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杠桿、輪軸、滑輪組、斜面等知識之后的綜合運用。
在展臺上出示自行車后,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自行車上的25個部件中,哪些是杠桿?哪些是輪軸?哪些是斜面?有沒有滑輪組?
小組討論后,抽學生上臺匯報自己的觀點。
上臺進行描述的四個同學表現都很好!其中,陳楊同學描述得最完整!他對杠桿的三要素(用力點、阻力點、支點)掌握的很牢固,對輪軸、斜面的認識也十分清晰。
學生上臺描述后,我組織學生繼續(xù)討論:再找一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說說你到判斷的依據。
在12個小組的討論中,有2個小組的`同學說“自行車上有滑輪組”,我聽到后,立即進行糾正,并講述“腳踏板帶動牙盤轉動,牙盤通過鏈條帶動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后輪轉,這是一套齒輪組在鏈條的帶動下進行轉動。”在講述之后,又特別強調:自行車上沒有滑輪組。
本節(jié)課,我用“回顧舊知→小組討論→上臺演示→集中評價→識記真知”的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樣,科學課堂才會變得更生動!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2
在講第八課之前事先讓每班指定的一名學生把變速自行車課前推到教室里來。結果他們都做到了,考慮到上一節(jié)實驗課結束的匆忙把實驗數據又整理了一下,說出“我們的發(fā)現”,上課時我拿了一支筆和一段線繩,講完發(fā)現我說注意看我將要繞兩個螺絲釘,看哪個更容易擰到木板里去?我用線繩從筆的上端繞起,第一個繞的圈數多每個螺紋線的坡度小,第二個圈數少每個螺紋線的坡度大,學生大多說是第一個,也有說第二個的,讓說理由,聰明的同學用剛才總結的我們的發(fā)現—“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來說明,很貼題。
因為有自行車這個實物教具講什么東西都比較直觀,先讓學生找自行車上有什么簡單機械,有學生想到了輪軸,學生指對了位置我做了補充,腳蹬+曲柄+鏈輪就構成了一個輪軸。學生說車把也是輪軸,我補充是車把+前*構成另一個輪軸,車閘是杠桿,我摸到了支點讓學生課下觀察。至于自行車上有沒有斜面我是真的沒發(fā)現。
本課主要講鏈條齒輪傳動效率的比較,先觀察怎樣數出前后鏈輪的齒數,有學生想到在齒上做標記,也有個學生說從對著氣門嘴的那個齒數起也行,我認可這種找參照物的做法。開始主動軸上的.齒輪是48齒,從動軸上的齒輪是14齒,比例是3倍多一點,下面我用粉筆在大鏈輪和后輪胎上劃上白線轉動腳蹬整一圈讓學生數后車輪能轉幾圈結果是后輪轉了3圈多一些,然后讓提供自行車的同學幫忙通過變速裝置把后輪轉到一個大輪上,這時稍大些的后輪是24齒,再通過轉一圈大鏈輪看后輪能轉兩圈,這個實驗說明前后齒輪的齒數和轉的圈數是呈反比的。問學生這兩組鏈輪的搭配哪個轉速更快,學生有分歧,我說你蹬一圈大鏈輪,后輪是轉三圈還是轉兩圈轉速快,學生沒有大的意見了。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事情總是這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第一種組合雖然轉速快但也有缺點那就是費力,它適合什么路面?(下坡)第二種組合雖然轉速慢但比較省力適合什么路面,學生講上坡,我進一步補充轉速最快的組合是最大的前齒輪和最小的后齒輪的搭配,這時最適合下坡路;最小的前齒輪和最大的后齒輪的搭配是最省力的組合,這時最適合上坡路。
在六二班上完課有學生看出我在講臺上把自行車架上架下比較費力,跟我建議說要是有鏈輪的教具就不用把笨重的自行車帶到教室里來了。跟他解釋學校確實沒有這種教具,況且這節(jié)課還要連帶認識車體的其他含有簡單機械的部分。但認真思考的學生我喜歡。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3
要上《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了,備課時我想,講課時是用實驗室的小自行車模型呢,還是把現實中的自行車搬到教室?沒有經歷什么思想斗爭,我決定:把自己的那輛捷安特牌自行車搬到三樓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不過后來有三個班沒有做到這點,原因是下雨天我不騎自行車去學校。)
本課教材主要有兩個內容,分別是“自行車上的鏈條和齒輪”和“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根據教材研讀和個人愛好,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了如下處理:
1.激趣導入
盡量有未滿12周歲不能騎自行車上路的限制,但大多數六年級學生都會騎自行車。也正因為這樣,在他們眼里,自行車算不上什么新鮮玩意,對它的構造和原理往往會熟視無睹。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從不同地區(qū)和國家對自行車的不同稱呼開始,再用各種奇異的自行車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然后很自然的引出自行車的基本構造和部件名稱,為后面的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做好鋪墊。
2.尋找簡單機械
認識自行車各部件名稱后,過渡到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這樣更自然合理。因此我把教材安排的兩個教學內容調換了個順序,讓學生先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不過,從單個機械的辨別,提升到實際應用中尋找,對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
這時,實物自行車閃亮登場了。我一邊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車上哪些部位運用了機械原理,一邊利用實物自行車進行觀察。學生那個激動啊,爭先恐后地說,搶著要上臺來演示。我突發(fā)奇想,如果給每個組準備一輛自行車,一開始就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發(fā)現,那會是怎樣的教學情景?有興趣的老師不妨嘗試一下,當然你要保證能做好課堂調控。
前面已交代,有三個班我沒有讓自行車進課堂。我用同樣的課件組織教學,還加上天花亂墜的講解和比畫,仍然有許多學生流露出茫然的表情,教學效果明顯遜色。我準備在單元復習時把自行車搬到課堂上補一補這部分知識。
3.分析工作原理
這里,我又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把“鏈條和齒輪的研究”改為“研究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具體內容包括“導向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和“制動系統(tǒng)”。因為我覺得,本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單純研究一個鏈條和齒輪的'關系不夠全面,讓學生了解自行車三大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有時間的話還可以選擇一個進行深入研究,看看能有什么發(fā)現。這樣做,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和自由的探究空間,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才能落到實處。
在總結“自行車是簡單、方便、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時,我插入了陳光標砸汽車改騎自行車、購買了上百輛自行車送員工并獎勵騎車上下班的新聞,把課堂帶入輕松的尾聲階段。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04-06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7篇04-17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4篇04-18
自行車的故事教學反思02-10
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反思05-01
《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反思03-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06
《讓》教學反思12-12
教學的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