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時間:2024-03-25 09:39:20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經(jīng)典)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經(jīng)典)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

  暑假的時候我再次溫習了一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雖然相隔的時代迥異,但大師思想的精華卻依然大放光彩。使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話:能否保護和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于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很多時候,我們不滿意的學生僅僅只是因為:他的成績不能使我們滿意,沒有達到我們想要他達到的合格或者優(yōu)秀,——也許,他也曾努力過,或者至少嘗試過。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同一知識,有些學生是接近然后達到,有些是達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時間就能達到,有些則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與忍耐:對不同的兒童來說,這是不相同的。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蔽艺J為:讀書不能只讀與本學科有關的書,甚至不能只讀與教學教育有關的書,教育者應該把視野放得異常開闊,有必要把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文學、最新科技理論著作納入自己的必讀書目中。我是一個小學高年級學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許多落后的學生并不是,而是基礎沒有打好。只要認真的輔導,他們是完全可以趕上去的。我們一定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2

  在師范的時候就曾翻閱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當時就只是蜻蜓點水式地翻翻,沒有細讀,只留了個大致的印象,知道了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知道他還寫過一本書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yè),讀他的書就像是在讀他的隨筆日記,書中記錄了很多教育教學的理論及方法。你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都能在書中得到解答。

  現(xiàn)在,越覺得很有必要再從頭讀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蘇老很重視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他帶著孩子們到森林、湖泊去觀察生命的變化,用繪畫、寫童話故事等形式讓孩子們記錄所見所聞,他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孩子思維的不同發(fā)展。讓孩子們在自然現(xiàn)象面前發(fā)出驚嘆,發(fā)展智力是去自然界“旅行”的目的。“我們的觀察證實了兒童智力發(fā)展的一條很重要的規(guī)律性:兒童在課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這種腦力勞動越緊張,那末兒童就應當越經(jīng)常得到知識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圍世界的形象和畫面就應當越鮮明的引入他的意識里去!焙⒆涌傁矚g提問,在大自然面前會提出無數(shù)“為什么”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觀察的、觸摸的'、聞見的一切事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刻就像有一條鮮明形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孩子們的心里,這樣,他們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他們在大自然面前提出的那些微妙的、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我們深為驚訝?晌野l(fā)現(xiàn),越到高年級,他們這種提問的品質卻逐漸消失了。日本實行小班化,一個班才20人,他們經(jīng)常周游全國,學生每年有30天外出旅行的時間。在中國,我們的孩子每年有1次春、秋游的機會,可是孩子們真正觀察大自然了嗎?哪些孩子會向你提出:“老師,為什么花會有不同的顏色?植物的生長為什么這么奇妙?”又有哪個老師會和孩子們說:“我們一起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吧,看誰有新的發(fā)現(xiàn)!焙⒆觽儗ι磉叺男〔、花兒的形狀、湖畔的夕陽等事物并不在意,他們似乎對簡單的游戲、零食更有興趣。疲于工作的父母更是沒有時間帶孩子去踏青,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甚少,獲得的感官刺激當然也有限。什么時候我們的孩子們也能在“思維的發(fā)源地”盡情暢游呢?

  日本的孩子在學習如何切割木頭,綁木塊,用鉆孔機打孔,他們還有上家政課?吹竭@些照片,我腦海里立刻想到的是蘇老對兒童勞動方面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1942年回到戰(zhàn)爭爆發(fā)前就一直熱愛著的教育崗位,從1948年到1970年,他一直是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他特別重視兒童在復雜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中發(fā)展智力。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澳切╇p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在帕夫雷什中學,有各種各樣的勞動試驗室。有的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一切的活動模型;有的是專門做物理實驗的;還有的是觀察植物和動物生命過程的實驗室。他鼓動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們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小組,啟迪智慧的各種勞動教會他們思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斑@種對勞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思考,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發(fā)展思維的良好手段,它可以使思維終于因果聯(lián)系、機能練習和實踐聯(lián)系有關的那個極其重要的領域得到發(fā)展。”復雜、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對孩子們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能力。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里也設有勞動課、科學課。科學課向孩子們揭示生命科學的奧秘,他們無不為大自然生命物體的變化感到驚奇。但是他們用眼去觀察、動手去實驗的機會卻很少,因為沒有專職的老師,大量的實驗器材都閑置起來了,一些用語言無法解釋清楚的實驗活動能省則省。孩子們只能在腦海里形成粗淺的、表面的知識,這對他們的腦力發(fā)展是不利的!勞動課就更別提了,紙上談兵,對現(xiàn)實生活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作用。假如我們能把這樣的每一節(jié)課都扎扎實實去教給孩子們,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那么我們的孩子大概也能日本的孩子一樣收獲到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了!

  以上是一些淺淺的讀后感受,胡亂想到什么就寫了。其實,每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些想法閃過腦海,但都很零碎,以后要想到什么就要把它寫下來,整理以后也許就是讀后感了。

  我們提倡校園成為書香校園,讓老師寫讀后感是不錯的方式,寫讀后感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多讀書,都能靜下心來讀書。最讓人擔憂的是大家別把讀書也像很多事情一樣變成“形式主義”了。我們老師先帶著一股書香氣吧,再把香氣熏陶給學生。讓我們一起讀好教育理論書,讀懂每一位孩子的心,進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靜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3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jīng)驗之談,涉及教師經(jīng)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fā)。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我感觸頗深,對我的日常教學也啟發(fā)匪淺。

  一、教學要有立意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一直認為初中生對歷史的學習僅限于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就足夠了,但是在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事實上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書中提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表,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币簿褪钦f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除了建立學生的歷史知識架構,更重要的是通過某一歷史事件來建立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就是我們歷史教學中所提及的教學立意。

  在給《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作者提到:“在五年級的歷史課上學習希臘——波斯戰(zhàn)爭。在這種情況下,具體事實的知識對于形成觀念和信念起著很大作用。但學生的進一步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道德面貌,并不取決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細節(jié)記憶和背誦的多么牢固。在這里,知識的運用是間接的:所運用的并不是每一個別的具體事實的知識,而是對歷史事件的思想的、道德的評價,這種評價表現(xiàn)在學生對周圍世界的主觀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在他們的.積極活動的性質中!边@些都取決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立意,并且力求做到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永遠保留在他們的意識里。

  二、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教學有了立意,關鍵還要看學生如何去掌握。是教師滿堂灌呢,還是學生自己去探索呢?這是一個很中要的問題。知識這個概念是很廣泛的,價值觀這個概念更是仁者見仁。蘇霍姆林斯基就在書中提到:“如果仔細地研究一下學生在小學里做什么,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彼,我們教學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

  古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特別設置適當?shù)慕虒W環(huán)節(jié)激疑,使學生產(chǎn)生解疑的期望和需要,引導學生在樂學的基礎上探索,體驗探索的樂趣,并最終以獲取知識滿足于期望與需要,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結論性的語言出現(xiàn)在教材上,例如某個事件的意義或影響,學生在學習時,這往往是一個比較抽象并生硬的語言,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需要多處設疑,例舉出一些史料出來,讓學生分析、討論、表達出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理解,從而,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內(nèi)涵。

  學生把讀、寫、觀察、表達等技能合起來以后,就構成了一個總的技能,即會不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從教學過程中掌握“會學”的本領。為其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

  如蘇霍姆林斯基就在書中提到的一樣,我也有同樣的疑問:究竟那些在發(fā)展上落后于正常情況的學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這種不幸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遺傳決定的,而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在最幼小的時候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看完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只后,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事實上,能力差的學生,并不單純就是記憶力低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受抑制的、靜止不動的、“僵化的”狀態(tài)之中。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每一個學生時不能一刀切,理所應當?shù)卣J為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是相同的。

  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面向全體學生。這就意味著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能引導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fā)展。

  以上就是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當然還遠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nèi)容和精髓,還需要多次的精讀、品嘗,在實踐中運用和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轉變一些傳統(tǒng)的思想,讓教學更豐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4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這一百條建議凝聚著大師智慧的光芒,似一顆顆啟明星為教育者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此書將深奧的理念植入于簡潔質樸的文字中,用生動而翔實的案例闡述大師的教育思想,使人輕松愉快的在閱讀中得到啟迪。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再根據(jù)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觀點對我影響都很大,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就是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昂椭C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nèi)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盡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fā)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后,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著,哭著……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么會沒有發(fā)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里,還蘊藏著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fā)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為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后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州高中的學生中特長生比較集中,尤其在我所任教的文科班中,美術生、音樂生大概占半數(shù),如果只用學習這一把尺子衡量,他們中的多數(shù)真的就是所謂的“兩分生”,往往被老師忽視。多年的這樣的教學經(jīng)歷已經(jīng)讓我完全轉變了觀念,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用鼓勵、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比如歷史課學習西方繪畫史時,美術生會查閱資料引導大家欣賞那些曠世絕倫的美術作品,學習音樂史時,音樂生會發(fā)揮其特長,課堂中他們的表現(xiàn)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滿足,相信高中時代的這種經(jīng)歷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平時工作中偶爾也會遇到把我氣得臉色發(fā)白,雙手顫抖的學生,。我現(xiàn)在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體育特長生,逆反心理極強,犯了錯誤不服管教,常與老師頂嘴,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直接指出的錯誤往往會引發(fā)沖突,那我就考慮換一種方式,用表揚的辦法拉近他與老師的距離。說實話,想表揚他真的很難,終于機會來了。在一次考試時,我發(fā)完試卷,首先和同學們約法三章:不準傳遞任何東西、哪位同學借筆要告知老師。在監(jiān)考過程中,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支持響應我的竟然是這位有錯不讓說,經(jīng)常與老師頂嘴的體育生,舉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筆,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行為大加表揚,不僅帶動了其他同學,使考場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這位同學身上逐漸地發(fā)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老師的關系越來越親近,與班級同學越來越和諧。

  海高教學大樓正廳有這樣一塊宣傳板“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尊敬的態(tài)度待老師”,在欣賞中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一個不愛學習,常常溜號的同學會在假期的雪后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掃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責任和擔當。

  老師的欣賞會換來學生的尊敬和熱愛。在3月27日海高校報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給大家節(jié)選一段“海高的老師,是那么的熱情,那么的親切。我為能擁有這么多的好老師而自豪,例如我們的歷史課張老師,她和藹而認真,細心而又嚴謹,她的熱情早已經(jīng)將我們班的同學連在了一起,她總是象班主任一樣來教育我們,怎樣擺正學習態(tài)度,甚至怎樣待人處事,有時還親切地糾正我們的不足,在她的口中我們幾乎天天聽到鼓勵我們的話語,讓我們覺得她就像我們的家長”。雖然只是這樣一篇小短文,登在讀者有限的海高校報上,可每每想起卻總是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特異性,用愛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優(yōu)點,發(fā)揮其潛能,塑造其完美人格。蘇霍姆林斯基雖然與我們處于不同時代,來自于不同的國家,但書中的許多經(jīng)驗都值得我學習,引起了我的共鳴,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5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一位激情校長給教師的建議,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暢想,語言真誠、觀點新銳、風格獨特。他的這本書共分為四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yè)”。今天許多的教師(或許以前的教師也是如此),在走上教師這一崗位以后,直到退休離開這一崗位,甚至到離開這個世界,就從來沒有考慮過,或者從來不知道,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應該是怎樣的。許多教師都是在混沌之中走完自己的職業(yè)之路的。在這樣的狀態(tài),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些什么成績,當然是不大可能的。雖然有的教師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所教的學生很有成就,比如自己成了某一級別的知名教師或者特級教師,假如對自己的職業(yè)應該達到的幾重境界從來沒有考慮過的話,他們事業(yè)的成功也純粹出于巧合或者某些領導故意的炒作。因為我們的許多教師從來不考慮自己的職業(yè)應該達到的境界,因此,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yè)之路,默默無聞。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么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干”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yè)精神的寫照。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yè)精神是,發(fā)展學生,也發(fā)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而鄭杰校長的一百條建議的四個部分正能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教師還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員工,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做“減法”,要減掉積壓在我們身上的重壓;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我們要學會團結協(xié)作……不要總是在自己的腦袋上方罩上飄渺虛無的神秘的光環(huán),我們得像一般單位的員工那樣,先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員工,這是使自己事業(y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師畢竟是不同于其他職業(yè)的,因此,接下來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必須成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qū)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為學生節(jié)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yè)做好、做大、做強。

  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要成為一種“自由職業(yè)”,教師要“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為“金杯銀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為教育職場的“稀缺資源”;教師要“傾聽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在告訴我們:“教育是為人生的,不僅是受教育者未來的人生,還有孩子們現(xiàn)實的人生”;“學校教育不僅為著每一個學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樣為著每位教師,他們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創(chuàng)造著幸福的每一天”……

  下面就作者給出的100條新的建議談一些我的體會:

  第8條《教師要做自己的主人》

  人是一個矛盾體:渴望認識自己卻又怕認識自己,所以人很痛苦。在這痛苦之中,有的人無力自拔,做了自己的奴隸;但也有人,在經(jīng)歷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勇敢地迎接著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戰(zhàn),重新認識了自我。記得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雖時時在鞭達他人,但更多時在無情地剖析自己!

  作為一個教師,雖然我們是一個教育者,但我們更是一個受教育者,我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更要教育自己,認識自己,剖析自己。

  首先要對教師這個崗位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其次,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心知肚明;再次,教師要及時地評價自己。

  第20條 做回女性

  不可否認,因為自然生活之嚴重不足,“溫室中”成長起來的當代男性,有某種中性化傾向,表現(xiàn)為“小器”、“膽怯”、“自私”、“躊躇不定”等非男性特點,這一方面與兒童時期的教養(yǎng)經(jīng)歷有關,另一方面與“自然野性生活”缺乏有關,在中小學校里,女教師占了多數(shù),我認為,女教師占多,并不是學校里男孩子中性化的原因。相反,真正的女教師倒是可以激發(fā)出男孩子們的男性意識,如果用“陰”“陽”理論加以分析,是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的。問題是,我們的女教師一旦喪失了自己作為女性的性別特質,以“剛”、“烈”、“橫”和“粗鄙”的形象出現(xiàn),在對男孩子的管教中以中性化的行為標準硬是抹殺他們的`性別特點,并且以不屈不撓的意志馴服而非巧妙感化“頑劣”,對“調(diào)皮”和“野性”絕不寬容,那么,經(jīng)年之后,男生們要恢復男生性別,也只有去“扮酷”了。此外,女教師對女學生非女性特質的誘導與縱容,一方面使女孩子們不復可愛,另一方面也使班級群體的男生集體“陽衰”。一定程度上,“陽衰”正由“陰盛”造成。

  由此看來,女教師做回女性,有其教育學意義。

  第77條《永不放棄》

  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睆倪@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其實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85條《每個人都應成為優(yōu)質服務的提供者》

  良好的服務者就要做到:一微笑,即使心里不高興,也要微笑。微笑是心情的外部表現(xiàn),反過來微笑還能改變心情;二是積極,精神飽滿,辦事及時,千萬別拖拉,別把服務對象晾在一邊。事情不能辦要告訴他原因,事情需要時間才能辦好,就要告訴對方時限;二傾聽,服務對象有苦衷有困難時,最需要服務,你首先要傾聽,別隨意打斷或輕率地指責對方,要注意力集中,別邊聽邊干自己的活,別讓對方站著而你坐著;四和善,說話溫和,除教師忌語外,盡量不用命令式的祈使句,盡量不用諷刺性的反問句,盡量不用話中帶話的話指桑罵槐,盡量在聽完后把自己的感覺告訴對方,語氣不要高人一等,不要有霸氣和匪氣。

  服務是一種觀念的巨大變革,要真正從骨子里轉變,你必需有意識地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你依然是值得敬重的。

  第49條《教師的身份》

  也許知識可以灌輸,方法可以灌輸,但理想和道德可以灌輸嗎?既然不能,那只有讓教師高尚的師德去潛移默化了。但如果教師僅把這個“教師”當成一種職業(yè),一種把學生當作資源和工具而用來謀生的職業(yè)。那,在這種狀況下的學生如何,又由誰來貫注精神理想?

  讀著著作中每一條建議,你對自己的職業(yè)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你會因此從容地走好未來的職業(yè)之路。正像作者所說:“祝愿我們的老師都成為唯一的”,“成為名師,為什么不?”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6

  讀《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很有感觸。學生學業(yè)落后,成績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沒有學好。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概括了后進生產(chǎn)生的原因。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這條建議里,就建議老師們"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個人遇到什么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為他準備好的作業(yè)題。" 想想從教的這些年里,每學期開學初,通常用不了幾節(jié)課就可以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困生,無論是聽課習慣還是聽課效果都很差,這直接導致他們掌握知識困難。一開始,我總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輔導他們,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后,因為時間的關系、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終放棄了個別輔導。就這樣每天每節(jié)課哪怕只拉下一點點,到了最后復習就是一塌糊涂。新知識都沒掌握好,何況是系統(tǒng)復習呢?就如同跑步一樣,起步都不穩(wěn)當,又怎么能在接下來的賽程中奪冠呢?說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飛人博爾特,他的教練格倫.米爾斯曾告訴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后就是一馬平川"。由此可見起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于掉隊,書中教給了我們很多方法。

  學習較差的學生的腦力勞動效果如何,首先取決于他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當堂能否正常、有系統(tǒng)的工作。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我們總是在埋怨班里人數(shù)太多顧不過來,總是怪學生課堂懶得動腦筋,其實如何關注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呢?關鍵是要在第一次學習新知識時讓他們參與進來,學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決一個小的問題,學到一個小小的知識,取得一點點進步?傊屗麄兏惺艿将@取知識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會在這點滴的進步中改變,最終趕上大部隊。我們應該對學生寄予希望,也許他們的能力很一般,也許他們并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堅信,沒有天生的差生,沒有不想進步的學生,只要我們能夠時刻關注他們,在必要時給他們幫助,給他們進步的`信心,讓他們在起步時就不至于拉下太遠。

  同時,我們還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課上就不許在自己的書面練習中有錯誤?雌饋硭坪跤行┎豢伤甲h,但蘇大師的分析也的確在理。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夠成為讀寫無誤的人,只有在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沒有錯誤,才能做到在家庭作業(yè)中沒有錯誤。仔細思索,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盡管蘇大師一再以語文教學為例來談教師如何進行新教材的教學,但是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更明白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性,基礎知識學不好,后續(xù)教材會更吃力;計算能力有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就會更加困難,低年級的基礎打不好,中高年級就明顯比別人遜色很多?梢,每次學習新教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學新知識,每一節(jié)教學新內(nèi)容,不讓一個學生對事實現(xiàn)象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讓一個學生學習數(shù)學規(guī)律性時就解錯題,因為,起步很重要。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7

  作為一名教師,對《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獨有情鐘,讀后深有感觸,結合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書中列出的101條建議可能不全適合我,或者有一些建議中列出的問題我在實際工作中根本碰不到,但這本書的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書中列出的大量實例,也是我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如果我早一點采用書中的想法和技巧,可能效果會更好。

  一、關于課堂管理

  平時誤將“課堂管理”與“紀律”劃上等號,讀了這本書后,知道紀律的確重要,但它僅僅是課堂管理的一部分。課堂上須有一個紀律體系,即一套規(guī)章制度,一旦有學生違反了其中一條,須接受相應的處理。這個處理結果并不是教師在學生違反紀律時臨時決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紀律體系的約束。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課堂紀律體系,并不斷地完善,讓每一位學生知道我們上的每一堂課除了在學習知識外,還有一套規(guī)章制度,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按章程辦。

  二、關于教學規(guī)劃

  我們每一位老師在上課前一般都會精心備課,寫教案。教案中一般都會寫出明確而又合理的教學目的。但是往往到上課,我們又會忘記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向學生簡單陳述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可以幫助他們明確自己到底應該學些什么。如每節(jié)課開始時,告訴他們,“猜猜看,在今天的課上能學到什么?好吧,讓我來告訴你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學生們才會知道要學什么。

  三、關于課程指導

  我聽說了,然后又忘記了;我看到了,于是記住了,我動手做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尤其是我教的信息技術學科。更需要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如對于一堂操作性特別強的課,我只是將要學的內(nèi)容完整的向學生演示一遍,可能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或者一些學生根本聽不了那么多,聽一會兒就有可能去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如果將全班學生分成幾組,向學生演示一會兒,學生練一會兒,小組間相互合作,再向學生演示一段,學生再練一段,可能效果會比前面更好一些。甚至連教師演示的操作也讓學生來嘗試,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中師生一同解決可能效果會更佳。總之,多讓學生動手,少讓他們等待。

  四、職業(yè)精神:優(yōu)秀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

  除了學生,還有誰能更好地評估我們的工作業(yè)績?科學地設計我們自己的`“教師成績單”,通過它,讓我們的學生提供真實有效并且有價值的反饋。這樣,不但學生們很高興做,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幫助。

  五、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系

  向學生祝賀生日;帶著笑容迎接學生走進教室;向學習任務完成比較好的學生提出表揚;詢問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這些可以隨時提醒我們記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多做幾件這樣的小事,學生們會因此有很大不同,而我們自然也會有所收獲。

  六、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

  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認識到自己將影響別人的生活;記住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和“最不喜歡的老師”;一生的激勵,建立一個“我與從不同”文件夾;讓學生知道失敗是學習的良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在這些影響力中,其中一生的激勵對學生們來說比起知識更需要。我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重要的,但對他們的激勵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一生。受到激勵的人將會有更大的成就,只有知識而無激勵,一個人將一事無成。書中結束部分,講了一個一位老師如何不知不覺地改變了一個學生的生活的例子,這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我以前學校曾承擔一個關于“激勵教育”的國家級研究課題,每年都列出了學校許多類似的成功案例。的確,影響力是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

  以上六個方面是書的全部,但列舉的建議只是其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其實還有更多更好的建議。如果能將這些好的建議應用到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堅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8

  《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以前聽說過很多次,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它,直到現(xiàn)在我才開始接觸它,突然就有一種朋友間的相見恨晚的感覺。

  蘇霍姆林斯基有著三十多年的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他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讓我感到無比的震撼和贊嘆!書中所提到的事例似乎很多也是我曾經(jīng)碰到過的各種各樣的疑惑,但他都能找到答案,并給我提供建議,促使我更多地思考。

  他的理論是循序漸進地,讓我感觸最多的是第4條和第5條。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是主要針對小學教育而說的,但我覺得我們初中也可以借鑒。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一年級的教師去研究四年級的教學大綱,并且羅列出三年內(nèi)學生必須要牢固掌握的知識地基。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好的'方法,初中階段教師也應該研究教學大綱,搞清楚學生一年或兩年內(nèi)必須要牢固掌握、熟練運動的知識和技能,分階段想方設法促使學生掌握。

  在講完“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之后,蘇霍姆林斯基又提出了“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觀點。其實我感覺這樣的安排是非常有用意的。前面主要講小學教學中,可以不加解釋讓學生自己主動掌握一些知識,相當于死記硬背。他甚至在最后這樣寫到,“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覺地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東西都要解釋的。我竭力做到,使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跟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合起來。”但后面說“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思維”,其實也就是在批評死記硬背,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包括后面也說到給后進生提供各種閱讀材料和思考習題,其實就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知識背景、情境,促使學生不經(jīng)意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把知識教活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我覺得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應該是兩套大綱,但小學更多地偏向識記,而初中應該更多地偏向發(fā)展思維。但初中階段,其實還是有一些內(nèi)容需要識記的。另外,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讓小學生識記單詞的時候,也是很注重方法的,并不是很枯燥的死記硬背,而是以游戲的方式,以一種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記住了海量的單詞和詞組。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9

  去年,在郭校長的推薦下,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有關教育教學行為的很多建議。其中有兩條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也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一一一條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書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jié)精彩的公開課后,有人問他,花了多長時間來備課?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是:“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備課的!碑敃r,讀完這位老師的回答,很受觸動,也打開了我心靈的一個窗口,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奧秘。這個奧秘就是閱讀。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碧貏e是現(xiàn)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我們的“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我們現(xiàn)在要的是細水長流、永不停歇。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惟有讀書,厚積才能薄發(fā)。

  一一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也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想想教學中,有多少次因為自己知識不夠而感到黔驢技窮?有多少次想旁征博引,卻顯得力不從心?讀書不應該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該成為我們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一一想起自己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要么預設的教學內(nèi)容講不完,要么沒時間讓學生做練習。我想,這跟自己教學經(jīng)驗不足,所講內(nèi)容面面俱到,沒有把握好重點、難點脫不了關系,但僅僅是這樣嗎?不是的,那位從教30年的`歷史老師給了我最好的答案。讓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要想成為一名擁有教育智慧,照亮學生心靈的良師,必須能夠持之以恒地讀書。

  一一“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學習,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所進步,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一一另一條是“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也使我感觸很深。

  一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到:“為了使兒童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必須使他有一種豐富的、引人入勝的智力生活!倍@樣的智力生活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去進行引導和挖掘。

  一一有一次,一位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沒興趣學語文,他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沒效果。希望我在學校能想想辦法。平時,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對語文不感興趣。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想,我必須得做些什么,于是開始了一些嘗試。當時,正好該講《畫》這一課,這是一首詩,想到一年級的孩子們對詩并不陌生,有的孩子都會背好多詩。但是他們不會有感情的朗讀,我就把朗讀作為這一課的切入點展開了。一下子,孩子們的興趣來了。這一節(jié)課在充滿歡樂的朗誦練習、比賽中過去了。

  一一后來,我們又學習了《靜夜思》《我多想去看看》等詩歌,我又鼓勵孩子們加上一些動作表演去朗誦,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一些對語文沒興趣的孩子也漸漸發(fā)生著變化。我感到很欣慰。

  一一作為一名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教育之路才剛剛開始,我給了自己一個期許:從現(xiàn)在起,努力做一個愛讀書、會讀書、善思考的人,努力做一個照亮學生心靈的良師益友。期待自己在教育這條路上會越走越好!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0

  茫茫書海,幸得廣東省彭才華名師工作室的贈送,我終于擁有了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給教師的建議》。剛拿到這本書,我簡直就像是一頭跋涉在沙漠里的駱駝遇到了綠洲,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書中的養(yǎng)分。

  對于這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相信所有教師們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誦他的教育名言,他的名言更是眾多教師論文論著的支點。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書中的100條建議幾乎能解答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產(chǎn)生的疑惑——總是抱怨學生調(diào)皮、不專心上課的教師們,細細品讀《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問題出現(xiàn)在自己沒有因材施教;經(jīng)常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的教師們,好好閱讀《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你就會慚愧,原來是自己缺乏教育技巧;經(jīng)常教低年級的教師們,好好看看《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你就會讓你的學生把知識的“地基”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面對學生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而感到頭疼的教師們,請讀讀《“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思維》,你就要進行自我反省,是你沒有盡力為你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智力背景;埋怨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師們,讀讀《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你就會知道如何想方設法去點燃學生“思維的引火線”;準備接手一年級的教師們,讀讀《給準備教一年級的教師的建議》,你就會深切體會到家校溝通的重要性;認為識字教學是老大難的教師們,讀讀《識字教學應當與圖畫緊密結合起來》,你就會帶領學生們到“詞的源泉”那兒去“旅行”……對于急需給自己“充電”的我,不管隨手翻開書中的哪一頁,都如同磁鐵般把我的目光、思緒深深吸引住。

  蘇霍姆林斯基雖說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但我在品讀書中的建議時,絲毫沒有感覺到自己拜讀的教育經(jīng)典理論過氣了,反而還覺得特別接地氣,可以拎來就用。其中《識字教學應當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讓我感悟頗深。印象中,俄語應該如“(你好)”這樣,更接近英文的寫法,怎么會跟圖畫結合呢?而我們漢字中的象形字與實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山、石、田、土等,借助圖畫來識記,會記憶深刻。哪怕是會意字,如休、梁、岸等,也可以借助圖畫來識記。雖說有些字的偏旁在整個字里沒什么作用,但是只要通過老師的聰明才智,再牽強的理由都可以解釋得合情合理。俄語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的漢字呢!

  《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提到,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認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科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東西,要比學校里學習的東西多得多,因為他們備課是按照教學大綱,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來備課的。為什么有的老師會在課堂上手忙腳亂?這是因為,教師注意的只是教材的內(nèi)容,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jié)。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nèi)容上。而學生的領會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老師的講述和語言里沒有情感,所以學生就不感興趣。如果老師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會就會情感鮮明,學生就能津津有味地聽課。如果在教師的講課里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么學生的心靈對于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所以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這是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方面之一。教育素養(yǎng)還體現(xiàn)在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問題。如果教師的語言是混亂的,沒有邏輯順序的,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第一次感知知識的學生不得不用全部力氣才能聽懂一點點,孩子感到疲勞、煩悶的原因正在于此!白x書,讀書,再讀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正是取決于此”。作為教師,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陪伴之下,讓教育的困惑云開霧散,成為一名快樂的教學工作者。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1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財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逼渲懈谐錆M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2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課都能上得有趣呢?興趣的源泉何在呢?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的產(chǎn)生,來源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串聯(lián)起來的那些線索。教師要想讓學生對你的課堂感興趣,就必須在備課時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和線索,因為只有抓住這些思想的交接點,才能在認識周圍世界的真理和規(guī)律性中揭示出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東西,也就引起了學生對你課堂的.興趣。

  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在你的課堂上必須讓學生體驗到:我們是事實和現(xiàn)象的駕馭者,在我們手里,知識變成了力量,這樣學生才會對你的課堂感興趣。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3

  一、認同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聞其名,從未閱讀過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見對其理論的引用。拿到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還真有些驚喜。讀完后,覺得受益匪淺,很受用。雖然有很多是寫給兒童的,但對我們同樣很有啟發(fā)。比如說“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等。該書不僅對教學有所啟發(fā),對教師的自身成長也很有幫助。在100條建議中,我最有感觸的是一條建議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二、聯(lián)系實際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這與我們學校提出的“有為教育”不謀而合,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所作為。書中說“學生怎樣利用自由支配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边@一點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并不感興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些純粹是為家長而讀。對于這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放任自流了嗎?絕對不行。那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消沉,越來越?jīng)]有目標,渾渾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沒事干了,就專動些歪腦筋,做些不該做的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學,也不是他們一無是處,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特長,從而明確目標,有所作為。

  三、重構

  那么,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特長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從閱讀中尋找。閱讀是種樂趣,更能從中汲取養(yǎng)分。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但并不代表他不愛閱讀,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樂趣與知識,尋找自己的目標。像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建立了圖書角,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在班級中營造了閱讀的氛圍。其次,讓學生多動手。雖說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怎樣,但并不說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差。再說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技能,是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讓學生多動手。比如讓學生裝裝鎖、修修窗戶,幫老師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有特長,我也會別人不會的事,從而樹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比如學校的興趣小組、周末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等等。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標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沒有方向就如隨風飄搖的浮萍,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標,讓學生有所為。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14

  關注生活、培養(yǎng)閱讀,促進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學困生問題,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數(shù)學學困生是全部學困生中的最大群體,如何對數(shù)學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轉化,是擺在數(shù)學基礎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最近重讀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jīng)典作品《給教師的建議》,覺得有些在數(shù)學后進生轉化方面的建議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當采用,以有效的促成更多的數(shù)學后進生轉化。

  第18條建議: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在這條建議中,作者首先闡述了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具有穩(wěn)定的興趣的非常有效的手段。通過閱讀,“也能使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更清楚”。在學習新的知識以前,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內(nèi)容,有些東西肯定是他們讀不懂的,但是“這一點倒是沒有任何可怕的”。作者認為:“學生頭腦中產(chǎn)生的疑問越多,他對課堂上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所講知識的興趣就越高”。學生對學習有了自己的興趣,或者說他們對新知識的了解越多,對新知識的學習感受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第19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中。作者先對學困生進行了界定,“這里指的是那些很艱難、很緩慢的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的教材的學生: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剛學會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jīng)忘記了”。對于這樣的學困生,作者打了一個比方,“就好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1

  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同時作者也告誡我們:“不要靠補課,不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他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同時作者還說到:“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76條建議:這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

  作者先拿醫(yī)生看病與教育學困生比較,不管是醫(yī)生治療病人還是教師教育學困生,首先都必須基于人道主義。作者認為:“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于,要使一個在絕大多數(shù)兒童來說能夠勝任而偏偏在他來說不能勝任的兒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樂趣——認識的樂趣、智力勞動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時,作為具有36年教學實踐的教育家,作者希望每一個教師都要記住:“對于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jīng)被單位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做為教師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他不僅是提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關于如何對待學困生的問題,作者也對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不要強迫兒童盡量長久的死扣書本,而要培養(yǎng)智慧,發(fā)展大腦,教他去觀察世界,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同時作者強調(diào):“這一點是教師和校長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第77條建議:怎樣教會頭腦遲鈍的學生解應用題。在這條建議中,他說到:“兒童學業(yè)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里的各種事物、現(xiàn)象依存關系和相互聯(lián)系,沒有成為兒

  童思考的源泉”。在這里,他就提出:“在兒童早期就使兒童通過‘到自然界里去旅行’而真正受過腦力勞動的訓練,那么班上就不會出現(xiàn)任何一個數(shù)學不及格的學生”。這里提到的“到自然界去旅行”其實就是說在兒童發(fā)展的早期要更多的使其接觸世界,了解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條建議中,他通過一個學生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如何結合生活實際來啟發(fā)學困生對數(shù)量關系的感知和理解。結合我們現(xiàn)在的數(shù)學學困生,也應該從啟發(fā)他們思維的盲區(qū)開始,在具體的實例中讓他體會數(shù)量關系,使他們懂得“應用題并不是空想出來的東西。應用題存在于周圍的世界里,因為存在著運動、生活和人們的勞動”。堅持不懈的進行這種結合生活的思維訓練,學困生即使“在1年、2年、3年內(nèi)什么都不行,但是終于有一天是能行的”。

  如何更有效的轉化學困生,這是目前全面提高合格率的背景下的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以及對本書中有關學困生問題的這幾條建議的細致研讀,對于學困生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在轉化學困生方面要注意到問題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建議,對于我們以后的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為青年教師,在教育經(jīng)驗和教育智慧都很欠缺的階段,認真品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具體的教育案例,給我們提供了學習效仿的范例;深炯教育理念,對我固有教育思想給予強烈的滌蕩。

  品讀經(jīng)典,品味人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相關文章: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4-19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9-15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9-10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3-15

小學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6-07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04-19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0篇05-29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篇)05-28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