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品】祭十二郎文教案4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標:親情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
教學難點:祭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的新授課。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yōu)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
板書課題《祭十二郎文》
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
韓愈簡介
1.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tǒng)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2.韓愈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據典地說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寫得很有說服力,《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都朗晌摹肥且黄牢,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抒發(fā)悲傷情感,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
3.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yǎng)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
4.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
5.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為祭文,因為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讀文(20分)
范讀
正音
自讀
齊讀
課文分析
(一)閱讀講析
1.鑒賞古代散文,要強調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讀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聯(lián)想想象,體會作品內涵,與作者同悲同喜。
2.講析:
《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系、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第2自然段訴說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嘗一日相離,情同手足。第3自然段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第4自然段哀嘆自己未老先衰本該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強,不該早死而竟死,兩相對照極度悲哀。第5自然段傾訴自己遭受巨大打擊精神恍惚,對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慘烈心情。第6段表達自己希望從汝而死,死后與侄兒相見的愿望,傾訴視死為幸的至悲至痛第7自然段聯(lián)想到自己的和侄兒的孩子,說他們難以健康成長,悲痛至極連忌諱和不吉利都不顧及了。第8自然段推斷侄兒猝然而死的病由,傾訴自己未始以為憂的痛悔之情。第9自然段推測侄兒的死期,傾訴自己不能確知侄兒死期的悲哀。第10自然段吊慰遺孤,為侄兒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兒在天之靈。第11自然段為侄兒的死而歸罪自己,慟哭長號,告訴侄兒自己已是萬念懼灰,僅存替侄兒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第12自然段全文結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為侄兒的死而痛傷不已。
全文12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悲痛之情為線索組織全文,體現(xiàn)思路的發(fā)展,先回憶叔侄相依為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接著圍繞侄兒的死敘寫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強烈的感情震蕩,為高潮奠定基礎;最后訴說自己的心跡,在慟哭長號中傷痛之情達到高潮。全文寫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后令人潸然淚下。
(二)鑒賞要點
對于本文,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進行鑒賞。
設疑:作者何以對侄兒的死悲慟欲絕?結尾的言有窮而情無終舒怎樣之情?
明確:為世間少有的哀情
。1)悲家事不幸;
。2)悔旅食京師;
。3)嘆未老先衰;
。4)恨小病喪命;
(5)哀后輩孤苦;
。6)疚喪葬難周。
2.在深沉的敘事中傾瀉情感。
侄兒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早逝全賴兄嫂撫養(yǎng),自己的孤獨全憑有侄兒相依相慰;侄兒死后,其子女幼小無依而自己未老先衰,萬念懼灰。一幕幕一樁樁,回憶過去,面對現(xiàn)實,敘述時不加修飾,不做渲染,訴說瑣事顯得平淡,但字字句句發(fā)自骨肉至情,真實而且深沉。在深沉的敘事中融著作者奔流起伏而傾瀉的悲傷之情。開篇是含著眼淚的訴說,進而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安排侄兒身后事時已是號淘痛哭,直到罪己責己已竟是頓足捶胸,呼天搶地了。在情感的傾瀉中,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仍是悲哭不已?梢韵胍,作者一面哭一面寫,一面寫一面哭,一邊敘述一邊抒情,百思縈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淚下。
3.汝吾相稱,如對談面泣,真切感人。
古代的祭文大多是公式化的,贊頌死者的功德,評說死者的一生,實際上是講給活人聽,敘事難免夸飾,抒情難免不實在。本文卻敢于打破常式,寫得真切感人。作者祭奠與自己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兒,抒發(fā)了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稱,像是與侄兒對談面語,異常真切。開篇一個告字,讓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當面訴說,而亡者也正側耳傾聽:敘家,嵤氯缗c久別的侄兒共憶往事;推測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對;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猶如共同商量,撫背安慰;說起心中的惶惑,不時發(fā)出感問,真恨不得十二郎當面給予回應,聽著二人說話,我們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會與作者一起捶胸頓足,慟哭不止的`。難怪本文被稱為至情之作而千古傳誦。
4.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和語氣詞的運用,增強全文的感染力。
本文讀來似叔侄二人之間,生者死者之間的無盡交談,語言形式獨具特色,文中多用重疊的語句和排比句,增強了語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的使用也增強了全文的感染力,多處接連不斷地連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語氣,強化情感,并使形為散體的這篇祭文,含有了韻味,節(jié)奏也更加頓挫有力,從而更能打動讀者。
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
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韓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治所廣東省曲江縣),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文章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fā)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系,以及兩人在韓門承先人后的獨特地位。作者飽經滄桑的筆調挾帶了身世、家世之悲來悼十二郎,令人在一開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綿遠深重。其后追憶延展,寫兩人成年后的幾次見面和離別,特別點出近年間作者與十二郎幾度約好會合又因變故使其不果來,突出了兩人相互依戀的感情。
夙愿終付虛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釋。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深深表明了他心中的驚詫嘆惋和無比痛惜,也在讀者心里激起了強烈的震動。下面對死訊生疑給被傷痛死死壓住的心靈帶來的瞬間、報喪書信反轉來造成的更大絕望、傷心絕望至極而轉生的悲憤,一系列急速變化的心理活動,都在作者毫無遮蔽的情感屏幕上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及至文中回復談到自己的神衰體弱,說是不久就會從十二郎而死(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因莫大的痛苦重負把這將死視為幸事,又由此想到他們的孩子都尚弱小,悲痛的情感越發(fā)洶涌,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乎?此時作者的抒情圍繞十二郎的生前身后事,猶如湖水被猛擲進巨石,波動的漣漪在盡力迅疾地擴大,又好似滔滔急流的江水,波波相擁。問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時歿等語,表面語氣較低緩,卻令人覺著作者錐心的痛楚。同時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種時起時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
正如在藝術技巧上抑是為了揚,緊接著文中表現(xiàn)出無邊無涯的死別的折磨,終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直到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將作者最終未能面見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慟而導致的深刻自責等一齊爆發(fā)出來,其罕見的激烈、深細與真實,使讀者懷著戰(zhàn)栗的心靈看到了人類生命情感的無盡深處。這種感受,一直延續(xù)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的無限余韻之中。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能將誠摯的抒情與日,嵤碌臄⑹鼍o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達出對亡故親人的悼念和對人生浮沉離合的無限感嘆,其另一個重要的藝術特點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語言運用。作者首先善于極貼切、生動地使用語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即描寫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場合,便用什么樣的語言手法使之凸現(xiàn)出來、活動起來。其次是作者在用語方面擅長變化。人的情感活動本來就處在時刻張馳起伏的規(guī)律之中,所用于表達的語言如果平板單調,就萬不能表現(xiàn)好情感世界的微妙深奧。而韓愈這篇文章的語調句式隨著自身情感的發(fā)展變化段段變、時時變。句式或長或短、或口語或雅句;語調則或急促或迂緩、或高亢或低回,真正做到了情至筆隨。從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作業(yè):
1.背誦指定的兩段;
2.完成《課課練》相關內容。
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祭文的文體特征。
2、本文重點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體會它的感情真摯、催人淚下的特征。
教學重點
1、掌握這些文言虛詞:其、邪、也、乎、矣
2、注意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3、掌握成語形單影只、成家立業(yè)的用法。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教學任務:完成課文學習。
一、題解
十二郎,名老成,韓愈之侄,本為韓愈次兄韓介之子,出嗣給長兄韓會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稱十二郎,祭文,祭奠死者了一種文體。
二、寫作背景
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下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了這篇祭文。
三、內容結構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己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死之數,乃至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動人。文章語決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xiàn)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yōu)長,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的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豆盼挠^止》的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碑斎,這些說法帶有夸張的成份,但本文包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
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人之間的濃厚情誼。
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年時的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身。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
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
四、鑒賞要點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常鎖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為散體!笔谷挠型搪晢柩手畱B(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袁枚的《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魁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作者寫此文主旨不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三個方面。
一是強調骨肉親情關系。作者和十二郎,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悲痛達于極點。
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鄰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感的痛感。
3、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首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未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課時
補充閱讀
祭田橫文
韓愈
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東京,道出田橫墓下,感橫義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為文而吊之。其辭曰:
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為使余虛欠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觀乎天下,曷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當秦氏之失鹿,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擾擾,而不能脫夫子于劍钅芒?豈所寶之非賢?抑天命之有常?昔闕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茍余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陳辭而薦酒,魂仿佛而來享。
對照課文閱讀這篇祭文,下列解說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C)
A兩篇文章同是祭文,都是通過祭奠寫文寄托哀思的抒情文章。作為祭文,開頭結尾都有表示祭讀祭奠神靈的語句,都是祭奠活動的輔助手段。
B從文章抒發(fā)的感情來看,二者有相近之處。課文中有對十二郎的哀悼,也有對自己境遇的傷感,本文也是結合自己久不被任用,仕途失意的際遇,抒發(fā)自己的郁悶失落,懷才不遇的感慨。
C從文章形式來看,課文中整散兼用,句式多變,富有氣勢,節(jié)奏錯落有致,通篇不講押韻,側重于反復的感嘆與抒情。本文則形式短小,句式較為整齊,本文基本上押同一個韻,讀來朗朗上口,氣韻連貫,筆法靈活。
D表達手法上,課文以抒情為主,在敘述的基礎上抒情,中間也有議論,如對天理不公的指控,但其目的仍是為抒情服務。本文則重在抒情和議論,通過對田橫英雄失意以死保節(jié)事例的分析和與孔子的對比,來抒發(fā)自己的失意傷感之情,表明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
教學后記
附《祭十二郎文》賞析
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韓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稱為十二郎。韓愈與十二郎從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長安(今西安)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驟聞十二郎死訊,悲不自勝,痛悼萬分。在這種巨大的感情壓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卻一改過去慣例,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表n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治所廣東省曲江縣),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文章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fā)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系,以及兩人在韓門“承先人后”的獨特地位。作者飽經滄桑的筆調挾帶了身世、家世之悲來悼十二郎,令人在一開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綿遠深重。
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3
教學要點
。保熳x課文,讀懂文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為準確、清晰的了解。
。玻崂碚n文層次脈絡,感悟課文的抒情基調。
教學過程
。保忸}
祭文是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詞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惫盼膶懠牢挠幸惶坠潭ǖ母袷,內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稱頌于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嵤碌挠洈ⅲ憩F(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韻常規(guī),破駢為散,不拘常規(guī),或散或偶,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隱的《祭小侄婦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
。玻榻B作者及背景
。常b讀課文,整體感知。
、 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注意作者在文中傾注的深沉真摯的感情。
② 學生初讀認準字音;再讀體會感情。
、 用一句話說出自己的感受。
、 檢查朗讀,看學生對課文字、詞、句的初步理解。
4.自讀課文,理清脈絡。
再讀首先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給分段并歸納大意。
小組討論明確。
(有條件的可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直接展示成果;蛘邔W生討論明確,教師隨之板書。)
。担偨Y文言知識
。叮贾米鳂I(yè)
熟讀課文,重點體會融抒情于敘事的特點和破駢為散和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
7.揣摩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學生集體背誦第5段,然后找出這些虛詞進行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悲傷之情無法抑止,又希望“傳之非真”,因此在本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后連用五個“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喪報書信決非誤傳之后的不情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二、藝術手法的體現(xiàn)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請歸納藝術手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后明確:
。保岂墳樯,自由多變的形式。祭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韻文或駢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韓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韻文和駢文的框框,用純凈的散文體自由抒寫。為人們用祭文充分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玻畯娏业氖闱樾院途薮蟮乃囆g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瑣事為依托,抒發(fā)了作者對侄兒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復直抒的方法,讓人讀其文能想見其為文時邊哭邊寫,痛不欲生的情狀,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
。常Z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豆盼挠^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韓愈寫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而是為了傾吐自己的真情,邊訴邊泣,所以他能作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
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 思想境界。
2、 思想教育目標:親情——真實 情感的展示。
3、 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
教學難點:祭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的新授課。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yōu)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
二、板書課題—— 《祭十二郎文》
三、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
韓愈簡介: 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tǒng)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韓愈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 , 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 , 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據典地說教 , 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 , 寫得很有說服力 , 《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 , 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 《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 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 , 抒發(fā)悲傷情感 , 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 , 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
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yǎng)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
在韓愈諸多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
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為祭文,因為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chuàng)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四、讀文——( 20 分)
。ㄒ唬╅喿x講析
1、鑒賞古代散文,要強調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讀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聯(lián)想想象,體會作品內涵,與作者同悲同喜。
2、講析:
《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系、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第 2 自然段訴說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嘗一日相離”,情同手足。
第 3 自然段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
第 4 自然段哀嘆自己未老先衰本該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強,不該早死而竟死,兩相對照極度悲哀。
第 5 自然段傾訴自己遭受巨大打擊精神恍惚,對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慘烈心情。
第 6 段表達自己希望“從汝而死”,死后與侄兒相見的愿望,傾訴視死為幸的至悲至痛。
第 7 自然段聯(lián)想到自己的和侄兒的孩子,說他們難以健康成長,悲痛至極連忌諱和不吉利都不顧及了。
第 8 自然段推斷侄兒猝然而死的病由,傾訴自己“未始以為憂”的痛悔之情。
第 9 自然段推測侄兒的死期,傾訴自己不能確知侄兒死期的悲哀。
第 10 自然段吊慰遺孤,為侄兒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兒在天之靈。
第 11 自然段為侄兒的死而歸罪自己,慟哭長號,告訴侄兒自己已是萬念懼灰,僅存替侄兒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
第 12 自然段全文結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為侄兒的死而痛傷不已!
全文 12 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悲痛之情為線索組織全文,體現(xiàn)思路的發(fā)展,先回憶叔侄相依為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接著圍繞侄兒的死敘寫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強烈的感情震蕩,為高潮奠定基礎;最后訴說自己的心跡,在慟哭長號中傷痛之情達到高潮。全文寫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后令人潸然淚下。
。ǘ╄b賞要點
對于本文,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進行鑒賞。
1、設疑:作者何以對侄兒的死悲慟欲絕?結尾的“言有窮而情無終”舒什么樣的情?
明確:為世間少有的哀情——
。 1 )悲家事不幸;
。 2 )悔“旅食京師”;
。 3 )嘆未老先衰;
( 4 )恨小病喪命;
( 5 )哀后輩孤苦;
。 6 )疚喪葬難周。
2 、在深沉的敘事中傾瀉情感。
侄兒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早逝全賴兄嫂撫養(yǎng),自己的孤獨全憑有侄兒相依相慰;侄兒死后,其子女幼小無依而自己未老先衰,萬念懼灰。
一幕幕一樁樁,回憶過去,面對現(xiàn)實,敘述時不加修飾,不做渲染,訴說瑣事顯得平淡,但字字句句發(fā)自骨肉至情,真實而且深沉。
在深沉的敘事中融著作者奔流起伏而傾瀉的悲傷之情。開篇是含著眼淚的訴說,進而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安排侄兒身后事時已是號淘痛哭,直到罪己責己已竟是頓足捶胸,呼天搶地了。
在情感的傾瀉中,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見,作者一面哭一面寫,一面寫一面哭,一邊敘述一邊抒情,百思縈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淚下。
3、汝吾相稱,如對談面泣,真切感人。
古代的祭文大多是公式化的',贊頌死者的功德,評說死者的一生,實際上是講給活人聽,敘事難免夸飾,抒情難免不實在。
本文卻敢于打破常式,寫得真切感人。作者祭奠與自己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兒,抒發(fā)了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稱,像是與侄兒對談面語,異常真切。
開篇一個“告”字,讓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當面訴說,而亡者也正側耳傾聽:
敘家常瑣事如與久別的侄兒共憶往事;
推測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對;
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猶如共同商量,撫背安慰;
說起心中的惶惑,不時發(fā)出感問,真恨不得十二郎當面給予回應,聽著二人說話,我們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
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會與作者一起捶胸頓足,慟哭不止的。難怪本文被稱為“至情”之作而千古傳誦。
4 .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和語氣詞的運用,增強全文的感染力。
本文讀來似叔侄二人之間,生者死者之間的無盡交談,語言形式獨具特色,文中多用重疊的語句和排比句,增強了語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的使用也增強了全文的感染力,多處接連不斷地連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語氣,強化情感,并使形為散體的這篇祭文,含有了韻味,節(jié)奏也更加頓挫有力,從而更能打動讀者。
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
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 !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表n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 ( 治所廣東省曲江縣 ) ,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
文章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fā)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系,以及兩人在韓門“
【祭十二郎文教案】相關文章:
【精華】祭十二郎文教案3篇10-31
清明祭英烈主題班會教案09-10
阿文的小毯子教案09-07
贈劉景文的教案10-06
《贈劉景文》教案05-29
網上祭英烈寄語05-23
清明祭英烈心得11-06
燈祭教學反思07-18
祭英烈感言寄語10-10
祭英烈活動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