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海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海教案范文1
一、談教材
《林�!肥堑谑粌宰詈笠粏卧囊黄v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fā)感情相結合,展開聯(lián)想與抒發(fā)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里行間表現(xiàn)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nèi)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 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升華”。
四、談程序
本課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導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保@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么?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后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為什么這樣分。
林海教案范文2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基本教學理念之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蘇霍母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的體操——他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笔䞍越滩摹读趾!肥侵骷依仙嵯壬淖髌�,選自老舍訪問內(nèi)蒙的游記《內(nèi)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fā)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并由景展開聯(lián)想,贊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jīng)濟建設和政治穩(wěn)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總起后分述,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我”初入大興安嶺的總印象。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印象前后完全相反。本段著重寫產(chǎn)生這一轉變的原因,最后得出結論;大興安嶺是那樣“親切與舒服”,并非“高不可攀”。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先從“嶺”、“林”、“花”這三方面分述“所見”(寫景),再從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國家強盛這兩方面分述“所思”(聯(lián)想)。從而具體表現(xiàn)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和巨大貢獻。因此,根據(jù)文章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充分利用審美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可以有效的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fā)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
二、設計思路
依據(jù)六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精神。我把《林�!返牡诙n時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為學習課文2—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討論課后作業(yè) 第2題。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是:
1、認知目標:學習課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3、技能目標: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通過比
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關于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理解和確定的:
1、本單元閱讀重點訓練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根據(jù)表達需要選擇句式,增強表達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弊鳛楸菊n的教學重點。
2、本課的難點是啟發(fā)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
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思路:
一、回憶美
第1課時我讓學生初讀了課文,掌握了生字,新詞。還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有關大興安嶺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應該說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林海有了初步印象。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再一次展示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然后讓學生談談“林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孩子們歡暢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的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
三、尋找美
蘇霍母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愛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中自己認為最美的片段。學生找,教師也找,要求師生之間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以激起學生的競爭心理。然后再請學生互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片段。
三、欣賞美
感受課文的情感美,離不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葉圣陶先生稱之謂“美讀”。葉老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币虼�,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充分感知、整體認識后,應進一步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對課文的美讀中體會課文的情感。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1、認真品讀。2、品讀時參考提示,展開創(chuàng)造性想象。
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么美?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么?他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
C、應該怎樣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四、討論美
本單元的閱讀重點訓練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根據(jù)表達需要選擇句式,增強表達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啟發(fā)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之美作為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先輔助學生根據(jù)課文描寫嶺、林、花的三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fā)言,引導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
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1、學生發(fā)言談到哪個片段,就靈活的出示這個小片段的內(nèi)容。
2、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么美?你認為這段中哪個句子中你最喜歡,可以換一種說法嗎?(重點研究課后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
3、激勵品讀相同片段的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指導學生個體和群體感情朗讀各自品讀的片段,深入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全面欣賞大興安嶺和課文語言文字的意境美。
5、進行激勵性評價。
閱讀教學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多讀書,在讀書中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在這個片段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學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給予認可和鼓勵,并利用這種差異進一步推進教學——“體會兩種看是很有道理的特點哪一種是主要的�!币源龠M學生閱讀的深入,閱讀能力的提高。
五、創(chuàng)造美
在學生學習完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的這一片段后(課文3—5段),教師再一次出示課件激勵學生在“詩”、“書”、“畫”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贊美大興安嶺�!霸姟敝竸�(chuàng)作、朗誦簡短的詩文“書”指選用課文最精美的片段,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并展示;“畫”指創(chuàng)作簡筆畫,并當眾展示解說。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chuàng)作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板書設計 :
林海
嶺——多溫柔
景物特點林——像海
花——多美
我的板書設計 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我覺得它是我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xiàn),是課堂教學的縮影。
六、教學過程
1、回憶美
課件出示“林�!碑嬅�,導入 :請學生談談,第一課時出讀課文后,林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尋找美
(1)請學生帶著愛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的小片段。學生找,教師也找,要求師生之間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請幾位學生互讀自己以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師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片段,擺出與學生比試比試的姿態(tài)。
3、欣賞美
�。�1)教師抓住學生不服氣的心理提出要求:認真品讀小片段品讀時要參考提示,展開創(chuàng)造性想象。
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么美?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么?他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2)學生仔細品讀。
4、討論美
教師輔助學生根據(jù)課文描寫嶺、林、花的三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fā)言,引導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
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1)學生發(fā)言談到哪個片段,就靈活地出示這個片段的內(nèi)容。
(2)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么美?你認為這段中哪個句子你最喜歡,可以換一種說法嗎?(重點研究課后第2題中的3個句子)
�。�3)激勵品讀相同片段的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指導學生個體和群體感情朗讀各自品讀的片段,深入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全面欣賞大興安嶺和課文語言文字與意境的美。
�。�5)進行激勵性評價。
5、創(chuàng)造美
再次出示課件,激勵學生在“詩”、“書”、“畫”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贊美大興安嶺。“詩”指創(chuàng)作,朗誦簡短的詩文;“書”指選用課文最精美片段,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并展示;“畫”指創(chuàng)作簡筆畫并當眾展示解說。
�。�1)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2)鼓勵學生展示,并引導大家欣賞得意之作,培養(yǎng)學生欣賞的眼光。
�。�3)進行激勵評價,小結。
林海教案范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林海》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致的觀察,豐富的聯(lián)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了大興安嶺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意。
2、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寫景類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圈畫批注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抓住三次“親切、舒服”感受的句子,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3)品讀文中質(zhì)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美麗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二、說教法
本著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準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正是因為本文滿蘸著作者欣喜與熱愛之情,描畫了大興安嶺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優(yōu)美,情感濃烈,猶如一幅迷人的寫意畫,從多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描寫林海的幾個自然段,用了很確切的比喻,擬人等寫法。因此,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初讀感知,再讀理解,三讀體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2、能力培養(yǎng)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只有交給學生尋覓知識的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在知識的海洋里勇敢探索,學到更多的知識,并終生受用。本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從課題“林海”著眼,從尋找林與海的相似之處入手,抓住文中具體描寫“林”的內(nèi)容,通過朗讀、思考、讓學生領略到“林”的浩大、壯美,明白此段運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動、逼真地再現(xiàn)了大興安嶺的林海。如此優(yōu)美的描寫,我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后,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至會背,從中體會到作者對林海的喜愛之情,盡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投影展示了林海的美麗景色,同時老師朗讀課文,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這種以圖畫展現(xiàn)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極大程度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林海的壯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輕松了課堂。
4、簡筆畫輔助教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些重點詞、句,我還采
用了簡筆畫輔助理解。例如,在理解大興安嶺的“嶺”時,為了突破重點詞“溫柔”和“盛氣凌人”在本課的意義。我要求全班同學用簡筆畫勾出自己心中的大興安嶺和秦嶺,通過板畫認識到:“溫柔”在本課指大興安嶺的線條柔和平順;“盛氣凌人”指秦嶺高大險峻令人望而生畏。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添了課堂里的美育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時,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三、說學法
根據(jù)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閱讀理解,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教學生用“一讀──觀景賞物,抓住特點;二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三讀──回顧反思,明了寫法�!钡姆椒�,仔細品味文中有關“林”的內(nèi)容。即初讀課文,感知景物特點;精讀課文,抓重點詞句,仔細品味,領悟情感;回讀課文,在讀中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悟出表達方法,掌握表達技巧。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全面完成了教學任務。這里的學法指導、學法應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xiàn)。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勗拰�
1、板書課題:林海
一棵樹稱為——木,兩棵樹稱為——林,海是指——大海。這“林”和“�!焙显谝黄鹫f明——樹很多。齊讀課題。
2、課題“林海”指的就是——大興安嶺。出示大興安嶺圖片。
你們想知道大興安嶺為什么被稱為“林�!眴�?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大興安嶺,欣賞他筆下的林海吧!
�。ǘ┱w感知
1、生輪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大興安嶺留給作者的感受是()。這樣的感受,在文中出現(xiàn)了()次。
�。�2)作者得出這種感受的原因分別是什么?用“~~~~~”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這回有機會看到它,并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 相機板書:親切 舒服
2、那么,作者圍繞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交流并板書: 嶺、林、花
(三)品味美
過渡:下面,我們就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深入林中去細細體味大興安嶺的美景,先來看“嶺”這一部分。
A.學習“嶺”
1、默讀第2節(jié),按要求在書上做批注。
出示思考:
�。�1)“嶺”具有怎樣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jù)學生交流媒體相機出示有關語句。 相機板書:多而柔
B.學習“林”
出示問題:“林”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后小組交流)板書:綠如海
1、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師引導:從“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唷6嗟镁拖瘛Q�。
2、那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1)交流,出示句子。
師小結:這就照應了課題——林海。
3、請大家?guī)е矏叟c贊美的感情讀3、4兩節(jié),男女生分讀。
C.學習“花”
1、“花”的特點。 (自學后小組交流) 板書:多而美
2、出示: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作者把興安嶺當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來寫,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呢?作者為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擬人、比喻]
小結:山上青松,山下白樺,林中野花,作者從上到下把大興安嶺景色寫得很有層次�;腥粢晃煌ねび窳⒌纳倥�,真是太美啦,太讓人喜愛了。 過渡: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寫出了大興安嶺溫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由興安嶺外表的美。作者來進入嶺中,看到林場又會想些什么呢?
�。ㄋ模┵澷p美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6、7節(jié),想想作者之所以又有兩次發(fā)出“親切、舒服”的感慨,是因為聯(lián)想到了什么?
交流,出示: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2、小結:大興安嶺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興國安邦。(板書:興國安邦)
2、出示:為什么管它叫作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為什么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交流。
3、我們怎樣做才能興國安邦呢?交流
師小結:我們伐木取材,也要造林護樹,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護生態(tài)平衡,使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夠萬古長青。
4、齊讀最后一節(jié)。
�。ㄎ澹┛偨Y全文
1、指板書小結:作者抓住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他用質(zhì)樸而又簡潔的語言,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我們見識了林海的美麗迷人,感受到了林海的多元和諧,大興安嶺不愧為——林海。
2、讀了課文,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板書設計:
嶺 多而柔
林海林 綠如海 興國安邦
親切舒服花 多而美
林海教案范文4
板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好的板書是一種微型.教案。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板書的作用。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林海》這課的通過字體大小的變化來板書的例子。
《林海》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的一篇閱讀課文,以作者對大興安嶺產(chǎn)生的特有情感——“親切與舒服”為線索,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大興安嶺外在的景色美和內(nèi)在的價值美,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一、挖掘情感,巧設板書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走進原始森林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看到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后產(chǎn)生聯(lián)想之時,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第一次,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與舒服。第二次看到那么多的嶺,那么溫柔;那么多的樹,呈現(xiàn)出那么多的綠色;那么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聯(lián)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為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的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系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教學時,我用不同大小的字體板書“親切與舒服”,引導學生分析領悟,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字體大小的巧妙,再從作者逐漸遞增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心情,二者互相映照,加深加濃學生的印象。
二.接讀板書,體驗情感。
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理解中,板書的內(nèi)容得以充實,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已表現(xiàn)在板書上。上課時,我通過師生接讀板書,讓學生再次反饋體會板書蘊含的愈來愈濃的情感,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師:看板書,同學們有疑問嗎?
19《林�!� ﹙大興安嶺﹚
親切舒服
﹙悅耳的名字﹚ 嶺
親切舒服 林
﹙美麗而不空洞﹚ 花
親切舒服
﹙國家建設﹚
生:為什么老師板書的三個“親切舒服”要一個比一個大?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越來越強烈的“親切舒服”的感受。
生:說明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隨著對興安嶺了解的深入而逐漸加深。
通過對“親切、舒服”四個字板書字體的由小到大,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究到作者撰文時跳動著的情感脈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時的'情感基調(diào)與線索,從而又一次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化。再進行了師生接讀,體現(xiàn)出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情感。
師:初入興安嶺,證實了悅耳的名字使人覺得——
生:﹙接讀﹚親切、舒服。
師:看到溫柔的嶺、如海的林、美麗的花,使人感到——
生:﹙接讀﹚親切、舒服。
師:知道興安嶺有著興國安邦的意義使人體會到——
生:﹙接讀﹚親切、舒服。
執(zhí)教這篇美文的這則板書,不僅凝練,而且具有形式美。不僅表現(xiàn)作者對大興安嶺的認識一層一層深入,思考一層一層深刻,而且由于字體的巧妙,激起了學生愈來愈濃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愈來愈強的美妙情感。
【林海教案】相關文章:
《林�!方贪�01-18
關于林海教案范文集合6篇02-03
關于林海教案范文集合10篇04-06
六年級語文教案:《林�!�04-03
讀林海雪原心得體會08-30
林海雪原讀書心得06-18
《林海雪原》讀后感08-31
林海雪原讀后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