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集合]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
現(xiàn)在的我們正處在初三這個非常時期,每天早出晚歸,幾乎12個小時都在學習。開頭一段時間,大家還能堅持,過了一陣子,每個人都開始厭倦了,而現(xiàn)在不僅內心厭倦,嘴里也常常抱怨了。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后,我就不敢再抱怨了。這篇文章是明代學者宋濂為勉勵晚輩,而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學習之路。通過他的講述,我們了解到他求學所面臨的無書之難、無師之難和衣食之難以及他艱辛克服困難的過程。這篇文章讓我震動了。
為了解決無書之難,宋濂親自抄書,即使“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也不敢懈怠逾約;雖有衣食之難,他對那些達官貴族的子弟絲毫不羨慕,心中只有學習這一個信念。
最令我敬佩的是他求師、從師的過程,為了有“碩師名人與游”,他“趨百里外”“執(zhí)經(jīng)叩問”;為了得到先生的解答,他簡直恭敬到了極點,又是“立侍左右”又是“俯身傾耳”,即使“遇其叱咄”,也仍然“色恭禮至”。可見他求知的欲望是多么強烈!至于從師之道,宋濂走得就更艱難了,即使是“足膚皸裂”、“四肢僵勁”也不放棄。這樣的精神實在可歌可嘆!
看看我們今天同學們學習的條件是何等的優(yōu)越,和宋濂相比,簡直是在天堂。再看看我們的學習條件,簡直是天堂中的天堂。∫獣、要衣、要食,家長絕對不會含糊的,必是盡力滿足我們的要求。還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師”的改變,現(xiàn)在的'我們不僅會在不同學科有不同專業(yè)老師指導,而且也不需要我們“趨百里外”才能獲得指教。老師對每個學生都很負責、耐心,若是學生有問題詢問必會耐心詳盡地解答,保證我們會得到知識。這樣優(yōu)越的條件是宋濂不敢想的,就是那些“太學”中的學生也想不到的。試問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有些人可能會說,宋濂處于封建社會中,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靠寒窗苦讀,但我們就不同了,在當今的時代,學習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了,我們何苦那樣折磨自己呢?我認為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識的社會,沒有知識怎能走向成功?學習知識怎能不付出艱辛努力?任何人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須要用超過常人的努力來鋪就成功之路,正如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只有用自己今天的汗水才能換來明天的成功。就拿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吧,只有用今日的付出才能換來明日的成績,才能保證自己在激烈的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覺得這篇序不僅僅可以送給“東陽馬生“,更可送給所有的學子,甚至所有天下的人。相信每個讀過它的人都會受到鞭策和激勵。我更希望正在讀初三的我們能以此文自勉,停止抱怨,用自己現(xiàn)在的艱辛去創(chuàng)造未來的成功。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2
讀罷《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之前也在網(wǎng)上看過有關此文的讀后感,我開始思考。
我思考的不是我們和宋濂、馬君則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性的對比,也不是我們之間所處社會的優(yōu)劣,而是為學的精神。
如何為學?
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的開頭就寫到“余幼時即嗜學”。他從小熱愛學習,而且,在從師之際,冒著冬天刺骨的寒風,背著行囊,忍著皮膚凍裂的疼痛,克服各種困難,憑借自己的努力,認真讀書、做學問。
你看他,沒有華麗的衣服和美麗的珠寶飾物,不會把自己裝扮成天上的仙人;你看他,也沒有更多的鋒芒,不會把自己裝飾成浮躁又自大的人,謙遜的他反而在官場和學舍里有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荀子在《勸學》中也曾說過類似的例子,螃蟹有著“六跪而二螯”,卻成天假正經(jīng),找蛇和鱔的洞穴安身,浮躁又蠻橫。而“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蚯蚓,踏踏實實地“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悶頭鉆洞,反而擁有自己的廳室。正是有著默默無聞的堅韌、淡定和信念,宋濂和蚯蚓并沒有碌碌無為,他們?yōu)樽约捍蛟斐鲆黄斓兀硎艹晒蟮南矏偂?/p>
因此,為學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對學問的熱愛與執(zhí)著,其次是有一份“為”的行動與努力,最后就是擁有一份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可以使熱愛常在,行動永恒。這三者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如果只有這份主觀能動性,不足以成功,客觀因素也在成功的道路上起著重要作用。在為學求得成功的路上,要學會求助于他人,宋濂和馬君則正是善于求助、利用他人的幫助,才把握住了成功的機遇。試想想,如果沒有那戶善良的“藏書之家”借書于宋濂,宋濂那份“嗜學”恐怕會被殘酷的事實消磨殆盡;如果沒有那位德高望重的“先達”為宋濂指點迷津,宋濂恐怕還要踏上更加艱苦的'求學之路。當然,只有“自助”,才會有“人助”、“天助”。
很多人會去比較宋濂和我們之間的差別,他們說我們處在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理應像宋濂、馬君則一樣有不錯的成績,有一肚子學問。這點我不完全贊同。我們和宋濂比,我們有更多的物質誘惑。或許正是那些物質誘惑,使得我們不能淡定十足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讀書;面對學業(yè)上的失敗,我們更多的是把失敗歸結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查、自糾。這樣比較下來,我們和荀子筆下躁動的螃蟹有何區(qū)別?!再者,面對機遇,我們不懂得把握。機遇像手中的流沙,有多少個幸運被我們丟失?有多少成功被我們摧毀?
我想,關于為學的思考,還有更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行動,而六百多年前的宋濂,早為我們指明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3
東陽馬生,我比你幸運!
或許真像宋濂所說,你的讀書條件遠比他優(yōu)越,可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讀書的條件,卻想比一比其他。
在讀書的目的上,我比你幸運。你的目的是明確的,千百年來,讀書人都是“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走的永遠是科舉仕途。從捧讀《三字經(jīng)》那天起,你就注定要成為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不要說“不”,你的老師不也在津津樂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綴公卿之后”嗎?真可謂嚼著自己的血肉叫“鮮美”!我比你幸運!我的學習目的.,初時簡單——為讀書而讀書,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既為個人的成材,也為國家民族的昌盛。讀書是為了給個人“充值”,更是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會一頭栽進“科舉”的網(wǎng)絡而難以自拔,我要在知識的長空里放飛生命!
在讀書的范圍上,我也比你幸運。你除了“四書五經(jīng)”、“孔孟之道”外,還能涉獵其他嗎?頭上戴著你的“讀書目的”緊箍咒,只能做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虛妄美夢,可悲!你上不曉天文地理,下不知礦藏資源,理不聞數(shù)理化學,文不懂外語馬列。我卻不然!我可以“學貫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臨書山,遨游網(wǎng)海,出入國門,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讀“為什么”的樂趣,因為我生活在你無法企及的時代。
再說教育吧,我更比你幸運。你只能折服于頭懸梁錐刺股,努力于囊螢映雪,學得何其苦!面對師長的尊嚴,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疑義豈能訴?你的宋濂師長尚且“行深山巨谷”,臨“窮冬烈風”,踩厚雪,裂足膚,你還敢懈怠愉悅嗎?我卻不然!我雖也不乏辛苦,卻很有樂趣,小班教育寓教于樂,身受著“發(fā)展教育”,師生親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課呼名,何其可親;下課同娛,何其可樂。
而說到學成之后的命運,依然是我幸運。你的師長宋濂老先生,最后不也是明里辭官,實則被貶。而你雖讀了許多詩書,卻忘記了封建文人學士一幕幕的悲。鹤玉愎Ω邊峭醵,文種滅吳身首分?上Я嘶搓幟,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萬里長城,今日的一縷英魂。真是孤燈一盞寒夜清,心血耗盡換虛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雖說難逃應試命運,至少勤讀文本十二載,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廟堂”,也不必貨賣“帝王”,更何況海本遼遠,天本開闊,我盡可“魚躍”、“鳥飛”。馬生啊馬生,你為名而活,太累;我為自己而活,尤甜!
其實,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運!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
一個面包師的孩子跟一位江湖藝人跑了。
面包師找到孩子,一把棄涕一把淚地哭道:“孩子啊,別這么糊涂!跟了這個窮藝人,你會挨餓的!家里有香噴噴的面包,有你最愛吃的巧克力小蛋糕,孩子啊,跟我回去吧!"
“不,爸爸,賣藝雖然苦,但是有人聽我唱歌,我覺得快樂;經(jīng)過青翠的樹林,云雀與我比賽歌喉的婉晰,我覺得快樂;月夜時分,沒有屋槍遮蔽,我便在月亮下唱一支歌催自己人眠,我覺得快樂。要知道,爸爸,”孩子堅毅地對面包師說,“人不是光靠面包活著!
“人不是光靠面包活著”。故事雖然是我編的,可也并非無中生有。600多年前的大學士宋濂回憶起他青年時艱苦的求學生活時也說:“此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學士樂的是什么?有人把它解釋為讀書做官,以未來的美景安慰轆轆饑腸。我想這種解釋未免太偏重實際了,是以俗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實,矢志為學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那就是在不懈地追求精神財富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超功利性的滿足,把知識的獲取本身當成快樂,而不在乎是否能以之換取現(xiàn)實的功名。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的求學者。也許他們不能擁有錢財或權力,也許在世人眼里他們是迂腐的失敗者,但在他們自己心中,在一切以精神的快樂為最高追求準則的人心中,他們是至高無上的,是上帝身邊預留下位置的夢想者,他們不必寫詩便是詩人。
毋需質疑,自由的、超功利的、精神天國的存在,這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標志。
曾有一位學者把人的需求分出幾個等級,其中最低的就是生存需求,最高的便是精神需求。中國的.發(fā)展藍圖也定在溫飽而小康而富裕。在我看來,這一發(fā)展藍圖雖然是依照經(jīng)濟指標而確定的,中間卻依然含有精神指標的因素。所謂的溫飽,現(xiàn)在一般人都早已實現(xiàn),便是“小康”,大約也不成問題。只是滿足了物質需求后,精神生活發(fā)展到了何等階段,現(xiàn)在還值得考慮。大多數(shù)人,胃已經(jīng)不再為饑懂所苦,心卻依然停留在尋覓衣食的階段上,并沒有超出“饑懂”以求“溫飽”的水準。其實,真正的小康還是心靈的健康,明白在生存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值得人為之去奮斗、去追求。這種追求的過程本身即是快樂,即使導致口體之奉稍不若人也沒有關系,只要不導致俄死凍死都沒關系,你必將在一種精神國王似的驕傲中,昂首走過豎著白色的衣領、匆匆忙忙、沒有思想的人群。
吃飯穿衣之外,請別忘記,留點生活給自己,是為宋學士所言之大歡喜的。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5
作者作此文講述了自己年少求學的艱辛與不易,但由于自己的勤奮與刻苦,不以求學求教無恥,勤學好問,終于獲得許多益處。所以,作者想通過自己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來鼓勵這位馬生君能夠堅持自己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不以華裳美服,作者寫到: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于獲得多教益。,錦衣玉食為追求,保持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貪圖享受。
現(xiàn)在這些學生在大學里學習,政府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事業(yè)、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yè)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jīng)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后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習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xiāng)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這個是譯文,下面我就說說中心意義。作者作此文講述了自己年少求學的艱辛與不易,但由于自己的勤奮與刻苦,不以求學求教無恥,勤學好問,終于獲得許多益處。所以,作者想通過自己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來鼓勵這位馬生君能夠堅持自己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不以華裳美服,錦衣玉食為追求,保持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貪圖享受,才會有作為,又有發(fā)展的。讀過之后很有感觸,一定要尊敬老師,因為是青出于藍;在沒有全面的出于藍時,是不可能勝過蘭的。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
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首先我對這篇課文的作者宋濂產(chǎn)生憐憫之情,思之再三開始對他敬佩有加,敬佩之余頗為感動。
NO·1:不怕苦,不怕累的刻苦學習精神
幾百年前的宋濂從小家里很窮,買不起書。于是,我對他頓生憐憫之情,但我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他是個很愛讀書的人。他常常向有書的人借書,借到后一字不漏的抄錄下來,不論是天寒地凍,還是披星戴月他從不懈怠,并且如期歸還。他從不叫一句苦,不說一句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把附近有書人家的書都借個遍。
而我們現(xiàn)在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就連一些學習指導一類的書只要用激光儀掃描一下就印成了,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去抄。進入初中后科目開展的多了,學習任務重了點,就有人開始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叫苦叫累。把家中的書真的作為“藏書”束之高閣。我們和宋濂相比,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讀書。要學習他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NO·2:跋山涉水,拜名師求學問的堅忍不拔精神。
宋濂成年后,為學得更多知識,他不辭辛勞,天寒地凍,他踏著厚厚的'積雪,穿過深山巨谷,曾跑幾百里之外拜訪名師。自己的四肢都凍裂了也不知道,還一直在趕路。
想想我們現(xiàn)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冬暖夏涼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又有名師陪伴與指導著,但有時還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想到這兒,心一動,快!快!讓這種惰性見鬼去吧!立即行動,不能讓向老師求教的寶貴機會白白的浪費掉了,好好珍惜,不懂就問。
NO·3: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
宋濂寄居在旅店時,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滋味的享受,穿著破衣爛衫,而他的同學美食吃遍,衣著華貴,他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心中想到能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他的思想境界達到如此之高真是難能可貴,令人嘆服。
而我們如果衣著不如別人就感到低人一等,如果吃的不如別人就感到委屈,忘記了學習不如別人時心中的滋味,想到這兒,自己就感到慚愧。我們應該學習他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
得到的啟示:無論何時求學之路都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的人才能學有所成。宋濂勤奮學習的成長故事不但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優(yōu)越條件刻苦學習,同時也凈化了我的心靈。關鍵是擺正心態(tài)樂學其中,定能成功。作文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7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的著名學士宋濂寫給后生馬君則的一封贈序。宋濂在序中自己現(xiàn)身說法,描述了自己當年求學讀書道路上的艱難與險阻,想要勉勵同鄉(xiāng)后生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我想《送東陽馬生序》勉勵的不僅僅是馬生,更是如今一遍遍誦讀這篇經(jīng)典的我們。
首先宋濂所寫的是無書之艱。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卻因為家貧沒有書看,只好向他人借書,然后親手抄錄,謄抄完還書后再細細品讀。與宋濂形成截然不同對比的我,手邊上有從四大名著到《復活》、《簡·愛》,從四書五經(jīng)到近代詩文,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書架上,而我卻往往是拿著手機、抱著電腦瀏覽一些沒有什么營養(yǎng)的娛樂、或是碎片化的知識。書在手旁而不讀,與宋濂無書讀而需要抄書讀之間的差距,恐怕是我與宋濂以后的差距了。為了縮小差距,我趕忙從書架中抽出了一本《戰(zhàn)國策》壓了壓驚。
宋濂求學難的第二點體現(xiàn)在無師之惑。因為擔心沒有老師交往所以跑到百里之外求師,對待未嘗稍降辭色的嚴師,他言和色夷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一復地虛心請教。反觀我們自己,上下學家人車接車送不說,單是我們豪華的老師陣容就令人眼羨。我們的老師們每天都是上趕著教我們知識,幾乎都是老師主動找我們詢問、談心聊天,真正自己有不懂的問題主動找老師解惑的'寥寥無幾。我不禁回想初中三年,自己主動去辦公室找老師解惑的次數(shù)雙手都能數(shù)得過來。有人說他的老師不如他了是因為他沒有問題了,那我們就是連問題的入口都尚未摸索到了。
第三個主要問題是宋濂求學的條件惡劣。路途遙遠、道路坎坷,穿不暖、吃不飽、住不好,就是這種在我們眼中連正常生活都無法維持的環(huán)境,宋濂就這樣“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的學了下來。那我們如今抱怨的那些教室太冷了、到校時間太早了等等又算得上什么呢?不過是為自己學習的不出色,以及所謂學習的勞累找到種種借口吧了。如今我們已經(jīng)不被要求“以中有足樂”了,而只是簡單地將學習當作我們的事業(yè)、責任,我們都難以做到。
沒有條件卻艱苦求學與被老師逼迫卻也不認真學習之間的差距,還不夠我們自慚形穢嗎?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弊髲B之下而讀書,我們更應該讀的響亮!終究是要做一個紈绔子弟還是一位英雄偉人,我想我有了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8
孔子說過:“君子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彼五タ芍^遵循圣賢之說而身體力行。這是我讀后的一個深刻感受。
宋濂寫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69歲了。作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給一個同鄉(xiāng)的小青年寫文章,多說些教訓的話誰也不會認為過分。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訓的口吻寫出,而是回憶自己求學時的艱辛,從而勉勵馬生奮發(fā)學習。宋濂回憶的內容是十分生動的。家貧,買不起書,只好借。借書要講信用,到期必還。于是,只好抄錄,容日后細讀。求師更加艱辛,須跑百里之遙,向“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古人講究“師道尊嚴”,不像今天提倡“師生是朋友”。宋濂必須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請教老師,甚至連說話的語調,臉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否則,“先達”認為“孺子不可教”,你就永遠失去了求教的機會。我們不提倡這種師生關系,我們認為師生間應融洽些,談笑風生,未嘗不可,甚至可以開開玩笑。但應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作為學生,你要想從老師那里學到更多的東西,沒有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許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顆虔誠之心打動了師長而盡得其傳。有的中學生認為今天不需要宋濂這套迂腐之論了,其實不然,宋濂講的道理,今天仍有意義。
我們最受感動的是宋濂“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句話了。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是艱難困苦的折磨。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顧少時求學艱辛,其心中必定感慨萬千。我們佩服宋濂的心態(tài)。人,生活中常遇到不平衡,尤其是同學、同事之間。別人吃得好,穿得好,花錢如流水;而自己節(jié)衣縮食,囊中羞澀,這種強烈反差對一個人的心理考驗是十分嚴峻的。誰能在這種考驗中經(jīng)受得住,誰就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走向另一條路了。
當今的中學生,比吃比穿之風甚盛。有的中學生月消費抵得上一個普通職工的月工資收入。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穿。比宋濂的“同舍生”強多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有沒有宋濂式的人物?有。他們像宋濂一樣,埋頭學習,刻苦勤奮,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考入大學;有的還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
文章現(xiàn)身說法,對比鮮明,語言樸實,描述生動,毫無矯揉造作之嫌,處處表現(xiàn)出一位長者的厚道!坝嘤讜r即嗜學”,既平實又生動,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親切感人!坝喙实罏閷W之難以告之”,意蘊綿長,回味不絕。整篇文章,渾然天成。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9
宋濂自幼就喜好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購書,只得向別人借書來讀,為了能及時還書,“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的舉動,為他贏來了良好的信譽。“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最終,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從書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誠信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走向。在歷史長河中,已經(jīng)得到了無數(shù)的事實論證。表現(xiàn)誠信的成語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因為季布的誠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聲譽,后來,季布得罪漢高祖劉邦,劉邦懸賞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卻不為重金所動,反而幫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堅持信守諾言,贏得“季布一諾,值黃金百斤”的聲譽,他的朋友會不惜一切來助他出逃嗎?誠信決定了季布的命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因為不誠信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典型例子。周幽王為博寵妃一笑,不惜動用點燃烽火臺來戲弄諸侯救駕,結果,真正的敵人來了的時候,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在戲弄他們,沒有一個人前來救駕,最終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堂堂天子,因為不守誠信,最終落得個國破人亡,身首異處的結局,可悲可嘆!
誠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它是一個人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的是一個人缺少誠信,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任何事都沒辦法做成!蹲筠D》“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
反觀現(xiàn)在,卻是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毒奶粉,地溝油,火鍋紅等事件層出不窮,在金錢面前,誠信顯得多么的蒼白無力。就連現(xiàn)在幫助他人,都要瞻前顧后,怕被訛詐...。這讓從小被教育學習雷鋒,樂于助人的我們情何以堪啊!難道在創(chuàng)造物資文明的同時,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閣嗎?難道身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比起我們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么厲害嗎?
沒有信仰,缺少誠信的民族是危險的!我還小,沒有辦法改變缺少誠信的社會現(xiàn)象,也想不出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從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個人能盡量做到這點,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達到“吾以誠信示人,人以誠信示吾”。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0
讀完《送東陽馬活序》一文,并看了網(wǎng)上關于這篇文章的評論后,我開始思考。
我思考的不是我們和宋濂、馬俊澤的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點比較,也不是我們生活的社會的優(yōu)缺點,而是學習的精神。
如何學習?
宋濂在《送東陽馬到生生》的開頭就寫到“幼時沉迷于學習”。他從小就熱愛學習。而且,當老師的時候,他冒著冬天刺骨的寒風,扛著行李,忍受著皮膚干裂的痛苦,克服了各種困難,靠著自己的努力去學習、刻苦學習。
你看他,沒有華麗的衣服和漂亮的珠寶,也沒有把自己打扮成天上的仙女;看看他,他并沒有更多的鋒芒畢露,也沒有把自己打扮得浮躁高傲、謙虛,相反,他在官場和學校宿舍里有著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荀子在《勵學》中也提到過類似的例子。螃蟹有“六膝二爪”,卻終日拘謹,躲在蛇鱔洞里,浮躁而囂張。而“無奴才之力,筋骨強健”的蚯蚓卻腳踏實地“吃土喝黃泉”,把頭鉆進洞里,卻有自己的殿堂。正是因為他們不為人知的堅韌、冷靜和信念,宋憐和蚯蚓才沒有無所作為。他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了一片天地,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因此,學習首先需要的是對學習的熱愛和投入,其次是“做”的行動和努力,最后是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可以讓愛永遠,讓行動永恒。這三者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如果說只有這種主觀能動性還不足以成功的話,客觀因素在成功的道路上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成功的道路上,一個人必須學會向別人尋求幫助。宋濂和馬軍善于尋求幫助,并利用別人的幫助來抓住成功的機會。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善良的“圖書館世家”向宋濂借書,宋濂的“愛學習”恐怕就會被殘酷的事實磨滅;然而,宋濂或許要走上一條更加艱難的求學之路。當然,只有“自救”,才有“人助”、“天助”。
很多人都會比較宋濂和我們的區(qū)別。他們說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應該像宋濂、馬俊澤那樣成績好、知識多。我不完全同意這一點。與宋濂相比,我們的物質誘惑更多;蛟S正是那些物質的誘惑,讓我們無法平靜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學習;面對學業(yè)失敗,我們更多地將失敗歸咎于教育制度,而不是自省自糾。這樣一比較,我們和荀子描述的不安分的螃蟹有什么區(qū)別呢?!而且,面對機遇,我們不知道如何把握。機遇在我們手中就像流沙,我們失去了多少運氣?我們毀掉了多少成功?
我覺得對于學習有更多更深的思考;但更重要的是行動。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1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jīng)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給同鄉(xiāng)后學的臨別贈言,文章先敘作者青少年求學時的種種艱辛,再說馬生同輩青年求學的優(yōu)越條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激勵后生。這篇文章很值我們現(xiàn)代青年人反思,以此來勉勵自己。
作者幼時愛學習,家境貧窮,買不起書,還得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纯次覀兊.周圍,家長買來成堆的輔導書、名著,可我們這些孩子呢,卻連碰都不碰,讓書沾滿灰塵陪歲月作伴。有書不看,與作者的勤學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現(xiàn)在的我們,一定會搖頭嘆息吧!泡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無師。那時的他,苦于沒有大師交流,還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學問。有時還得遇到老師的“叱咄”。看看我們敬業(yè)的老師,每天認真地上完課,認真批改作業(yè),每遇到學生請教問題,總是仔細地分析,直到把學生教懂。可現(xiàn)在的我們,上課漫不經(jīng)心,作業(yè)草草了事,更談不上請教問題了。若還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學,想必大部分都會揮揮手,搖搖頭,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窩里會周公去了。嬌生慣養(yǎng)的,哪受得起這種苦?
作者物質上更是困難,一日粗茶淡飯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而身處富家子弟中,卻絲毫沒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為他熱愛學習,他為此很快樂!我們只是農(nóng)村的孩子,家境并不算殷實,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我們的父母勤勤懇懇地為我們工作,為我們打拼著,只為希望我們能夠有出息,長大后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卻能有幾個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明白上學的快樂?我們把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把一切看得都太無所謂。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看看現(xiàn)在,我們卻還沒城里的孩子懂事,這句話,是不是更適合古代有志氣的讀書孩子呢?我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過了頭,也就變成了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xiàn)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后,該拿什么去回報我們那滿臉滄桑的父母呢?
醒悟吧!自以為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敬老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為樂。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2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的思想像潮水在涌動,我的心情像波濤在澎湃,我深感,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行,將來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作者的求學經(jīng)歷使我難以忘懷。從文中,我看見宋濂的讀書環(huán)境是如此惡劣。天氣十分寒冷,硯臺里的墨都凍成了堅冰,手指都凍得不能彎曲了,他也不放松抄寫,四處求學。
《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有的只是艱難與困苦。這樣的條件下,作者可以成功,而同為學子的我們在生活條件、讀書環(huán)境、教學條件、讀書條件都如此優(yōu)厚的條件下,為什么不能成功?或許如宋濂所言,我的學習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天資不夠聰敏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文章開篇“余幼時即嗜學”,不錯,學習要從小時候開始!昂诎l(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是此意,要珍惜時間,才能如宋濂學有所成。
我們讀書不再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是為“光耀門楣”,更不是為了“敲開官府的大門”,只是為了震響那一聲“為中華之崛起!”
現(xiàn)在,社會飛速發(fā)展,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在向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要成為新世紀的人才,必須豐富我們的科學文化知識。而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經(jīng)過長時間努力追求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主動學習,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我們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在掌握一些知識后,便自命不凡,“欣欣然”起來。殊不知,學無止境,知識永無窮盡之日。對知識,我們必須抱有謙虛的態(tài)度,宋濂寫到“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這不就正體現(xiàn)了他謙虛的品質嗎?身為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理所當然地要以謙虛求實之心,勇于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
有人認為只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便不用去追求那些繁瑣的東西了。我不以為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我們的責任與角色同在,我們背負的不僅是振興中華的使命,還要發(fā)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道德。
古人教子就注重德的培養(yǎng),從細節(jié)上看,《送東陽馬生序》中不正有:謙虛、誠信、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等優(yōu)良品質嗎?
可能有人會說,在當今社會,知識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何苦再被教條所限。我認為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識的社會。沒有知識怎能成功?學習知識路上怎能不付出艱辛?
不要再說讀書苦,讀書累了!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的古訓應牢記!趁著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努力讀書吧!則民族的振興,祖國的騰飛,指日可待。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3
細讀《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感觸頗深。作者年輕時的艱苦坎坷求學經(jīng)歷,讓人十分敬佩!與現(xiàn)實當中生活安逸、學習條件好的眾多學子們相比較,我們更應自感慚愧。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文。作者宋濂先生為了勉勵太學學子珍視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勤奮學習而道出了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這也是送給我們年輕一代的學子們最好的贈言。
宋濂先生在當時貧困的處境中,為了求學受盡了“凍餒之患”“奔走求師之苦”和“借書抄書之難”仍然不放棄求學的機會。而當今的學校為每個學生搭設了優(yōu)越的學知識平臺,普遍的學生卻不以為然,不好好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在學習上怕吃苦,迷戀網(wǎng)吧、游戲廳,好逸惡勞,荒廢學業(yè)。寧濂先生在求學的生活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而同舍生“衣著華麗,燁然若神人”,自己則“溫袍敝衣處其間”,但寧濂先生卻“略無慕艷意”。而當今的眾多學子在物質生活方面卻講究價格、質量、追求潮流、名牌,互相攀比,講排場、好面子、盲目高消費,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而隨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根本就不把父母的勞累當作一回事,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與宋濂先生的求學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有著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卻不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有句話說:“老師的話是‘圣旨’,教師的`行為就是表率”,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有著滴水穿石的功效。而有的學生卻嗤之以鼻,不懂得尊重師長,以為這樣就顯出個人的威風,讓人感到可悲。相對宋濂先生“俯身傾身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的尊師態(tài)度,我們應感到慚愧啊。
再看看現(xiàn)實當中的張九精同學,他自幼喪母,家境貧寒,從小便踏上艱辛的勤工儉學之路。和命運抗爭已成為他人生中的一道主旋律,但堅強的他從沒抱怨過,泄氣過,從不向厄運低頭,不自卑,不自棄,一邊求學,一邊贍養(yǎng)患病的父親。靠著揀廢品、做電器促銷,文具促銷,從事建筑防水工程,當家教等工作來維持生活。尤為可貴的是在這種困苦的生活處境下,他仍然熱愛學習,求知若渴,勤學苦思,學業(yè)優(yōu)異。他在逆境中自立自強,勇于進取的堅韌品格,面對困難不低頭,面對挫折不放棄的奮斗精神,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典型模范。
宋濂先生與張九精同學的求學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品格應引起我們大家的沉思,以他們?yōu)榘駱,不要為了貪圖眼前的利益,享受生活而荒廢學業(yè),應刻苦學習,努力拼搏,為鑄造美好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4
“頭懸梁,椎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我們聽說過太多苦學的故事,如今再讀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卻給了我們一種不同的感受。
宋濂讀書求學苦不苦?苦!且不是一般的苦。且看證據(jù):
一、看書難。家里沒書,要去借讀,不僅要讀,而且要抄,即使“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也要抄錄完畢把書送還人家;
二、求師難。找老師要跑到百里之外,老師還要耍大牌,動不動就給臉色看;
三、求學難。好不容易有學上了,在路上就差點被凍死,住在旅店里,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好,這求學的日子,真不好過。
可我們從這種“苦”里邊讀出了另一種滋味——“樂”!每每從苦里邊透著開心地長舒一口氣,“余因得遍觀群書”,“卒獲有所聞”,“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這種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精神,讓我們感動,更值得我們學習。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笨啻蟪鹕钏频膽伊捍坦烧,縱然可以通過頑強的意志獲得成功,但觀其人生形態(tài),難免讓人產(chǎn)生悲憫之情,也有點讓人擔心——吃過大苦之后的人,會不會用享大樂來對自己的人生作一下補償呢?像那位“錐刺股”的蘇秦,掛六國帥印后,不也是自我膨脹起來,趕緊跑回家鄉(xiāng)炫權炫富么?建大宅,散千金,后來竟至敢于勾引起燕國的皇太后,得個車裂而死的悲慘結局。這種現(xiàn)象,在許多的官場腐化者中可以找到案例,而“暴發(fā)戶”們的奢侈消費,更讓我們明白了這一點。
而樂知者的學習形態(tài)本身就是享受,像白巖松一樣累并快樂著,像馬克思一樣把“斗爭”當作終極幸福,像華羅庚一樣期望可以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像生來就無四肢的力克·胡哲一樣來抒寫自己的人生: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
這種人,不把學習和工作過分地功利化,不是拿學習和工作當跳板,而是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笆葘W”,那是一種拼了命的喜歡,喜歡了就會快樂,一切艱難險阻就都成了浮云,中國共產(chǎn)黨只靠小米加步槍可以打敗全幅武裝的正規(guī)軍隊,最強有力的戰(zhàn)斗力,就是這種戰(zhàn)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人生最大的贏家不是意志堅強的人,而是安于吃苦樂于吃苦的人,把吃苦當作人生觀常態(tài),像宋濂一樣,在苦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陶醉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情中。我們若能在學習與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苦中之樂,樂于體會苦中之樂,我們那“無可奈何苦不堪言”的人生,必定華麗轉身,成為一種幸福完整的人生!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5
東陽馬生,我比你幸運!或許真像宋濂所說,你的讀書條件遠比他優(yōu)越,可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讀書的條件,卻想比一比其他。
在讀書的目的上,我比你幸運。你的目的是明確的,千百年來,讀書人都是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走的'永遠是科舉仕途。從捧讀《三字經(jīng)》那天起,你就注定要成為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不要說不,你的老師不也在津津樂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綴公卿之后。嗎?真可謂嚼著自己的血肉叫鮮美啊!我比你幸運!我的學習目的,初時簡單為讀書而讀書,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既為個人的成材,也為國家民族的昌盛。讀書是為了給個人充值,更是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會一頭栽進科舉的網(wǎng)絡而難以自拔,我要在知識的長空里放飛生命!
在讀書的范圍上,我也比你幸運。你除了四書五經(jīng)、孔孟之道外,還能涉獵其他嗎?頭上戴著你的讀書目的緊箍咒,只能做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虛妄美夢,可悲!你上不曉天文地理,下不知礦藏資源,理不聞數(shù)理化學,文不懂外語馬列。我卻不然!我可以學貫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臨書山,遨游網(wǎng)海,出入國門,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讀為什么的樂趣,因為我生活在你無法企及的時代。
再說教育吧,我更比你幸運。你只能折服于頭懸梁錐刺股,努力于囊螢映雪,學得何其苦!面對師長的尊嚴,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疑義豈能訴?你的宋濂師長尚且行深山巨谷,臨窮冬烈風,踩厚雪,裂足膚,你還敢懈怠愉悅嗎?我卻不然!我雖也不乏辛苦,卻很有樂趣,小班教育寓教于樂,身受著發(fā)展教育,師生親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課呼名,何其可親;下課同娛,何其可樂。
而說到學成之后的命運,依然是我幸運。你的師長宋濂老先生,最后不也是明里辭官,實則被貶。而你雖讀了許多詩書,卻忘記了封建文人學士一幕幕的悲劇:子胥功高吳王妒,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萬里長城,今日的一縷英魂。真是孤燈一盞寒夜清,心血耗盡換虛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雖說難逃應試命運,至少勤讀文本十二載,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廟堂,也不必貨賣帝王,更何況海本遼遠,天本開闊,我盡可魚躍、鳥飛。馬生啊馬生,你為名而活,太累;我為自己而活,尤甜!
其實,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運!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10-05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6篇10-10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精選14篇)07-28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02-15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八篇10-03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模板8篇08-10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范文8篇08-12
【推薦】送東陽馬生序教案三篇06-13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匯總6篇08-30
有關送東陽馬生序教案4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