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指導學習兩 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聽說過司馬光的故事嗎?司馬光小時候很聰明,有一次司馬光和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們想讀這個故事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注意讀準司、光。
二、整體感知
放課文錄音。學生看課文中的字。
自由練習讀,標出自然段,把覺得難讀的字畫出來。
學生質(zhì)疑。
初識生字。
三、再讀課文。
自由練讀,比一比哪些同學能把課文通順,讀流利。
指名讀,評議中多功能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再評不足。
全班齊讀。
四、認記生字
抽生字卡開火車認讀。
交流。
五、學習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朋友掉進水缸前的情景。
觀察畫面,想一想:花園里除了幾個小朋友在玩,還有些什么?
課文是怎么寫的呢?畫的旁邊出示名子: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自由讀讀這一句,試試能不能背下來。
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學生評讀。
六、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寫,教師巡回檢查,糾正寫字姿勢。
七、教學后記:學生會將園和圓混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理解課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新課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借助漢語拼音,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說清圖意。
出示課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jié)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課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jié)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課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5.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崩斫猓哼@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放第四自然段的配樂朗讀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四、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挕
五、閱讀課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總結(jié)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隆P『镒勇犃送米拥脑挘芷饋恚⑶医写蠹乙部炫。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第三課時
一、復述故事。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三、輔導學生自學自讀課本第19課《小牛站起來》。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朗讀,老師糾正讀音。
。2)讀了這篇課文,想想課文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沒有聽烏龜?shù)膭窀,不怕摔跤,終于學會站起來了的事。)
2.對照插圖,找出與圖相對應的自然段。
。1)指名說說每幅圖講了什么內(nèi)容?
參考圖意:
、傩∨W站起來,幾次摔跤,烏龜勸它別學了,小牛沒有聽從。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僅站起來了,而且還在練習走路呢!
(2)根據(jù)圖意找出相應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讀課后問題,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樣站起來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通過反復練習,終于站了起來。)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失敗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板書: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學習《詩經(jīng)》的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點:重章疊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賓語前置的一般規(guī)律。
4、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點及時代意義,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設想
本課為此單元的首篇課,講讀應具有示范性,向?qū)W生示范應如何按照單元要求閱讀一篇課文。本課教學擬以《伐檀》第一章為示范重點,帶動二、三章的學習;以《伐檀》的學習帶動《碩鼠》的學習;以這一課的學習帶動全單元的學習。落實單元要點的主體目標之一(兩大傳統(tǒng))。
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的鑒別是一難點,將通過比較閱讀解決。
本課安排2課時!斗ヌ础、《碩鼠》各1課時。
伐檀
教學要點
1、學習《伐檀》;介紹《詩經(jīng)》。
2、學習賦、興等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兮”字在詩中的作用與用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集體背誦《關睢》。
2、這首詩選自《詩經(jīng)》,能說說你所了解的《詩經(jīng)》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六藝”之一,故稱《詩經(jīng)》。相傳為孔子編定,成于春秋時代,F(xiàn)存詩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詩經(jīng)》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從各方面展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及史料價值。
板書課題:伐檀
二、初讀。重點閱讀第一章。(即第一節(jié))。
要求:第一遍默讀,用鉛筆畫出難讀難懂的字,對照注釋和工具書讀懂。第二遍小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
2、合上書,你能準確地讀講出下列字詞嗎?
。ǔ鍪拘『诎澹
(河之)干稼穡胡廛狩獵縣貆素
注意:“干”與現(xiàn)代詞語“干事”、“樹干”、“干燥”中的“干”音、義的區(qū)別;“縣”為“懸”的通假字。
3、指名朗讀,注意字音的準確。
4、接力譯文。由第一組第一名學生開始譯文,每人譯一句,接力完成全章譯文。
三、再讀。
1、第一章共有5句,你認為可分為幾層?各層之間有什么關系?在展開時運用了哪種思維方式?
提示:第一句為一層,寫的是伐木奴隸的勞動情景,這種直陳其事的寫法叫“賦”。后三句是伐木奴隸的感慨。第二句寫的河水,由這一句引出了后三句,因此后四句可分為一層。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興”。由第一層展開到第二層時運用了聯(lián)想。
四、研讀。
1、為前后兩層各擬一個小標題。
例:“河邊伐檀”、“怒斥君子”
“河邊伐木”、“義責君子”
“河邊勞動”、“感慨君子”
“河邊伐木”、“議嘲君子”
提示:第一層擬“河邊伐檀”或“伐木”均好,“勞動則過于寬泛”。第二層“怒斥”、“義質(zhì)”都屬上乘之作,“感慨”則褒貶不明!白h嘲”更有一種居高臨下感,實在是最佳品。(板書最佳小標題:“河邊伐檀”“議嘲君子”)
2、讀第二、第三章。第二、三兩章與第一章有很多對應詞,試找出來。
檀—輻、輪;干—側(cè)、漘;漣—直、淪;
廛—億、囷;貆—特、鶉;餐—食、飧
注意:讀準“漘chún”、“飧sūn”、“囷qūn”。鑒別:“特”的古今義。古:小獸;今:不一般的。
比較這些對應詞的微小差別:輻,車條;輪,車輪,這構(gòu)成了勞動的先后程序:伐木——制輻條——輮車輪。漣,水波;直,波平;淪,小波。其它各組對應詞意義基本相同。這種在詩中語句基本相同重復詠唱的方法叫重章疊唱,至于其它文學樣式有類似現(xiàn)象,那可能是一種借鑒吧。這種重章疊唱我們不僅不覺得重復啰嗦,反而感到這樣反復詠唱,有強調(diào)主題,深化感情的作用。
3、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奴隸們內(nèi)心的憤恨不平的感情。體會“兮”(相當于“啊”)字的作用。
教師指導:注意邏輯重音“不、不、胡、三百、不、不、胡、縣貆、君子、不素”;注意節(jié)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4、現(xiàn)在有人要為《伐檀》畫插圖,你認為第一句該如何配圖?請用幾句話將圖面介紹出來。
例:清晨的河邊,太陽穿過樹縫照到一片林子里,河水泛著小波紋。畫面主要有五個人,兩人正在掄斧砍一株大樹;還有兩人正扛著樹往河邊走,另有一人正站在河邊堆積的樹木上招呼著。他們衣著襤褸,膝頭都磨破了,赤著腳,扛木頭的奴隸臉正朝著畫面,可清楚看見臉上淌下的汗珠及緊皺的雙眉。
五、作業(yè)。
1、繼續(xù)完成第一句插圖說明。
2、總結(jié)本課中的“兮”字的用法。
3、背誦全詩。
碩鼠
教學要點
1、學習《碩鼠》,理解“比”的表現(xiàn)手法。
2、比較閱讀《伐檀》、《碩鼠》。
教學過程
一、提問。背誦《伐檀》。
二、初讀。學習《伐檀》的閱讀方法,勾出應注意的詞。
解釋以下詞語:
碩、黍、貫、顧、逝、樂土、爰。
師:“食”、“歲”、“去”、“適”等詞在現(xiàn)代語言中也很活躍,辨析它們的古今意義。
三、再讀。
1、在第一章中,歌者有什么打算?
2、歌者為什么要離開原來生活、工作的地方呢?
3、這一章可分成幾層?
4、仿照《伐檀》的學習方法,也用兩個短語來概括每層的意思,看看能擬出多少種。
例:“指斥碩鼠”、“向往樂土”
“怒責主人”、“遠走他鄉(xiāng)”
“控訴奴隸主”、“奴隸要解放”
“斥碩鼠”、“誓離鄉(xiāng)”
“斥碩鼠,歌者不平”、“求解放,奴隸遠走”
“痛斥碩鼠,怨憤難平”、“錄求樂土,爭取解放”;“斥碩鼠怨憤難平”,“要自由樂土唯求”
。ò鍟渲幸粋小標題:“怒斥碩鼠”、“向往樂土”)
5、接力譯出這一章。
6、自由朗讀,現(xiàn)場背誦。
7、學習《伐檀》的學習方法,找出本詩第二、三章中與第一章相對應的詞。
黍——麥、苗;顧——德、勞;樂土——樂國、樂郊;所——直
這些對應詞有無細微差別?這些差別對表現(xiàn)全詩主旨有無作用?
提示:“黍、麥、苗”這一組對應詞有一點微小差別,“黍”指的是碾出的糧食;“麥”指的是長成的莊稼;“苗“則是剛出土的嫩苗。這表明這只大老鼠越來越貪婪,不僅吃糧食,吃莊稼,而且連未長成的嫩苗都不放過。“顧“,表照顧,顧及;“德”,表施恩;“勞”,表慰勞、犒勞;這表明奴隸們要求解放的心情愈來愈迫切,對自身價值、自身權(quán)利的認識也愈來愈明確。先僅要求照顧,最后就要求犒勞了。
四、研讀。比較《伐檀》與《碩鼠》,能否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兩篇都用了“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
2、兩篇都用了“重章疊唱”式,且所用方法完全一致。
3、因為都選自《詩經(jīng)》中的“魏風”,故兩篇的句式及語言風格基本相同。
4、兩篇的主題基本相同,都表明了奴隸們反抗剝削,要求解放的心情。
教師明確:兩詩都唱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都揭露了奴隸主剝削的本質(zhì),這種以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揭示現(xiàn)實生活本質(zhì)的創(chuàng)作方法叫“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即本單元所說的“古代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
五、聽錄音,跟錄音表情朗誦兩首詩。
六、作業(yè):
1、課本第一題第4小題。
2、課外改寫《碩鼠》為散文。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這個故事。
2、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并能欣賞有關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zhì),從中接受教育,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
4、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通課文,講述故事。
1、檢查預習
。1)昨天要求大家讀一個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讀熟了嗎?有不認得的字詞需要幫助嗎?
。2)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2、講述故事
誰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愿意來講一講。
(稍作準備后請兩位學生講述并簡評)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1、說說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艷,香氣濃。并指導朗讀。
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后看插圖,再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jīng)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并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可分為哪兩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點明薩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莎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莎不承認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讀第一段。
1、自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討論:時間:假日地點:森林天氣:悶熱人物:一家人
3、小結(jié)。
五、指導寫字
“薔薇”兩個字上小下大,草字頭占整個字長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嬌、纖”要寫得左窄右寬,注意“垂”的筆順。
六、作業(yè)
1、鋼筆描紅。
2、抄寫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4課《我不是最弱小的》(讀題),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課文。先來復習一下生字詞。
。ǎ保╅_火車讀詞語。
悶熱弱小曠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幾滴雨點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薔薇嬌嫩纖弱薩沙托利亞
(2)導入:這是發(fā)生在一個外國家庭的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指名說)
二、精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1、過渡:在一個假日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郊外度假。(放音樂)引讀第二小節(jié)的前兩句話。聽著這么美的音樂,讀著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薩沙一家人分別在做些什么呢?
。、多么詳和的畫面啊,拿好書一起來讀第2小節(jié)的前3句話。
。、突然(放音樂)描述:雷聲大作,先是—,接著—,什么叫大雨如注,你還知道哪些詞是形容雨大的?(傾盆大雨狂風暴雨滂沱大雨)
。、過渡:一場大雨打亂了一家人的度假計劃,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可貴。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相機板書)
6、雨下得這么大,爸爸、媽媽卻把雨衣給了薩沙,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學習第3—8小節(jié)。
。、導入:薩沙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做,他是怎樣問媽媽的?他媽媽又是怎樣回答的?
。、學習第一次對話(3—4小節(jié))
(1)引讀:薩沙問道—
。2)理解重點句子(出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3)讀讀、想想、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4)聯(lián)系上文說說:薩沙的父母在大雨到來時是怎樣保護弱小者的。
。5)指導朗讀。(肯定的語氣)
。、學習第二次對話(5—6小節(jié))
。ǎ保┞犃藡寢尩脑挘_沙的表現(xiàn)怎樣?
(2)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
(3)比較句子(知道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更能表明媽媽的`意思)
。ˋ)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础⒅笇Ю首x出反問的語氣。
5、學習7—8小節(jié)
6、聽了媽媽的第二次答話:薩沙是怎么做的?
。贰⒖磮D想像:薩沙會說些什么?爸爸、媽媽和姐姐會說些什么?
。、書上是怎么說的?(出示小黑板:用筆畫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用曲線畫出表示薔薇花弱小的詞語;聯(lián)系上文說說薩沙為什么要這樣做;把這小節(jié)讀好)
9、討論交流
。保啊⒔o薔薇花蓋好雨衣的薩沙,會說些什么呢?(出示:現(xiàn)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保薄⒛闶窃趺蠢斫膺@句話的?(現(xiàn)在我保護了比我弱小的薔薇花,我應該不是最弱小的了)
。保、指導讀好反問句(自豪的語氣)
。保、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8小節(jié)。
。保础⒂懻摲答
四、聯(lián)系實際,加深理解。
。、大雨來臨時,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又把雨衣給了薩沙,最后薩沙將雨衣蓋在了薔薇花的上面,這么做是為了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書)學了課文,作為薩沙的同齡人,你有什么體會呢?
。、指名說說
3、小結(jié):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自覺保護弱小者,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同學們之間更應和睦相處,對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動物以及花草樹木應該愛護、關心,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好。
五、作業(yè):
1、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或感受最深處寫下來。
2、抄摘自己欣賞的詞和句,并試著運用其中的一、二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2.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3.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4.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學習難點】
1、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2、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預習案】
1、初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祇( ) 駢( ) 槽櫪( ) 食馬( )粟( )邪( ) 奴隸( ) 執(zhí)策( )
2、結(jié)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駢死于槽櫪之間______________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食馬者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見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不能盡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其真無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解釋下列一詞多義詞。
(1)食:一食或盡粟一石_____________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策: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其:其真無馬邪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馬也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一食或盡粟一石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
3、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同桌二人對譯課文。
六、自讀自背課文。
七、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3.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八、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翻譯了課文,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課堂練習: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二。
十、布置作業(yè):背默并翻譯全文。
板書:
馬說
韓愈
一、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二、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三、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導入
1、齊背課文。
2、指名2——3名同學背課文。
3、提問:文章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探究:
1、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jié)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學生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提問:一開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觀點?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進一步提問:在作者的觀點重,還包含著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么,這句話實際闡明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什么關系呢?(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追問: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無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日行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追問:無知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追問: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呢?因為“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再問:“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jié)果怎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這一反問句,把責任歸結(jié)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
有感情的自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gòu)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后發(fā)出感慨: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5、者對食馬者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千里馬又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三、背景介紹
根據(jù)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納,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四、教師小結(jié):
文章論述的是識別人才的問題,但通篇沒有一句話直接提到人才。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寫法?(“托物寓意”)。托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說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對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人才埋沒的現(xiàn)象,則分別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權(quán)之間”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遷移:
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學生自由發(fā)揮。(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六、布置作業(yè):伴你學
板書:(出示小黑板)
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反面展開議論:食馬者無知,千里馬埋沒(譴責嘲諷)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教案3
【目標定向】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jīng)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二、自學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學習釋疑,感知內(nèi)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點難撥疑,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diào)了什么?
強調(diào)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難點!吧健、“!钡南笳饕饬x。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 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學設想】
1、根據(jù)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diào)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為目標,以欣賞配樂朗誦為引子,通 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1、“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nèi)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2、 課堂討論──評述、質(zhì)疑。
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zhì)疑。
【媒體設計】
第一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贰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點字詞。
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及感情。
(1) 詩中的“!焙汀吧健碧N含著什么意思?
詩的第一節(jié)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就是現(xiàn)實中“!焙汀吧健。 第二節(jié)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和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睂崉t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fā)了詩人渴望實現(xiàn)理想的感情?傊姼枰馓N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解說:以上探究內(nèi)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2) 朗讀這兩節(jié)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第一節(jié)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節(jié)情感變化為堅定──渴望──充滿信心、樂觀。
3、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試模仿例子,從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感情等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朗讀設計,編寫朗讀腳本,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淋漓盡致地演義出來。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提示: “是”字重讀,句子呈升調(diào)。要讀出充滿疑惑和向往的語氣。
(2)、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應重讀,要讀出肯定的語氣,突出實現(xiàn)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堅定。
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jié):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nèi)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qū)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磥磉@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4、課堂小結(jié):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yōu)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guī)灼x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yè)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二、研習課文
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nèi)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凑l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絕招》教案03-31
語文樂園教案06-08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3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0
(精選)語文教案08-06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精選】語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