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這一節(jié)課講授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在大家的印象中又丑、叫聲又難聽的烏鴉變成了聰明的化身,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播撒下一顆愛動腦筋的種子。
由題目導入,講知識點竄出。烏鴉喝水,聽起來就吸引孩子的一個標題。我就從這個標題給孩子說了第一個知識點,孩子們看我寫的字后,就自己先叫了起來:“老師,那個字少了一點!”“他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大聲叫道!蔽倚Χ徽Z,看著孩子們,看到大伙臉上的疑問還有許多張要發(fā)言的嘴是,繼而才說:“是呀,老師把這個字寫錯了呢!”“沒有,老師,這個不是鳥,這個是烏!本瓦@樣,你一言我一語,孩子們自己當起老師來了。接著又說起了鳥字旁的字還有那些。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節(jié)課課文內容就是從講故事入手的,讓孩子自己讀了兩遍之后,他們就知道故事的大概了。所以接下來的課上內容也就相對簡單,甚至可以說水到渠成,課文思路清晰了!
不過現(xiàn)在想想其實可以搞點神秘的東西也許會更好,讓興趣做老師,讓孩子當主角才是真。這節(jié)課相對來說還是我引導的有的多了。越到后面,味道就越是少了些。
越是到學期末,就會越感覺到孩子的疲憊感。不單只是學生,其實老師也有的,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只能給自己打雞血,不斷自我激發(fā)激情,不斷用自己的熱情來渲染孩子的上課狀態(tài),要是連老師都沒精神了,那這個班的這些課該如何是好?
這節(jié)課往后上就發(fā)現(xiàn)了些問題。孩子們累了,讀書不帶勁,回答問題沒什么興趣聲音。我也有點手足無措了。
反思著兩周的上課狀態(tài),實在不行,有點反嫩還老了,在授課的時候情書容易受孩子不良習慣影響,常常要停下課來整頓。話說好的老師是要用好的課程來吸引學生,也知道強要牛喝水,牛就偏不喝,可惜我的段數太低,功力不深你,沒能將課堂上的有滋有味。深深反思,我將努力做一下改變。
首先,要好好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熟悉了才好下手,熟悉了才好發(fā)揮。熟悉教材,不只是重難點,應該還有有趣的地方,或者將好玩的點呈現(xiàn)出來。一年級的'孩子,廠應該要讓他們喜歡上學習,愛上知識才是真。
其次,將課堂上得有趣,將知識插上翅膀,既要引著孩子走,又要孩子自愿跟著走。這個實在是有些難度,有些老師上了一輩子的課,也改不了死板的方式,有的老師一出來教書了,就教的活潑開朗,讓學生老師都愛聽。這種上課的模式其實是和人的性格有關,但是為了孩子們,這個改變又算什么呢?
接著,形式可以更多化一些,除了將《烏鴉喝水》演著來上,其實還可以唱著來學,說著來做。
最后,適合孩子才是最好的。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班也是一個特殊的班級,我們有自己的上課模式,有自己吸收的方式,所以順著來,效果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1、落實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探究精神。
“瓶子里的水怎樣漸漸升高?”這是本文一個發(fā)揮孩子探究精神的入點。我抓住這一點,通過“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這個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思維的發(fā)展。
2、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落實詞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句、運用詞句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這一口語訓練環(huán)節(jié),由此基礎上增加難度,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學生通過說,不僅能較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最后落實讀的訓練,讓孩子在對話形式的朗讀,換人稱朗讀,表演度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更深入的理解課文。
3、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最后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孩子們也來嘗試想想辦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們感受烏鴉聰明的同時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讓孩子們自由說,同意一個孩子的可以幫助補充理由,不同意的可以提出反對,并說出理由,我則保持中立,不固定孩子的思維的疆界。在這堂課上,我與孩子們的收獲甚多,不僅體會到了烏鴉的聰明才智,更是讓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后到部分,最后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guī)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小組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1、識字教學
識字對于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的識字過程中,通過識記偏旁,對比學習喝和渴字,加深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運用;利用組詞實驗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識記瓶、辦法、石、漸,賦予生字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義。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運用就不在困難了。所以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在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隨段閱讀。
本課所進行的`隨段閱讀,目的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間接鞏固生字詞的識記與理解,從而保證他們閱讀的質量。這也是低年級隨文識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閱讀中鞏固字意,進而就可以在第二課時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質量。通過識字、寫字,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我利用工具讓學生進行演示,他們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于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并讓學生學著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痹谧詈,我讓學生思考:“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然而在這時戛然而止,激發(fā)學生想要發(fā)表獨立見解的欲望又剛好停止,促進學生對第二課時仔細品讀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這節(jié)課里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對于課堂一些細節(jié)問題從語言上處理的不到位,對前半部分學生在生字詞回答上的評價語言有一些單一,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后的課堂中不斷積累經驗,多多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多交流、多溝通,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4
1.從課后的訓練題入手,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在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后,就用課后的訓練題1揭示教學目標,重點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2.把字、詞、句的理解與有感情朗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語氣。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讀,在讀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地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難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加強訓練。
4.背誦課文的訓練層次清楚。從看投影背誦到板書的詞語背誦到獨立背誦,由形象到抽象;從一段一節(jié)背誦到全篇背誦,由個別到全體,這樣訓練才會扎實到位。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
童話《烏鴉喝水》是一篇古老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深得孩子們的喜愛。不管是省版教材還是部標板教材,不管教材如何改,低年級語文都有它的身影,可見它的魅力之大,只要進過學校,就知道這個故事。本學期在教完這篇課文以后,孩子們領悟到烏鴉的聰明才智,對遇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給予了肯定,表示要做一個遇事動腦筋,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于是引導他們思考:面對這只口渴的烏鴉,你有什么更好的、更省力的辦法可以告訴它嗎?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如把瓶子扳倒、讓瓶子傾斜,最后想到了可以用吸管喝水,更省力、便捷,大家討論的.很熱烈。在拓展活動中,給他們講了《烏鴉喝水》的續(xù)集,在面對一口井的時候,還用這個辦法是不行的,知道了老辦法不能解決新問題,遇事要學會變通;又介紹了烏鴉反哺,在故事中知道烏鴉很孝順,孩子們被感染,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路邊開滿野菊花……孩子幼小的心靈多么單純、可愛,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6
我們教育工作者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錯誤或者是不犯錯誤。由此看來,“錯誤”成了我們教育的“敵人”。對此,我也一直堅信不移。不過,最近耳聞目睹這樣一個教例,讓我堅信多年的這個觀點發(fā)生了改變。
某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為什么喝不著瓶子里的水?”經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著。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為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教師一愣,隨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細讀讀課文。”學生滿臉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兩分鐘,學生又舉手了:“老師,我說的書上沒寫!北淮驍嘟虒W的教師顯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煩地說:“既然書上沒寫,就不能亂說,必須想清楚再舉手,坐下吧!”學生欲辯又止,卻也不肯坐下,教師上前,將學生按在座位上……
這個教例對我的觸動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視學生犯錯,因為對學生來說錯誤也是一種“美麗”
上例中的老師在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時,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打斷了他正常的教學思路。因害怕學生會再說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錯誤觀點,教者便阻撓、制止學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將學生本來正確的觀點定性為“亂說”,最后,甚至強制性地、粗暴地將學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師這種對學生犯錯畏之若虎的態(tài)度是極不可取的。殊不知,學生是帶著無數的疑問走進課堂的,他們每一次的學習實踐過程,都是“摸著石頭前進”的過程,錯誤自然不可避免。雖然每一次學習實踐的結果非對即錯,但不管結果如何,他們的價值都是一樣的。起碼它證實了某種想法或某種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敖Y果錯誤”的實踐同樣重要:因為,錯誤是正確的基礎,沒有錯誤就沒有經驗和教訓,沒有錯誤就沒有成功和喜悅,沒有錯誤也就沒有了“吃一塹,長一智”。因此,辯證地看,學生犯錯并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學生犯錯的過程是一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電燈的發(fā)明不就是建立在愛迪生成百上千次錯誤嘗試的基礎上的嗎?從這個意義上說,“錯誤”也是一種“美麗”,“錯誤”也是一種“成功”!靶●R能否過河”,試過自知分曉,小馬尚能一試,為什么不能讓學生也有嘗試的機會呢?也許,我們的學生會用一些荒謬的嘗試來證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這時如果學生犯了錯,那是很正常的。愛迪生不就曾經想自己孵出小雞來嗎?這個想法看似非;闹嚕窍襁@樣無數個荒謬的想法才“鑄就”了偉大的愛迪生。因此,我們教師要正視學生犯錯,切勿對學生的錯誤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學生犯錯,而不給學生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思考之二:珍惜“美麗的錯誤”,因為它是一種創(chuàng)新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fā)散性和靈活性。上例中的教師原本在他的思維程序中早已經準備好一份標準答案,但卻被學生多維立體的發(fā)散思維打破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插曲令教師有些措手不及。其實學生的答案、教師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師以烏鴉作為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的水太淺了;而學生以瓶子作為參照物,認為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qū)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為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而這位學生恰恰選擇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師的否定,仍然敢于沖破教師設置的思維圍墻,充滿自信地“固執(zhí)己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我們怎能不為之喝彩?為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為其中閃現(xiàn)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對于這種“美麗”我們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是啊!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其中蘊含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確確實實是一種“美麗”!板e誤”也因此而“美麗”。這種“美麗”,需要我們教師善于在學生平時的“錯誤”中捕捉、挖掘、積累和培養(yǎng)。讓我們珍惜這些“美麗的錯誤”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7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生動。
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不少問題和不足:首先,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實。接著,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最后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強烈,應更多發(fā)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8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里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我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1、關注了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促進了學生主動發(fā)展。
本課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就是“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因此,我就以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
2、開發(fā)了語文教學的多種功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實驗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的同時,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一個一個”、“漸漸”的意思,強化了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學生在觀察瓶中水的變化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在這一情景中,讓學生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精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xiàn)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自讀,然后讓他們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孩子們很自然地說:“這是一只聰明的烏鴉!焙!要的就是你們這句話,我心里暗暗想著!芭?是嗎?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只烏鴉很聰明呢?”
生:“它把小石子丟進了瓶子里,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我知道了,你是想說它想的辦法十分不錯,對嗎?”
(學生很肯定地點了點頭。)
師(皺眉):“可我覺得這只烏鴉有個地方卻好像不太聰明,你們瞧,它都是撿小石子放進瓶子,我想如果能找些大石子不是更快能喝到水嗎?”
一句話下去,下面立刻有了反應,不一會兒,有許多地方都冒出了一雙雙小手。
生1:“不,如果撿大一些的石頭,大石頭很重,沉到瓶底的時候可能會把瓶子打碎的,那樣一來就喝不到水了!
生2:“那個瓶子的口很小,大石子就卡在瓶口進不去!
聽,孩子們的回答多么有道理!這些答案有些甚至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常覺得只有中高段的課文才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妙語佳詞,想不到在這篇課文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字在孩子們口中變得可究可探起來。聽了孩子們這一個個回答,我忍不住笑著說:“看來這只烏鴉的聰明還不僅僅因為它想出了這么一個好辦法,就連挑選石頭的時候,它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睂W生們都紛紛點頭,從他們的`笑臉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份說服我的喜悅。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這只小小烏鴉的了解并不僅僅是停留在了表面。
課上到這兒,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感受烏鴉聰明的同時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了,于是我請學生們說說“你會用什么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1:“我會把瓶子打碎,一些大的碎玻璃中還會留下一些水的,我就可以喝這些水了!鄙2:“我會去找一根別人丟掉的吸管,把它伸到瓶子里去喝!
生3:“我會用我的尖嘴在玻璃瓶的下面啄一個小洞,讓里面的水流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喝了。”
……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9
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認識烏鴉聰明能干的一個側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著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著,怎么辦?為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么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于實處,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烏鴉終于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的.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問學生該怎么讀?學生都說應讀出高興的語氣,那我們就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墒,烏鴉喝不著,知道為什么嗎?烏鴉的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畫畫,找出句子,讀讀第3、4句,把烏鴉失望、著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通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在學完這段時,讓學生再次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這時,隨機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guī)退哑孔有边^來,讓它能喝著水;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拔?guī)蜑貘f拿一個杯子,讓它把水倒在杯子里!薄拔夷靡粋電鉆,鉆個洞,不就行了。”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提高。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0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容簡短,講的是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體會烏鴉的聰明。
一、表演,體會烏鴉的著急與驚喜。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焙唵蔚囊痪湓挘@里的“到處”一詞卻包含了很多,我讓學生扮演烏鴉,到處找水喝,我用采訪的形式問“烏鴉”:你去哪里找水了?找到了嗎?“烏鴉”回答我說:我飛到東邊,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找不到水;我飛到西邊,那里是一望無邊的草原,找不到水;我飛到南邊,那里是沙漠,一滴水也沒有。然后我又指導學生表演,要越飛越慢,而且邊飛邊說。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好渴呀!渴死我了!”有的說:“到哪兒才能找到水呀?”有的說:“老天爺呀!快下點雨吧!讓我喝點雨水也好呀!”有的.說:“我快渴死了,沒力氣了!蓖ㄟ^想像體驗,學生理解了“到處”一詞,也感受到了找水的不易,體會到了烏鴉著急的心情。接著,“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那種喜出望外之情不言而喻了。
二、想象,體會烏鴉的聰明。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終于”,體會烏鴉想到辦法的不易。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是這只小烏鴉,你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想到了很多辦法,課堂因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一個個不甘示弱,為自己想到的辦法自豪。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讀讀小烏鴉的好辦法,并問他們想的方法哪個更合理。看來,引領孩子走進文本,通過想一想、悟一悟等形式,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提高。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jié)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于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tài),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問題一:兩種課堂結構的反差
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的生字識記能力非常強面老師想考考你們的朗讀水平。(出示幻燈片一)誰會讀這句話?
生:(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出示烏鴉頭飾)誰來表演這只到處找水喝的烏鴉?
生:(戴頭飾,做小鳥飛動作。)
師:同學們,這只烏鴉為了找水喝到處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飛過平原,最后才找到水。同學們,你們看見了嗎?這就叫“到處”。哪個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句話,要能讀出焦急的心情。(生再讀句子)
(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是按“教師出示句子,學生朗讀表演”的程序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朗讀,一問一答,按部就班,整個課堂有條不紊,環(huán)環(huán)相扣。)
片段二
師:同學們,這是個童話故事。剛才我們讀了課文,你最喜歡讀哪個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寫得最有意思?
生:(積極、興奮)我最喜歡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話。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喜歡讀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教師隨機出示幻燈片)
師:同學們,這句話很長,讀好它不容易。你們幫老師想想,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呢?
生1:“一個—個”要讀慢,一點,讀輕—點,要讀出感情。如果讀得太重,那么小石子就會把瓶子砸破,所以要“小心”一點讀。
師:你說得太有道理了,看來你是我的小老師。來,你給大家示范瀆一讀。(生瀆)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讀得有重有輕,有快有慢,這就叫有感情地讀。
生2:我覺得“漸漸”要讀得慢一點,因為水升得不快。
師:看來你瀆懂了“漸漸”—詞的意思,你能結合動作表演朗讀嗎?
生3:我覺得“烏鴉就喝著水了”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師:是啊,讀課文時,還要注意讀出人物的心情?磥,同學們對朗讀還真有研究,F(xiàn)在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
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找朋友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表演讀等。)
師:有哪位學生自告奮勇到臺前來讀一讀? (生比賽朗讀)
師:(出示教具:瓶子、小石子)誰能把烏鴉喝水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
生:(演示實驗,另一學生配合解說。)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教師過多地闡述我對文本的理解 在教師的強力牽引下,學生的回答也是言不由衷,出于迎合教師串講串問表現(xiàn)過多,課文內容分析過細,明顯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
片段二的教學,教師盡力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xiàn)為: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學生合作學習,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片段一采用的是線型結構設計。這種設計的弊端是: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huán)節(jié)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片段二采用的是板狀結構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均給學生留有足夠大的選擇空間,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板狀結構的課堂設計在流程上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課堂教學因而顯得多姿多彩;一問多答,討論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學習方式多樣化,氣氛熱烈;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問題二:“教教材”還是“用教材”
片段一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覺得這是只怎樣的烏鴉?
生:我覺得烏鴉很聰明,很會想辦法。
師:你也很聰明,概括得很好 (板書:聰明)
生:烏鴉碰到困難不放棄,值得我們學習。
師:是啊。烏鴉知難而上,肯動腦筋(板書:肯動腦筋)。
生:我覺得烏鴉很了起,很有智慧。
師: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還能用什么辦法喝到水呢?
生:用嘴啄破瓶子,再喝水。
生:小翅膀抱起瓶子來喝。
生:把瓶子踢倒再喝。
生:用吸管插進去再喝。
生:請大象和小動物來幫忙。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不錯;丶液,請大家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你的朋友或父母聽,好不好?(下課)
片段二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休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師戴頭飾,飛到學生中間 )
生:烏鴉,你是—只聰明的小鳥,我要向你學習。
生:烏鴉,你很了不起,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喝水。
生:烏鴉,我要給你發(fā)一朵小紅花,然后給你打上一百分。
師:看來同學們是喜歡上這只烏鴉了。老師也寫了一首兒歌來贊美它。
(出示幻燈片:烏鴉烏鴉本領大,肯動腦筋想辦法,—個—個石子放,困難再大也不怕。)
(生拍手朗讀兒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寫出更好的兒歌。當然,你如果愿意的話,還可以兒歌編成一首歌曲呢!(生自編自唱)
師:今天,江老師有兩份禮物要送給大家。誰想當科學家? (部分學生先舉手)誰想當文學家? (另—部分學生舉手)我把“題一”和“題二”作為禮物送給想當文學家的同學,把“題二”送給想當科學家的同學。
[附題一]“編一編”——“有一天,烏鴉又口渴了,到處找喝。看見前面有一口小井,烏鴉飛了過去,可是井太深,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井里,結果……”請你想象結果,并把它寫成故事。
[附題二]請你課外閱讀一個關于烏鴉的故事,下次舉行讀書匯報會時匯報。
[附題三]當瓶子里的水少于一半時,放石辦的辦法還能喝到水嗎?請你動手試一試。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設計,教師結合文本雖然作了適當的拓展,學生思維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yǎng),但深度和廣度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課外練習的設計上,表現(xiàn)得比較平淡和蒼白,有草草收場之感。
片段二,教師就贊美烏鴉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編兒歌、唱兒歌”等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自編自唱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而且將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構。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閱讀與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超越。在練習的設計上,新穎獨特有個性,大膽開放有創(chuàng)新。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事理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實踐的科學求真精神。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我個人覺得本堂課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讀促教。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指導學生讀出烏鴉找水時的焦急,找水過程的艱辛,找到水喝不到的著急,看到石子想到辦法的興奮,憑借自己努力喝著水的自豪。在不斷的引導和提醒下,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出相應的情感。從課堂生成來看,孩子們進步特別大。
第二,演示代講。通過演示烏鴉將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的情景,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明白了“一顆一顆”和“一顆顆”區(qū)別。也明白了“漸漸”一詞的意思。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異常興奮。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指導書寫。在指導“出”這個字的時候,因為我的失誤,沒有將一豎寫好。于是我擦了重新來。我真誠地跟孩子們說:“老師沒有把這個字寫好,我要重新把它寫漂亮!睕]想到,孩子們更加認真的看著我。在他們寫得時候,也將自己沒寫好的擦點重寫。這讓我很欣慰。
第四,拓展延伸。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后,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薄鞍哑孔哟蚱粕喜,就能喝到了!薄鞍哑孔犹叩梗瑸貘f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的智慧。
與此同時,告訴孩子們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積極面對。不能怨天尤人。孩子們眾說紛紜。
“我的字寫得不好,我要多練習!
“我上課開小差,我要控制我自己!
“我背不到書我要多讀兩遍!
這節(jié)課在孩子們的討論聲中結束了。我們彼此都有了收獲。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3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在上這節(jié)課時,我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課的結尾,我請學生幫烏鴉想想別的辦法,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有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盡管有時候不切實際,但總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墒,有一個平時不太會發(fā)言的學生一下子想出了好幾種方法,我正想好好表揚他一番時,他的同桌“舉報”了,說他是看了自己買的《跟我學語文》才回答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上學期學《小兔運南瓜》這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然后用幾句話把辦法寫下來。也是這個學生,在課堂上說得疙疙瘩瘩,可是寫的話卻通順連貫。
現(xiàn)在的家長深怕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總是給孩子們買很多教輔材料,這些教輔材料也是“雙刃劍”,用的時機和方法都要好好把握,如果家長能在課前輔導孩子進行預習,課后及時復習或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讓孩子養(yǎng)成事事依賴教輔書,自己不動腦筋的習慣的話,恐怕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后果。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試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對這課特有好感。課前,我不停地想:怎樣教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這一課我已經講四遍了,可是,每一遍都給我不同的感受,不過,最讓我滿意的還是第一次。這一次,孩子們會不會同我一樣對這課感興趣呢?
上課了,我像以前一樣,先和孩子們一同來認字,認完字后讀課文?墒,一個孩子站起來對我說:“老師,烏鴉太笨了,我不喜歡它!蔽覇査骸盀槭裁?”他告訴我:“老師,烏鴉完全可以拿個吸管嘛。”這時,全班同學都笑了,不過有孩子叫了起來:“不行,它上哪去找吸管呀?”
于是,孩子們紛紛議論起來。一個孩子問我:“老師,烏鴉的方法真的能喝到水嗎?”全班同學都靜了下來,看著我,我也懵了,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好,因為以前都是學完了課文才做這個實驗,那現(xiàn)在就做,行嗎?孩子們還沒讀幾遍課文呢!能理解嗎?可是,一看孩子們那渴求的雙眼,我決定,按照他們的想法來上課。
我對孩子們說:“讓我們一同來做實驗吧!”孩子們非常高興。
我給他們準備了許多橡皮來當小石子,橡皮有大有小,還有一個瓶口很小的瓶子,讓孩子們自己來做實驗。我找一個學生上前面來做實驗,看到他開始拿了一個大橡皮,不少同學對他說:“不行,不行!拿小一點兒的。”于是,他在同學們的提示下完成了這個實驗。
實驗結束后,我問孩子們:“為什么要用小橡皮?”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大的放不下去,瓶口太小了!庇谑牵乙龑W生看書中的詞語,許多、小石子……又問他們什么叫做“漸漸地”,孩子們看到實驗,都非常理解。
雖然,這節(jié)課我沒有按照原來的教學思路上課,但是,把順序一改后,學生更加理解這個故事了。我想,我們的教學不是非得按一定的框框去教,什么樣的思路更適合學生,這才是我們要去探索的。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4
烏鴉長得又黑又丑。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里,每每給烏鴉以贊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干的一個方面。
本課導入運用的是故事導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并讓學生交流“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只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只烏鴉呢?帶著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huán)節(jié)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后,引導學生交流所發(fā)現(xiàn)的識字方法。例如:通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為—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并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復朗讀。通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盀貘f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边m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翱墒,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薄八欢唷焙汀捌靠谛 笨勺x得平穩(wěn)一些,“喝不著水”要讀得干脆利落,突出“喝”字!霸趺崔k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范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么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范讀。
在指導說話練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里裝少許水,往里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xiàn)象,并嘗試說說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薄疤鞖鉂u漸熱起來了!闭f一說: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并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么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1)把瓶子推倒喝水。(2)插個吸管喝水。(3)請小猴子等小伙伴幫忙。
最后布置作業(yè):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
在學習《烏鴉喝水》中,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里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教學中,我們幾位一年級語文教師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yǎng)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
“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恢挥X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fā)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9-09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6-17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2-16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3-19
《烏鴉喝水》教案及教學反思06-27
關于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04-05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4篇02-18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02-13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