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汪倫》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贈汪倫》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贈汪倫》教案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感悟古詩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摯
2.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詩
3.隨文識字訓練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嗎?你為什么喜歡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間就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使你們之間的友情更加真摯,更加深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友情有關的古詩,大家齊讀課題-----贈汪倫。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你能簡單的介紹一下李白嗎?
2.解釋題目
大家看,題目中的“贈”就是送給的意思。例如某同學轉學,宋老師贈給他一本書做紀念。這首詩就是李白作為一份禮物贈給汪倫的、寫給汪倫的一首詩。大家再讀課題。出示詞語:汪洋大海。師解釋
3.范讀古詩
李白究竟為汪倫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呢?現在就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邊聽邊想,看看你的頭腦中都浮現了哪些畫面?指名回答。(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李白與汪倫離別的場景,描寫離別場景的詩叫---板書:送別詩)
4.生自由讀古詩
現在就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借助書中的拼音,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一定要做到讀準字音,熟記字形。
5.指名讀古詩
誰愿意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導朗讀
孩子們,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誦讀古詩時一定要講究停頓,板書|,大家讀到劃線處要稍微停頓一下,大家再練一練。
7、多種形式展示讀
誰想試一試?小組展示讀(板書重點詞做標記“將、忽、深、及”)男生讀、女生讀
三、細度古詩、理解感悟
(一)前兩句疑難解析
1.孩子們現在請你默讀古詩的前兩句,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詞的意思?
“舟”板畫:舟的字理演變,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車、乘飛機就是坐車、坐飛機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詞語:“乘風破浪”板貼,大家齊讀詞語,師解釋意思。
2.“聞”的本意是指用鼻子聞一聞,在這里“聞”是聽到的意思,出示詞語“百聞不如一見”板貼,大家讀詞語,師解釋意思。踏歌聲:是指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節(jié)拍。)
3.你們真了不起,讀懂了這么多詞語的意思。大家再讀前兩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詞。哪個詞不懂,大膽的說出來?“將欲行”師解釋:(將:即將、將要。行:離開。將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將要離開,但是還沒有離開。)
4.當李白坐船要離開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汪倫一邊用腳打節(jié)怕一邊唱歌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李白送行,這能說明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感情怎樣?
5.重點理解詞語“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們,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將分別,當你坐在火車上,隨著汽笛的鳴叫,火車馬上就要開走了,就在這時,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現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
6.指導朗讀前兩句
當李白忽然聽到汪倫的歌聲時,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樣的。大家再讀前兩句,用心去體會一下李白當時驚喜的心情。
7.解釋前兩句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句詩什么意思?
(二)后兩句理解感悟
1.欣賞桃花潭圖片,理解“千”尺
這就是李白詩中的桃花潭水,課件圖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嗎?“深千尺”這里運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千”和“百聞不如一見”中的“百”都是虛指詞,不表示具體的數字,在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詞語:“桃李滿天下”讀詞語,師解釋
3.重點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詞語:及格。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較。雖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縱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這兩句,在誦讀是一定要讀出汪倫對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誼。誰想試一試?全班讀
5.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6.(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李白為什么說汪倫對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詩人。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希望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勺约褐皇莻€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見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呢?于是汪倫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的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桃花是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但并沒有桃花。萬家酒店呢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雖然汪倫是用計策將李白騙來,但是李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動了!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對李白盛情款待,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游覽,結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別時,汪倫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寫下了這首--《贈汪倫》。)
7.看畫面想像
課件出示畫面:現在李白與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今日一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見面。大家想一想,此時此刻,他們的心中會想些什么?正因為感情深厚,所以離別時才覺得留戀,舍不得!
8.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樹心旁是心的變形,和我們的'心情有關。這有幾個詞語:親情、友情、真情、深情,齊讀,師解釋
9.同學們你們記住這些生字朋友了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聽句子猜詞的小游戲,老師說一句和這個詞語相關的一句話,你猜一猜是哪個詞?
10.配樂真情誦讀
如果我們把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詩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大家齊讀古詩,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厚友情。
四、知識拓展
1.送別詩拓展
《贈汪倫》是一首送別詩,我們學過了很多古詩,你還知道哪些古詩也是送別詩呢?
2.師朗誦(友情)
孩子們,珍貴的友情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記憶,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對待朋友,只要心中有愛,就會有陽光;只要心中有情,就會有寬廣的胸膛。老師寫了一首詩歌題目是<友情>,師誦讀詩歌。
友情
友情是一朵清香的茉莉花
潔白的外衣是永恒的主題
友情是旅途里的驛站
等候你疲憊時�?康母蹫�
友情更是一本好書
教會你獲得珍貴的財富
真正的友情是沒有貧賤之分,沒有權貴之分,只要我們彼此播下的是真情的種子,那么我們收獲的必將是真情的果實。
《贈汪倫》教案2
古詩詞難教,很大一個原因在于詩的意境難以帶領學生進入,因為古詩的寫作年代久遠情景難以再現,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詩的語言非常凝練且有很大的跳躍性,古詩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甚遠,詩人的情感也與學生有很大的距離。
一,說教材
《贈汪倫》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詩中展現的是令人蕩氣回腸的純真友誼。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聲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寫意畫。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多么讓人刻骨銘心的送別場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誼將兩位詩人一線牽。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孩子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一定會與李白一路同行……孩子們在讀詩時,也許,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友誼所感動。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但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于李白汪倫友誼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誼"這個主題上,抓住情感這個切入點是本課的關鍵。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切忌逐字逐句串講支解。本設計有效利用音樂,誦讀,想象,媒體教學等手段,抓住"情感"這一主線,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借助想象,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的確,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維,就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知識能力:
學會"贈,汪,倫,乘,舟,欲,踏,潭"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
學會想象詩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情感態(tài)度:
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句,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古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這節(jié)課我發(fā)酸運用下面的教學方法:
1,想象入境法。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
子曰:"不悱不啟",教師應做好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適時啟發(fā),適勢啟發(fā),方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本課我抓住關鍵詞語'忽''不及'深入理解,進而領悟全詩情感,結尾孩子的頓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詩既可唱,又可觀,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借助文字想象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我在學生讀通,讀懂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倫分別的場面:"汪倫兄不是說好了嗎不用來送了,怎么又來了"讓師生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通過生口語交際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詩境,誦讀全詩,領悟詩情,學生從聲情并茂的吟誦中讀懂了詩歌,領悟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詩是美的,想象是美的,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成功的古詩文教學。
2,熟讀成誦法。
張?zhí)锶粝壬J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古詩教學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教學就是讀悟教學,就是知識的理解,情感的共鳴,審美的感悟。
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這就要引導學生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初讀,讀準字音,再讀抓住"將欲行忽不及"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自己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感動在一片濃濃的情誼之中,縱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汪倫送我情呀。
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事實上誦讀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有效地吸收語言,轉化語言。古詩尤其要重視誦讀,讓學生充分領悟其圖畫美,語言美,意境美。在這課里,我讓學生反復含詠,回環(huán)復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示詩句),接著讓學生三讀詩句:
你就是李白,聽著這歌聲,看著這踏歌。你會脫口而出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就是李白,聽著這歌聲,看著這踏歌。你會不由自主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就是李白,聽著這歌聲,看著這踏歌。你會滿懷深情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讓學生多讀,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聯系擴充法。
教材定位從題材走向素材。"課本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學的例子,但不是教學的全部,是教學的起點,但絕非教學的終點。教學也不是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而是課程創(chuàng)生和開發(fā)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詩歌的體裁特點,內容特點,結合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精讀一首,帶讀幾篇,豐富其文化底蘊。老師在學生學會《贈汪倫》一詩的基礎上,出示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通過朗讀,很快弄清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通過吟誦領悟了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其實心底流淌著的都是同一份永恒,珍貴的.真情。我還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吟誦的有關送別的詩,進行交流,更是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篩選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并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形成了一個知識組塊。
這樣就能跳出教材用教材,不死啃教材,注重了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fā)和生成,將教材從題材走向素材,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把與教材相關的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語文資源引入了課堂,讓生活走進語文,讓語文走向生活,并關注學生對教材的多元反應,體現開放,注重生成,關注文化。
五,說學習方法
1,再現形象法。
好詩一般都有鮮明生動的形象。經常在頭腦中再現詩的意境和畫面,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例如:在這節(jié)課我首先是讓學生學習古代的相送禮儀"踏歌",把學生的意境帶到比較遠的時空,從而拉近了古今的距離,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有是讓學生通過師生扮演角色進入李白和汪倫相送的畫面中,既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能力,又能使學生頭腦中浮現了相送的場面,同時也挖掘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感動,為誦讀作了很好的鋪墊。還通過插圖的再現,古樂的播放為學生提供可視,可聽的畫面,音樂,縮短時空距離,渲染氣氛,穿越時空,溝通情感,讓學生逐步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想象能力。
2,朗讀感悟法。
古詩教學中要采取范讀,獨自朗讀,加手勢吟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和感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應幫助他們確定感情基調,再看看哪些是表達這種感情的關鍵字,重音就可以落在這些關鍵字上,然后指導處理個性化誦讀。
3,資料整理法。
古詩題材廣泛,影響深遠,年代久遠,學生要學一首古詩了,首先要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不斷地篩選,找到有用的資料,在這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資料的搜集,整理,綜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fā)熱情。通過聯系生活,踏歌舞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在師生交流中,畫面——送別圖,故事——十里桃花萬家酒家等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讀準字音,熟記生字,感知古詩大意。
3,誦讀古詩,悟意明理。讀悟的基本思路應是語感——文感——情感——美感。在這個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本真,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帶有情境的讀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想和情感的強烈震憾中領會作者深邃的思想,感受和再現作者的情思。
4,遷移延伸,拓展誦讀。
通過一篇帶動多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挖掘了詩的文化底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我盡量做到文句簡潔提綱挈領,用最簡潔,明確的詞句概括體現出詩句內容的詞語,使學生對此一目了然,并能借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附板書:25,贈汪倫
水深---情更深
總之,在課堂上,我就相信了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所謂當局者迷,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
《贈汪倫》教案3
【教學內容】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教材解讀】
《贈汪倫》這首詩都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詩中展現的是令人蕩氣回腸的純真友誼。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聲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寫意畫。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多么讓人刻骨銘心的判別場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誼將兩位詩人一線牽。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孩子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一定會與李白一路同行……孩子們在讀詩時,也許,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友誼所感動。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但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于李白汪倫友誼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誼”這個主題上,找準一個情感釋放的切入點是本課的關鍵。
【教學目標】
1、認識能力: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學會想象詩境,感受詩的情緒和意象。學會背誦古詩的多種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υ妼�,激發(fā)興趣:
1.對詩。(《靜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fā)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2.介紹李白
�。ǘ⒆灾鱾鋵W,理解內容。
備學建議:
1、自主朗讀,查找工具書,嘗試了解詩意。
2、圈畫批注,梳理問題。
�。▽⒆约鹤x懂的內容寫下來。
將自己讀不懂的內容畫出來。)
�。ㄈ�、第一次分享:分享收獲,匯報問題
指名讀古詩。
你讀懂了什么?告訴大家。
3、在備學過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適時整理并板書。
�。ㄋ模熒窒�,二次備學:自主合作釋疑,品悟詩意
(1)這些問題我們怎么才能解決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資料)
(2)學生查資料,師巡視、幫助,分發(fā)教師準備的資料。
(3)找到相關資料來解決黑板上的問題了嗎?
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交流)
�。ㄎ澹⑷喾窒恚焊魇慵阂�,尋找共識。
�。�4)咱們先來看這幾個問題。(圈畫幾個幫助學生理解詩意的問題。)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倫是個怎樣的人?李白和汪倫是怎樣結識的.?
(5)剛才大家借助資料的閱讀很快解決了一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這首詩,還遠遠不夠,要想真正讀透這首詩,還要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讓我們在已經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再來看余下的幾個問題,能解決嗎?
如:汪倫來送李白,為什么讓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嗎?李白為什么贈詩給汪倫?……
(6)讀好整首詩。
�。�、資源分享,深化體悟:詩歌配畫,體悟詩境
�。�1)欣賞詩配畫
�。�2)你喜歡哪幅?能簡要說說你的理由嗎?
�。ㄆ撸�、課堂實踐,創(chuàng)意分享:內化體驗,想象表演
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是不是已經仿佛看到了汪倫和李白告別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離開桃花潭,忽然聽到岸上踏歌的聲音。李白抬頭一看,啊,是汪倫送行來了!李白和汪倫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倫,先相互說說。(同桌相互練習對話)
請同桌到前面表演。
�。ò耍⒖偨Y升華,濃郁詩韻:
�。�1)汪倫十里踏歌相送(板書: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詩相贈(板書:贈),這一“贈”一“送”(板書:→←),怎一個“情”字了得?[板書:情]
�。�2)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詩
(九)自主作業(yè),遷移拓展。
�。�1)自學其他的離別詩。
(2)如果有興趣,建議同學們開展一次“離別”組詩欣賞會。朗誦這些古詩,談談自己對這些詩的見解或比較不同詩人寫的離別詩風格有什么不同,還可以展開想象根據古詩的意境畫上詩配畫。
【《贈汪倫》教案】相關文章:
《贈汪倫》教學反思06-16
《贈汪倫》教學反思(15篇)06-13
《贈汪倫》教學反思(集合15篇)06-13
贈劉景文的教案03-04
《贈劉景文》教案04-01
贈劉景文教案05-28
《贈劉景文》教案13篇04-01
依然周杰倫美文02-23
贈下級書贈言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