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了《詹天佑》一課,有很多感觸:
1、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教學本課,我抓住“愛國”和“杰出”兩個中心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分為五大環(huán)節(jié),分別是:⑴復習導入,溫故知新;⑵情感鋪墊、整理脈絡;⑶精讀感悟,感受“愛國之情”;⑷自主探究,感受“杰出之才”;⑸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能自然過渡,使整課的教學渾然一體。
2、充分挖掘材料,注重鋪墊和擴展。詹天佑是寫人的文章,為了豐滿人物形象,我補充了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一些材料,如修筑鐵路的宣誓詞、寫給諾索布夫人的信和修筑鐵路過程中的.一些事跡,作為情感的鋪墊和文本的擴展,讓學生更全面地感知詹天佑的愛國和杰出。
3、課堂要求明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習“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路線”三大材料時,我都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向導,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效率,又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首先讓學生細讀課文,然后在黑板畫出居庸關、八達嶺的形狀,讓學生用簡單的箭頭劃出開鑿的方法。理解人字形線路的時候使用簡圖和視頻動畫相結合的形式,力求讓抽象的語言變成直觀的視圖,讓學生更直觀地、更清晰地理解,從而充分地領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上完古詩《觀書有感》,感覺完全被自己“打敗”了。因為原來設計的導學案涉及的問題太過細致,昨天晚上自己又想能否不按導學案上課。所有的教學程序設計好了以后已經(jīng)23點多了。睡到4點多不知不覺就醒了,許是擔心今天的課吧。翻來覆去地想,如果不按導學案上,領導會不會說我?現(xiàn)在不是在研究小組合作和導學案嗎?我何不把學習的任務都交給學生自己去討論學習?我突發(fā)奇想,干脆根據(jù)這首詩出6套練案,上課時各組根據(jù)我出的題目自己交流、學習、匯報。于是,居然沒有在乎才凌晨4點,披衣下床一口氣用信簽紙出了6張練案。
今天上課時,從朱熹的讀書名言入手,了解作者、解題、初讀全詩后,我便把那6張練案分別發(fā)給6個小組。各個組都熱烈地討論、答題,當然因為畢竟只有一張答題紙,所以各組都有那么一兩個同學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根本不參與討論交流。巡視時,我就發(fā)現(xiàn)因為沒有按照解題完先理解詞語再理解句子,最后體會畫面意境的`程序進行學習,很多小組完成練案有一定的難度,我只好不停地啟發(fā)他們。
后來孩子們在匯報時,因為沒有一個整體的安排和計劃,在理解古詩時就有點機械,孩子們根本沒法深入的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組匯報時,其他小組傾聽的效果不好,因為他們手里沒有相關的練案,沒法靜下心來思考匯報者是否回答正確,還是否需要補充。今天的教學是一個很大的失誤,這樣的錯誤以后絕對不能再犯了。
詩歌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還是不能丟:
一、介紹作者和古詩寫作背景;
二、重視對古詩題目的解讀;
三、反復誦讀古詩(正確的讀不僅指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等);
四、解決字詞的理解時不僅要問孩子們讀懂了哪些詞語,還要進一步探討他們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的(如看書上的注釋、查字典詞典、結合已學知識或結合上下文等);
五、在充分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說說詩句的意思,最后想象詩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體會到的意境。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課文從藏戲的形成和特色兩方面對藏戲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說明。文章在內容、寫作順序和表達方式上都有其獨特之處。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藏戲的資料,多了解中國的戲曲文化,也可以讓學文不那么單調。學生都積極的搜集了資料,在課堂反饋時效果不錯。
本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備課前我仔細閱讀了教材和教參,努力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究課文中蘊含的內容、思想。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fā)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
在教案的設計上我注重了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尤其是藏戲的特點這一部分,學生對此環(huán)節(jié)談得感受比較深刻,并對少數(shù)民族的民風、民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只有讓孩子真正感興趣,他才愿意去動腦子,去學,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才會樂此不疲。這樣的學習才能激發(fā)孩子今后學習的后勁。
教學完此文,發(fā)現(xiàn)自己在略讀的教學方法上還掌握得不夠,條理還不夠清晰。還要讓學生學會拿筆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畫。在拓展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還放開一些,同時要注重回到文本中來。板書還太仔細,可以更加的精煉一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我的百草園》選自魯迅先生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現(xiàn)出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本文第二自然段用新鮮好奇的語氣描述了百草園的美麗景致。在寫景時,作者運用了許多技巧,描寫的景物又繁多,如果一味地讓學生反復誦讀,一些句子讀起來很拗口,不能很好地感受百草園的熱鬧、充滿生機以及帶來的趣味。在學習本段時,由于沒有百草園的圖片,不能直觀感受,為了使學生能感受到百草園的生機活力,我先讓學生熟讀本段,勾畫出描寫的景物,以及感受每種景物的特點,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聲情并茂地描述百草園的這些景物,并適當加上自己的`理解,學生把文中描寫的景物像放電影一樣在頭腦中一一閃過,最后讓學生說體會,有的說體會到百草園好熱鬧啊,有的說體會到百草園的勃勃生機,有的說魯迅的百草園真好玩,此時,我認為學習本段已經(jīng)達到效果了,學生能感受到文中描寫的情趣了。由此可見,利用閉目想象法來學習寫景的課文,可以減少老師繁瑣的講解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一篇課文,是陜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fā)人深思!鞍踩摹笔顷儽备咴赜械牡赜蛭幕F(xiàn)象,也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陜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對于不熟悉、不了解這一民間藝術的我們這里的六年級學生來說,要想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
根據(jù)學生實際,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看腰鼓表演的'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跟隨視頻范讀,反復朗讀課文精彩段落,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貫穿于文章始終的修辭、想象,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贊頌。
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有幾處是較為成功的:
一、情境創(chuàng)設。新課導入,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頻,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學生一下子感覺安塞腰鼓近了。之后讓學生聆聽一段配樂朗讀,隨著誦讀者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們感受著生命的激越,課堂氛圍完全為腰鼓聲所感染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掃除完生字新詞的障礙后,我請學生們齊讀課文。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朗讀是多么的到位,哪段該平和,哪段該激昂,哪段該舒緩……簡直可以用“聲情并茂”來形容。我心中暗喜,一個教學目標達成了。恰當?shù)那榫,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深化了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
二、 注重朗讀。精讀環(huán)節(jié)中,學習重點落在品味語句。學生自主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識別排比句、比喻句,品讀排比句、比喻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jié)奏和激情,在朗讀感知。通過朗讀品味,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自主朗讀品味中得到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指導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形式過于單一,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如對重音、語調的指導只停留于示范,而沒有具體指導,效果不是很好!這篇文章所傳達的內涵,確實也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的。對主題的探究還不夠,沒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所以,課文雖然上完了,我也把自己的了解傳達給學生了?墒俏覅s沒有把握,學生真正領悟了多少。這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錢學森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怎樣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他內心強烈的愛國情感,并且深刻感悟他那高大的形象?教學前,我認真研讀教材,上網(wǎng)搜索相關資料,再三權衡,最終決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深入走進文本,實現(xiàn)與文本、人物的.深層對話,《錢學森》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課外資料的補充恰到好處。
例如在引導學生感悟錢學森面對美國政府威脅,堅定回國的情懷時,補充了一段視頻和文字資料:美國政府為阻止錢學森歸國,采取的一系列語言或行動的措施,使學生感受到錢學森“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的人生情懷,感受到在他心里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止不了歸國的路,包括武力威脅,教學反思《《錢學森》教學反思》。
第二:緊扣“愛國”這一中心,重點突出。
教學時,我沒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愛國”這一中心,學生在一遍一遍誦讀,一次一次自主表達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語言,走進了文本,更一步步體驗文中的情感主線——錢學森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教學難點——理解錢學森的兩句話,進行朗讀品味,體會錢學森的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隨著新教改的實施,素質教育的不斷貫徹落實,語文教學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我們在教學研究過程中,更應向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師在課堂上的更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老師做好充分準備,老師不打無準備之仗,即要注意知識點,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注意學生對學習情況的反饋,給不聽講的人“當頭棒喝”。
老師講的再好,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了等于白講。在課堂上,我非常注意觀察學生,從他們的眼神和精神狀態(tài),我能了解他們對教學是否感興趣。我會及時靈活的調整教學,同時也能促使我更努力、認真地備課。
對于上課愛走神的'孩子,我在課堂上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和眼神,感覺他們又走了神,我會請他們重復上一個問題,或立刻點名說出來。在課堂上我常使用這個動作,一跺腳或一拍手點某人的名字,讓他專心聽講。
三、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做主人 。
六年級的學生,愛當小老師,也能當好小老師。在課堂上我注意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對于有人懂得問題,就請他來講,這樣同學們聽得更認真,也更樂于接受,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求知欲和進取心。
四、面對全體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注重重難點點撥。
課堂上學生是主人,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字詞等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對重難點的點撥也是非常中要的。
五、課堂上的問題要設計精彩,吸引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課堂提問是教與學相互溝通的一座橋梁,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途徑,也是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一個側影。這就需要教師課堂上提問學生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以科學的、藝術的方式、方法處理好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問題。
1、教師提問要有可知性
古語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教師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應該知道的,那些超出學生應知范圍的問題,教師課堂上最好不要提問、否則,學生回答不上來,當眾出“丑”,教師尷尬,課堂氣氛受到影響。對于那些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的學生,教師有意“亮相”,最好也不要采取這種方法。教師應該提學生需要掌握的或是所學知識的拓寬和發(fā)展這方面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把教學引向深入。
2、教師提問要有誘導性
教師提問的語氣要有誘導性。有些提問,教師對象明確,時間處理得適當,但學生還是回答不上來。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回答不上所提問題,就是沒掌握知識。其實不然。有些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一時理解不夠,不能正確回答,又不敢回答,故而回答不出來。這時教師要用一定的語言加以誘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的誘導下,發(fā)揮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學生定會從迷霧中解脫出來,一展風姿回答出教師所提問題。
3、教師提問要有明確性
教師提問的明確性很重要。教師是讓全體學生齊答,還是讓部分學生回答;是讓張三回答,還是李四回答,一定要對象明確,方式明確,否則學生不能同教師相互配合,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小學生回答對象不明確這種形式的問題時,比較容易同教師配合,但方式不明確,回答也是七嘴八舌,教學秩序混亂。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相信語文教學也會隨之更上層樓。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成功之處
1、抓住題眼,理清脈絡。在一開始出示課題后,我就緊緊抓住題目中得“野”字,先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預習說說自己對于野字的理解(他們的回答讓我覺得很切合文本內容),然后出示正確的解釋,加深印象。當對野字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時,再讓學生通讀全文,并思考全文又從哪幾個部分來具體描述“野”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強,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再者,在教學山野這一節(jié)時,我又提出類似的問題,學生受到之前問題的啟發(fā),這個問題也就顯得輕松一過了。從最初的教學導語,到文章的總結部分,我始終突出“野”字,緊緊圍繞題眼來教學。
2、對于現(xiàn)在的農村孩子來說,出外旅游并不是那么簡單,大部分孩子的旅游范圍只局限于金華市,很多名山大川、秀麗風光他們沒機會領略,所以對他們來說,索溪峪的美景是陌生的、很難想象的。所以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就把索溪峪的景色提前讓他們進行觀賞,而不是讀文之后再來看圖。我認為只有先形成直觀的印象,才能對后面文本的解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單單是在開頭,在后面的教學中我都堅持這一原則。
3、美蘊含在文字里,就需要我們通過仔細研讀、不斷研讀去挖掘。在教學山野時,先聽老師范讀,而后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美去練讀,交流,指導糾正,指名讀,男女賽讀,和老師一起分段讀。在多種多樣的感情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了驚險、磅礴、隨心所欲與不拘一格的山野美。我并沒有花多大力氣,全靠學生自己在讀中的領悟。
4、雖說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不代表就應該撇開應用能力的教學,因此我安排了對雙引號所表示的作用、擬人句的練習。這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難,但讓他們在無形中對這類知識加深了印象。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還沒有掌握妥當,以致一開始時間花的稍顯多了,導致課堂的最后十分鐘有點趕。
2、在課堂上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機會不多,與學生交流、互動也少了點,還沒有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3、還沒有調動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一部分學生成了旁聽觀眾了,沒有照顧到整體。
三、改進措施
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小組可以一起討論,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學生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同學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制作幻燈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意愿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多角度的指導朗讀,學生通過反復的讀體會索溪峪山的自然美,野性的美,不拘一格的美,學生就會真正的入情入境。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強化朗讀訓練,領悟文章
如何讓學生領悟到課文的深刻,感情受到觸動?我想詩歌應通過誦讀來領悟它的。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什么樣的人才是為人民的人,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該如何去做。
在朗讀指導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好多學生甚至能當堂背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教學活動中,適時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材料是豐富而生動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
于是,有感情誦讀了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討論:
1、結合古今中外的實例,你覺得哪些人雖生實死,哪些人雖死猶生呢?
2、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詩,告訴我們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3、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什么樣的生命才有意義?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關于生存意義的啟示嗎?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要像魯迅先生那樣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且熱愛人民的人將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
事實證明,善于捕捉時機的德育滲透,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為了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德育,或者脫離了教育最佳時機而盲目的空洞說教,則顯得蒼白而無力。
以上是我覺得這堂課做的較成功的地方,要說不足吧,就是當堂訓練——與課本P205與泰戈爾的《某人》比較閱讀沒來得及完成,有點小小的遺憾。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追求課堂的有效與高效。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一開始在學生初讀課題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你眼中的“小草”、“大樹”。然質疑:那么這篇課文是不是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樹”呢?這樣的設計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紛紛告訴我這篇課文講述的內容。那么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分別又指什么呢?由于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著深刻的含義,初讀文章學生是很難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本行進,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第一課時我并沒有過早地進行點撥指導。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在對比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xiàn)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yè),“大樹”也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板書:不可能。隨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們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變成了‘大樹’”。 板書:可能。那這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學生有些為難。我笑著說:“孩子們,等我們學完課文,你定會豁然開朗的!”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向文本的縱深行進。體會夏洛蒂姐妹面對不幸時具有的鋼鐵般的意志。在這學習的基礎上,再來解決文末那句話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可謂是水到渠成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學《魯班學藝》這一課將近尾聲時,在體會魯班學藝的堅持不懈、不怕艱辛等精神后,問學生:“你知道魯班后來的成就嗎?”學生根據(jù)書上最后一段談了魯班的成就,還有些學生也提到了自己在課外掌握的關于魯班成就的知識,然后我比較完整地出示了介紹魯班成就的資料,接著要求學生聯(lián)系魯班學藝的經(jīng)過,談談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想。
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看到魯班的成就,我想到的就是魯班學藝時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其他的學生也都不假思索地馬上舉手,紛紛要求發(fā)言。
我先示意那個學生坐下,說:“剛才這位同學的發(fā)言比較簡練,但是老師現(xiàn)在希望的是你們能根據(jù)課文結合自己的感受,談得深一點,而且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語言上也應該豐富一點,而不能三言兩語帶過去。我們應該將每一個發(fā)言都作為展現(xiàn)自己才能的一個機會,F(xiàn)在你們再想想,想好了后也可以和同桌先交流一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我們再來個精彩紛呈的語言和思想齊飛的展示會!
學生聽了就低頭思索,有的還拿起筆寫幾句,有的`和同桌后前后桌討論幾句。我看看時間差不多了,相信大部分的同學都準備好了,就請學生發(fā)言了。
學生1站起來說:“看到魯班的成就,想到魯班學藝的艱辛,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你能夠引用平時積累的詞句來說,這一點非常好,我們可以看出你的古詩文底蘊不錯!”我夸他說,同時也點了一下他說話的方法,提醒一下其他學生。
學生2說:“看到……我想到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去!敯嗳绻麤]有經(jīng)歷學藝時這么刻苦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后來的成就的!”
學生3說:“……我想到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做任何事就成功都要刻苦、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魯班學藝很刻苦,我們想獲得好成績更要刻苦!”
這個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我讓學生把掌聲送給他。
學生4說:“俗話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魯班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才會有這么大的成就……”
由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意識到,如果我們每次請學生發(fā)言,都要求他們認真地思索,在思維和語言上都給以比較高的要求,相信他們應該在說話能力上是提高得比較快的。我們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地關注學情,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學的環(huán)節(jié)不扎實應該馬上調整,正確地把好舵,那課堂上會不會來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文言文中的寓言蘊涵深厚,往往是以一生動淺顯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日常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前面的誦讀古文、理解意思、想象情境時十分的熱鬧,而一問起“你領悟到什么道理”,立刻就靜下來、啞下來。這說明,對寓意的理解不僅是教師教學中的重點,更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對于課文,我做了一下反思:
一、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由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合作解決質疑,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
二、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合課后注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的“之”、“其”、“為”三個詞出現(xiàn)一詞多義現(xiàn)象,應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上,通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guī)律。
三、熟讀成誦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感悟課文。
總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鄭成功》是蘇教版第九冊語文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愛國主義,課文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jié)。
我在教學中,仍是指向內容的閱讀。首先,從整體到局部,通過找中心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把握,理清學習的思路。其次將重點放在收復臺灣過程的教學上,做到有重點,抓難點。最后,縱觀全文,總結拓展思考,通過對課題的探討,對鄭成功成功的原因探索,讓學生從分析中再一次回顧人物的品質和精神,加深理解,升華情感。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分解理解內容并不難,鄭成功精神的總結也很順當,但是學生概括、提煉能力卻相當差。比如,在學習鄭軍作戰(zhàn)過程中,學生能使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先后詞復述作戰(zhàn)過程,卻說不出這個作戰(zhàn)方案怎么樣。這里的原因有學生的,學生對于作戰(zhàn)布局、方案能詞語接觸太少,平時的學習、生活基本都是父母、老師安排好的,對于自己時間的處理安排太少,自然也就不清楚合理、嚴謹?shù)姆桨甘窃趺椿厥。因此,教師如果只是直接推論,學生只能是被迫接受教師的答案。在這個問題上,我尚且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習慣使然,在教學上我們往往較多關注內容的理解,但是這篇文章難點是學習課文是如何歌頌鄭成功的豐功偉績的,如何在敘事中凸顯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緊扣課題展開描寫,深化讀者對人物的認識,達到題文合一的境界。而這種表達方式的學習、借鑒,其實就是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在這篇文章中,值得借鑒的表達方式很多,比如介紹歷史故事前需要交代歷史背景,學生對于這個“歷史背景”的理解需要教師舉例理解,教師可以羅列一些歷史故事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自己分析出一般需要交代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再如,場景描寫,需要有一定的順序,又要有突出重點,在這里從視野角度出發(fā),最搶眼的就是荷蘭的鐵甲艦和大炮,由此出發(fā)寫敵人的勢力之強大,然后自然導入我軍的破解之法,重點描寫突發(fā)事件,吸引讀者眼光就像電影鏡頭吸引觀眾一樣,再用對比的手法,描寫敵軍前后的反差,凸顯鄭軍的英勇。這種描寫電影場景的方法是值得學生學習和運用的,但是如何巧妙將其融入閱讀教學還需要好好構思。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所謂“語文味”,就是讓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體悟情趣。對于科學小品文的學習,同樣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摸索表達方式和語言規(guī)律,獲得語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下面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談談在科學小品文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味”的。
一、抓關鍵詞語,揣摩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科學性、嚴密性。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品讀:去掉“至少”一詞后讀讀句子,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學生在對語言的斟酌中理解了“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科學研究成果還只限于“40萬億千米”這個范圍,至于“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目前還不能確定,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科學小品文用語的嚴謹性。在此讓學生去文中找找類似的語句,運用刪減詞語的方法讀讀、品品,既增強了學生語言的敏感性,又訓練了學生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借品讀感悟,注重讀書方法地指導。
例如:學生在感悟地球的可愛時,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美麗、壯觀和慷慨提供資源,此時學生萌生了對地球的熱愛之情,趁機引導學生帶著贊嘆、感激的語氣自由讀“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這段話,再指名讀,最后全班齊讀共同感受地球的可愛。這個時候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讀上面,要心腦并用,要把文字讀成畫面,那樣才能讀出自己的體驗,才能真正觸摸到語言的精妙之處。
相信只要我們挖掘出了科學小品中的語文因素,就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煲出濃濃的語文味。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介紹一種風俗,或寫一寫你參加的一次風俗活動的經(jīng)歷。
2.明確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挑選能夠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3.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方法。
教學重點:明確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挑選能夠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教學難點: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各民族民風民俗圖片)“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蔽覀兊淖鎳鶈T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2.如果要讓你介紹一種家鄉(xiāng)的風俗,你會選擇介紹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3.導入新課:現(xiàn)在,讓我們用文字來把家鄉(xiāng)特別的風俗介紹出來吧!(板書:家鄉(xiāng)的風俗)
二、啟發(fā)思路。
1.介紹之前,說一說你為什么選擇這種風俗。(學生自由討論)
2.匯報討論成果。
(1)要介紹的風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你打算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3)你將把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去寫?
3.根據(jù)你要介紹的風俗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
(1)寫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稱作為作文題目。
(2)可供選擇的題目:《春節(jié)習俗》《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歡度 節(jié)》
三、習作指導。
1.整理思路:學生先打草稿,確定自己想寫哪一種風俗,想想它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2.回憶本單元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抓住重點課文,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進行指導。
出示課文片段欣賞: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教師點撥:這一段采用“總—分”的結構寫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熱鬧”,后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從味、色、聲三個角度描寫老北京除夕的風俗習慣!暗教幨蔷迫獾南阄丁薄凹t紅的對聯(lián)”“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作者從氣味到色彩再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的描繪,充分表現(xiàn)了除夕的熱鬧。
3.寫作技巧點撥。
(1)要把風俗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寫清楚,重點描寫活動現(xiàn)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順序寫。一般先簡要地交代風俗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內容,然后詳寫參加活動的經(jīng)過,最后寫活動的結果及感受?梢园扬L俗的特點或來歷自然地穿插在合適的地方。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可以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寫。風俗活動中發(fā)生的事情很多,寫時既要對群體活動的'情景做總體描述,也要對其中的個體作具體的描述。對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內容要詳細描寫,其余部分可一筆帶過,這樣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4.寫自己對風俗活動的看法,可以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注意要有理有據(jù),論證充分。
5.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習作點評。
選出兩三篇比較優(yōu)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習作的重點在于講清楚所寫的是什么風俗,內容詳略得當、特點突出,語言通順恰當,等等。
五、小結。
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風俗,選取不同材料,運用抓住特點描寫風俗的方法,介紹出家鄉(xiāng)的風俗活動,詳略得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將你的習作與同桌交換,看看你們能不能根據(jù)對方的文字描寫,勾畫出對方習作中所刻畫的家鄉(xiāng)的風俗特點。(看看是否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習作:家鄉(xiāng)的風俗
抓特點 詳略得當
教學反思
1.本次習作,鑒于學生對家鄉(xiāng)的風俗知之甚少,沒有生活基礎,課前可先讓學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課堂上對于習作內容深入討論,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習作思路。
2.對于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介紹,學生還缺乏深刻的理解,對于一些場景的敘述過于簡略,學生對于習俗的來歷、一些節(jié)日的象征意義缺乏了解,缺乏實際體驗。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0-29
六年級語文《匆匆》教學反思03-29
六年級語文《松鼠》教學反思07-01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9-22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02
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7-02
語文觀潮的教學反思10-11
語文《狼》教學反思04-14
語文《zhchshr》教學反思04-13
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