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讀《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生命的意義》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
我覺得寫一寫關于閱讀《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倒是很適宜,正在自己去深層次地想一想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回到《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書名與上次寫的叔本華的《生命的智慧》類似,特別像是心靈雞湯,但是實際上并不是心靈雞湯,這本書是一位心理醫(yī)生寫的,是思考非常深刻的一本書,甚至在很多章節(jié)都接近于是一本學術書籍。
雖然有些地方有點晦澀,但是整本書的內容還是非常值得我們用心去閱讀和體會,有助于我們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面,我們在懷念故人的時候,也特別適合去結合這本書,思考一下我們?yōu)槭裁匆钪,到底要追尋什么樣的意義。
作者維多克·埃米爾·弗蘭克爾(1905—1997)是美國的臨床臨床心理學家、精神醫(yī)學家,出生于奧地利。他發(fā)明了意義療法是心理治療的重要學派。由于其是猶太人的緣故,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德軍關押于位于波蘭南部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后面也轉移到了其它集中營)。這本書的前面70%都是描述他在戰(zhàn)俘集中營里的體驗、見聞和思考。最后一部分則是作者闡述意義療法的作用。
作者對奧斯維辛戰(zhàn)俘營里面的生活描述非常詳細,但是如果復述起來卻是非常地沉重。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國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所謂滅絕營,就是指用來做種族滅絕的營地,也就是說這些囚徒被弄到集中營來之后,最終的目的是把他們都殺死。
奧斯維辛是最大的也是最出名的滅絕營,囚徒們通過火車被運到集中營之后,一些老弱病殘的,就直接趕到毒氣室(作者在書中叫煤氣室),奧斯維辛有4個毒氣室,這些人被脫掉衣服,以為是要讓他們洗澡,實際上幾千人都進到房間之后,大門一下被裝上,然后開始從屋頂開始噴毒氣,人們都往四周擁擠,最終這幾千人全部都毒氣毒死。然后再被扔到焚尸爐中焚燒掉。
這種屠殺和焚燒在集中營幾乎每天都在進行,尤其是在1944年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每天要焚毀6000具尸體。到后來,德軍覺得用焚尸爐燒太慢(焚尸爐趕不上德軍的殺人速度了),成本也高,他們主直接把人推到溝里面,然后隨便燒到一半,就用土掩埋了。
而那些強壯的囚犯,則被逼著去做苦力,如果在勞動過程中,犯了錯誤或者生了病又沒有辦法治好,那么都有可能再被趕到毒氣室,然后立即被殺死。作者因為是醫(yī)生,就被利用去給部門輕微的囚犯治病,所以生存環(huán)境相對要好一些。由此可見,手中有一項技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有作用的。
作者通過描寫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的環(huán)境中的生活體驗,把自己對于生命意義的探究,對于生命的感悟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在集中營里面的生活,作者感覺到了自己一無所有,包括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號了。不論囚犯之前是在社會上做什么工作的,到了集中營之后,都沒有了任何的尊嚴,囚犯住在惡劣的茅舍中,吃著營養(yǎng)很低的食物,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并且稍不甚就要被“酷霸”和當局用皮鞭抽打。
作者是在努力探尋當人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情況下,會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會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在沒有什么可以推動的情況下,活下去成為了每一個人的追求,但是如何才能在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活下去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弄明白為什么要活下去。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的痛苦都能夠忍受得住。
為能夠讓當局和“酷霸”相信自己自己還能夠工作,而不用被投入到煤氣間去,大家都要堅持每天刮胡子,精氣神良好,努力工作,看上去完全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當然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外出的時候,盡量走在隊伍中間,避免被酷霸看出來問題。
作者還利用自己是心理醫(yī)生的優(yōu)勢,幫助酷霸分析愛情和生活中的問題,獲得了酷霸的好感,從而才躲過了很多次被送到煤氣間的厄運。那種在絕望中努力探索活下去的意義,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也許是不可理解和體會的。但是,也正是在那樣特殊的環(huán)境下,才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活著的意義。反過來說,也許只有在那種情況下,讓我們看透了生命意義的狀態(tài)才是正常的,而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被物欲蒙蔽了雙眼的我們,誰又能說我們現在的狀態(tài)是正常的,而不是“特殊”的狀態(tài)呢?
在那個集中營里面,每個人都為了活命的特殊環(huán)境中,就很容易能夠看出來一些人性中的陰暗。比如“酷霸”就是當局用來管理囚徒日常工作的人,但是酷霸自己的身份也是囚徒。他們被當局從囚徒中挑出來。這些酷霸們?yōu)榱四軌蚍(wěn)定地做酷霸,對于同是囚徒的同胞們的打罵異常兇猛,打人時從來都不戀同胞之情?吹竭@一段時,我就想起來那些抗日神劇中的漢奸,這些人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就可以對自己的同胞破口大罵、大開殺戒。人的劣根性在這方面體現得非常強烈,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可以出賣。他們?yōu)榱俗约旱纳婧屠妫梢院驼鞣咭黄饘ψ约旱耐率,并且在很多時候,比征服者下手還要更狠。雖然說人的行為受內因的決定,但是外因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人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集中營里面為了活下去,每個人都學著認識到自己已經一無所有了,對于生活都展現了超強的適應能力。比如住宿的環(huán)境很惡劣,大家白天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住在一間茅屋里面,有的'人為了舒服一點,就把很臟的鞋子墊在頭底下。在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中,作者的淺睡易醒癥還治好了,由于太累,即使大家晚上是在茅屋的大通鋪上,也都可以睡得很香,不會失眠。也還有很多其它的惡劣情況,比如無法刷牙,不能洗澡,一件T恤可以穿半年,但是這一些都不影響人們對于自由生活的向往,能夠走出集中營是大數人的目標。大家都忍受過來了。
就如同我們出去爬山一樣,到晚上的時候,鉆進帳篷里面,一會兒就睡著了,這處情況下,沒有人會失眠。在戶外六七天不刷牙、不洗臉也都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在烏孫古道的晚上,勞累了一天的隊友就曾經躺在帳篷里面說:我不相信世間還有失眠這回事兒。是的,在那個情況下,任何人躺下去不超過3分鐘都能夠睡得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惡劣地環(huán)境中,囚犯們會變得越來越冷漠。比如當有室友死亡時,他們會冷漠地看著他死去,然后去翻剛剛死去的隊友身上的東西,看可否能夠找到有用的物品。眾俘虜會一哄而上,就在那余溫未散的尸體旁邊,有的搶到一盤吃剩的馬鈴薯,有的搶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換下死者的木鞋,還有一個因抓到一根繩子高興萬分的,全然忘記了身邊的死者。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囚犯死去了,倒在了茅屋中,其它人就把其拖出去了,在過臺階時,尸體的頭重重地磕在地上,咚地一聲。這時候作者正在旁邊喝著粥,而就在幾小時前,作者曾經和死者親密地聊著天。這種瞬間的生死之間、陰陽相隔,對于普通人來說,實在是過于刺激,但是,如果反過來去想,是不是我們平時把生命看得過于漫長,是不是我們太過不珍惜生命了呢?到底哪一種認知才是我們的世界觀中應該建立起來的呢?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在絕望和孤獨的生活中,囚犯們也在通過追憶過往的生活,以及尋找心靈寄托,努力想要找到活著的意義,于是出現了招魂術、宗教熱、藝術節(jié)等。所以,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說: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
作者利用自己心理醫(yī)生的優(yōu)勢,在集中營中努力地幫助其它人尋找活著的意義,從而最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發(fā)明了意義療法。作者想讓人們明白: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最后的自由,即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每個人每天每個時刻都在使用選擇的機會。
這本書最終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是要去追尋生命的意義,而是要賦予生命什么意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境遇都是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的,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有理由去抱怨上天對自己太不眷顧,為什么讓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太糟糕,但是這種抱怨卻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我們只有選擇正確的態(tài)度對面對,賦予生活意義才是正確的做法。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最終要在生命里留下什么,都是我們每一次選擇所導向的結果。
不多寫了,這本小書和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一樣,都是值得偶爾拿出來細細品味的,我所描寫的精華不足原著的十之一二。本來想放幾張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照片的,但是實在是太殘忍,為了不影響本公眾號的畫面,也不放了。大家可以上網搜一下就可以了。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2
暑假里,《一個站著死的男孩》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13歲,正是鮮花般的歲月,小男孩卻不幸患了骨癌。父母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從不在他面前說半點關于骨癌的事。聰明的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但他卻假裝不知,不讓父母擔心。手術前,醫(yī)生含糊地對小男孩說:“萬一不好就會……”?伤麉s顯得比醫(yī)生還要堅定,干脆地說:“為了早日返會學校,醫(yī)生叔叔,你截腿吧,我不怕疼!”其實男孩很傷心,不過始終沒有流一滴眼淚。他知道在今后的歲月里,只能用一條腿走路。當老師和同學捧著鮮花出現在他面前時,男孩終于控制不住了,哭著說:“老師,我很快就能上學了!彪m然他殘廢了,但是他并沒有向病魔低頭,他還在堅強地學習著……嚴冬來了,無情的癌細胞已大部分轉移到肺部,男孩無藥可治。
時間不多了,在新學期里,男孩寫了封信,其中有一處這樣寫道:
“……請不要擔心我的病,我是冬天里的一棵草,春天到來時,能發(fā)出又嫩又綠的芽來……!
我恨不得自己是醫(yī)生,發(fā)明最好的藥,為他解除痛苦;我恨不得自己成一位天使,讓他起死回生。每當我睡懶覺時,就會想起男孩的堅強不屈,我就會立刻起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男孩雖然走了,但是他的頑強不屈的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希望大家學習男孩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學習。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只有有了好的身體,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點評:小作者不僅能夠讀透文章,還用心感受。“學習男孩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學習。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只有有了好的身體,才能為社會主
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边@是小作者讀了《一個站著死的男孩》后傾吐的心聲,給人以啟迪,有可讀性。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3
回顧中國近代史,倒是在經歷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意義”經常被強調。那個年代,生而為中國人的意義,就是保家衛(wèi)國?箲(zhàn)結束,內戰(zhàn)爆發(fā),水深火熱之中的“意義”是解放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處在亟需解決溫飽再奔向小康的階段,所謂“意義”都是很實際的事,似乎大家擺脫赤貧以后,“意義”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說起“生命的意義”,可能是在說為人兒女或者為人父母的意義,可能是在說作為伴侶的意義,也可能在說作為員工或者領導的意義。人,可以通過自己工作找到生命的意義,但是在中國,大多人是需要退休的,這就阻斷了多數人通過工作的途徑實現自身一生意義的道路。
另一層現實是,自小沒有經過職業(yè)啟蒙的我們這一代人,如何能在工作中尋找到自己的意義呢?印象里,關于工作,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要求我干一行愛一行,也許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工作,工作都是一樣的,但是人是可以主動調節(jié)的,這個時候大概總要搬出那套“想改變世界,要從改變自己開始”的理論,來證明工作和工作之間是沒有差別的,有差別的是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態(tài)度。這個理論乍看之下無法反駁,但是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嗯,我想,也許這也是許多人并不能從工作當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的原因吧。
為人兒女或者為人父母抑或為人伴侶,屬于書中所述第二條實現意義的方式,人類生來就要尋找愛,通過愛與被愛看見“意義”。但是人生不總是快樂美好,就像書中寫道: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也是發(fā)現生命的意義的一種方式。隨后作者又解釋道,無論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尋找意義的必要方式。而是,即使在遭遇痛苦時,人們也可能找到意義,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話。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義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論這種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
生命永不重復,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特的,所以每個人對于苦難的看法與感受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義總是在變化,但作為意義永遠不會消失。這本書的作者在納粹時期,全家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妻子均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促使他開創(chuàng)出了意義療法。作者所受的苦難就是不可避免的苦難,在我想來,現代的普通人是幸運的,至少不必要遭遇這種苦難,或者抗戰(zhàn)時期的苦難。
我們普通人的苦難,或許最多的還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坎坷,除此之外,算的.上苦與難的大概就是生離死別吧。杜甫有句詩說: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大意是,只是因為死亡而離別的話只需要吞聲哭泣就好了,因為死亡無法挽回,可是知道對方活著還要分別,那必然非常悲傷。交通科技發(fā)達的現代,距離造成的分別已經不需要像古代那般生別常惻惻了,死別,應該算是不可避免的苦難之一了。我們的啟蒙教育習慣,是沒有死亡教育的,而且,中國人都比較忌諱死這個字眼。我第一次接觸到死亡,大概是在我小學的時候,那年我的外曾祖母去世,只記得那天還需要上學,早上醒來媽媽沒在身邊,爸爸告訴我媽媽沒在是因為外曾祖母去世了,我只是想到,媽媽會因為這個哭的很傷心,所以我也哭了。之后再對死亡有印象,已是初中,那年曾祖母去世,我印象最深的卻是,爸爸在床邊面對著窗戶坐了一天或者更久,堅挺的背影透露出來的卻是憂愁與無奈。那時候還不能理解“死亡”這個字眼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不能理解永遠回不來的永遠到底有多遠。
不記得在哪看到過一個故事,中國人很忌諱談論生病跟死亡,尤其是與臨終之人。一個人的父親得了很嚴重的癌癥,檢查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全家就決定瞞著這位老父親,怕給病人增添額外的壓力和心理負擔,但是這位病人隱約從自己親人的態(tài)度中察覺出什么,每每想問清楚,卻總也得不到明確的回答,家人總是告訴他就是小毛病不要想太多,過陣子就好了,病人就在這個善意的謊言中一天天衰竭,直到病情突然惡化而離世。也許,隱瞞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隱瞞真相也讓臨終之人失去了面對死亡的緩沖時間,也失去了實現遺愿的唯一機會。生老病死,是人必須經歷的,那對待死亡,可能也只有好好告別。
若死別即苦難,那又怎樣從這份苦難中找到意義呢;蛟S是警醒活著的人一輩子不長要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或許是提醒我們生活平淡但是不要忽略了平淡中的那一抹美好,又或許是在教會我們好好告別,不留遺憾。
“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鄙囊饬x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愿每一個追尋意義的人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4
《生命的意義》是一本很奇特的書。淡綠色的硬皮包裹這它,這一層厚厚的“殼”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有五個墨綠色的大字“生命的意義”,下面是它的英文翻譯“The Meaning of Life”。它是一本和繪本很相近的書,每一頁只有一行小小的字,而其余的大部份空白都被一張又一張真實、生動的圖片填滿?刹灰】戳四菫閿挡欢嗟奈淖,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其實每一張上的文字都蘊含著一些道理。我想,當你掀開這本書時,你會驚訝道:“哇塞,沒想到這本書內容這么奇妙!”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書中有句話這樣講:“為什么我們會對巨大的物體和成就刮目相看、情有獨鐘?而實際上,正是一個個細小的事物聚沙成塔,才造就了樁樁大事!蔽矣X得,這句話很值得人深思:我們往往會仰望著高大堅固的建筑贊嘆,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正是有了建筑工人們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勞動才造就了建筑物的高大;是那深埋在地下的地基,才能讓高大的建筑堅固結實。同樣的,我們會對成就和貢獻巨大的“偉人”敬佩不已,自嘆不如。也許很多人只關注到了他們所帶來的卓越貢獻和豐厚的回報,卻忽略了他們在背后為之付出的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有句俗話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想有一番大的作為,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在一個個微小的事物中積累經驗,增加閱歷,這也是成功的秘訣。
換個方式,讓怒火煙消云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和別人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很多人都選擇用武力或口舌來解決問題,也許他們不知道,這些事情還有別的處理方法。這本書中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途徑:“怒火中燒時,我們?yōu)槭裁催x擇爭吵和打斗,而實際上,跳一曲恰恰舞危險更小、更有情趣、更能化解緊張局面!碑斎,它并不是說讓我們在生氣時去摟著對方跳舞(估計很少人能夠做到),而是告訴我們,生氣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被怒氣沖昏頭腦,可以先沉默五秒鐘,讓自己稍微平靜一下,這樣就可以更加理性的對待問題和糾紛了。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同學吵架了,剛開始我們都選擇了爭吵,一見面就吵架。可是后來覺得并沒有吵出什么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我們選擇了另一個方法,每個人都對著對方微笑五秒鐘,剎那間,似乎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了,甚至想不起來當時為什么會吵架。這種方法,是不是比爭吵和打斗更有效呢?而且,以后在社會上,用到這種方式,還可以增加人緣哦!
自力更生 珍惜時光
以前的我做數學題時,遇到不會的,就馬上去問老爸,而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F在我遇到有些棘手的問題,都選擇自己思考,而不是盲目求助于別人。每次攻克了難關,都很自豪。這是“自力更生”帶給我的好處。同樣的,自己的理想不能拜托別人來幫你確定,你必須自己發(fā)現和樹立自己的理想。不要期望有一天你沐浴在陽光下,你的目標神奇地展示在眼前,在電視上找到答案也純屬癡心妄想,希望有一天血液涌進大腦,一切都變得容易起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思考、鉆研,聆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終,這些問題的答案便會在大腦的.高速運轉下迎刃而解?咳巳伺、靠樹樹倒,還是靠自己最好。樹立了理想以后,就要分秒必爭,精力充沛、滿懷激情地去追逐夢想,不然只好止步不前,眼睜睜地看著夢想付諸東流。有夢想,就有希望。目標確定后,就要開始為實現夢想做準備,而不是夸夸其談地炫耀自己的夢想: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用淵博的知識為自己的夢想打下堅固的基礎;多多接觸社會,使自己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與所學相結合起來,讓所有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能夠使用的學識;更重要的是,要珍惜時光,不要浪費時間。樹立遠大的理想,就要努力實現,不要讓自己的雄心壯志成為一句空話。
這只是這本書里微不足道的三個道理,但的的確確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思良久,在匆匆忙忙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在拼命趕時間,但不要再快的節(jié)奏中迷失自我(其實,只要聆聽自己的心,開動腦筋,那你永遠都不會錯的),要懂得享受生命,更要去感悟生命,讓自己的一生都過得精彩充實。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5
意義。許三多說,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人一生所追求的是體驗。為了體驗而活,為了意義而活。經常也有人說,人生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不論是名、利、情、義,還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虛無主義中,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興趣。
維克多,在書中把集中營的一切稱之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義是為了幫助他人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相信人活著需要某種意義,有了意義的支撐,才能活下去,因為他在集中營里看到了太多獄友,因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放棄掙扎,放棄了爭斗,放棄了與命運進行抗爭。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一百個人里會有九十五個以上的人,都會放棄。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舊能夠追尋人生的意義的人,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不認為困境是陷阱,是危險,而是他們人生中特殊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因為這份獨一無二的經歷,才讓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對幸福和快樂有著獨到的見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尋找幸福和快樂,但是作者告訴我們,幸福和快樂不需要尋找,你越是尋找,越不可得。他說,只要你專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時間之后,就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來源于你全心全意的奉獻和追求,幸福和快樂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追尋生命意義過程中的副產品。
不論,生命追尋的是意義還是體驗,它們都是美好的存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著。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6
我對作者對這本書前半段的描寫十分著迷,讓我切身的了解了集中營的生活,那里充滿了恐懼,屠殺,暴力,不平等,饑餓,扭曲。猶如地獄一般,但是作者利用他的智慧,和上帝恩惠,活下來了,這就是奇跡。記得作者描述的,集中營的人就是用紙一樣皮膚包裹著骨頭的骷顱,嚴重營養(yǎng)不良;每一次調離集中營,他們都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是死亡還是繼續(xù)著苦難的日子;睡覺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抓完身上的虱子,要不睡不好覺;集中營的人要努力表現的能干活才能活下去;看到身邊的人做噩夢不舍得叫醒他,因為害怕他覺得醒來以后發(fā)現這里的生活還不如噩夢……活下去,需要強大的意志,作者做到了。感謝和平的'時代,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有飯吃,有衣穿,有覺睡。文章的后半段的各種療法可能有效,但是我沒有看進去,文章最后的點評部分有一句話觸動了我:他努力啟發(fā)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要明白通過選擇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目標。同時這個世界的情況不妙,我們只有竭盡所能,否則情況只能越來越糟。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7
生命本身是無意義的,我們賦予他什么意義,我們就會有什么樣的意義。由于個體的不同,我們無法定義某一種價值觀就是最優(yōu)化的,相反,正是由于人的不同的,所以會有不同奇妙的人生,構成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
苦難我們無法選擇,但如何面對苦難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就像我們面對疫情一樣,疫情是我們無法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如何面對疫情,是抱怨還是積極面對?選擇權在我們手中,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選擇自己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尼采曾說過,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作者創(chuàng)立了意義療法,他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生命的意義:
一、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二、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追求真善美或愛上某個人)。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8
作者弗蘭克博士,是一位精神醫(yī)學家。弗蘭克在現代存在分析上創(chuàng)見了“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是指協(xié)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借以改變其人生觀,進而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他經常問遭逢巨痛的病人“你為什么不自殺?”,病人給出的答案為他提供了治療的線索。弗蘭克利用這些纖弱的細絲,為這些生活在絕望中的編織出了意義和責任。
我相信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你想了解那個人,就必須得慢慢地品讀。或許別人能吸引我們,那可能就是他經歷的事讓我們震驚,無論是悲傷還是歡喜的。就像弗蘭克一樣,他的經歷或許會讓我們肅然起敬。他曾是集中營里的囚犯,漫長的牢獄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別無余物。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牢里就是被送入煤氣間。一家人全都死了,僅剩下他和妹妹。像這樣一個失去一切、飽受饑寒凌虐,隨時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會覺得人生還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經親身經歷過這種慘絕人寰遭遇的精神醫(yī)學家,他的話必然值得我們洗耳恭聽。他這種人,必然能夠以睿智和悲憫的眼光來盱衡人類的處境。
意義治療的理論,其根底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它有三個互相連鎖的根本信念:
意志的自由(thefreedomofwill),追求意義的意志(hewilltomeaning),生命的意義(themeaningof)。
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個人生命在詳細時間的'詳細意義。
上述三個根本假設構成了意義治療的理論根底,三者缺一不可。意志的自由是意義的意志的一個心理學的前提,沒有意志的自由,人就不可能對生活進展態(tài)度上的選擇,只能被動的承受需要的支配;而求意義的意志那么是生命意義的動力,人們對意義的追求和傾向,使人無論在何種生活環(huán)境下都要探究生命的意義。
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有四個要點:人性觀、自由、責任、自我超越
他由人類行為經歷的現象分析中指出生命的意義是會改變的,但永遠不失其為意義,并歸納出發(fā)現生命意義的三種途徑。他認為一般人可以藉由實現以下三種價值來獲得生命的意義:創(chuàng)造的價值(creativevalues)、經歷的價值(experientialvalues)、態(tài)度的價值(attitudinalvalues)。
在我前面看的弗洛伊德《自我與本我》的那本書中,我也有去了解弗洛伊德,雖然了解到的只是皮毛,但是對于弗洛伊德與弗蘭克博士之間的相似的地方還是讓我很驚訝的。兩位大師最關切的便是精神官能癥的性質及治療。但是出發(fā)點卻不一樣,弗洛伊德是根據矛盾與潛意識動機的焦慮中找出失調的癥結,弗蘭克那么是把精神官能癥區(qū)分為幾類,兩位大師對于現代醫(yī)學界的開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奉獻。
一個題外話,對于兩位大師的經歷也有許多的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曾經遭受納粹的毒害,家人都死于納粹的毒害。對于猶太人,希特勒是極度的鎮(zhèn)壓,相信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他的行為到達哪一種令人發(fā)指的程度。但是我也不得不更加尊敬與佩服兩位大師了,面對如此大的災難與痛苦,依然投身于醫(yī)學的國度,為人類作出了宏大奉獻。
兩位大師在如此宏大的痛苦面前都沒有退縮,他們成為名人不是偶然,生活中也需要這樣有堅強意志的人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即便成不了他們那樣偉大的事業(yè),我們至少應該在平凡的崗位上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生命不僅在于事業(yè),還有家人、朋友,與自然為伴,心便可安靜地思索,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急著嘆息,活出意義就是最大的成功。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9
將我像封條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ヌm克爾 以前從未認真思考過生命存在的意義,活著的意義,當我讀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之后,我感觸很多,我想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認識,新的理解。
我認為書中所貫徹的思想是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并為之而奮斗一生,傾盡心力。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當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 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并且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富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因為他知道活著的意義,正如尼采說的一句話: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
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他在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 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與生俱來。我從未經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村有很多中風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家,“刺激與回應之間有一段空間,幸福就在那里!”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實中的空虛。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0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是二戰(zhàn)納粹集中營的待決囚徒維克多·弗蘭克爾先生。他通過那段非人的經歷,找出生命絕處逢生的意義,把煉獄般的痛苦譜寫成愛與希望的樂章。不過200余頁的小開本,是弗蘭克爾生命的奉獻,字字閃爍著人類大師的智慧,句句能夠觸動人類的靈魂。
一口氣讀完此書后便開始摘抄,抄寫了近40頁讀書筆記仍不舍得擱筆,恨不得抄完整本書。真心覺得每個人都值得讀讀此書,可能你我的收獲并不相同,但是,相信看完此書你一定會有收獲,收獲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力量。
在閱讀此書前已經多次聽說過弗蘭克爾,我一直很想知道,作者如何能夠在集中營里得以僥幸生存?
在集中營里生存下來的人是二十八分之一,不足4%!而存活下來的人中,很多是那些掌握一定權力和資源的囚頭,就是同為囚徒卻被挑選負責看管囚徒的人,這些人的生活甚至比入獄前更好,而這些人的殘忍甚至超過了看守。作為一般囚徒,很多人被焚燒爐吞噬,很多人身染惡疾喪命,但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無力支撐自己活下去,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能夠生存下來,確實有太多僥幸。作者在回顧集中營生活時,也細數了哪些命懸一線的事情,讀來印象特別深的有四次僥幸。
僥幸之一:挺直腰板救了他的命。在到達集中營后從火車上下來,囚犯們便被分成左右兩路,在囚犯并不知情的情況下,黨衛(wèi)軍憑感覺挑選相對年輕力壯的人,右側一路去勞動,而左側一路直接去了焚燒爐。因為怕黨衛(wèi)軍查出自己身上藏匿的背包,作者使勁挺直了腰板,恰恰是這個動作救了他一命,之前正在猶豫的黨衛(wèi)軍軍官最終確定讓他進入了右側的隊伍。
僥幸之二:傾聽博得了囚頭的好感。在去往工地干活的路途中,作者認真地傾聽了大囚頭的愛情故事和婚姻煩惱。作者以專業(yè)的視角對他的性格進行了診斷,并給與他基于精神療法的建議,以此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甚至博得了他的感激。在生活中得到了大囚頭的不少關照,比如可以睡在前五排,可以逃過恐怖任務,甚至能夠得到一碗有豌豆的湯,這都有助于作者保全自己的生命。可見有一技之長關鍵的時候能救命。
僥幸之三:順其自然讓其逃脫了死神。運送病號去休息營往往是去了焚尸爐,當作者被安排執(zhí)行這樣的任務后,擔任主任醫(yī)生的獄友要幫他換下來,這樣做意味著有人替他送命。作者不希望這樣做,希望一切都順其自然,哪怕是赴死。他跟朋友們認真做了告別,給家人留下了遺言。但幸運的是,這次運送真的是去了休息營,而留在原集中營的獄友們卻因為饑荒幾乎全部喪生。
僥幸之四:解放的前一晚被死神遺忘。被解放的前一天,國際紅十字會趕到集中營,囚犯們終于盼到了解放。黨衛(wèi)軍一下子變得那么友好,還安排卡車要把他們送往瑞士交換戰(zhàn)俘,犯人們開心地坐上了卡車,奔向自由。而作者和其他幾個人卻被遺忘,沒能擠上離開的卡車,絕望的幾個人在集中營度過了最后一夜。過后才知道,命運跟犯人們又開了個玩笑,坐上卡車的獄友全部被納粹焚燒,作者再次僥幸與死神擦肩而過。
作者遭遇的僥幸是能夠生存的必要和前提條件,但要想活下來,最重要的自身有愛、保持幽默和生命的意義。
對妻子的愛是生命最重要的支撐。不管經受身體的疼痛還是看守的折磨,不管是在清晨的霞光中,還是在漆黑的冬夜,作者始終在思念著自己的妻子,思想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想象中妻子會回應他的話,讓他真切感悟到: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
藝術和幽默給生命注入了活力。在作者妻子24歲生日那天深夜,一曲小提琴奏出的舞曲,將昏睡中的作者喚醒,喚醒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他的靈魂。除此之外,幽默是靈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幽默能夠減輕了磨難帶來的傷害,使人漠視困苦,超脫于悲慘境遇?赡苡腥擞X得在集中營還能有幽默?作者通過他的經歷和視角,給我們呈現了有價值的幽默。作者與獄友約定,每天都要給對方編至少一個好笑的'故事。比如,預測人們離開集中營后的一次聚餐中,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在女主人分湯的時候央求女主人能否“從鍋底給舀一勺”。作者通過這些自編的幽默故事讓自己保持了快樂起來的能力。
感恩沖淡了痛苦的濃度。在充滿磨難的集中營有何恩可感?正因為生活中充滿痛苦,所以一件很瑣屑的小事也會給囚犯們帶來快樂,甚至是人生極大的快樂。作者記錄了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轉往另一個集中營的經歷:在轉往其它集中營的火車上,有人發(fā)現火車正在去往毛特豪斯集中營的橋上,這是個死亡集中營,但是火車并未?慷侵北歼_豪集中營,一個沒有“爐子”的集中營,囚犯們因此在車廂里跳起歡樂的舞蹈。還有一個場面是人們在掛著冰柱的棚屋里捉虱子,因為燈還亮著,人們就感激不盡。
生命的意義給了他挑戰(zhàn)的力量。作者在被關押期間,一直在思考如何從磨難中獲得的意義,經常想象給學生們介紹囚犯心理學,也利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救助過獄友。當他的《醫(yī)生與靈魂:意義療法導論》手稿被沒收后,重寫這本書的渴望幫其戰(zhàn)勝了各種極限磨難。作者確信,在巴伐利亞集中營那漆黑的獄中重寫那部被沒收的書,幫他避免了傷寒熱可能帶來的心血管衰竭的危險。
作者并未過多著墨于磨難,但我們透過作者的片段回憶,依然能感受到磨難的觸目驚心,而作者居然能夠在這樣的磨難中保留自己選擇的權力,這是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1
讀完此書,佩服作者竟然能在集中營這樣的人間煉獄里活下來,作者運氣真好,同時覺得如何才能使嫉妒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消失,嫉妒著實可怕,嫉妒使人性扭曲變態(tài),所以才有了屠殺人種這慘絕人寰的奇事。如果給本書打分的話打
作者之所以能夠活下來除了作者自身的求生意志、自我保護本能外,最重要的是運氣使然,可能是上蒼讓他活著寫出這本書,幫助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作者本身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方面的專家,所以在進入集中營后是帶著實驗的心理去的,作者從內心深處把集中營的生活當成體驗,通過親身體驗記錄感受,進而總結提升為理論,因此集中營這些非人的苦痛從未真正進入到作者心里,或者說作者壓根兒沒把這當回事兒,作者大部分注意力都在集中營犯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上,故而這也保護了作者,使其內心深處免于受傷害。
讀完此書感受之一就是虛偽、前矛后盾。作者前面剛進集中營寫得好虛偽?明明別人跟他解釋過進了毒氣室就活不了了,還裝作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的樣子,寫到,直到后來才明白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死了,裝什么單純?二是明明想結交老道的囚徒獲取更多關于集中營的信息,卻寫成為了結交知心朋友,寫得那么冠冕堂皇,真虛偽,三是在自序部分明明說已經匿名出版了一版,經過朋友反復勸說才署了名,正文中卻說是自己突然意識到匿名出版書的價值將大打折扣,第一版就是署名出版的,簡直前矛后盾,虛偽至極。四是作者說即便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下人仍然可以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否則,為了活命,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于禽獸,接著又說無論生命遭受了什么,即使是病魔纏身也不要放棄生命。作者前一句的意思是沒有尊嚴沒有質量的茍活不值得繼續(xù),一會兒說偶然的生命、沒有尊嚴的生命不值得活,一會兒又說,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簡直前矛后盾。試問都癱瘓在床了怎么保持尊嚴?病魔纏身不放棄生命還得保持尊嚴,有誰能做得到?病魔纏身苦自身倒罷了,如果帶給身邊人痛苦,尤其是普通百姓,得不起病,一病就受窮,如果是癌癥晚期,傾家倒產也無力回天,那就沒必要非得活著了?傊,擁有一個活下去的理由讓一些重病患者忍受病痛的煎熬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無論生命遭受什么,真的一定要活下去嗎?這樣活下去真的有意義嗎?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對于地球來說,不過是一個大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一種物種種類而已,都身患重病了,還不能安然的去死,我不知道這個活著的意義在哪里,也不知道對于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來說是不是好的,因為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是淘汰老弱病殘,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的良性運轉。作者本人也說了,人類就能把握痛苦的意義嗎?你們肯定人類世界就是宇宙進化的終點站?人類世界之外難道就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可以找到對人類痛苦的終極意義的答案?說明作者也覺得人類忍受痛苦卻并不知道忍受痛苦的意義在那里?傆行┯薮赖摹⒆砸詾槭堑、傲慢的人類自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主宰,自認為人類永不會滅絕。真不知道這幫蠢貨哪兒來的自信,問過地球嗎?問過宇宙嗎?還女性不生孩子會導致人類滅絕?
感受之二就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要寄希望于未來,向前看,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在惡劣環(huán)境中,把自己的思想抽離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及所處的環(huán)境,可以減輕痛苦。在惡劣環(huán)境中,為了活下去,有必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比如阿諛奉承、學會傾聽、展示自己的才藝技能等。在惡劣環(huán)境下,人們都自顧不暇,哪有時間精力關注別人,對別人遭受的痛苦漠不關心、無動于衷,只有自己衣食無憂了才會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和別人的生存狀態(tài)。身處惡劣環(huán)境時,要學會轉念,例如你很愛的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你無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離開了這個世界而TA卻活著,那TA該有多難受呀,所以你活著,TA離開了,你代替TA承受了這錐心之痛,這就是你愛TA的一種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里祈禱,我現在心甘情愿的受苦是為了家里人不再受苦,這個時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義。在惡劣的壞境中,做最壞的打算,心就會變得坦然,輕松自在。比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反正大家可能隨時會死去,那就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用無所謂的心態(tài)去生活吧,不必恐懼,不必憂煩,大不了就是一死嘛!另外,當你足夠餓、足夠困時,無論食物怎樣都會吃,無論外在環(huán)境怎樣都會睡著,所以說當得抑郁癥睡不著時就去運動去勞動,直到累癱就會自動睡著。
感受三,從宇宙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毫無意義。大部分人為了孩子活著,沒有孩子根本活不下去,從沒想過自己的生命該去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但是生而為人,總不能浪費這一生吧!所以作者給出了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自認為前兩者不過是為了對抗生命的無聊,后者則不過是為了延續(xù)生命不得不做而已。作者說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的幫助別人活下去。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責任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擔責任?梢娚鼘嵖啵胀ㄈ藖淼竭@個世界就是歷劫來的。
最后一個感受就是不了解真實情況,不要隨意揣測別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個快要退休的老同事,自己每天無所事事,把生活過得了無生趣,每天的日子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反過來說我年紀輕輕每天不去社交只工作鍛煉看書,感覺我的日子好無聊。我只能呵呵,心里總想著你那樣的日子過一天和過十年有什么區(qū)別,每天無所事事的活著跟死了有什么區(qū)別。人都有七情六欲,人性丑陋的一面就是看到別人比我慘,我就暗自得意,并不由自主的會感到高興,感到幸福,苦不苦、幸福不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最終是自主決定的,他現在成為什么,在天賦與環(huán)境的限度內,都是自主決定的結果。生命是有意義的,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即使在惡劣環(huán)境中,一定要轉換觀念,超越自我,向前看,寄希望于未來。
?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2
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時,那個飽經風霜而又面帶微笑的維克多-弗蘭克爾仿佛又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感情復雜,又是憐憫,又是同情。終于合上了書的最后一頁,我突然發(fā)現: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會充分體現。
當他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并且他用他的現實經歷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造福了很多精神問題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最主要的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完美認知所造成的.。
當我看見有人支撐不了現實中的困難而選擇最慘烈的方式來逃避時,我認為這是胡鬧,生活中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只有那些了解困難知難而進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困難又算什么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命還在,一切還有挽留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記生命對你付出的一切,因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3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就感覺是這是一本話題沉重的書,我就猜想作者肯定經歷過生與死的折磨,肯定有著非同尋常的經歷,否則寫不出這么沉重的書,伴隨著書的序言,我對全書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書中描述的一戰(zhàn)期間集中營內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強烈震撼了我的內心。弗蘭克爾是猶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1942年,他被納粹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獄,就是被送進了毒氣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長的囚獄生涯中,遭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獲自由后,僅用了9天就完成了這本書,真的震撼到了我。書中描寫的場景光是今天想想,內心就久久不能平靜。
集中營內的非人生活,將囚犯從活生生的人,變?yōu)橐粋個號碼,除了自身赤裸的軀殼以外,喪失了所有一切。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集中營曾有退行到禽獸一樣的行為,但依舊有人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后一塊面包給別人,閃耀人性的光輝。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責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發(fā)現人擁有選擇人生態(tài)度的自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他自己本來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國,但為了照顧父母他選擇留了下來,在集中營里,他懷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活著與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他從這強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撐他活了下來,當一個人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俱地經歷任何艱辛困苦。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zhí)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弗蘭克爾以其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如果蘑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競事業(yè)的責任,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yōu)榱艘粋有意義的目標而快樂地努力與奮斗。
再想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失敗,跟作者相比,真的的是不值得一提。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態(tài)度上來個根本的轉變。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么,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思考自身。就像尼采說的“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努力找尋和體驗生命的意義,過有意義的人生,才能不枉在世上走一回。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4
認真的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后,讓我更清晰的認識到只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才能生存,也讓我看清了我爺爺目前的狀態(tài)的本質原因,而后面的問題是我要和我爺爺探討以及引導他要做的事情。同樣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必須不斷的找尋生命的意義,才能在老年的時候不至于孤獨無助,生活的最終歸處是自己,愛好閱讀,愛好運動,愛好挑戰(zhàn),愛好音樂,當自己孤獨終老的那一天到來時,我可能選擇浪跡天涯,也可以選擇與書為伴,亦可以選擇與大提琴為伍,因為愛好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可能這些都不是,如果自己背負著自己企業(yè)的偉大使命,這種責任會讓自己活在艱苦奮斗中,因為背后有成千上萬的家庭,他們在催促著自己完成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可能那時候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是讓成千上萬的人具有生命的意義。而找尋到生命的意義,你會讓時間長度無限拉長,你的生活會不再無趣,而是充滿激情的挑戰(zhàn)每一天,即使痛苦亦義無反顧。
作者說: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墻上的掛歷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歷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即便他意識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他沒有必要嫉妒年輕人,更沒有必要為虛度的青春懊悔。他為什么要嫉妒年輕人呢?嫉妒年輕人所擁有的可能性和潛在的遠大前程嗎?“不,謝謝你”,他會這么想,“我擁有的不僅僅是可能性,而是現實性,我做過了,愛過了,也勇敢地承受過痛苦。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視的,盡管它們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我慶幸自己在如此年輕的'時候看過這本書,這樣我不至于到老的時候去后悔當初。我更慶幸自己如此愛好閱讀,讓我能與如此優(yōu)秀的人為伍。我不攀比他人,因為和別人攀比是對自己的最大折磨。
曾經我迷失彷徨過,回顧過往,我也后悔過,后悔在該讀書的年紀卻沒有把書讀好,高中大學都在迷失中渡過,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找不到方向的人除了荒度青春還能做什么?生活總有失落和不滿,我現在已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工作后的很多年也還在迷失中,我獨自騎自行車前往拉薩,在兩千多公里的路上思考人生方向,在痛苦和折磨中追求人生的方向,七月大熱天環(huán)海島騎行,湘江冬泳都讓我用痛苦去找到征服的力量,我不能說我完全找到了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要讓更多的人有生命的意義,成立一家集體所有制的企業(yè),做一個能改變時代進程的企業(yè)是我要做的事情,而更是我未來要承擔的責任。當我找尋到這個生命的意義的時候,我每天都活著充實的日子中,我不再迷茫失措,前行的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可我卻喜歡上了解決困難和挫折的成就感,能和一群你喜歡的人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是自己莫大的幸運。我要謝謝現在努力奮斗的自己,而且要繼續(xù)努力奮斗下去,只有長期堅持艱苦奮斗,才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那自己夢想中的意義!
痛苦和磨難只會使我變得更強大!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分鐘!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15
斷斷續(xù)續(xù)地把《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讀完了。之前讀過英文原版,受限于英文水平,很多意思還是沒有理解,F在將中文翻譯版讀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這本書是從《得到》推薦的,自己讀下來,感覺作者的親身經歷增加了說服力,是我喜歡的類型。對于我這種整天愛瞎想"人為什么而活著"的人來說,讀這類書籍也算是跟自己對話了。
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猶太人。生活在二戰(zhàn)時期,可想而知命運的悲催。作者本人被關入了埃斯維辛集中營,后世人稱"死亡工廠".但是幸運的是,作者活了下來。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研究對象,展示了在集中營中人生百態(tài)。有些人放棄了對未來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過于樂觀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為什么而活,有幸生存了下來。殘酷的經歷讓作者領悟到: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或許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磥淼竭@個世界?享樂?承受痛苦?或許我們不經歷極端的環(huán)境考驗是不會真正領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作者經歷了對于一個人來說所有的苦難,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入集中營后,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現出驚恐,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后進入冷漠,相當于"活死人",他們面對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為自己也可能隨時面對這種境地。作者發(fā)現,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義、任何目標,覺得活著無所謂的人會很快死掉。物質上的匱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絕望才是最死亡的導火索。最后作者總結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態(tài)度上根本轉變。我們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說服那些絕望的人;我們期望生活給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么期望。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么,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說與想,而是采取正確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作者將生命的意義歸結為責任,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呢?作者給出了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情;愛---關愛他人;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作者強調,命運的無常會奪走你許多東西,但是永遠奪不走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讀到這里,我想起了余華的《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不管生活如何剝奪他的財富、親人、尊嚴,他的生活總有目標,選擇堅強面對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說的尋找生命的意義的三個途徑,跟瑞·達里歐的《原則》中如出一轍,"有意義的工作,是指人們有激情去投入的事業(yè);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指相互之間能夠真心相互關愛".
這本書可以時不時翻出來看看,審視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相關文章: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06-16
讀《生命,生命》有感12-23
讀生命生命有感08-03
讀《生命生命》有感04-20
讀《生命 生命》有感11-09
[經典]讀《生命生命》有感08-25
(精)讀《生命生命》有感09-15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7-16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