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詹天佑》教學反思1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學生在寬松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fā)反饋、調整補充。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語言"部分
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并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著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2
有人把學習定義為“學習如何學習”。有人認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發(fā)現真理。”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學習方法乃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采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才能順應“知識激增之時代”,以“有限的生涯無窮之學問”!皩W習方法”為多層次、多角度、多種類,這里只簡介“程序引路,方法入門”的點滴做法和體會:
一、程序引路,循路入境
游覽名勝古跡,大都需一張詳盡的導游圖,這樣才能方向明、路線清、游覽效率高。學習一篇課文,也需要一份清晰的思路圖,這樣方可循圖入境,以“識斯真”、“悟其神”提高學習效率。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根據文體特點設計一些基本的課堂教學程序,做為“學路”,可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那種純粹的“接受”與“即興”的被動地位;利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學習規(guī)律,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利于達到“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之目的。
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基本程序為五步:
1、審清題目,理解題意(命題、體裁、單元重點)。
2、自讀課文,捕捉中心(寫什么?為什么寫?)
3、默讀課文,理清層次(怎樣寫?)
4、細讀課文,品詞品句(體會中心,了解寫法)。
5、圈劃批注,總結交流(聚零為整、統(tǒng)一思路)
根據“讀寫例話”篇幅短小,通俗易懂、闡明有關讀寫知識的特點,學習程序也為五步:
1、自讀例話,圈點批注(題意,話“讀”話“寫”?字詞,段意等)。
2、匯報交流,讀懂內容(批注情況)。
3、弄清議題,尋找結論(明確讀寫知識)。
4、舉出實例、說明道理(“例”怎樣說明“話”)。
5、聯系實際,訓練能力(學用結合,檢查效果)。
以上教學程序不是刻板不變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袁微子指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應是常中有變,變中有!。至于怎么運用,怎么變更,要因人制宜,因課制宜!按篌w須有,定體則無”,一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為準。
二、注重授法,促使入門
贊可夫把“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作為他的五大教學原則之一。他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學習內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觀察,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怎樣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怎樣解題,步驟如何?還能做自我檢驗,自我校正,即作自我評價(認識過程),自我體驗 (情感過程),自我控制(意志過程)。因此有了閱讀的程序,還要讓學生明確每一程序的目的,掌握完成每一程序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主動、積極、有效。這里略舉所授幾法:
1、記敘文學習基本程序第一和第五步完成法:
第一步:審清題目,理解題意,要求學生分三步進行。首先要弄清命題方法,以此判斷文章的體裁;再根據體裁特點,把握學習此類課文的規(guī)律;然后明確單元訓練重點。如《詹天佑》一文,第一步讓學生知道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命題的,體裁是寫人,根據寫人文章的特點,學習本課應弄清課文寫了詹天佑的什么事,作者是怎樣寫的,他要贊揚什么,表達什么,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弄清記敘中的說明。
第五步:圈劃批注,總結交流,其目的是為了統(tǒng)一思路,課有所得。要求學生從題目、詞句、段落、中心、內容、寫法、感受等方面圈圈、點點、批批、注注。如在課題前注命題方法,課題后注文章體裁、單元重點,課題下注對題中關鍵詞的理解,課文開頭處注分段依據……充分利用文中上白、下白、旁白處注明自己通過學習弄懂的問題,鑒于時間有限,學生只需擇己理解最好的兩三處批注,變部分無意識記為有意識記。爾后交流暢談收獲。因學習智力的差異,態(tài)度的優(yōu)劣,理解、記憶、接受能力的不一,所獲知識的深淺,言語表達水平的高低,交流的情況則有懸殊。好學生理解得深,記憶得多,表述得美;差學生也可憑自己的`優(yōu)勢談“淺薄”之所得。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學生所得的知識就會更準確、更有條理;就能促使學生入門棗達到“始與親”的境地,學生思路和作者的思路得到統(tǒng)一;就會做到課有所得,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
此外對教師來說是調整教學效果的大好時機。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學生的總結交流就是最好的信息反饋。
2、自學段落法:
將“段的思路法”、“設問法”、“關鍵詞語推敲法”、“重點語句剖析法”、“人物形象分析法”、“課后問題理解法”等自學段落的方法教給學生,更有益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獨立求索能力;更有益于促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有些段落,教師可完全放手讓學生按“自學段落法”,運用其才智去自學,爾后進行“報告”和“討論”,教師只需伺機點撥。如:用“段的思路法”自學段落,讓學生通過獨立思維概括出段的主要內容,分析段中之層,體會作者寫段之用意,弄清段的結構。用“設問法”,讓學生經過自我分析、理解、體會、判斷、概括,提出與文章內容與中心有關的問題,采用“自問自答”、“自問旁答”的形式來解決。用“課后問題理解法”從課后揭示中找出與對應段相關的問題加以理解,弄懂段的內容!还懿捎媚姆N方法,一人講完他人可以補充、可以糾正、可以討論,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使課堂真正成為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智力的土壤!
運用“自學段落法”可使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腳下起步,擇己得心應手的方法學習,都能程度不同的獲取新知。“報告、討論”這種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收益,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大面積豐收。
《詹天佑》教學反思3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于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范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后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贊“詹天佑的確是個杰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fā),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盡管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 教學修筑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huán)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 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4
小學課文《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之后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銅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fā)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于“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教師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與偉大。
六、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盡管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huán)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簽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系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為什么?”針對性不是很強,并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說,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讓學生談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得出的這樣的結論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為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5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和修建的鐵路干線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有三點值得回味。
第一點是理解詹天佑面臨的艱難社會環(huán)境。如何讓學生了解這一點呢?通過拓展資料,學生知道了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尤其是科技能力處于世界落后狀況。通過閱讀第二段和第三段幾個重點句子,學生了解到當時帝國主義的猖狂和對中國人能力的鄙視。
第二點是學習詹天佑接受任務后是如何勘測線路的。在課堂上,學生抓住描寫詹天佑的語言、行動和心理的句子,仔細朗讀,認真領會,體會到了詹天佑的決心和嚴謹負責的工作精神。
第三點是學習詹天佑如何開鑿隧道和如何設計“人”字形鐵路的。學習如何開鑿隧道時,學生先把句子朗讀明白了,再自己在紙上畫出來,通過圖文結合,學生領會到這種設計的精妙。學習如何設計“人”字形鐵路時,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這段視頻的動畫效果生動演示出了這種設計的作用。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體會到了詹天佑的智慧。
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體會到在語文課堂上,在傳承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方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詹天佑》教學反思6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之后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學習氣氛很濃,我充分使用了電教手段,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不但使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還將本課的幾個難點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在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充當鐵路工程師這一角色,介紹設計意圖的形式,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另外在教學中,學習詹天佑開鑿八達嶺隧道時,我提出質疑,請學生大膽猜想開鑿八達嶺隧道時會打幾口豎井合適?經過學生分析后,我相機補充介紹了一共打了兩口豎井,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工期縮短了三分之二。開拓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見識。在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通過實物模型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其次,在指導朗讀時,我采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吸取以往教學的不足,我進行了重點訓練指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這一節(jié)課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精神不夠。
2、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3、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部分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過于倉促,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
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共同進步。
《詹天佑》教學反思7
這天上《詹天佑》,這是一篇傳統(tǒng)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實現舊教材新教法,確實值得探討。
上課后,我沒有急于說時代背景,而是直接問孩子:“透過昨日的預習,你們有什么收獲?”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爭著發(fā)言,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知道詹天佑是個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的人!蔽液荏@奇(正因孩子一般會說詹天佑是愛國、杰出的工程師),我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他說:“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就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詹天佑對工程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可見他對工作是一絲不茍的!闭f得太好了,我因勢利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從課文哪些地方,還能夠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十分負責?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撐著他這樣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從詹天佑的工作態(tài)度,講到詹天佑為人謙虛、平和(請教當地老農民,與工人同吃同。;從詹天佑的勇氣(受命令于危難之中),講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設計“人”字形線路……)。討論十分熱烈,即使是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同學,也能說上一兩句。個性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透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立刻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
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正因,在那里,他們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8
學生交流的時候其實就是更深一層次的,更多面的,更立體地了解詹天佑這個人。在交流中我重點抓住了這句話反復品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边@句話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巨任務的動力。這句話更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教學時我抓住這句話四次品讀,通過層層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和杰出。第一次品讀是讓學生找詹天佑修筑鐵路的時候感動我們的細節(jié)描寫,這是初步感知;讀后讓學生找文中哪些語句和詞語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難?老師出示課文中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畫面,交流后再讀。接著又出示了資料讓同學們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為的困難,談體會之后再讀,這三次讀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的精神。第四次讀是在學習了詹天佑所處的歷史背景之后,也就是課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國主義者為什么阻撓清政府的'修筑計劃?以及了解了他們要挾清政府的目的之后再讀這一句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已經深深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課文5~6自然段是寫詹天佑在修筑鐵路時是怎樣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體現。我在教學這2個自然段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以讀助講法等進行教學。
我教給學生通過“讀──說──畫──說”的學習方法來,弄懂課文內容。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完這部分再讓學生談體會,進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齊讀:“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边@句話,使感情得到升華。
學完課文后,我又把話題回到開始的問題:說說一條鐵路的誕生為什么那么重要?讓學生面對詹天佑的塑像寫一寫感受。
整個的教學設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采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課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課文長,課堂的容量大,為了實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過,引導的還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遺憾。接下來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詹天佑》教學反思三
有人把學習定義為“學習如何學習”。有人認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發(fā)現真理!笨梢妼W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學習方法乃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采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才能順應“知識激增之時代”,以“有限的生涯無窮之學問”。“學習方法”為多層次、多角度、多種類,這里只簡介“程序引路,方法入門”的點滴做法和體會:
一、程序引路,循路入境
游覽名勝古跡,大都需一張詳盡的導游圖,這樣才能方向明、路線清、游覽效率高。學習一篇課文,也需要一份清晰的思路圖,這樣方可循圖入境,以“識斯真”、“悟其神”提高學習效率。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根據文體特點設計一些基本的課堂教學程序,做為“學路”,可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那種純粹的“接受”與“即興”的被動地位;利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學習規(guī)律,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利于達到“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之目的。
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基本程序為五步:
1、審清題目,理解題意(命題、體裁、單元重點)。
2、自讀課文,捕捉中心(寫什么?為什么寫?)
3、默讀課文,理清層次(怎樣寫?)
《詹天佑》教學反思9
新學期伊始,接到了準備一節(jié)公開課的任務,我的心里誠惶誠恐。盡管學的是漢語言專業(yè),但是工作10年以來一直都是帶英語、數學學科,執(zhí)教語文公開課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面對著完全陌生的教材,忐忑不安,絲毫沒有頭緒。在六年級的年級組長陸建娟老師、紅紅主任和楊慶芳老師的幫助下定下了《詹天佑》這篇文章。她們不吝賜教,幫助我梳理教材,使我如何較好地突破這篇傳統(tǒng)經典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打開了一扇門便捷之門。
教學本課,我沒有急于介紹時代背景,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從文中選取一些關鍵詞語切入,讓學生在默寫字詞的時候,能夠回顧上下文,再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主動探索的學法,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感悟人物詹天佑的品質,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能拉近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
《詹天佑》中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情來寫,而在開鑿隧道中選擇的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在教學時候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閱讀,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互相說說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遇到的困難以及采用的解決辦法,鼓勵學生邊說邊畫圖,使學生們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借助多媒體視頻開火車,講述情形,一邊講述讓學生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贊“詹天佑的確是個杰出的'工程師。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
上完公開課之后,我去請教了邱校長、孟校長和陸建娟老師,從他們的點評中發(fā)現了自己這節(jié)課存在的種種不足,我想有以下幾種原因:
1、旨在讓學生充分地自主閱讀,但讀得遍數和時間不夠充分,學生沒有能理解社會背景,對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挖掘的不夠深。
2、我處理應急能力有待提高: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多學生都是一味地聽卻不愿意參與其中。
3、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還需要重新整合,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是作為教者我講得太多,放的還不夠。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循著“疑”去探求、自我領悟。
通過這節(jié)公開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平日要多鉆研教材把握好重難點,設計適合文章特點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們揮灑個性,彼此交流、合作,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這讓我明白知識對于教師的重要性,也告訴我:語文這門學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如此才能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得心應手。
《詹天佑》教學反思10
《詹天佑》一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為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因為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了解,同時也考慮到有些學生條件有限在學案上為學生準備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和修筑京張鐵路的背景資料。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后,著重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個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筑一條鐵路,為什么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著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于危難之際,為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后,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為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他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為什么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采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個中的妙處,這節(jié)課在我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后,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臺,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并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jié)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钴S。
雖然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學得非常高興,但是在完成“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問答題時,學生不能將自己的理解組織好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教會學生組織語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yǎng)。要把教課文變成教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詹天佑》教學反思11
與原教案相比,我認為修改后的小學課文《詹天佑》第二課時教案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勢:
1、從線性設計到框架設計
原教案設計基本上是一種線性設計,按4、5、6三個自然段依次學習,在教學內容、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安排上有明確的規(guī)定,整個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它導致課堂教學的刻板化,不便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開發(fā),組織形態(tài)較為封閉,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修改后的教案,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有設計,無規(guī)定”的框架設計,教案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學習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學習與思維活動的空間,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時調整教學的順序與結構,使教學更具開放性和彈性。
“框架設計”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學習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學生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驚人之舉”,此時,最能夠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課堂駕馭能力。一個善于把握課堂的教師往往能“將計就計”引發(fā)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學生長點,“擇其善而揚之”。
2、從一般認知教學到情知互促教學
我的普通話標準、流暢,朗誦又是我的強項。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鋪設上還不夠到位。在修改后的教案設計中,則明顯地體現出我努力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的導語與過渡語富于情感性、激勵性,教師成為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者,在充分的語言渲染中創(chuàng)設出更能激發(fā)學生情感和學習熱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寫話,以月夜下,一條鐵軌筆直地伸向遠方為畫面,配以凄婉的世界名曲《神秘花園》,此時教師飽含深情的話語響起:“詹天佑為我國的鐵路事業(yè)奉獻了30多年,幾乎沒有一天離開過鐵路,由于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享年僅59歲。臨終前,他還在說著這樣一句話:‘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布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著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zhí)著地向我們表達著什么……此刻,凝視著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著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說些什么?請把它寫下來!痹谶@種情感的宣揚中,學生的寫出的話語便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力度。與離開這種情境產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歷經情與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學生情與理的和諧統(tǒng)一,使學生能在特定的氛圍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從而使情感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過程中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
3、從關注“教”的設計到關注學生“學”的原認知經驗
修改后的教案,在學習文本之前,教師這樣詢問學生:“請大家考慮一下,以你們的經驗,怎樣學習4、5、6這三個自然段效果最好?”這個設計,在原教案中是沒有的。再如課末寫話,原教案這樣設計:“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布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著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凝聚著他深沉的愛國之情。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zhí)著地向我們訴說著什么、、、同學們,請拿出你的筆,將它無言的沉默化為有聲的`語言。”經過對學生學情的認真思考,我認為他們在原知識基礎上難以達到這樣的深度,因此,修改為“此刻,凝視著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著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說些什么?請把它寫下來!边@樣,既拉近了學生與詹天佑的距離,更貼近了學生的認知基礎,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實現教師的期待目標。
學習主題構建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fā)展的基礎”?梢钥闯觯谠贪傅闹R傳遞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被重視,只注重了形式上帶給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后的教案,吸收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理論,體現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者要將正式的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系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進使我深刻意識到,缺少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是不完整的學生關注。
通過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我能感受到的教學理念的變化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想,“與時俱進,努力求真”,我想,這正是教改賦予我們的真正意義。
《詹天佑》教學反思12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tǒng)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采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臺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
我認為這堂課是一堂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13
今天教學完了小學課文《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久違了的感覺真好!
《 詹天佑 》是一篇傳統(tǒng)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采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學生自學后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對人物的認識只是局限在體會出人物的愛國與杰出,沒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擴展的更大范圍。
2、 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于放松,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為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
3、 在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從始之終沒有得到重視。
我只是重視了重點語句的各種形式、各種目的的讀。對于學完全文的讀,重視得不夠,對非重點內容的讀,重視的也不夠。沒有充分利用讀這一形式,助學生更好的連貫全文。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也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14
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筑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并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學習活動中,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說說、干干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在指導朗讀時,我采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是從無疑到有疑的過程,如何使學生有疑最終達到無疑,方法是讓學生深入地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發(fā)現疑問,而疑難的解決還是*引導學生讀書。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并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在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做得較好。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這種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fā),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不過,這一節(jié)課也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學中過多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共同進步。
《詹天佑》教學反思15
《詹天佑》一課講完以后,感觸頗深。正是與組內姐妹不斷地研討,一遍一遍地磨課,嘗試新的教學思路才做到了長課短講,由迷?鄲赖捷^滿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整篇文章教學思路清晰,選材典型。課前我充分發(fā)揮了導學案的功能,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文章,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課上我大膽放手,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在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展開全文,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在學習“勘測線路”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做到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在講到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時,我拓展原文,引發(fā)提問:“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讓學生結合課文及導學案中拓展研讀來談,既開拓了學生視野,又深入體會了詹天佑工作中遇到困難。再通過生讀,師生互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體會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來源于對祖國的熱愛。
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隧道開鑿方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書、討論、畫圖、互評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開鑿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正是有著一種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高度的負責精神,才創(chuàng)造出了鐵路工程的奇跡,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就自然生成。
在學習“人”字形線路時,通過小組內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再通過課件展示,學生描述,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到“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法,學生的疑難點在讀書、動手實踐及直觀演示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決,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指導朗讀還不夠充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挖掘的不夠深。
二、教師的教育機智不強,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喚醒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04-15
《詹天佑》教學反思03-23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選】07-06
《詹天佑》教學反思(推薦)07-11
詹天佑教學反思【實用】07-06
詹天佑教學反思優(yōu)秀10-25
《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02-18
詹天佑教學反思14篇03-09
詹天佑教學反思(精選15篇)06-17
詹天佑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