,燃燒自己、傳遞真知,葉圣陶先生就是其中一抹高大的身影。

  我對葉圣陶先生有著特殊的情感。當我是一名師范生時,葉圣陶先生是我汲取“營養(yǎng)”的不竭甘泉;當我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后,葉圣陶先生是我景仰的高度;尤其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學者,葉圣陶先生的思想主張更是我前進的方向。因此,即使我從未見過先生,先生在我心中卻莫名親切。

  這個暑假,我又一次走進了葉圣陶先生的內(nèi)心世界,聆聽先生的諄諄教誨。為我們架起橋梁的,是先生的著作《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初讀此書,一股濃郁的質(zhì)樸氣息撲面而來,先生的文章,明白如話,像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把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一點一滴輕輕訴說。讀罷此書,我更是被先生對教育的赤子之心所打動,生于蘇州的先生,骨子里浸潤著謙謙君子的溫潤,不僅自己走得平和且堅定,而且竭盡所能地帶動社會和他人。合上書本,我呆坐許久,腦中、心中匯聚了諸多感悟和思考,一顆稚嫩的心也從中得到滋養(yǎng)。

  這本書中的文章,涉及的面很寬,有商討語文教育的理論原則的',也有只談?wù)撘黄恼禄蛘咴u議一兩個詞語、某一句話的;有對教師談寫作和修改文章的,也有對學生談改正字風和端正文風的。這些文章,雖然大部分寫于解放以前,可先生看得透徹、想得長遠,因此絕大部分依然富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什么叫語文?我相信,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有過這個疑問。我也無數(shù)次問過自己,簡簡單單的問題,似乎很難說明白。而葉圣陶先生甘為人梯,用他幾十年的經(jīng)驗,道出了語文的真諦,“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焙啙嵜髁说囊痪湓挘嗝瓷羁痰暮x呀!

  是的,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作,教語文應(yīng)該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墒,反觀我們當今的教育現(xiàn)狀,真正教給學生的又是什么呢?是一堆堆寫不完的作業(yè),一張張做不完的試卷,一道道背不完的答題技巧歸納……孩子們的目光從充滿神采變得空洞呆滯,課堂上不再愿意主動積極發(fā)言,作業(yè)時不再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孩子們不是在學有所用,不是在為以后脫離教師和學校的環(huán)境做準備,這究竟有多悲哀,多令人心痛!

  葉圣陶先生給語文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理念,這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甘露一般滴入我的心中,繾綣洇開,引起了我的無盡反思。

  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需要身為教師的我們時時注意,處處留心,致力于習慣的培養(yǎng),艱巨卻很有必要。當這樣的教師也許麻煩些,但為了學生的教師,一定不應(yīng)怕麻煩,因為這些“麻煩”于學生而言,是一生的受用。

  來者可追,從今為始我一定在教育工作中提起警覺心來,同時,也一定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作為枕邊書,時時溫習,潛心研究,借閱讀這本集子的機會來對照檢查自己的工作,并積極把先生的教育思想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此外,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閱讀這本書,愿書中頻出的金句點亮我,也點亮你。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9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我深深地感受到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關(guān)于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任務(wù):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語言文字是一種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學習以及交流各科知識也少不了它。明白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的是“這一篇”課文,學生要獲得的,是與課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因為作者要表達的,在文本中已經(jīng)表達了。因此,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學習與課文理解、感受相互用的閱讀方法,獲得與課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閱讀要多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能辦到幾分務(wù)必辦到幾分,不可專等老師給講解,也不可專等老師抄給字典辭典上的解釋以及參考書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實在沒辦法解決,才去請教老師或其他人,因為閱讀是自己的事,像這樣?孔约旱哪芰﹂喿x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寫作就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

  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的。因此,作為低年級的教師,就應(yīng)該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逐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10

  題記: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記》

  把學生的思想范圍在狹小的圈子里,教他們像號子里的囚犯一樣,聽不見遠處的風聲唱著什么曲調(diào),看不見四周的花木顯著什么顏色。這樣寂寞和焦躁是會逼得人發(fā)瘋的。

  ——葉圣陶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作為教育家的葉圣陶,從1912年2月6日在蘇州言子廟小學任教到1988年2月16日去世,從事教育工作76個春秋,其中約一半時間從事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他教過小學和中學的國文、大學的“寫作”、“基礎(chǔ)國文”、“新文學”以及“中國國文教學”等課程,在成都四川教育科學館專任研究員兩年多。就是到了晚年,他仍不遺余力地為推進我國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及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矻矻以求,發(fā)表了諸多極其精辟的見解。

  從橫的方面來看,葉老的語文教育觀涉及到語文教育特別是學校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諸如語文的目的論、性質(zhì)論、教材論、教法論、教師修養(yǎng)論等等,這些論述現(xiàn)在讀來仍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他的這些見解并不像許多中外教育家那樣通過一部或幾部論著系統(tǒng)地加以表述的,而是散見于他70多年所發(fā)表的大量講話、論文、序跋、書簡以及各種語文讀物的“編輯例言”之中。從他的煌煌千余萬言的著作中看出了他在語文教育探索中所走過的軌跡,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貫穿于他的整個理論體系的始終?梢哉f這一論斷是葉老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極富原創(chuàng)性和個性的教育哲學思想,堪稱中國教育哲學和語文教育理論的經(jīng)典。這一核心思想揭示了教學的本質(zhì),而且建構(gòu)了完整的教學概念。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式,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煉,其主旨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關(guān)系,在教師強有力的引領(lǐng)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從宏觀上說,葉老提出了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即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引自《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17頁,后凡引自此書,只標明頁碼)從微觀上來說,教學的過程實質(zhì)就是通過“教”逐步達到“不需要教”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通向“不需要教”的具體步驟。比如,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的學習,最終都要達到由學生自己能夠獨立來完成的能力。教師的任務(wù)就是“善于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之,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保ǖ725頁)這種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教師必須樹立長遠的眼光,從教學的點滴做起,時刻為這種理想的境界做準備。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貫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逐漸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保ǖ471頁)葉老這一教育思想的深刻之處就在于:教育不為過去,不為現(xiàn)在,而為將來。說白了,教師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乃至未來——“為孩子將來的生存做準備”(柏拉圖)。對此,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你研究在所作的工作跟要取得結(jié)果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今天把種子播種到修整得極好的土壤里去,卻遠不是明天就會長出幼芽的。今天所作的工作,在許多情況下,要經(jīng)過若干年才能對它作出評價。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它要求我們始終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給教師的建議》115頁)”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可以說與葉老的教育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說明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需要耐心陪伴,靜待花開。同時,教育又是發(fā)展人的心靈的工作,是促進人生命成長的過程,而不是只看考試的分數(shù),學生將來要靠能力來生存,所以,我們的教育決不能帶有功利思想,要把提高學生的能力作為重點來抓。時下,我們研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推動教學改革,尋找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實現(xiàn)的方式,就是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樹立長遠的眼光,從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獨立學習做起。如果說,在這條改革的路上要找到一個理論支撐的話,那么,“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仍不失為一條很好的準繩。同時,我們也不難把握,葉老語文教育思想的根本精神與當前正在開展的課程改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葉圣陶教育文集讀后感(通用12篇)09-23

《葉圣陶童話》讀后感06-07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04-24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04-26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05-19

葉圣陶的《稻草人》讀后感01-11

語文教育心得04-13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6篇05-29

語文教育實習總結(jié)08-15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