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
《山中訪友》這么一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拜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課的描寫真美,我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深深的感動,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味廣闊的大自然,才會產(chǎn)生那樣的感情吧!教學本課,我從以下幾個詞中作了重點突破,效果感覺不錯。
1、“撞”出 “好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請同學們小聲地讀兩遍,讀后說說哪個字首先跳入你的眼簾?這個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撞”字。感受到一份驚喜、一份意外)。指名說,指名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2、體會“德高望重”
第三自然段重點體會作者對古橋的贊美和敬佩。我主要抓住“德高望重”這個詞,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①“站了幾百年”,讓他們體會到具有像老橋這樣默默奉獻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②“多少”這詞可以看出老橋為人們做了很多好事,進一步讓學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這樣為大家服務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③“弓著腰”、“俯身”,讓學生想象,悠悠歲月,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老橋依然如故,只有老橋這樣堅韌不拔地弓著腰、俯著身為人類服務著,像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德高望重”……經(jīng)過多次指導朗讀,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老橋,讀出對老橋的敬佩之情。從中也感受正是老橋默默無聞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zhì),讓作者一擁有份好心情。
3、“知己”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抓住“知己”這個詞來展開教學,學生會從“呼喚”、“交換眼神”、“望”這些詞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鳥兒、露珠、樹木之間確實是知己了,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在讀中學生又一次感受作者和朋友間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鋪墊。
自然的美讓作者擁有了一份好心情,對課文的充分理解也是我們的課堂有了好氛圍。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講完課文,我布置了一篇寫景的文章,讓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展開想象寫出自己的感受。有點遺憾的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沒能充分調(diào)動,有點拘謹,仿寫的訓練還沒有做到位。但我想,只要敢于寫,勤于寫,用心寫,一定會有所進步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多練習寫作,走進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層次,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2
《山中訪友》第六自然段的錦上添花
六年級語文第一課《山中訪友》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的文字,讀后如春風拂面,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教學這樣的文字,豈能兒戲?于是,我細細地拜讀了多遍,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
教師:同學們,把你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吧!
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讀,喜歡哪一段的都有。
終于,有人讀到了第六自然段。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教師:多美的文字呀!不過,似乎有的地方美中不足,這一段是不是還可以寫得更好?
大家趕忙拿起書來拼命看。
有人舉手了。
方媛:大家請看,在最后一句“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里,兩個“聽見”后面應該加一個“了”字。因為前面分別用到了“嗅到了”“看到了”“加入了”等詞語,如果用“聽見了”會使句子前后更整齊,而且語氣也舒緩多了。
這樣的發(fā)現(xiàn)我不能不表揚。
教師:把方媛同學改變的詞帶入課文中讀一讀,感覺一下。
大家讀的得意洋洋。
又有人發(fā)現(xiàn)了問題。
唐誠言:老師,書上說“落花”用的是“撿起”,說“石頭”用的是“捧起”,而說“落葉”時卻用的是“拾”,我認為用“拾起”比較好。理由和方媛的一樣。
教師:大家也把唐誠言同學改變的詞語帶進課文讀一讀。
從大家朗讀的聲調(diào)中我已經(jīng)感到他們找到了體現(xiàn)本段美的表達方法。
毛映涵:這一段用了兩個“捧”字,似乎都不是很準確。
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你老毛子腦袋有問題吧?
教師也很感興趣:噢?說說你的`理由。
毛映涵:大家看,“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這句話。你們不妨試著撿個東西,撿起后再“捧”,是不是很別扭?“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這一句更怪,“捧”得用雙手,“捧”著石頭怎樣敲它呢?
有些同學試了試,頻頻點頭,老師也首肯。
教師:毛子的分析有些道理,哪,怎么改呢?
毛子:我也不知道。
大家議論紛紛,想出了好些詞。
最后,大家意見比較集中比較滿意的詞是:“落花”用“拈”較好;“石頭”只好用最常見的“拿”了。
教師:這樣一改是好些了,但“拈”“拿”兩詞有沒有“捧”在句子的含義呢?
又是一陣思考和爭論。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拈”字動作優(yōu)美,和“捧”字都有喜愛落花的感情,可以換掉;“拿”字就體現(xiàn)不出這種感情色彩,所以,后一個“捧”字不換為好,可以理解為先捧起來,再用一只手托著,另一只手敲擊。
我們把自己修改后的文字讀了讀,果然感到更順更美了。
不過,說句心里話,我也不知道這樣改是不是一定就比原文好,但至少學生去認真讀了,認真思考了,咬文嚼字了,這種現(xiàn)象是好的。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3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為專題。這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教學完這篇課文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在交流中感知全文。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lián)想和想象構(gòu)筑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xiàn)手法之凝聚。揭題后讓學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然后讓學生去文中找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在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明白了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概括地說,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二﹑以讀激情,交流明情。課文在敘述的時候很有特色,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娓娓道來,有時感情強烈了又用第二人稱直舒胸臆。在第五自然段的'學習過程中我采用了精讀、品讀等多種朗讀方法,除了讓學生讀好作者跟老友打招呼,也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山中的景物跟作者打招呼,老朋友見面后的親切感學生們完全的體會到了,這樣也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文章那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韻律,詩一般的情懷。
三﹑放飛想象,學會表達。課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如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的描寫!拔夷_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再從三年級的課文《荷花》中的文段“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引導他們想象并寫作。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們較有收獲,他們是快樂的。教學基本上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學生的能力得到較全面的提高。但課堂還有很多不盡完美之處,比如課堂關節(jié)不夠緊湊,有些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不自然,沒能很好地照顧到后進生。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4
《山中訪友》,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升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diào)動起他們對于美好景物、優(yōu)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重要。
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我以本文題目展開線索。因為課題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lián)想和想象構(gòu)筑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xiàn)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讓同學么們邊讀邊思考:
(1)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3)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讓同學們揣測文章的內(nèi)容,捉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得豐富極了,有的認為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為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為去訪問某個建筑等等,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2、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zhì)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步釋手。因此,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收獲:學習了這一課,我們?yōu)樽髡邿釔鄞笞匀坏母星樗騽,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5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
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
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cè)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jié)合。
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gòu)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準備:
、僬n前布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②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W生可根據(jù)課題自由發(fā)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自主學習
學路建議: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了解大概內(nèi)容。
2、讀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三、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2、學路建議;
自讀課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出門的心情。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與微風撞了個滿懷”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路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兩個“滿懷”的意思相同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
。2)帶著輕松愉快、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4、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在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交流討論)
四、精講點撥。
1、“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韻味。
2、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五、鞏固拓展
繼續(xù)讀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自主學習
學路建議:
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先自學,再到小組內(nèi)交流。
三、合作探究
1、第三自然段
(1)出示課件:古橋。想一想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橋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深情。)
。2)讀讀句子,請想像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它馱過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指名朗讀,讀出作者對古橋的贊美和敬佩之情。
2、第六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
3、第七自然段
。1)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2)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3)齊讀一遍。
4、最后一段,首尾呼應。
5、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全文。
四、精講點撥
老師隨機指導。
五、鞏固拓展
1、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自己選擇三個自然段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1 山中訪友
古橋 鳥兒 露珠 樹
山泉 溪流 瀑布 懸崖
落花 落葉 石頭 雷雨
熱愛大自然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所選篇目都是描寫大自然的。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著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fā)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李漢榮的《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
并且作者抒發(fā)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品位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詩意的繪景。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并作適當?shù)恼洝?/p>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觸,多停留在較感性膚淺的層面上,特別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景物的美及領略景物描寫中所蘊涵的感情方面,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蘊情的'寫法,是教師教學中應注重的。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將采用學生質(zhì)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后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三、教學目標:
積極貫徹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力求在課堂上實現(xiàn)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溝通和交流,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1、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湛藍、清澈、唱和、玄奧、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1)鑒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象美;
(2)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位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
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大膽描述自己的感悟。
五、教學程序:
1、速讀全文,標示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兩個問題。教師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僮髡叩缴街袑ぴL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②邊讀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積累下來
3、問題研討:
(一)你覺得學習本文還有哪些問題不曾弄懂?(字詞句的含義,篇章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等方面均可)
過程:
(1)確定四人小組,自選組長,由組長組織交流,所提問題能互答則互答。
(2)每組推薦一個問題,寫在紙片上,交給老師。
(3)教師把問題稍作歸納,引導學生自答,教師補充自己的看法。
(二)以“我學會了-------------”為話題,寫出本文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寫作手法、修辭等)過程:
(1)引導學生細細品位欣賞,并寫在研讀隨寫卡上;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放在投影儀上展示)
4、教師作為平等一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5、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后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6、創(chuàng)新練習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fā),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huán)境保護的主旨。
六、總結(jié)全文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七、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完成問題研討(二),要求學生把自己學習本文的收獲記錄下來,進行“反省”訓練,提高學生的反省認知水平,以達到自我認識、自我調(diào)整、自我提高的目的。強調(diào)“四自”,即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8
作為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jié)好課,一節(jié)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nèi)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
面對剛剛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我校的教學評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們從教的時間是何其有限,成功的體驗對許多人來說是何其的珍貴。我是個很幸運的語文教師,在自己語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在放棄生物從事語文教學的10次教學評估中,無一例外的獲得的一類課,而且近三年來穩(wěn)居語文組的第一名。這個成功,有幸運,但決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訪友》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為了讓課件更“美”一些,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yōu)美之處,我在課件中插入了本課的flash朗讀素材,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xiàn)“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2、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cè)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jié)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3、力求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5、力求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本課的學習導入是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開始的,課堂小結(jié)以方舟的小詩結(jié)束,不僅結(jié)構(gòu)完整,而且兩則材料又都與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僅增強了本課文學方面對學生的熏陶,而且它們與教材很和諧的統(tǒng)一到了一起,教學拓展的有了寬度。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jié)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的課才隨之而“亮”了起來。我想,只要每個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多設計一些亮點并且努力實踐,你的課也可以“亮”起。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9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fā)現(xiàn)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jié)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袄首x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內(nèi)容以及結(jié)構(gòu)。接著是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體會到了?”。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匯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并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里,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于作者是怎么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
“鳥兒、露珠、樹”
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上М敃r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cè)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里去和朋友們做什么?”或許是缺乏前期對表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后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0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gòu)思新奇。
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看篆體字“友”,從古文字入手,讓學生體會朋友之間需要什么?進而讓學生揣測文章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的豐富極了。
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
為了讓課件更“美”一些,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yōu)美之處,我在課件中插入了本課的flash朗讀素材,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xiàn)“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二、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三、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cè)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jié)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四、力求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水乳融。走出門是“好心情”;見到老橋是對老橋的“敬重、贊美之情”;走進樹林是“鳥兒、露珠、樹”對“我”的親密無間之情;與“山中萬物”是“互訴心聲”。分頁標題#e#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1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資料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于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采用聯(lián)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著滿懷的好情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完美情懷,透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jīng)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但是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必須的朗讀潛力,能夠透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透過閱讀體驗能夠和作者產(chǎn)生必須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特點,我透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透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透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xiàn)、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shù)據(jù)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后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yǎng)寫作潛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潛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我讀,先說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他根據(jù)自我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后說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我的機會。
最后強調(diào),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gòu)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樣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qū)W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說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2
作為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jié)好課,一節(jié)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nèi)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
面對剛剛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我校的教學評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們從教的時間是何其有限,成功的體驗對許多人來說是何其的珍貴。我是個很幸運的語文教師,在自己語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在放棄生物從事語文教學的10次教學評估中,無一例外的獲得的一類課,而且近三年來穩(wěn)居語文組的第一名。這個成功,有幸運,但決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訪友》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
為了讓課件更美一些,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yōu)美之處,我在課件中插入了本課的flash朗讀素材,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xiàn)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 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2、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cè)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jié)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力求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5、力求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
本課的學習導入是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開始的,課堂小結(jié)以方舟的小詩結(jié)束,不僅結(jié)構(gòu)完整,而且兩則材料又都與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僅增強了本課文學方面對學生的熏陶,而且它們與教材很和諧的統(tǒng)一到了一起,教學拓展的有了寬度。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jié)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的課才隨之而亮了起來。我想,只要每個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多設計一些亮點并且努力實踐,你的課也可以亮起來。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3
一、成功之處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jīng)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通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xiàn)、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shù)據(jù)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后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yǎng)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說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后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后強調(diào),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gòu)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二、不足之處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qū)W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
三、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足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4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
一、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
二、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
三、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四、力求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力求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
《山中訪友》作為“感受自然”模塊的第一篇課文,極富想象力和感染力。作者通過獨具匠心地想象把我們帶入新奇的山林,描繪了美妙多姿的大自然,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本組課文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初讀掃清字詞障礙,為以后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打下基礎。為了加深印象,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通過設置“再讀課文”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此時讓學生多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并寫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通過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能準確寫出自己的感受。
課文在敘述的時候很有特色,時而用第三人稱娓娓道來,時而用第二人稱直舒胸臆。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種變化,感受到這樣寫的妙處,在第五自然段的學習過程中我采用了變換角色的朗讀方法,這樣也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課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如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的描寫。在這部分我做了激情導語,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融入到課文的描述之中,感受這種想象帶來的新奇的.讀書體驗和表達效果。
因為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透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zhì)和性情。另外,文章的語言豐富生動,作者對山中景物的觀察細致入微,體驗十分深刻,許多描述能以極富變化的句式來表現(xiàn),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所以,在學習中,每一部分都讓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甚至精讀、品讀,借助多讀來感悟、來體會、來玩味、來學習、來積累。
教學完畢,我認為學生基本能按照設計感受到作者熱愛自然地美好情懷,能體會到新奇的想象給文章帶來的神奇感染力,并通過本課學習到一些寫作的技巧。但轉(zhuǎn)而一想又發(fā)現(xiàn)忽略了一個問題:由于太注重對課文情感的體會,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學生只是在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里,而他們自己的感受呢?作者也許會對文章有自己的解讀,而我給忽視了。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diào)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尤為重要。
反思: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讓學生揣測文章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的豐富極了,有的認為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為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為去訪問某個建筑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在分析課文內(nèi)容時,我首先讓學生到自然界結(jié)交一位朋友,然后想象想對這位朋友要說的話,學生有的把電線桿想象成五線譜,小燕子是音符,嘰嘰喳喳奏出美妙的音符,有的`對樹說:“你恨人類嗎?人類制造出廢舊污染空氣,讓你呼吸,人類還砍伐你,你為他們付出了那么多,結(jié)果遭此厄運,你不難過嗎?”聽著學生的表述、我感到很欣慰,同時也產(chǎn)生了幸福感。是的,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我們更應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他們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揮。
想象力是學生思維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證實,凡是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大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好奇心,有學習研究的熱情,也表現(xiàn)出頑強的意志力,而且勤奮樂觀,因此教學中,在強調(diào)打好基礎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偉大的愛因斯坦說得好:“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1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6-29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7-10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薦)07-07
(優(yōu))《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7-07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9-05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4篇09-10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9-1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精選15篇06-12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