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泥螺在不同燒制方法上呈現(xiàn)出的泥螺肉大小、色澤、口味上的變化,泥螺殼的變化,這本身是一個重要的吸引幼兒的興趣點,它將成為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由于泥螺在海泥、水、鹽這三種不同的材料了就會有不同的變化泥螺里加了水,它就能變胖了,加了鹽的泥螺會縮小。同時加了水和鹽的泥螺也會縮小,讓幼兒探索泥螺的特性。
【活動目標】
1、觀察泥螺的外形特征,知道泥螺有多種烹飪方法。
2、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泥螺在各種材料中的不同變化,萌發(fā)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3、探索鮮泥螺、腌制泥螺的外形和口感的不同。
【活動準備】
新鮮的泥螺、腌制的泥螺、鹽、海泥、水、記錄表、熟泥螺、鹽水。
【活動過程】
一、泥螺的外觀。
1、看泥螺的生長視頻。
2、剛才我們在視頻里看到的是什么?
3、請幼兒說說泥螺的外觀形狀。
小結(jié):泥螺馱著淡灰色的圓殼,伸出肥胖的大舌頭,吐著白沫,在沙地上懶洋洋地蠕動著。它們的食物是海水和沙。爬累了,它們就把舌頭縮進殼里,躺在沙灘上無憂無慮地“睡大覺”。
二、泥螺的變化。
1、剛才我們看來視頻泥螺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2、泥螺在沙地里是懶洋洋地蠕動,那它在別的地方是怎樣動的呢?
3、交代規(guī)則:老師在后面的'桌上放了新鮮的泥螺、海泥土、水、鹽、記錄表、鹽水。請你們在記錄表里記錄下泥螺的不同變化。
4、幼兒操作將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鹽里、鹽水里的變化。
5、驗證。
。1)請幼兒將記錄表分類貼在展示板上說一說泥螺在海泥土里的變化。
。2)說說泥螺在水里的變化。
。3)說說泥螺在鹽里的變化。
。4)說說泥螺在鹽水里的變化。
小結(jié):泥螺在海泥土里會慢慢地蠕動,在水里會慢慢長大,在鹽里會慢慢變小,在鹽水里也會變小。
三、探索鮮泥螺于腌泥螺的不同。
1、你吃過泥螺嗎?你吃過的泥螺可以怎么烹飪的?
小結(jié):泥螺可以放湯吃、紅燒吃,蒸著吃,腌著吃。
2、活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鹽里、鹽水里有不同的變化,煮熟以后的泥螺也有很多種變化。
3、出示鮮泥螺與腌泥螺。
4、請幼兒看一看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摸一摸鮮泥螺與腌泥螺有什么不同?
6、嘗一嘗熟的鮮泥螺與腌泥螺的口感有什么不同?
小結(jié):鮮泥螺的肉比較大、吃起來軟軟的、鮮鮮的、殼一碰就碎。咸泥螺肉變小、變咸、變硬了、泥螺殼也發(fā)生了變化。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2、了解風的形成,了解制造風的方法。
3、通過感覺感受風的存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電風扇、風箏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圍,看看能不能得到風。
2、請幼兒描述風。(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見風吹樹葉、小旗;可以聽見風的聲音;可以感覺風吹在臉上涼涼的)
3、青青和果果來到廣場放風箏,果果問青青,風是從哪來的?
4、果果對青青講解風的產(chǎn)生:風是因為空氣流動形成的?諝饬鲃拥寐,就是微風;空氣流動得快,就是強風。
5、小朋友制造風。用扇子扇一下,產(chǎn)生了風;用口吹一吹,產(chǎn)生了風。風扇轉(zhuǎn)動,感覺風扇周圍有風。
6、了解風和我們的關系:風能發(fā)電,風能傳播種子;風可以把濕衣服吹干。有時海上風力過大,就是臺風,產(chǎn)生強降雨;有一種龍卷風,能把大樹連根拔起,甚至吹毀建筑物,對人類產(chǎn)生危害。
活動延伸
到戶外,吹泡泡,放風箏,進行體驗風的活動。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jié)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尾巴的奧秘,了解動物尾巴的特別作用。
2、萌發(fā)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鼓勵幼兒與家長就共同收集就有關動物及尾巴的圖片,幫助幼兒豐富感性認識。
2、布置“動物和它的尾巴”圖片展覽。
3、小動物借尾巴的視頻、《動物捉迷藏》ppt。
4、幼兒人手操作材料:動物圖片和尾巴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
。1)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尋找露出來的尾巴,鼓勵孩子參加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師:你找到了誰?為什么?
。2)討論:你知道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嗎?
二、播放視頻《小壁虎借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師:到底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聽歌故事,尋找答案吧!
。1)觀看視頻,欣賞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通過提問,了解故事中動物尾巴的形狀及作用。
師:小壁虎尾巴斷了,它向誰借尾巴?小魚的尾巴像什么?它為什么不借給小壁虎?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為什么?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它的'尾巴有什么本領?
。3)通過討論進一步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師:小壁虎沒借到尾巴,回家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壁虎的尾巴為什么又長出來了?三、播放課件,幫助幼兒了解其它動物的尾巴的特征及用途。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本領?(幼兒帶上資料向同伴介紹)
四、操作練習,給小動物找尾巴。
。1)把各種小動物和相應的尾巴圖片粘貼在一起并說說它的作用。
五、活動延伸:
。1)區(qū)域操作活動:《找找動物的尾巴》。
。2)觀看視頻《動物世界——動物的尾巴系列》。
。3)找錯。
(4)連一連、找一找。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yǎng)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fā)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后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通過實驗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么?(鋪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么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打開,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鏈拉不開怎么辦?自行車鏈子轉(zhuǎn)動不靈活怎么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桿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結(jié)束: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qū)便于小朋友繼續(xù)操作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每次到戶外游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jīng)過都想嘗試一下。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錄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經(jīng)驗準備:
有對物體擺動的經(jīng)驗。
活動重難點:
了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l: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么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松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后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于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才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著短的繩擺)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吧!
(4)及時記錄:請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jīng)驗總結(jié)。
(1)幼兒根據(jù)記錄的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fā)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為什么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為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為什么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為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著(怪獸)。”
(2)通過記錄表幫助幼兒小結(jié)“今天的新發(fā)現(xiàn)——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fā)現(xiàn)擺動有什么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fā)現(xiàn)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活動反思:
活動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系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xiàn)象,并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jīng)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jīng)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并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不足之處:
結(jié)束部分,應把發(fā)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jié),這樣有助于幼兒梳理自己的經(jīng)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師帶領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興趣地去觀察、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边@次中心組陳老師的的數(shù)學活動《彩旗飄起來》,就讓我們感受了探索型教學模式;顒又泻⒆觽兒芨信d趣,能積極的參與,通過操作、游戲,進行觀察、理解。
活動亮點:
一、數(shù)學材料生活化。
羅杰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nèi)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察覺到學習內(nèi)容與他自己相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fā)生,這時,兒童不僅學習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會產(chǎn)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彩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孩子們在操作方便的橡皮泥條上進行插旗游戲,孩子們都感到既熟悉又興奮,熟悉的是這些橡皮泥經(jīng)常玩,興奮的是今天的玩法很特別,居然用了火柴棒制作的小彩旗讓他們玩。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材料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二、活動過程游戲化。
游戲是根據(jù)幼兒好動的天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寓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之中,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各種游戲之中學習數(shù)學,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它更有利于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活動開始,教師結(jié)合剛剛結(jié)束的亞運會,讓幼兒一起裝扮運動場地。這樣的情境,讓幼兒能非常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最后讓幼兒動手掛彩旗迎接圣誕節(jié)。
整個活動以游戲為導索,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學習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和諧。根據(jù)中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給材料排隊,學習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的排序規(guī)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爭議,自己的一點看法:
我想中班幼兒對排序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guī)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教師的目地應引導幼兒將這些經(jīng)驗加以統(tǒng)合,使幼兒對物體按規(guī)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顒娱_始環(huán)節(jié),孩子“指導”老師一起插好彩旗,在插好彩旗后,教師沒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排列規(guī)律的有趣,從而幫助建立起對排列概念的理解,如果在此基礎上,能多加引導幼兒學習顏色的間隔不同來進行排序。那么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自己設計排列規(guī)律,這樣一個難度的遞進操作,幼兒的表現(xiàn)也許會更好些。另外教師應注意自己的示范應該有一定的嚴謹性,我們的操作要從孩子的左邊先開始,教師的操作要在無形中強調(diào)“從左到右”。
數(shù)學的排列活動,在小班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讓幼兒進行了多種排列的游戲,但多數(shù)都是根據(jù)老師已定的規(guī)律進行擺放或者在規(guī)定的地方擺放各種圖案。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就比較簡單了,于是在改良后的.排列活動中教師制訂了如下的目標:
1、發(fā)現(xiàn)排練模式中的規(guī)律,在操作活動中嘗試多種排序方式。
2、樂于參加積極的探索與練習,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排練模式。
但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目標一沒有很好的達成。雖然一開始,幼兒就發(fā)現(xiàn)了紅綠相間的排練規(guī)律,但是教師沒有讓孩子明白,當我們選擇好一種相間隔的排練方法后,就要不斷重復這種排練方法;顒又薪處熥⒅匾l(fā)幼兒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利用掛彩旗的游戲方式,創(chuàng)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拓展幼兒思維,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但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活動中,教師利用了顏色規(guī)律排除了大小的不同,混亂了孩子的排序概念。教師試圖從多角度幼兒建立幼兒的有規(guī)律排序,但是卻沒有起到一定的教學作用。最后許多孩子的排序很混亂沒有規(guī)律,讓教師們產(chǎn)生了一定的爭議。
如今的教材,科學活動系統(tǒng)性缺乏,活動為了迎合主題也變得面目全非,讓教師們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每一次的科學活動大家都會意見各異,這只是純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四季里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四季,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了解具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jié)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shù)學用書,并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兒園里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jié)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jié)的主要特征。
引導幼兒根據(jù)四季的特征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游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jié)進行拼圖并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征。
3、制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將畫好的四季特征按順序裝訂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冊,并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科學教案12-15
中班科學教案01-0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