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桂林山水教案

時間:2024-09-28 07:25:17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1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生動形象、簡潔明了的語言美

  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寫,語言簡潔明了。同時,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一幅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讀來瑯瑯上口,令人心馳神往。

  二、文章層次清楚、過渡自然、前呼后應、整齊劃一的結構美

  這篇課文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寫的,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層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3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作者面前。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表現了一種整齊的美。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因此,學習本文,應把重點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借助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同時感受祖國的語言美。

  二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前呼后應的謀篇布局法和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總之,本文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得力佳作。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注重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源的習慣、能力及資料共享的意識。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 觀察圖畫、錄象中漓江的水;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⑵ 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

  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 這段的三個特點,排比得當。這個自然段之所以讓人充分感受到漓江水之美,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系。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里寫漓江的美,連用“真靜”“真綠”并列表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個自然段中,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 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 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⑹ 總結:

  這一段作者同樣用了一組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寫出了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每個分句都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使用了恰當的比喻,讀起來生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蛘叨嗝襟w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

 �、� 引導學生質疑。

 �、� 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 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⑸ 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6、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寫的是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后的總印象�!爱嬋Α笔鞘裁�?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樣兩句詩來概括?與開頭一句關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霧、綠樹紅花、竹伐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個長句子寫出來,勾勒出一幅彩色桂林山水圖。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畫中,并把讀者也領入那無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結尾詩句與開頭詩句前呼后應。使文章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總結:本自然段寫出桂林的.山與水結合的美景。

  錄象的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帶到優(yōu)美山水的情境中,激發(fā)起閱讀文章的熱情。學生情緒激動起來,對課文語言的感受一定會敏銳起來。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品味精美詞句段,感悟語言表現力,不但體會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讀懂一篇文章的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落實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播放多媒體課件中桂林山水旅游介紹。邊看邊想到文中哪些句子。學生不時發(fā)出驚嘆聲。

  3、練習背誦。

  4、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根據影片回憶、想象,然后讀出或背出與課文有關的或是正好能描述這些圖片的句子,實際上是讓學生運用語言來描述圖象,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的美,又親眼觀看山水的美景,這就是學語文、用語文的最好體現。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小結本課的寫作特點:

  本文的層次清晰,結構嚴謹。開頭先總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結合起來加以概括。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本文觀察仔細,抓住景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想象豐富,比喻生動,作者又使用了詩一樣的語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眷戀之情。

  2、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玩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歡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喜歡寫作的同學,仿照二,三自然段寫公園的花或校園的樹等一個片段。

  3、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題詞”、“導游詞”、“廣告詞”、“仿寫”等多種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感悟理解。

桂林山水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景物特點,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通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

  3、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對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能力。

  4、學習文章的結構方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設想:

  1、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的習慣。

  2、采用多媒體的課件,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一種真切的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掌握文章的重點、難點。

  四、教具準備:教學課件(桂林山水、泰山、香山、西湖、大海的圖片、錄像帶、錄音機、磁帶)。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們的祖國輻員遼闊,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麗秀美的江河湖泊,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還有聞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今天,我們師生共同領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下面請同學欣賞桂林山水的錄像,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桂林的山水嗎?請打開課本,邊看插圖邊聽錄音《桂林山水》,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默讀課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文中的佳詞妙句及優(yōu)美的語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你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4、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在自學中所得或疑難問題。

  5、同學們互讀,檢查朗讀課文是否準確,讀準啊的不同讀音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1、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并說出理由

  2、讓學生欣賞課件:波濤洶涌的大海,風光綺麗的西湖與漓江的水進行對比,顯示出漓江水奇特美(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

  3、看了以上的畫面,你知道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明確:漓江的水真靜啊,漓

  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綠�。�

  4、試著背誦

  本段,閉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再現漓江水的樣子。

  明確:漓

  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只有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的水紋,才讓你感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5、漓

  江的水為什么會給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明確:那鮮明的對比,一氣呵成的排比,生動形象的比喻,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突出了漓

  江水的靜態(tài)美。

  四、引導自學,自由表演

  大家還喜歡哪一段?說說看

  1、觀賞課件:把泰山、香山、桂林的山進行對比,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2、從以上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總結出桂林山特點嗎?

  3、請同學們結合插圖美讀課文,在圖中找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竹筍、像屏障

  4、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在漓

  江邊上還會矗

  立著什么樣的山峰呢?邊讀課文邊在頭腦中想像桂林山的形狀,然后把你想到的畫面,用你手中的彩筆勾勒出來,比一比,看誰

  是我們班的小畫家?

  5、再讀課文,總結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明確:奇、秀、險。

  6、你喜歡它的哪一個特點?大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7、大家知道了桂林山的特點,再讓我們領略一下廬山的真面目吧!播放廬山的畫面。誰

  能記起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師生共同觀賞畫面,共同記幾遍,再用自由記憶的方式把它背下來,默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五、總結全文,抒發(fā)感情

  1、看著這樣的山水,你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請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

  明確:我看著這樣的美景,像是走進了邊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師總結:它寫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了樂趣,充滿詩情畫意。并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2、學習了本文,請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全文的結構方式是怎樣的?

  3、大家游覽了這么長時間,我們中間好像缺少一位導游,今天我們學習了本文,有誰

  能擔此重任呢?

  在碧波蕩漾的漓江邊上,有許多木筏小舟在等著我們呢,讓我們著水舟,輕輕地劃動著雙槳,在漓江中暢游,同時播放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小導游在聲像的配合下,為我們介紹桂林山水

  六、板書設計:桂林山水

  奇秀險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靜清

  綠

桂林山水教案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編教材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16課的內容。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后的總體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照方位進行描寫”的讀寫典范。

  2.教學目標

  (l)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處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學習課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yè)第2、4題。

  5.教具準備

  《桂林山水》.課件。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認識整體結構。

  2.舉一反三法:課文中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反復訓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以多種形式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三、說學法

  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采取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新課。

  回顧引入: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開始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大家肯定還記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觀賞這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纯垂鹆稚剿疄槭裁词翘煜碌谝弧�

  (上課一開始,教師聯系課文內容,用帶著問題的語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幻燈片的展示,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內容,觀看《桂林山水》幻燈片,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

  3.檢查預習情況,學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解答)。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精讀第二自然段。

 �、抛杂衫首x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漓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谟谩啊眲澇鼍唧w描寫特點的句子。

  ⑵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

 �、菣z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⑷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漓江水奇麗的美。

 �、勺髡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排比、比喻)

 �、式處熗队俺鍪揪渥右唤M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

  ①.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教室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

 �、郏珗@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⑺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一段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绦〗Y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么順序、什么方法學習的?

  討論后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總結學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2.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尋找景物的特點及怎樣進行具體描寫。借助幻燈片,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邊讀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fā)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于朗讀訓練。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強調本文寫法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

  2.運用課堂練習2的提綱,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學生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3.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整理完成課堂練習第2、4題。

  五、說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教案4

  設計理念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特色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本設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導讀,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fā)現要點。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表現的舞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tǒng)的要我讀變?yōu)槲乙x,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欲望。

  六、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總評】設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變觀念,轉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樘峁┳灾魈骄康臈l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板演、匯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桂林山水教案5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從課本上到桂林去游覽一下,好嗎?

  (板書課題)

  現在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

  (范讀課文)

  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二、初讀課文

  1、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容。

  (生自學課文)

  2、交流: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觀賞)

  對。欣賞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三、教學漓江的水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2、交流:靜 、清 、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有誰能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交流)

  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美?

  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

  (師范念)

  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不能)

  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

  (略)

  我們也可以來寫幾句這樣的句子。

  (出示)

 �、� 公園里的花香。

 �、�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⑶ 校園里干凈。

  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讀),漓江的水清得(讀)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F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

  (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

  你們感覺到怎樣?

  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無瑕的翡翠)

  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現在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這節(jié)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

  (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這節(jié)寫什么?(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四、練習

  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

  示小黑板:

  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薄�

  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第二課時

  一、揭題

  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保蠹以谙旅鎸W。

  (交流)

  二、教學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叫什么?

  (各不相連)

  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形態(tài)萬千)

  “萬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書:奇)

  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很少見的)

  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奇峰羅列)

  “羅”是什么意思?

  “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

  (生齊念)

  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

  (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危山)

  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危險)

  字典上有三個注釋:

  出示小黑板:

 �、� 不安全。

 �、� 損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庇媚膫€注釋對?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真險啊。

  2、指導朗讀:

  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念課文)

  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說山陡)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

  (師生同念課文)

  學習第二節(jié)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學最后一小節(jié)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霧)

  (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梢哉归_,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連綿不斷)

  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

  (邊欣賞音樂邊讀課文)

  四、深化課文

  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吹竭@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山河秀麗、大好河山、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改成感嘆句會嗎?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五、練習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1、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2、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桂林山水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中的分離,看看作者從“桂林山水”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這些事物的感受。

  2、學習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并由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優(yōu)美語句及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句,體會作者游覽美景時的舒適、愜意和心曠神怡的感受。鍛煉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從作者游覽美景的親感實受中,體會作者對祖國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愛人類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中的分離來理清文章機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形象的比喻句和優(yōu)美的排比句的運用技巧,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的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游覽觀賞美景是人人所向往的。為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因為美景使人愉悅、使人欣喜、使人心曠神怡等)對,優(yōu)美的景色會使人神清氣爽,使人陶醉、使人留連忘返。那么優(yōu)美的景色是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因此,我們要感謝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下面,讓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作者筆下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美景,從文章和圖畫中來領略一下優(yōu)美的桂林山水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師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學生注意讀準生字讀音,了解大意。

  2、學生齊讀課文,找兩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指正。

  三、熟讀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預習和聽、讀課文后,你知道了課文中的什么內容?(包括大意、排比句、比喻句等)(學生各抒己見)

  2、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及聯想和想象句來畫出桂林的山水圖畫。教師適當提示、點撥,再與文中的圖畫對照。(不要求盡善盡美,鍛煉聯想、想象思維)

  3、小組討論:依據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的分離方法,編寫文章的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學生回答:

  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漓江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桂林山水美如畫。

  四、重點研讀賞析

  1、找出你喜歡的精彩句段,并說出符合作文三步法中的形象聯想和再生聯想句來,體會作者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學生找出并說出體會:

  課文第二段的形象聯想句:把漓江的綠水比作“一塊無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形象聯想句:把桂林的山奇比作“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第三段的再生聯想句:說桂林的山秀由“翠綠”聯想成“屏障”、“竹筍”。

  把桂林的山“危峰兀立”的險,說成“會栽倒下來”。

  課文第二段的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時一塊無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排比句: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屏障,像竹筍......桂林的山真險啊,......好像會栽倒下來。

  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形象的比喻句、優(yōu)美的排比句,讓人有身臨其境、如見其景之感,形象、生動、感人!

  2、師生共同理解詞語有:蕩漾、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云霧迷蒙、連綿不斷

  五、設疑解疑、談感受(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鼓勵、肯定)

  1、學生自由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2、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六、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作者記錄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親身感受,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熱愛山水的思想感情。

  學習本文,我們要懂得: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愛人類的重要性。同時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及優(yōu)美語言的運用,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結合起來,以便為提高我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服務。

桂林山水教案7

  《桂林山水》

  一、導練內容:

  丁有寬教材第十一冊的第十六課《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二、導練目的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同時理解“蕩漾”、“波瀾壯闊”、“水平如鏡”、“無瑕”、“翡翠”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課文1—2自然段,體會漓江水的特點,贊美漓江水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并能仿寫句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讀成誦。

  三、導練重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漓江水的特點,贊美漓江水的美。

  三、導練難點: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游覽勝地參觀,好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來作一次遐想旅行:我們乘上隆隆的飛機,穿過密密的云層,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請你們睜開眼睛,看!我們已經到了什么地方?(老師引導的同時播放著音樂,此時畫面出現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桂林在我們祖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因為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1、說說“甲”是什么意思?

  2、再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異的風光。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使學生在圖文聲并茂中整體感知全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發(fā)求知欲望。

  1、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想:桂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2、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寫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幾部分來寫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的結構,看看作者如何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題目:

  A、這篇文章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

  B、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寫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第三段:總起來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學文,體會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繪這旖旎的桂林風光的。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觀看蕩舟漓江上的錄像,并配以課文錄音。

  (2)、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去觀賞桂林山水?請有畫出句子。

  (3)、引說:正是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可以說我們是慕名而來的。現在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先來觀賞漓江的水。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錄像中的'漓江的水,問;漓江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特點?

  (有圖畫或錄像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和風光旖旎的西湖,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分析后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卻從沒看見地漓江這樣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樣寫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著什么特點呢?自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圈出有關的關鍵詞語,想想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出示第二句話,體會三個分句的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純,那么可愛。釋“無瑕裴翠”)

  (3)、句子比較,體會A、B兩句哪一句好?B、C兩句哪一句好?C句為什么好?說說好在哪里。(用同樣方法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描寫漓江水“清、綠”兩句)

  A、漓江的水很靜。

  B、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C、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4)、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注意“啊”的讀音以及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用贊嘆的語氣,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5)、讀讀最后一句話,想想這句話寫作者游覽漓江水的什么?說明了漓江水怎么樣?(分析后指導朗讀)

  (6)、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課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與漓江的水進行比較,然后用一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靜、清、綠三個特點,最后還寫了人的感受,你能按這樣的順序把這段文字背下來嗎?

  (四)、仿寫訓練,讀寫結合:

  (1)比較下面句子,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靜、真清、真綠啊!

  B、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2)照樣子,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例:漓江的水很綠。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A、公園里的花多香。

  公園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節(jié)日時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媽媽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欣賞了美麗的漓江水,體會了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同時還學習了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并能仿寫句子。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欣賞“桂林的山”。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二自然段。

  2、自學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8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景色的文章,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句式寫一段話。

  重點難點:

  學習運用排比句式,了解分號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采取了自讀交流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悟桂林山水美如畫這一畫面。接著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練習寫其它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課文配樂磁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畫面。

  想一想:愿不愿和老師一塊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一起去暢游這兒的山山水水呢?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邊讀邊在動腦中浮現畫面。

  2、指名學生配樂朗讀,組織學生交流對課文總的印象和感受。

  3、小組合作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

  4、師生共同參與朗讀比賽,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美如畫。

  三、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這桂林山水吧。

  生:這里的山和水太美啦!我非常喜歡這兒。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虛傳!我們祖國的山河是那么的壯麗美好,我多么自豪呀!

  生:桂林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我,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

  教學反思: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學習課文后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中喜歡的詞語。

  2、練習用相同句式來寫一段描寫景物的話。

  教學反思:

  讀與寫相結合,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寫景的方法來練寫描寫其它景物的習作。

桂林山水教案9

  【預設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風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學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會讀“啊”的變音,理解峰巒雄偉、奇峰羅列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欣賞音樂、圖片,揭示課題

 �。�、學生欣賞音樂《我想去桂林》,試問:那位歌手為什么這么想去桂林呀?

 �。ü鹆值纳剿浅5拿�;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們去過桂林嗎?看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嗎?老師這里有桂林山水的圖片,想不想看呀?

 �。�、學生欣賞配樂圖片,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美感。

  師:美嗎?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或幾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幾幅圖或其中一幅圖嗎?

 �。�、揭題,板書課題:

  過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們的腦子里就出現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話中的故事那樣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來,文學家以膾炙人口的詩句吟詠它,繪畫家以使人迷戀的丹青描繪它,攝影師以令人神往的鏡頭記錄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和作者一道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好嗎?

 �。ò鍟n題: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病⒎答仯�

 �、� 檢查生字、新詞。

 �、� 指名分段讀課文。

 �。ㄔ偎伎甲髡哂斡[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饋:

 �。ㄕn件出示最后一段內容)

  三、欣賞圖片,感悟文本

 �。�、自讀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再次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繪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找出相關句子,喜歡的可以多讀幾遍。

  ⑵ 反饋:

 �。ò鍟浩妗⑿�、險;靜、清、綠)

 �。病D文結合,欣賞文本之美:

 �、�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這樣的特點嗎?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你能從這些圖中感受到嗎?感受到哪些特點?

 �。ńY合課件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⑵ 反饋: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ü鹆值纳狡嬖谀睦�?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羅列、開態(tài)萬千,想像:還會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現在哪里?理解:翠綠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槭裁凑f桂林的山“真險”,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 練習:

  給圖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讀)。

  3、寫法揣摩,仿寫練習: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問:這里,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作者在描繪桂林山的特點時,寫法上你們有沒有新的發(fā)現?)

 �。ò压鹆值纳脚c泰山、香山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險等與眾不同的特點)

 �、� 仿寫:

  這種寫法好嗎?你們也游過不少地方吧?你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寫一段話嗎?

  四、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背誦第3段。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師思考:

  本課是小學課本中的寫景名篇。全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顯情,全文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過自主賞析,使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設計特色:自主賞析,開放式學習。

  信息資料:

  1、師生查閱有關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資料。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3、圖文結合,自主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片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按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的四處景觀有什么水同之處?

 �。ㄍㄟ^四處景觀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現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暢談觀看后的感受。

 �。ü膭顚W生表達,利于發(fā)現學生對畫面的觀察能力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言語表達的訓練。)

  二、朗讀課文,自學字詞。

  (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的形式,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自主發(fā)現,自主賞析。

  1、自讀,尋找欣賞點,填寫記錄。

  我最欣賞的(字、詞、句、段、標點、其他)理由是()。

 �。ㄗ鹬貙W生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必須解放他們。欣賞點是學生眼睛發(fā)現的文章精華,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找自賞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興趣,才能形成個性的體驗,才能達到積累語言,增強語感的'目的。)

  2、交流、賞析、結合資料談體會。

  采用小組賞析或全班賞析的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欣賞點,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對課文有關內容的個性感受。賞析的辦法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如

 �。�1)感情誦讀:聯系上下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句段語言的優(yōu)美。

 �。�2)自問自答:如自己提出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換、刪、增詞對比: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內容等,與原句比較,體會表達效果。

 �。ㄕ麄€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交流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通過誦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第二課時

  一、觀看影片引入,回顧上節(jié)內容。

  1、利用錄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圖,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全文,也可試著背下來。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體特點。(水:奇秀險

  山:靜清綠)

  二、匯報交流資料,教師吸收反饋。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課下搜集的的有關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

 �。▍R報交流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是交流交際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吸收反饋信息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教學的新的切入點,學生知識技能新的增長點,利于教學目的的新構建。)

  三、提示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學習。

  結合學生的資料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學習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主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背誦。并試著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或為什么這樣讀、背。

  2、結合學習談談學習文中哪部分

桂林山水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對推動當地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3、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課前調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堂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提煉,提升學生的桂林山水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

  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詩,我給大家讀讀:諸峰如筍拔垢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在老師的描述中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的風景區(qū)了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七課《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fā)的閱讀材料。

  先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2001+214-1=2214年

  (4)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

  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

  (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qū),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jié),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

  1、請同學們打開書P115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F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

  (1)我們就按照順序,首先請第一組來介紹山。

  師總結: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第一組的介紹。現在我明白了“諸峰如筍拔地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的含義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態(tài),婀娜秀麗啊!

  (2)接著請第二組同學給我們介紹水。

  師總結:同樣也用掌聲感謝第二組的介紹。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剛才他們在介紹漓江的水時仍離不開講桂林的山,是嗎?其實這正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秀山圍繞著清水,清水倒映著秀山,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才會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畫廊”的奇觀!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句,來體會它的含義“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3)最后再請第三組來介紹洞。

  師總結:我們也要感謝第三組的介紹。這奇幻多姿的巖洞被人們稱為瑰麗無比的“藝術宮殿”,真是名符其實!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神奇的景像都會嘆為觀止的!可以說桂林的奇洞美石為桂林山水錦上添花。

  3、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P116-117桂林仙境的奧秘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二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石灰?guī)r: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石灰?guī)r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2)關于這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沒有問題要提?

  學生提問,教師歸納為兩個問題。①什么是石灰?guī)r?②石灰?guī)r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3)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演示。

 �、倏匆欢蝿赢嫿榻B�,F在有沒有明白什么是石灰?guī)r,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嗎?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guī)r發(fā)育而來的。

 �、跒槭裁匆蠧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樣使石灰?guī)r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來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請大家繼續(xù)看動畫介紹,答案就在里面,仔細聽認真看呀!

 �、凼裁词鞘娙�、石筍、石柱?看動畫介紹。

  (3)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師。經過幾百萬上,把石灰?guī)r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錦、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學們現在一定覺得大自然特別神奇,的確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秘,等待著你們不斷地增長知識去控索。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有一些問題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興趣,課后我們還可以一起繼續(xù)去研究。

  3、同學們,其實在我國云南石林、廣東肇慶也有一些由石灰?guī)r形成的峰林;華北地區(qū)也有大面積的石灰?guī)r,可為什么它們沒有形成象桂林這樣秀美的山水,為什么人們唯獨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這段話,自由讀,想想原因(互相說說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

  (2)指名說。

 �、俟鹆忠粠У氖�?guī)r分布廣、厚度大、質地純凈。

  教師小結:對!盡管石林、慶肇的石灰?guī)r厚度大、質地純凈,但由于面積小,分布不廣,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樣雄偉壯觀的氣派。

  ②高溫多雨的氣候又給桂林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教師小結:華北地區(qū)雖然有大面積的石灰?guī)r,但氣候干少雨,比較寒冷,因此難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使桂林的風景,不論從規(guī)模上,還是從發(fā)育的完美上,都是獨樹一幟,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1、桂林山水,引來無數旅游觀光的中外游人,令他們留連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有哪些影響呢?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

  (1)第一個影響是什么?(她讓世界了解了我國的錦繡河山和燦爛文化,增進了我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

 �、僮屛覀儊碜x讀一些國際友人游覽過桂林后的感想。(請四名學生讀)

 �、谶@些話語是國際友人對桂林極高的評價,從他們的評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桂林已經成了一扇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已經讓無數的外國人領略到了我們國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燦爛。

  (2)第二個影響是什么?(她使中國人面對這舉世無雙的國寶,感到無比驕傲。)

 �、傥覀儼嗌嫌袔孜煌瑢W是去這桂林,親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學是通過這節(jié)課了解了桂林,那么你們面對這舉世無雙的車寶是怎樣的心情呢?

  ②你看連_游覽過桂林后都激動地講了這番話。人們一起讀讀。

 �、畚蚁脒@句話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國人內心驕傲、自豪的感情了。

  (3)還有什么影響?(她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增加了社會財富,從而推動了社會前進),請大家看一組資料。

  2、總結:從這幾個數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業(yè)的確不僅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還增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桂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五、課后活動。

  同學們,桂林的山水如此美麗,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桂林人民為了更好地利用這個資源,每年都要隆重舉辦“山水旅游節(jié)”,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今年將舉行新世紀的第一個“山水旅游節(jié)”,老師要請大家一起來當小小設計師。我們來看看課后活動的內容。

  同學們可以個人設計,也可以合作設計。我們要進行評比。把好的設計寄給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選中,你設計的標志和宣傳語說不定就會傳遍大江南北,傳到世界各地,這也是對桂林旅游業(yè)的一個貢獻,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圖

  秀山諸峰如筍拔地起,

  石灰?guī)r清水碧玉含翠豎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

  無山無水不入神,

桂林山水教案12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漓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薄�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F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jié)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jié))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jié)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保蠹以谙旅鎸W,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jié)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tài)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庇媚膫€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fā)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fā)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懊鳌蹦�?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jié)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苯處熀喍痰奶崾酒甬孆堻c睛的作用,啟發(fā)學生認識兩節(jié)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復的講解�!�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山巒”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jié)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可以展開,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F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F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jié)。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吹竭@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fā)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yǎng)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桂林山水教案13

  一、設計理念

  積累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

  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采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借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yǎng)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chuàng)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松。

  二、設計思路

  《桂林山水》位于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它文

  質兼美,在譴辭造句上也富有特色,尤其適合學生進行朗讀、背誦,進行知識、方法的積累。本文是精讀文章,但通俗易懂,我用兩個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以學習課文,進行積累為主。

  第二教時:以理解寫作方法,進行練筆為主。

  1、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和突破

  因本文適合進行積累,而且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所以本文的.學習重點定位在學習列提綱背誦的方法和運用已學的方法進行積累。

  在第一教時中,穿插了富陽市小學鄉(xiāng)土教材第十二冊課文《中沙落雁》的了解學習,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課外讀懂它并不難,但要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讀懂它顯然是有困難的,尤其是一部分語文學習能力并不強的學生遇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我采用文下標注釋幫助學生達到讀懂、理解文章的目的,在發(fā)給學生的學習材料下提供生字注音、難懂詞語的注解等,不僅使學生更輕松、更迅速地進行了了解、積累,更讓學生學習、積累一個新的閱讀方法:運用文下注解來幫助自己閱讀。

  2、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在發(fā)

  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采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接著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閱讀的方法后,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最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通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了解;運用文下注解來進行閱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桂林,山水秀麗,是祖國錦繡山河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眾多的游人慕名而來,領略其旖旎風光。去過桂林的人都會用一句話贊嘆,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

  揭題:桂林山水

  進入情境

  理解甲字

  自由讀題

  記住你是怎樣讀的

  激發(fā)興趣和學習欲望

  為下面了解學習方法作好鋪墊

  初讀

  課文

  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適當引導、評價

  小結

 �、� 讀準生字讀音,難寫的生字在本子上寫12遍。

 �、� 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 大聲地讀通課文。

  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學習結果交流:

 �、� 一起解決黑板上問題

  ② 說說你讀懂了那些詞語,掌握了哪些生字

  便于在反饋中交流,也使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

  再讀

  課文

  提供學習目標

  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介紹背誦新方法列提綱背誦。

  小結,過渡

  小結方法:正確地理解文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產生共鳴。

  根據學習建議自主學習:

  注:不懂的用?標出

  讀:大聲朗讀課文,爭取有感情

  背:選擇文中最欣賞的12個小節(jié)背誦。

  說:你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背誦的?

  學習結果交流:

 �、� 說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共同幫助解決。

  ② 自告奮勇讀你欣賞的小節(jié)。

  ③ 指名背誦愿意站起來背誦的站起來美美地背你最喜歡的小節(jié)。

 �、� 說說你用了什么好辦法背誦的?

 �、� 選擇一個小節(jié)根據課后的提綱進行背誦。

  用一句話或幾句話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后的感受

  再自由地讀課題

  說說你兩次讀題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給予充分的學習時空,訓練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積累

  使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實

  交流方法、促使積累

  積累新方法

  以情促領悟

  介紹新方法積累新方法

  拓展

  延伸

  提供學習資料

  介紹文下注解的用途

  小結方法:結合生活實際,結合文下注解來閱讀理解

  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

  思考:讀了這段文章,你最想說什么?

  討論交流:你還有什么收獲嗎?

  知識積累

  便于學生形成學習系統(tǒng),也便于知識、方法的積累

  小結

  練習

  課堂小結 暢所欲言: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任選一題完成)

 �、� 用所學的列提綱的方法再背誦一個小節(jié)文章。

 �、� 畫畫桂林山水,貼到學習園地,合作組成桂林百里山水畫。

  鞏固方法

  加深理解文章內容,增添學習興趣

桂林山水教案14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同學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危峰兀立”、“形態(tài)萬千”、“洶涌澎湃”、“連綿不時”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表示桂林山水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 聽課文錄音。

 �。场⒘私庹n文大意。

 �。础⒊醪襟w會桂林山水的美麗意境。

  5、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

  6、正音正字并解釋新詞。

 �。贰⒆宰x課文。

  8、討論:

  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桂林山水?

  課文可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學習第一段:

  齊讀。

  比較“觀賞”與“觀看”的不同,說說課文用“觀賞”而不用“觀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開頭引用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小結:這一段寫作者一行游覽桂林山水的原因。

 �。保啊W習第二段:

 �、� 指名朗讀。

 �、� 概括段意。

 �、� 作者蕩舟漓江,為什么不先寫漓江的水,而要先寫大海和西湖?

 �、� 默讀第二句,用著重號標出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指出句式上的特點。

 �、� 討論:這一句是怎樣具體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點的`?第三句為什么要寫蕩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齊讀。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薄⒅该首x。

 �。�、默讀:邊讀邊用著重號標。

 �。�、出概括桂林山水特點的詞。

 �。�、用波浪線畫出比喻句。

 �。�、討論:這一句是怎樣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重點理解“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及幾個比喻的含義。)

  6、第二、第三段在寫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贰⒄n文為什么先寫漓江的水。

 �。�、再寫桂林的山?

 �。�、齊讀。

  10、小結:這一段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三方面來表示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

 �。�、朗讀。

 �。�、解釋“畫卷”的意思。

 �。�、從桂林到陽朔水路距離之長、風景之美來理解“連綿不時的畫卷”這一比喻的意思。

 �。怠⒁浴爸坌斜滩ㄉ�。

 �。�、人在畫中游”這兩句詩結尾有什么作用?

  三、總結全文

 �。薄⒅该�

 �。病⒖陬^描述桂林山水這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

  (聯系課文、對照圖畫、發(fā)揮想象、突出特點)

 �。场⒏爬ㄖ行乃枷�。

  4、了解寫作特點:

  ⑴ 先總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綜合的結構。

  ⑷ 抓住景物特點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感覺不到在流動

  漓江水 清: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無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態(tài)萬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麗 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能背誦。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句,學習用相同句式寫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代替講解,欣賞和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情懷,熱愛祖國的山河。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課文,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優(yōu)美句子的韻味。

  2、教學難點: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師板書:甲天下。)游覽桂林山水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點擊幻燈2生答師板書:畫卷)

  請同學們一起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燈3)

  二、導入新課

  師: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觀賞桂林的山水。(師邊說邊板書:山:水:)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課《桂林山水》

  三、學習2、3自然段。

 �。ㄒ唬⿲W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幻燈4師讀閱讀要求)自讀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的句子。圈出概括特點的詞。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可與同學討論)

  2、交流匯報。

 �。�1)匯報問題①:讀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是(生答師板書:靜清綠)

 �。ǔ鍪净脽�5)齊讀:靜清綠

  看幻燈,說說你對漓江水的認識。

 �。ǔ鍪净脽�6)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ǔ鍪净脽�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燈8)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大家說得真棒!我們來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

 �。�2)匯報問題②:(出示幻燈9)

 �、賹Ρ龋ǔ鍪净脽�10)

  a.師引導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b.師再引導或者生提問:作者寫漓江,為什么拿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呢?夸生提的問題好。

  作者沒有直接寫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大海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波瀾壯闊)西湖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水平如鏡)提問:美不美?(生答:美)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美的大海、這么美的西湖與漓江對比呢?是為了告訴我們(生答師引導:漓江水更美。)

  c.指導朗讀。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這句話怎樣讀呢?讀一讀。

  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讀,后半句用驚訝的口語讀,強調“從沒看見過”(點擊幻燈出示朗讀提示:贊嘆———驚訝)

  ②排比(幻燈11)

  a.引導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麗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師引導:你發(fā)現了什么?(對,這三句用同樣的句式寫出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為了強調江水真的很清,很靜,很綠,所以作者用了三個“真”。大家用贊嘆的口氣來讀一讀江水的三個特點。)

  c.個別、集體讀。

  d.背誦這個排比句。(點擊文字推出幻燈)

 �、郾扔鳌#ɑ脽�12)

  a.引讀“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作者把綠的江水比作無瑕的翡翠,這個比喻描繪了江水的美。

  c.用輕柔的語氣讀一讀這個比喻句(點擊幻燈出現:輕柔。二字)

  d.練習:仿寫句子填空。(出示幻燈13)

  今天的天氣真熱呀,熱得。

  屋子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外面真黑呀,黑得xxx。

  3、齊讀第2自然段。(幻燈14)

  現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讓我們一起朗讀第2自然段。

  過渡:俗話說,有山無水少靈氣,有水無山缺剛毅。讓我們走進桂林的山。

  (二)仿學習第2自然段的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幻燈15)

  1、自讀。

  2、交流匯報。

 �。�1)問題①:

  讀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來�!备爬ü鹆值纳降奶攸c的詞是(生答師板書:奇秀險)

  看幻燈,說說你對桂林山的認識。

  (出示幻燈16)奇……

 �。ǔ鍪净脽�17)秀……

  (出示幻燈18)險……

 �。�2)匯報問題②(幻燈19)

 �、賹Ρ龋ɑ脽�20)

  a.“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指導朗讀。贊嘆———驚訝,點擊幻燈出示泰山圖、香山圖,讀出

  b.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谂疟龋ɑ脽�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ㄓ昧伺疟鹊氖址�,強調了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這樣的句子要用驚奇的口氣讀,讀出山的奇秀險來。)個別、集體讀。背誦。

 �、郾扔鳎ɑ脽�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

 �。ㄓ昧吮扔鞯氖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朗讀時要注意口氣有所變化,讀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ㄓ昧丝鋸埖氖址�。突出了山的險峻,朗讀時要讀出驚險。)

 �。�3)齊讀第3自然段�,F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說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齊讀第3自然段。

 �。ㄈ┍痴b2、3自然段。(幻燈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和作者的寫法,咱們試著背背。生先試背,再齊背。(幻燈25)之后練習填空。(幻燈26)

 �。ㄋ模┰僮x第四自然段。(幻燈27)

  說說你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畫。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險的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水,靜清綠的水倒映著奇秀險的山,讓人感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ㄎ澹┧枷敫星椤�

  師:你們喜歡桂林嗎?(喜歡),你除了體會到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還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情再次觀賞《桂林山水》。(邊看邊跟著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學語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桂林山水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教案07-08

桂林山水的教案03-08

《桂林山水》教案01-04

桂林山水教案02-12

【精選】桂林山水教案12-21

關于桂林山水教案07-27

桂林山水教學的教案06-24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05-15

桂林山水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1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生動形象、簡潔明了的語言美

  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寫,語言簡潔明了。同時,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一幅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讀來瑯瑯上口,令人心馳神往。

  二、文章層次清楚、過渡自然、前呼后應、整齊劃一的結構美

  這篇課文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寫的,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層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3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作者面前。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表現了一種整齊的美。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因此,學習本文,應把重點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借助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同時感受祖國的語言美。

  二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前呼后應的謀篇布局法和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總之,本文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得力佳作。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注重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源的習慣、能力及資料共享的意識。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 觀察圖畫、錄象中漓江的水;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⑵ 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

  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 這段的三個特點,排比得當。這個自然段之所以讓人充分感受到漓江水之美,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系。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里寫漓江的美,連用“真靜”“真綠”并列表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個自然段中,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 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 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⑹ 總結:

  這一段作者同樣用了一組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寫出了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每個分句都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使用了恰當的比喻,讀起來生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蛘叨嗝襟w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

 �、� 引導學生質疑。

 �、� 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 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⑸ 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6、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寫的是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后的總印象�!爱嬋Α笔鞘裁�?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樣兩句詩來概括?與開頭一句關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霧、綠樹紅花、竹伐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個長句子寫出來,勾勒出一幅彩色桂林山水圖。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畫中,并把讀者也領入那無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結尾詩句與開頭詩句前呼后應。使文章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總結:本自然段寫出桂林的.山與水結合的美景。

  錄象的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帶到優(yōu)美山水的情境中,激發(fā)起閱讀文章的熱情。學生情緒激動起來,對課文語言的感受一定會敏銳起來。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品味精美詞句段,感悟語言表現力,不但體會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讀懂一篇文章的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落實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播放多媒體課件中桂林山水旅游介紹。邊看邊想到文中哪些句子。學生不時發(fā)出驚嘆聲。

  3、練習背誦。

  4、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根據影片回憶、想象,然后讀出或背出與課文有關的或是正好能描述這些圖片的句子,實際上是讓學生運用語言來描述圖象,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的美,又親眼觀看山水的美景,這就是學語文、用語文的最好體現。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小結本課的寫作特點:

  本文的層次清晰,結構嚴謹。開頭先總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結合起來加以概括。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本文觀察仔細,抓住景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想象豐富,比喻生動,作者又使用了詩一樣的語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眷戀之情。

  2、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玩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歡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喜歡寫作的同學,仿照二,三自然段寫公園的花或校園的樹等一個片段。

  3、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題詞”、“導游詞”、“廣告詞”、“仿寫”等多種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感悟理解。

桂林山水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景物特點,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通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

  3、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對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能力。

  4、學習文章的結構方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設想:

  1、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的習慣。

  2、采用多媒體的課件,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一種真切的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掌握文章的重點、難點。

  四、教具準備:教學課件(桂林山水、泰山、香山、西湖、大海的圖片、錄像帶、錄音機、磁帶)。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們的祖國輻員遼闊,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麗秀美的江河湖泊,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還有聞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今天,我們師生共同領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下面請同學欣賞桂林山水的錄像,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桂林的山水嗎?請打開課本,邊看插圖邊聽錄音《桂林山水》,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默讀課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文中的佳詞妙句及優(yōu)美的語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你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4、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在自學中所得或疑難問題。

  5、同學們互讀,檢查朗讀課文是否準確,讀準啊的不同讀音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1、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并說出理由

  2、讓學生欣賞課件:波濤洶涌的大海,風光綺麗的西湖與漓江的水進行對比,顯示出漓江水奇特美(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

  3、看了以上的畫面,你知道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明確:漓江的水真靜啊,漓

  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綠�。�

  4、試著背誦

  本段,閉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再現漓江水的樣子。

  明確:漓

  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只有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的水紋,才讓你感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5、漓

  江的水為什么會給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明確:那鮮明的對比,一氣呵成的排比,生動形象的比喻,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突出了漓

  江水的靜態(tài)美。

  四、引導自學,自由表演

  大家還喜歡哪一段?說說看

  1、觀賞課件:把泰山、香山、桂林的山進行對比,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2、從以上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總結出桂林山特點嗎?

  3、請同學們結合插圖美讀課文,在圖中找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竹筍、像屏障

  4、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在漓

  江邊上還會矗

  立著什么樣的山峰呢?邊讀課文邊在頭腦中想像桂林山的形狀,然后把你想到的畫面,用你手中的彩筆勾勒出來,比一比,看誰

  是我們班的小畫家?

  5、再讀課文,總結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明確:奇、秀、險。

  6、你喜歡它的哪一個特點?大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7、大家知道了桂林山的特點,再讓我們領略一下廬山的真面目吧!播放廬山的畫面。誰

  能記起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師生共同觀賞畫面,共同記幾遍,再用自由記憶的方式把它背下來,默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五、總結全文,抒發(fā)感情

  1、看著這樣的山水,你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請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

  明確:我看著這樣的美景,像是走進了邊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師總結:它寫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了樂趣,充滿詩情畫意。并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2、學習了本文,請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全文的結構方式是怎樣的?

  3、大家游覽了這么長時間,我們中間好像缺少一位導游,今天我們學習了本文,有誰

  能擔此重任呢?

  在碧波蕩漾的漓江邊上,有許多木筏小舟在等著我們呢,讓我們著水舟,輕輕地劃動著雙槳,在漓江中暢游,同時播放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小導游在聲像的配合下,為我們介紹桂林山水

  六、板書設計:桂林山水

  奇秀險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靜清

  綠

桂林山水教案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編教材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16課的內容。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后的總體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照方位進行描寫”的讀寫典范。

  2.教學目標

  (l)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處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學習課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yè)第2、4題。

  5.教具準備

  《桂林山水》.課件。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認識整體結構。

  2.舉一反三法:課文中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反復訓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以多種形式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三、說學法

  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采取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新課。

  回顧引入: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開始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大家肯定還記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觀賞這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纯垂鹆稚剿疄槭裁词翘煜碌谝弧�

  (上課一開始,教師聯系課文內容,用帶著問題的語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幻燈片的展示,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內容,觀看《桂林山水》幻燈片,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

  3.檢查預習情況,學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解答)。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精讀第二自然段。

 �、抛杂衫首x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漓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谟谩啊眲澇鼍唧w描寫特點的句子。

  ⑵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

 �、菣z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⑷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漓江水奇麗的美。

 �、勺髡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排比、比喻)

 �、式處熗队俺鍪揪渥右唤M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

  ①.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教室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

 �、郏珗@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⑺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一段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绦〗Y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么順序、什么方法學習的?

  討論后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總結學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2.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尋找景物的特點及怎樣進行具體描寫。借助幻燈片,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邊讀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fā)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于朗讀訓練。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強調本文寫法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

  2.運用課堂練習2的提綱,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學生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3.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整理完成課堂練習第2、4題。

  五、說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教案4

  設計理念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特色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本設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導讀,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fā)現要點。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表現的舞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tǒng)的要我讀變?yōu)槲乙x,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欲望。

  六、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總評】設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變觀念,轉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樘峁┳灾魈骄康臈l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板演、匯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桂林山水教案5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從課本上到桂林去游覽一下,好嗎?

  (板書課題)

  現在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

  (范讀課文)

  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二、初讀課文

  1、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容。

  (生自學課文)

  2、交流: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觀賞)

  對。欣賞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三、教學漓江的水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2、交流:靜 、清 、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有誰能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交流)

  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美?

  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

  (師范念)

  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不能)

  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

  (略)

  我們也可以來寫幾句這樣的句子。

  (出示)

 �、� 公園里的花香。

 �、�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⑶ 校園里干凈。

  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讀),漓江的水清得(讀)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F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

  (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

  你們感覺到怎樣?

  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無瑕的翡翠)

  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現在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這節(jié)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

  (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這節(jié)寫什么?(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四、練習

  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

  示小黑板:

  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薄�

  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第二課時

  一、揭題

  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保蠹以谙旅鎸W。

  (交流)

  二、教學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叫什么?

  (各不相連)

  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形態(tài)萬千)

  “萬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書:奇)

  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很少見的)

  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奇峰羅列)

  “羅”是什么意思?

  “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

  (生齊念)

  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

  (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危山)

  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危險)

  字典上有三個注釋:

  出示小黑板:

 �、� 不安全。

 �、� 損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庇媚膫€注釋對?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真險啊。

  2、指導朗讀:

  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念課文)

  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說山陡)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

  (師生同念課文)

  學習第二節(jié)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學最后一小節(jié)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霧)

  (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梢哉归_,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連綿不斷)

  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

  (邊欣賞音樂邊讀課文)

  四、深化課文

  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吹竭@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山河秀麗、大好河山、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改成感嘆句會嗎?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五、練習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1、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2、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桂林山水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中的分離,看看作者從“桂林山水”這一背景中分離出哪些事物來寫的?體會作者對這些事物的感受。

  2、學習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并由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優(yōu)美語句及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句,體會作者游覽美景時的舒適、愜意和心曠神怡的感受。鍛煉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相結合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從作者游覽美景的親感實受中,體會作者對祖國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愛人類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中的分離來理清文章機構思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形象的比喻句和優(yōu)美的排比句的運用技巧,從而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有機的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游覽觀賞美景是人人所向往的。為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因為美景使人愉悅、使人欣喜、使人心曠神怡等)對,優(yōu)美的景色會使人神清氣爽,使人陶醉、使人留連忘返。那么優(yōu)美的景色是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因此,我們要感謝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下面,讓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作者筆下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美景,從文章和圖畫中來領略一下優(yōu)美的桂林山水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師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學生注意讀準生字讀音,了解大意。

  2、學生齊讀課文,找兩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指正。

  三、熟讀課文,深度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預習和聽、讀課文后,你知道了課文中的什么內容?(包括大意、排比句、比喻句等)(學生各抒己見)

  2、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及聯想和想象句來畫出桂林的山水圖畫。教師適當提示、點撥,再與文中的圖畫對照。(不要求盡善盡美,鍛煉聯想、想象思維)

  3、小組討論:依據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維的分離方法,編寫文章的結構提綱,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學生回答:

  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漓江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桂林山水美如畫。

  四、重點研讀賞析

  1、找出你喜歡的精彩句段,并說出符合作文三步法中的形象聯想和再生聯想句來,體會作者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學生找出并說出體會:

  課文第二段的形象聯想句:把漓江的綠水比作“一塊無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形象聯想句:把桂林的山奇比作“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第三段的再生聯想句:說桂林的山秀由“翠綠”聯想成“屏障”、“竹筍”。

  把桂林的山“危峰兀立”的險,說成“會栽倒下來”。

  課文第二段的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時一塊無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排比句: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屏障,像竹筍......桂林的山真險啊,......好像會栽倒下來。

  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形象的比喻句、優(yōu)美的排比句,讓人有身臨其境、如見其景之感,形象、生動、感人!

  2、師生共同理解詞語有:蕩漾、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云霧迷蒙、連綿不斷

  五、設疑解疑、談感受(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鼓勵、肯定)

  1、學生自由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2、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六、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作者記錄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親身感受,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熱愛山水的思想感情。

  學習本文,我們要懂得: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愛人類的重要性。同時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及優(yōu)美語言的運用,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技巧結合起來,以便為提高我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服務。

桂林山水教案7

  《桂林山水》

  一、導練內容:

  丁有寬教材第十一冊的第十六課《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二、導練目的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同時理解“蕩漾”、“波瀾壯闊”、“水平如鏡”、“無瑕”、“翡翠”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課文1—2自然段,體會漓江水的特點,贊美漓江水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并能仿寫句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讀成誦。

  三、導練重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漓江水的特點,贊美漓江水的美。

  三、導練難點: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游覽勝地參觀,好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來作一次遐想旅行:我們乘上隆隆的飛機,穿過密密的云層,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請你們睜開眼睛,看!我們已經到了什么地方?(老師引導的同時播放著音樂,此時畫面出現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桂林在我們祖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因為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1、說說“甲”是什么意思?

  2、再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異的風光。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使學生在圖文聲并茂中整體感知全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發(fā)求知欲望。

  1、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想:桂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2、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寫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幾部分來寫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的結構,看看作者如何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題目:

  A、這篇文章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

  B、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寫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第三段:總起來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學文,體會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繪這旖旎的桂林風光的。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觀看蕩舟漓江上的錄像,并配以課文錄音。

  (2)、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去觀賞桂林山水?請有畫出句子。

  (3)、引說:正是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可以說我們是慕名而來的。現在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先來觀賞漓江的水。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錄像中的'漓江的水,問;漓江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特點?

  (有圖畫或錄像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和風光旖旎的西湖,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分析后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卻從沒看見地漓江這樣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樣寫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著什么特點呢?自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圈出有關的關鍵詞語,想想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出示第二句話,體會三個分句的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純,那么可愛。釋“無瑕裴翠”)

  (3)、句子比較,體會A、B兩句哪一句好?B、C兩句哪一句好?C句為什么好?說說好在哪里。(用同樣方法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描寫漓江水“清、綠”兩句)

  A、漓江的水很靜。

  B、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C、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4)、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注意“啊”的讀音以及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用贊嘆的語氣,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5)、讀讀最后一句話,想想這句話寫作者游覽漓江水的什么?說明了漓江水怎么樣?(分析后指導朗讀)

  (6)、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課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與漓江的水進行比較,然后用一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靜、清、綠三個特點,最后還寫了人的感受,你能按這樣的順序把這段文字背下來嗎?

  (四)、仿寫訓練,讀寫結合:

  (1)比較下面句子,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靜、真清、真綠啊!

  B、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2)照樣子,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例:漓江的水很綠。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裴翠。

  A、公園里的花多香。

  公園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節(jié)日時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媽媽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欣賞了美麗的漓江水,體會了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同時還學習了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并能仿寫句子。下節(jié)課,我們再去欣賞“桂林的山”。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二自然段。

  2、自學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8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景色的文章,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句式寫一段話。

  重點難點:

  學習運用排比句式,了解分號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采取了自讀交流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悟桂林山水美如畫這一畫面。接著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練習寫其它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課文配樂磁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畫面。

  想一想:愿不愿和老師一塊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一起去暢游這兒的山山水水呢?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邊讀邊在動腦中浮現畫面。

  2、指名學生配樂朗讀,組織學生交流對課文總的印象和感受。

  3、小組合作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

  4、師生共同參與朗讀比賽,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美如畫。

  三、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這桂林山水吧。

  生:這里的山和水太美啦!我非常喜歡這兒。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虛傳!我們祖國的山河是那么的壯麗美好,我多么自豪呀!

  生:桂林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我,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

  教學反思: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學習課文后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中喜歡的詞語。

  2、練習用相同句式來寫一段描寫景物的話。

  教學反思:

  讀與寫相結合,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寫景的方法來練寫描寫其它景物的習作。

桂林山水教案9

  【預設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風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學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會讀“啊”的變音,理解峰巒雄偉、奇峰羅列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欣賞音樂、圖片,揭示課題

 �。�、學生欣賞音樂《我想去桂林》,試問:那位歌手為什么這么想去桂林呀?

 �。ü鹆值纳剿浅5拿�;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們去過桂林嗎?看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嗎?老師這里有桂林山水的圖片,想不想看呀?

 �。�、學生欣賞配樂圖片,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美感。

  師:美嗎?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或幾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幾幅圖或其中一幅圖嗎?

 �。�、揭題,板書課題:

  過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們的腦子里就出現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話中的故事那樣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來,文學家以膾炙人口的詩句吟詠它,繪畫家以使人迷戀的丹青描繪它,攝影師以令人神往的鏡頭記錄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和作者一道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好嗎?

 �。ò鍟n題: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病⒎答仯�

 �、� 檢查生字、新詞。

 �、� 指名分段讀課文。

 �。ㄔ偎伎甲髡哂斡[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饋:

 �。ㄕn件出示最后一段內容)

  三、欣賞圖片,感悟文本

 �。�、自讀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再次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繪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找出相關句子,喜歡的可以多讀幾遍。

  ⑵ 反饋:

 �。ò鍟浩妗⑿�、險;靜、清、綠)

 �。病D文結合,欣賞文本之美:

 �、�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這樣的特點嗎?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你能從這些圖中感受到嗎?感受到哪些特點?

 �。ńY合課件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⑵ 反饋: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ü鹆值纳狡嬖谀睦�?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羅列、開態(tài)萬千,想像:還會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現在哪里?理解:翠綠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槭裁凑f桂林的山“真險”,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 練習:

  給圖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讀)。

  3、寫法揣摩,仿寫練習: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問:這里,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作者在描繪桂林山的特點時,寫法上你們有沒有新的發(fā)現?)

 �。ò压鹆值纳脚c泰山、香山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險等與眾不同的特點)

 �、� 仿寫:

  這種寫法好嗎?你們也游過不少地方吧?你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寫一段話嗎?

  四、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背誦第3段。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師思考:

  本課是小學課本中的寫景名篇。全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顯情,全文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過自主賞析,使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設計特色:自主賞析,開放式學習。

  信息資料:

  1、師生查閱有關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資料。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3、圖文結合,自主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片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按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的四處景觀有什么水同之處?

 �。ㄍㄟ^四處景觀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現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暢談觀看后的感受。

 �。ü膭顚W生表達,利于發(fā)現學生對畫面的觀察能力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言語表達的訓練。)

  二、朗讀課文,自學字詞。

  (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的形式,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自主發(fā)現,自主賞析。

  1、自讀,尋找欣賞點,填寫記錄。

  我最欣賞的(字、詞、句、段、標點、其他)理由是()。

 �。ㄗ鹬貙W生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必須解放他們。欣賞點是學生眼睛發(fā)現的文章精華,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找自賞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興趣,才能形成個性的體驗,才能達到積累語言,增強語感的'目的。)

  2、交流、賞析、結合資料談體會。

  采用小組賞析或全班賞析的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欣賞點,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對課文有關內容的個性感受。賞析的辦法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如

 �。�1)感情誦讀:聯系上下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句段語言的優(yōu)美。

 �。�2)自問自答:如自己提出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換、刪、增詞對比: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內容等,與原句比較,體會表達效果。

 �。ㄕ麄€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交流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通過誦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第二課時

  一、觀看影片引入,回顧上節(jié)內容。

  1、利用錄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圖,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全文,也可試著背下來。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體特點。(水:奇秀險

  山:靜清綠)

  二、匯報交流資料,教師吸收反饋。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課下搜集的的有關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

 �。▍R報交流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是交流交際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吸收反饋信息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教學的新的切入點,學生知識技能新的增長點,利于教學目的的新構建。)

  三、提示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學習。

  結合學生的資料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學習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主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背誦。并試著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或為什么這樣讀、背。

  2、結合學習談談學習文中哪部分

桂林山水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對推動當地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3、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課前調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堂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提煉,提升學生的桂林山水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

  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詩,我給大家讀讀:諸峰如筍拔垢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在老師的描述中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的風景區(qū)了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七課《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fā)的閱讀材料。

  先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2001+214-1=2214年

  (4)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

  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

  (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qū),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jié),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

  1、請同學們打開書P115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F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

  (1)我們就按照順序,首先請第一組來介紹山。

  師總結: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第一組的介紹。現在我明白了“諸峰如筍拔地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的含義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態(tài),婀娜秀麗啊!

  (2)接著請第二組同學給我們介紹水。

  師總結:同樣也用掌聲感謝第二組的介紹。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剛才他們在介紹漓江的水時仍離不開講桂林的山,是嗎?其實這正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秀山圍繞著清水,清水倒映著秀山,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才會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畫廊”的奇觀!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句,來體會它的含義“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3)最后再請第三組來介紹洞。

  師總結:我們也要感謝第三組的介紹。這奇幻多姿的巖洞被人們稱為瑰麗無比的“藝術宮殿”,真是名符其實!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神奇的景像都會嘆為觀止的!可以說桂林的奇洞美石為桂林山水錦上添花。

  3、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P116-117桂林仙境的奧秘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二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石灰?guī)r: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石灰?guī)r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2)關于這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沒有問題要提?

  學生提問,教師歸納為兩個問題。①什么是石灰?guī)r?②石灰?guī)r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3)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演示。

 �、倏匆欢蝿赢嫿榻B�,F在有沒有明白什么是石灰?guī)r,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嗎?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guī)r發(fā)育而來的。

 �、跒槭裁匆蠧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樣使石灰?guī)r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來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請大家繼續(xù)看動畫介紹,答案就在里面,仔細聽認真看呀!

 �、凼裁词鞘娙�、石筍、石柱?看動畫介紹。

  (3)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師。經過幾百萬上,把石灰?guī)r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錦、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學們現在一定覺得大自然特別神奇,的確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秘,等待著你們不斷地增長知識去控索。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有一些問題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興趣,課后我們還可以一起繼續(xù)去研究。

  3、同學們,其實在我國云南石林、廣東肇慶也有一些由石灰?guī)r形成的峰林;華北地區(qū)也有大面積的石灰?guī)r,可為什么它們沒有形成象桂林這樣秀美的山水,為什么人們唯獨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這段話,自由讀,想想原因(互相說說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

  (2)指名說。

 �、俟鹆忠粠У氖�?guī)r分布廣、厚度大、質地純凈。

  教師小結:對!盡管石林、慶肇的石灰?guī)r厚度大、質地純凈,但由于面積小,分布不廣,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樣雄偉壯觀的氣派。

  ②高溫多雨的氣候又給桂林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教師小結:華北地區(qū)雖然有大面積的石灰?guī)r,但氣候干少雨,比較寒冷,因此難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使桂林的風景,不論從規(guī)模上,還是從發(fā)育的完美上,都是獨樹一幟,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1、桂林山水,引來無數旅游觀光的中外游人,令他們留連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有哪些影響呢?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

  (1)第一個影響是什么?(她讓世界了解了我國的錦繡河山和燦爛文化,增進了我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

 �、僮屛覀儊碜x讀一些國際友人游覽過桂林后的感想。(請四名學生讀)

 �、谶@些話語是國際友人對桂林極高的評價,從他們的評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桂林已經成了一扇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已經讓無數的外國人領略到了我們國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燦爛。

  (2)第二個影響是什么?(她使中國人面對這舉世無雙的國寶,感到無比驕傲。)

 �、傥覀儼嗌嫌袔孜煌瑢W是去這桂林,親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學是通過這節(jié)課了解了桂林,那么你們面對這舉世無雙的車寶是怎樣的心情呢?

  ②你看連_游覽過桂林后都激動地講了這番話。人們一起讀讀。

 �、畚蚁脒@句話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國人內心驕傲、自豪的感情了。

  (3)還有什么影響?(她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增加了社會財富,從而推動了社會前進),請大家看一組資料。

  2、總結:從這幾個數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業(yè)的確不僅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還增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桂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五、課后活動。

  同學們,桂林的山水如此美麗,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桂林人民為了更好地利用這個資源,每年都要隆重舉辦“山水旅游節(jié)”,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今年將舉行新世紀的第一個“山水旅游節(jié)”,老師要請大家一起來當小小設計師。我們來看看課后活動的內容。

  同學們可以個人設計,也可以合作設計。我們要進行評比。把好的設計寄給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選中,你設計的標志和宣傳語說不定就會傳遍大江南北,傳到世界各地,這也是對桂林旅游業(yè)的一個貢獻,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圖

  秀山諸峰如筍拔地起,

  石灰?guī)r清水碧玉含翠豎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

  無山無水不入神,

桂林山水教案12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漓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薄�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F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jié)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jié))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jié)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保蠹以谙旅鎸W,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jié)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tài)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庇媚膫€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fā)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fā)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懊鳌蹦�?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jié)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苯處熀喍痰奶崾酒甬孆堻c睛的作用,啟發(fā)學生認識兩節(jié)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復的講解�!�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山巒”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jié)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可以展開,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F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F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jié)。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吹竭@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fā)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yǎng)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桂林山水教案13

  一、設計理念

  積累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

  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采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借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yǎng)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chuàng)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松。

  二、設計思路

  《桂林山水》位于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它文

  質兼美,在譴辭造句上也富有特色,尤其適合學生進行朗讀、背誦,進行知識、方法的積累。本文是精讀文章,但通俗易懂,我用兩個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以學習課文,進行積累為主。

  第二教時:以理解寫作方法,進行練筆為主。

  1、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和突破

  因本文適合進行積累,而且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所以本文的.學習重點定位在學習列提綱背誦的方法和運用已學的方法進行積累。

  在第一教時中,穿插了富陽市小學鄉(xiāng)土教材第十二冊課文《中沙落雁》的了解學習,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課外讀懂它并不難,但要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讀懂它顯然是有困難的,尤其是一部分語文學習能力并不強的學生遇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我采用文下標注釋幫助學生達到讀懂、理解文章的目的,在發(fā)給學生的學習材料下提供生字注音、難懂詞語的注解等,不僅使學生更輕松、更迅速地進行了了解、積累,更讓學生學習、積累一個新的閱讀方法:運用文下注解來幫助自己閱讀。

  2、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在發(fā)

  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采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接著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閱讀的方法后,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最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通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了解;運用文下注解來進行閱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桂林,山水秀麗,是祖國錦繡山河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眾多的游人慕名而來,領略其旖旎風光。去過桂林的人都會用一句話贊嘆,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

  揭題:桂林山水

  進入情境

  理解甲字

  自由讀題

  記住你是怎樣讀的

  激發(fā)興趣和學習欲望

  為下面了解學習方法作好鋪墊

  初讀

  課文

  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適當引導、評價

  小結

 �、� 讀準生字讀音,難寫的生字在本子上寫12遍。

 �、� 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 大聲地讀通課文。

  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學習結果交流:

 �、� 一起解決黑板上問題

  ② 說說你讀懂了那些詞語,掌握了哪些生字

  便于在反饋中交流,也使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

  再讀

  課文

  提供學習目標

  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介紹背誦新方法列提綱背誦。

  小結,過渡

  小結方法:正確地理解文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產生共鳴。

  根據學習建議自主學習:

  注:不懂的用?標出

  讀:大聲朗讀課文,爭取有感情

  背:選擇文中最欣賞的12個小節(jié)背誦。

  說:你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背誦的?

  學習結果交流:

 �、� 說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共同幫助解決。

  ② 自告奮勇讀你欣賞的小節(jié)。

  ③ 指名背誦愿意站起來背誦的站起來美美地背你最喜歡的小節(jié)。

 �、� 說說你用了什么好辦法背誦的?

 �、� 選擇一個小節(jié)根據課后的提綱進行背誦。

  用一句話或幾句話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后的感受

  再自由地讀課題

  說說你兩次讀題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給予充分的學習時空,訓練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積累

  使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實

  交流方法、促使積累

  積累新方法

  以情促領悟

  介紹新方法積累新方法

  拓展

  延伸

  提供學習資料

  介紹文下注解的用途

  小結方法:結合生活實際,結合文下注解來閱讀理解

  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

  思考:讀了這段文章,你最想說什么?

  討論交流:你還有什么收獲嗎?

  知識積累

  便于學生形成學習系統(tǒng),也便于知識、方法的積累

  小結

  練習

  課堂小結 暢所欲言: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任選一題完成)

 �、� 用所學的列提綱的方法再背誦一個小節(jié)文章。

 �、� 畫畫桂林山水,貼到學習園地,合作組成桂林百里山水畫。

  鞏固方法

  加深理解文章內容,增添學習興趣

桂林山水教案14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同學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危峰兀立”、“形態(tài)萬千”、“洶涌澎湃”、“連綿不時”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表示桂林山水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 聽課文錄音。

 �。场⒘私庹n文大意。

 �。础⒊醪襟w會桂林山水的美麗意境。

  5、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

  6、正音正字并解釋新詞。

 �。贰⒆宰x課文。

  8、討論:

  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桂林山水?

  課文可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學習第一段:

  齊讀。

  比較“觀賞”與“觀看”的不同,說說課文用“觀賞”而不用“觀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開頭引用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小結:這一段寫作者一行游覽桂林山水的原因。

 �。保啊W習第二段:

 �、� 指名朗讀。

 �、� 概括段意。

 �、� 作者蕩舟漓江,為什么不先寫漓江的水,而要先寫大海和西湖?

 �、� 默讀第二句,用著重號標出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指出句式上的特點。

 �、� 討論:這一句是怎樣具體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點的`?第三句為什么要寫蕩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齊讀。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薄⒅该首x。

 �。�、默讀:邊讀邊用著重號標。

 �。�、出概括桂林山水特點的詞。

 �。�、用波浪線畫出比喻句。

 �。�、討論:這一句是怎樣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重點理解“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及幾個比喻的含義。)

  6、第二、第三段在寫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贰⒄n文為什么先寫漓江的水。

 �。�、再寫桂林的山?

 �。�、齊讀。

  10、小結:這一段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三方面來表示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

 �。�、朗讀。

 �。�、解釋“畫卷”的意思。

 �。�、從桂林到陽朔水路距離之長、風景之美來理解“連綿不時的畫卷”這一比喻的意思。

 �。怠⒁浴爸坌斜滩ㄉ�。

 �。�、人在畫中游”這兩句詩結尾有什么作用?

  三、總結全文

 �。薄⒅该�

 �。病⒖陬^描述桂林山水這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

  (聯系課文、對照圖畫、發(fā)揮想象、突出特點)

 �。场⒏爬ㄖ行乃枷�。

  4、了解寫作特點:

  ⑴ 先總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綜合的結構。

  ⑷ 抓住景物特點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感覺不到在流動

  漓江水 清: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無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態(tài)萬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麗 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能背誦。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句,學習用相同句式寫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代替講解,欣賞和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情懷,熱愛祖國的山河。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課文,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優(yōu)美句子的韻味。

  2、教學難點: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師板書:甲天下。)游覽桂林山水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點擊幻燈2生答師板書:畫卷)

  請同學們一起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燈3)

  二、導入新課

  師: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觀賞桂林的山水。(師邊說邊板書:山:水:)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課《桂林山水》

  三、學習2、3自然段。

 �。ㄒ唬⿲W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幻燈4師讀閱讀要求)自讀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的句子。圈出概括特點的詞。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可與同學討論)

  2、交流匯報。

 �。�1)匯報問題①:讀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是(生答師板書:靜清綠)

 �。ǔ鍪净脽�5)齊讀:靜清綠

  看幻燈,說說你對漓江水的認識。

 �。ǔ鍪净脽�6)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ǔ鍪净脽�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燈8)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大家說得真棒!我們來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

 �。�2)匯報問題②:(出示幻燈9)

 �、賹Ρ龋ǔ鍪净脽�10)

  a.師引導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b.師再引導或者生提問:作者寫漓江,為什么拿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呢?夸生提的問題好。

  作者沒有直接寫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大海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波瀾壯闊)西湖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水平如鏡)提問:美不美?(生答:美)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美的大海、這么美的西湖與漓江對比呢?是為了告訴我們(生答師引導:漓江水更美。)

  c.指導朗讀。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這句話怎樣讀呢?讀一讀。

  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讀,后半句用驚訝的口語讀,強調“從沒看見過”(點擊幻燈出示朗讀提示:贊嘆———驚訝)

  ②排比(幻燈11)

  a.引導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麗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師引導:你發(fā)現了什么?(對,這三句用同樣的句式寫出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為了強調江水真的很清,很靜,很綠,所以作者用了三個“真”。大家用贊嘆的口氣來讀一讀江水的三個特點。)

  c.個別、集體讀。

  d.背誦這個排比句。(點擊文字推出幻燈)

 �、郾扔鳌#ɑ脽�12)

  a.引讀“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作者把綠的江水比作無瑕的翡翠,這個比喻描繪了江水的美。

  c.用輕柔的語氣讀一讀這個比喻句(點擊幻燈出現:輕柔。二字)

  d.練習:仿寫句子填空。(出示幻燈13)

  今天的天氣真熱呀,熱得。

  屋子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外面真黑呀,黑得xxx。

  3、齊讀第2自然段。(幻燈14)

  現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讓我們一起朗讀第2自然段。

  過渡:俗話說,有山無水少靈氣,有水無山缺剛毅。讓我們走進桂林的山。

  (二)仿學習第2自然段的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幻燈15)

  1、自讀。

  2、交流匯報。

 �。�1)問題①:

  讀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來�!备爬ü鹆值纳降奶攸c的詞是(生答師板書:奇秀險)

  看幻燈,說說你對桂林山的認識。

  (出示幻燈16)奇……

 �。ǔ鍪净脽�17)秀……

  (出示幻燈18)險……

 �。�2)匯報問題②(幻燈19)

 �、賹Ρ龋ɑ脽�20)

  a.“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指導朗讀。贊嘆———驚訝,點擊幻燈出示泰山圖、香山圖,讀出

  b.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谂疟龋ɑ脽�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ㄓ昧伺疟鹊氖址�,強調了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這樣的句子要用驚奇的口氣讀,讀出山的奇秀險來。)個別、集體讀。背誦。

 �、郾扔鳎ɑ脽�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

 �。ㄓ昧吮扔鞯氖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朗讀時要注意口氣有所變化,讀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ㄓ昧丝鋸埖氖址�。突出了山的險峻,朗讀時要讀出驚險。)

 �。�3)齊讀第3自然段�,F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說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齊讀第3自然段。

 �。ㄈ┍痴b2、3自然段。(幻燈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和作者的寫法,咱們試著背背。生先試背,再齊背。(幻燈25)之后練習填空。(幻燈26)

 �。ㄋ模┰僮x第四自然段。(幻燈27)

  說說你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畫。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險的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水,靜清綠的水倒映著奇秀險的山,讓人感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ㄎ澹┧枷敫星椤�

  師:你們喜歡桂林嗎?(喜歡),你除了體會到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還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情再次觀賞《桂林山水》。(邊看邊跟著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