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的重點,它主要是從經濟史的角度來論證唐朝的繁盛。如果把此課的結構講清楚了,那么對于以后各個朝代的經濟史講述則提供了有利的范本。對于本課教學,我的體會是這樣的。
一、再現歷史情境,培養(yǎng)學生能力
我首先由導入篇杜甫的《憶昔》導入新課,渲染了文學環(huán)境。既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唐玄宗開元年間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又增進了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了解和熱愛,更激起了學生探知“盛世”之“盛”的欲望,真可謂“一箭三雕”。接著又為解決本課難點問題,由曲轅犁的.模型和構造圖,讓學生了解犁的構造。再讓他與西漢的二牛抬杠進行比較,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二、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可以借助這一點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如:指導他們制作教具,不僅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本課學生從網上搜集到不少曲轅犁圖片資料,當時我沒注意。如果我能指導他們做出簡單的曲轅犁模型,并讓該同學上臺講解、演示。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曲轅犁的構造,另一方面也會使同學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讀史以明理”這是歷史教學的最高目的。在上“開元盛世”這課時,我注意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通過啟發(fā)學生思考“玄宗與太宗”有那幾點相同的地方,對現實有和借鑒作用?使學生認識到國家要繁榮,政治局面必須穩(wěn)定,人才必須得到重視。官員必須廉潔自律,要廣開言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唐朝農業(yè)繁榮,啟示我們:要想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必須走科技興農之路。要注重興修水利,要普及科學技術。由唐朝長安城整齊的布局,聯想到現代城市也要注重整體的規(guī)劃和布局。
同時,本課有待改進之處,在上本課時,我的主導作用待以發(fā)揮,但是,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不夠。沒有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女學生,今后要注意改進提問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在小組活動時,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可再加強些。同學們在參與辯論時,要進一步學會傾聽,尊重他人意見并及時反駁對手觀點。在點評時,抓住主要問題有重點地進行點評,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必須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目的觀。從學生及其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學生需要學習什么,能夠學習什么和怎樣去學習。新課改的歷史教學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興趣,關注學生學習歷史后思想感情的變化,發(fā)揮歷史學科的綜合性和人文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我的這節(jié)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拔木爸巍北緫菫橄旅妗皾h武帝的大一統(tǒng)”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處理好...
我的這節(jié)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
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拔木爸巍北緫菫橄旅妗皾h武帝的大一統(tǒng)”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處理好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我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由于語言不夠精煉講的又過細和隨意性,使得大量的時間浪費了。
二是缺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比如說課前如何預習、上課時怎樣做筆記等。初一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老師必須教會他們掌握科學高效持久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在課上沒有完全落實教會學生勤做筆記和巧做筆記的任務并且缺乏講練結合,這就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比較低。
此外,在故事的引入和合理利用方面還欠考慮,沒有做好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fā)性的結合。在課程內容的過渡方面,自己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針對上面的情況,我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不斷改進的原始動力和方向。目標是指引我們行動的指南和參照物,每個人都只有努力過了才能收獲進步和成功。其次,要多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孔老夫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我認為只有看到并承認自己和其他人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那么自己才能有所進步,既然這樣那么我們每天都應該對照一下反思一下以及改進一下。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chuàng)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無疑于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了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愿意與老師交流。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于識記、鞏固復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余一般不會復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于每周的三節(jié)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復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于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后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yōu)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
以上的作為培優(yōu)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鉆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系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yè)可以布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yōu)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由上冊所學朝代更替引入,承上啟下,自然導入,效果較好。隋朝大運河是本課的重點,但知識點較為零散,在講課中要注意結合地圖及時總結,讓學生在學中速記并強化訓練。反思本課如下:
本課主要內容:第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第二、隋朝的繁榮;第三、隋朝的大運河。“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為“隋朝的繁榮”奠定基礎,探究“隋朝的繁榮原因”可先列出隋文帝改革措施和繁榮局面,啟發(fā)學生找出聯系,然后再聯系“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這一問題解決后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原因就簡單了。
列出史實——隋煬帝下江南看瓊花和書中“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評價大運河。
評價: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大運河,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交流,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的局面;開通大運河征發(fā)了大量人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后被隋煬帝作為游樂的通道。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的意思是什么?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經營漁業(yè),往南可以通到揚州(古時揚州亦稱江都)經營運輸,他的利用價值是很廣的。
1.學生對歷史學科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既掌握了本課的主要知識點,課堂教學基本做到學生自主、交流,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課堂達標率較高。
2.充分挖掘教材,拓展知識,加強了熱點、邊緣學科知識、前后知識的聯系與滲透;注重知識的總結歸納和學生的情感教育。
3.注重學法的指導,教給學生學法;重視知識與能力的落實。三點歌謠北捉南魚落中心記憶效果明顯。
不足之處:
1,教學基本功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需不斷錘煉、加強。
2,課堂結構還需改進,應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引導。
3,,學生的小組學習還需加強,尤其是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具體分工尚需加強.
4,由于前期記憶所占時間稍長使后期學生討論時間稍短,造成時間安排前松后緊還需以后上課合理安排好時間。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我現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職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和教學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與學生的和,課堂上加強課堂管理,與學生合成合力,達到人和萬事興,這需要很好地個人修養(yǎng)和管理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第二,與同事達成合力,平時注意說話要謹慎,不要興風作浪,做任何時候,說話要自信有力,簡潔明了,語調虎嘯龍吟,給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說話時,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沒有注意聆聽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說話有些多,確實要做到該閉嘴時我現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職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和教學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與學生的`和,課堂上加強課堂管理,與學生合成合力,達到人和萬事興,這需要很好地個人修養(yǎng)和管理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第二,與同事達成合力,平時注意說話要謹慎,不要興風作浪,做任何時候,說話要自信有力,簡潔明了,語調虎嘯龍吟,給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說話時,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沒有注意聆聽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說話有些多,確實要做到該閉嘴時。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教學中,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上學期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于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只是一冊書,今后需要將初中的六本歷史書熟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讓學生直接準確的掌握知識。
二、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后,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根據教材,我以引導為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
三、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
我們知道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生物、地理等這些都有他們本學科發(fā)展的歷史。因此,我常常去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以便了解更多豐富的知識,在課堂上我就可以根據學生們學的知識再增加新的知識。還能使學生們覺得老師什么都懂,是一個萬事通,讓他們由衷的佩服你,從而更加奮發(fā)的學習。
四、抓住常規(guī)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一周兩節(jié)課,如果課堂上不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那么課下讓學生們學習歷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首先,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備課多一分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負擔就少一點。所以,一定得備好課。然后,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我講新課之前我都要找學生提問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重要知識,這樣才能溫故,教學過程結束之后,我將讓學生作一些比較典型的.練習題,使得學生對今天所學內容的掌握、反饋、鞏固和提高。并且我要求學生講完一節(jié)新課作一節(jié)的練習題,及時反饋。
五、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雖然初一學生對于三年后的中招考試沒有什么反應,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以眼前的小天地就知足,更應該想到三年后的中招。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時常穿插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躬獻,讓學生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歷史人物可以說在歷史課本中隨處可見,歷史就是人類的一部活動史,離開了歷史人物也可以說歷史教學就無從談起。歷史人物雖然在歷史發(fā)展中不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歷史人物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對初中學生學好歷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起來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1、課前準備較充分,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上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前的充分準備是順利完成教學的必要前提。首先對教材進行了總體的把握,寫好了完整的教案,并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出了教學目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輔助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比較熟練的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的是講述法、比較分析法,提問法。同時還通觀看與課題相關的圖片,使學生能直觀,清楚的了解相關知識。通過講述法,把與課題相關的背景知識講述給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法,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提問法,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略有欠缺
在教學互動方面,通過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但在這堂課中,尚未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中應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課堂于學生。
4、教學過程中暴露的長處及不足
教學過程基本得以順利的進行,教學目標也比較順利的實現。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過渡語言,都通過現有教材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過渡。并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舊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得出答案,做到“溫故而知新”。但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以后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學,如何思考,注重加強歷史學法的培養(yǎng)。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并努力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專業(yè)教學能力。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5
原本以為《兩漢經濟的發(fā)展》這一課是選學課,我沒有必要講,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況且這一課比較枯燥,也比較簡單。但是,在準備的過程中,才發(fā)現并非我所想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極大熱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歷史劇表演的嘗試,讓師生親身感受體驗了歷史,對歷史的陌生感與距離感縮小了,以往枯燥的歷史學習也變得輕松多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師生關系更融洽。同時,在創(chuàng)作歷史劇的過程當中,師生對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體驗,老師適當指導,學生充分發(fā)揮,甚至為了設計一個時間,都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最終決定以公元前110年作為劇本的背景時間,這樣才能將書本中導言中的材料與第一目治理黃河的材料聯系起來等。通過這一活動,對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資料收集與整理能力、協調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有較大的促進。
第二,視頻資料的恰當使用,為課堂增色不少。在查閱視頻資料中,我在無意間找到一種以FLASH形式出現的教學視頻,該FLASH《漢武大帝》,比較適合學生口味,同時,這個動畫開始的三個畫面中的文字“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對漢武帝的一生,可以說做了充分概括,對學生認識漢武帝這個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服裝與場景,比如匈奴、馬車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漢朝人的生活及漢武帝的事跡。說實在以前根本沒有關注過此種形式的教學視頻,甚至有時還嗤之以鼻,以為純屬小兒科的,可是通過實踐,此類視頻倒是挺能提高孩子們的關注度,何樂而不為呢?
講農業(yè)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大量的有關農業(yè)發(fā)展的農具圖片、耕作圖片,也進行了講解,有一張圖片中的耬車立馬吸引住孩子們的眼球,立即有的學生情不自禁開始討論這個耬車為何“長三只腳呢?”最終,還是“回答問題專業(yè)戶們”道出了心聲:三只腳的耬車可以同時播種三行,同時耬車又翻松泥土把種子全部覆蓋上了。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本學期以來,我在教學工作和成績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歷史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組織的:
在導入新課上,讓學生聽大家較熟悉的《鳳陽花鼓》并提出問題,用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對要學內容有個大概了解。
提出問題后,不再是教師給出答案,灌輸知識,讓學生單純背誦,而是讓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動腦筋思考、歸納,并在小組合作交流,然后通過師生互動,予以分析、總結,找出答案。
在整個教學思路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閱讀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目標,實現能力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上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關注學生概括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實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力求體現備課思路,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整節(jié)課我較滿意的是學生的交流討論、歸納和表演非常主動活潑,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用聯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當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課前復習提問環(huán)節(jié)時間稍長了些,而本節(jié)課最后的相關練習又稍顯少了些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1.本課的設計線索脈絡清晰,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材內容分解成三部分:一、草原帝國的興起。二、草原帝國與西漢王朝的和戰(zhàn)。三、草原帝國的消失。以匈奴政權的興起、發(fā)展、消亡為主線串起全文。以漢匈的“戰(zhàn)—和—戰(zhàn)”為中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教學過程宏觀設置合理,能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第一環(huán)節(jié)【設置情景點撥導入】約三分鐘。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合作掌握】約三十五分鐘,其中一、草原帝國的興起約十分鐘。二、草原帝國與西漢王朝的和戰(zhàn)約二十分鐘。三、草原帝國的消失約五分鐘。第三環(huán)節(jié)【本課總結】約兩分鐘。第四環(huán)節(jié)【自我檢測鞏固提高】約五分鐘。
3.教學設計平穩(wěn)扎實,知識脈絡構建系統(tǒng)清晰,能用學生喜見樂聞的形式,把握重難點適時形成課堂高潮。如:問題二(3)觀看《漠北戰(zhàn)役》視頻再用上節(jié)課總結的'學習史實的方法概述漠北戰(zhàn)役的經過和影響(時、地、事)。問題二(4)你贊同這時再實行“和親”政策嗎?(創(chuàng)設漢元帝朝辨情景,學生分文武大臣兩組辯論)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嗎?這使大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出現有效知識生成,達成教學目標。
4.能挖教材,找立意,聯系生活,關注社會,引導學生擴散思維。如:問題二(2)結合史實比較一下,漢初對匈奴的政策與漢武帝時對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請用史實說明(政治、經濟、軍事)。---關注社會:放眼當今世界,你認為中國立足于世界取決于什么?。問題三(1)天56個民族中有匈奴族嗎?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問題三(2)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擁有56個民族,那么今天民族與民族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呢?。
5.但是,總的來講這一節(jié)課我仍然沒有改變對知識點處理面面俱到的習慣,所以受時間限制,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這一部分的拓展還是有所不足。我是應該打破體系,還是堅持風格呢?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這節(jié)課是我第一次采用劇本形式、第一次采用非學案形式、第二次在初一年級進行教學。
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幾個做的成功的地方:
一、教材的處理。
將需要解決的三維目標融進劇本,讓兩漢經濟的發(fā)展狀況用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
二、問題的設置。
本節(jié)課依然采用基于問題模式的教學,將三維目標分10個問題展現出來,10個問題,分成三個層次。其中較為靚點的設置是: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推導、以及一句話展現兩漢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情況。即底9、10兩個問題的設置。關于各行業(yè)之間的`關系,是個很抽象的東西,通過這樣的人展現形式,還是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兩漢的經濟發(fā)展是一種各行業(yè)相互驅動的關系,并通過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勞動行為展現出來,從而感受到那個時候經濟的發(fā)展狀況。
三、采取選答問題的方式。
考慮到學生對于不同問題的思考,我打亂按序回答的常規(guī),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一節(jié)課中找到成功感和歸屬感。從而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程度。
這節(jié)課不足的地方:
一、容量過大。
這可能是我長期初三備考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總覺得一節(jié)課就解決一兩個問題是在浪費時間,這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依然違背了25分鐘注意力集中度的紅線。
二、將問題的設置與劇本的表演沒有有機的結合。
如果將劇本的表演和問題結合起來、穿插開來,這樣可能對于調動課堂學習的氛圍更有幫助,有些學生對于劇本的興趣是很高的,但苦于沒有表現的機會,也就打消了他們的后階段的問題教學模式的參與程度。
三、給與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廣闊。
我一直倡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雖然在第一節(jié)課沒有很好地表現,但我依然覺得可以在這個方面進行嘗試。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既然驗證了這種思路的正確性,卻沒有很堅決的貫徹在這一屆課中,而是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沒有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新問題的產生,沒有給他們以表達的時空。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時候,坐在下面的學生卻沒有應有的積極性,或者埋頭寫作業(yè),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上的參與性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學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斷進行著教育改革的嘗試,特別是我校的教法改革。那么,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yǎng)個體自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宗旨的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特別是我校今年進行的教改。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級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我發(fā)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俳處煕]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诮處熢诮虒W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③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yǎng)學生自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苷n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為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于抑制狀態(tài)。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于最佳狀態(tài),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師生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這一狀態(tài)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激活課堂氣氛。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在下課以后,學生都還在爭論課堂上的問題,并且紛紛向我反映最喜歡上歷史課,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了新課改要求的讓學生自我學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在以后學習歷史的興趣。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chuàng)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無疑于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F在的教改真是及時雨,把我的苦惱化解了。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大運河的開通”是《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大運河開通的目的、條件、概況和作用。
為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教法,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取道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讓學生讀導入框中有關“隋煬帝?喘偦ā钡膫髡f,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提問:“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看書、議論、作答,使學生對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為下面討論“開通大運河的'作用”做準備。
2、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引導學生看書找到“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fā)幾百萬人”、“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由“已知”引出“新知”(從新的情境和角度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采用數字教學法,總結大運河為“一心、兩點、四段、五河”;采用繪圖法,讓學生畫大運河的簡圖并標注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動手能力。
4、利用導入框和〔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制成投影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教后記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鮮而好奇的學科。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是古代史的內容,時間距離學生很長,而七年級的《原始的農耕生活》更是離學生生活遙遠的事情,一是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不了解什么是農耕,而是“原始”二字對于他們很陌生,F代農耕不太清楚的情況下,談什么農耕生活的起源呢?因而,如何靈活運用教材,引起學生對該課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在教學設計上應該要花時間考慮的問題。
在導入新課時,我采取了南北民居不同的房屋圖片,讓學生猜猜哪個是南方的民居哪個是北方的民居,他們的房子建成這樣是否與原始祖先的房屋有關呢?從而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接下來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我圍繞“中華農耕生活的起源”,采用角色扮演法。利用“穿越時空隧道,走進遠古家園”的小游戲,將學生劃分小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分別扮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通過第一人稱的口吻來介紹自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熱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為了更好的表現自己組的特色,很多學生還加上了道具和動作。學生在自學、表演的過程當中,認識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代表的南北方原始農耕生活的異同點,進而認識到我國原始農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發(fā)展的結果,從而增強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學生展示的插畫和組內合作,最終概括出原始農耕文化的特點,以及了解什么是“農耕生活”,它是如何起源的。
整堂課的學習氛圍很好,學生的反應都很活躍,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很多生成性問題在學生的成果展示中表現出來,如“半坡人”制作的彩陶是否與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關?針對學生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我順勢將地理知識融合進歷史教學中。先讓學生討論來解答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最后進行小結:彩陶的制作與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關,同樣的,也與制作陶器的工藝和技術相關,如燒制陶器所要把握的溫度以及相關的`上色等工藝。抓住這個點,進而引導學生分析長江下游與黃河中游地區(qū)的地理條件、生物資源的不同,進而小結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和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這樣,學生就能準確地記憶、理解兩者所培育糧食作物,馴養(yǎng)牲畜的不同點。更能理解河姆渡人建木頭房子是為了防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子是為了冬季保溫、夏季涼爽。
但是,由于時間倉促,在安排小組合作表演的環(huán)節(jié)上,規(guī)矩不是很明確,導致學生在表演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生表演位置的安排,臺詞的分配問題等等,都還有待加強。另外,如何在增加歷史趣味性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探究意識,依然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本堂歷史課,我旨在增強歷史的趣味性,告訴學生:歷史不僅僅只是背誦的科目。因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重難點也在學生的小組質疑、答疑中得到了突破,讓學生明白農耕文化以及清楚農業(yè)文明的起源。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開放的課堂,要有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思維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引導;教師的引導,離不開生活中一些淺顯的例子。歷史不能遠離生活,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讓歷史不再那么遙遠。于是,我在教學生學習1949年的`第一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時,就可以聯系今天我們熟知的“政協”會議的召開,但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政協是指中國人民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頒布的《共同綱領》則起臨時法律的作用,要求學生理解、區(qū)別。再如,學習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可與今年即將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聯系,今天發(fā)生的事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歷史,這就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這樣做,每節(jié)課都會帶給我們新的收獲。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03-28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05-30
歷史教學反思06-11
歷史的教學反思07-03
歷史教學反思02-07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優(yōu)秀10-25
(精)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07-20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05-24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0-22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精選22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