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上》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rèn)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上》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上》讀后感1
“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過河的人!
人所經(jīng)歷的興衰榮辱,時光所帶來的悲歡離合,河流照單全收,然后生生不息地繼續(xù)奔流,千萬年的奔流化作歷史的嘆息、逝去的時光。
河還是那條河,但百年之后的河,奔流的已不是當(dāng)年的故事。
正如《北上》這本書的結(jié)尾所寫:“一條河活起來,一段歷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們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
這是京杭大運河的故事,也是運河沿岸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故事。
我生長在京杭大運河的發(fā)源地,家不遠(yuǎn)的地方即是運河的支流,學(xué)校旁邊是運河的另一條支流。聽起來它好像伴我長大,其實不然,我和它一點也不熟。讀這本書前,運河于我而言,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條河,最多作為一個可以偶爾與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同去欣賞的景點,它甚至沒承載下我的什么記憶。
讀了這本書后,運河不再只是一條河。它使我看見了運河背后的歷史,它有繁榮,也有衰敗。它是一條奔騰不息的生命之河,它是一條在我的故鄉(xiāng)入海、奔流過我成長歲月的河。
《北上》不是為了書寫苦難歲月本身。它跳脫出來,從一個意大利人小波羅先生以及他身邊的翻譯謝平遙的旁觀者角度,敘述了一段不平凡的過去。一個意大利人在清末的風(fēng)雨飄搖中,沿著那條奔流的運河一路北上。在這段旅途中,那些在這片水域生長的人陪著小波羅先生一起,經(jīng)歷了聞所未聞的事情,也讓那些與生死相關(guān)的故事和末世的輝煌、破敗,逐次鋪陳在我們的面前。
也許是一直逆流的緣故,書中所言的北上過程其實并不順利。但是作者一直用很松弛的態(tài)度講述,使得讀者所讀到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從容與隨和,像包容一切的大運河。就連最后的生離死別,作者也講得委婉克制。先是一個人去世了,然后是一條河的歷史終結(jié)了,最后的最后,一個王朝也在動蕩中分崩離析。個人造化和國家命運,在冥冥之中息息相關(guān)。
故事的第二部分從幾個家族的歷史言起,反推出一條河的奔流;又以一條河的奔流,反過來描述了中國千千萬萬家族的歷史。運河養(yǎng)育了一代人,成就了一代人。守住這條河,也就守住了這個曾經(jīng)飽受屈辱的民族魂魄。這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使命與責(zé)任。第二部分內(nèi)容寫得很短、很清爽;故事很短,但意味很長。
結(jié)尾的時候,謝望和(謝平遙的后人)說,也許我們的祖先都曾真的聚集在一起,陪著那個洋人一路北上。他其實什么也不知道,這只是晚輩對長輩們過往的一種猜想。但這段話忽然就模糊了所有的界限,他們所看到的故事,看似一個個毫無關(guān)聯(lián),卻是奔流在一起的一段歷史。
此去經(jīng)年,運河猶在。那條蓬勃的生命一直奔流,它不會讓那些離家的游子在回望來路的時候找不到歸宿……順流而下,逆流而上,那是他們夢里可以回去的地方,是可以借以追溯他們祖先來路的地方。
“芳?xì)q若奔流,羲光不停轡。感物悼前期,誰知此時意!
《北上》這部小說,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物形象。作者徐則臣,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兩條線索,將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大運河的歷史、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都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xiàn)。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展現(xiàn)了近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不僅揭示了普通國人與中國的關(guān)系,也探討了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guān)系,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guān)系。通過對這些關(guān)系的剖析,使得讀者對中國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相當(dāng)成功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命運,他們的生活與大運河緊密相連。大運河的變遷,也映射出他們生活的起伏和命運的變化。
此外,作者通過書寫大運河對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使得這部小說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尤其是對于大運河精神的描繪,使得讀者對這條古老的人工河有了新的認(rèn)識。
然而,雖然這部小說獲得了第十屆茅盾文學(xué)獎,但在我看來,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些人物塑造略顯單薄,有些情節(jié)安排略顯生硬。但總體來說,這并不影響這部小說的閱讀價值。
《北上》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小說。它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物形象,還通過大運河這一特殊的文化符號,展現(xiàn)了近現(xiàn)代中國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精神。雖然有些情節(jié)安排略顯生硬,但總體來說,這并不影響這部小說的閱讀價值。
《北上》讀后感2
《北上》是第十屆茅盾文學(xué)獎的獲獎作品之一,作者是徐則臣。
最初看到書名的時候,我以為這不是一本歷史文學(xué)著作就是一本紀(jì)實文學(xué)著作,或許會講講一個人由南至北的見聞和經(jīng)歷,以此來凸顯中華民族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本書的主干是京杭大運河——在我看來,它的主人公其實也是大運河。書中存在的所有人和事都是圍繞著大運河展開的。
這就像師陀的《果園城記》一樣,一切的事情都發(fā)生在“果園城”,而《北上》一切的事情都發(fā)生在京杭大運河。
說起京杭大運河,誰都不由感慨,這真的是一個古老沉靜又力量十足的名字,在華夏兒女的文化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神州大地,河水湯湯,人們最初都逐水而生,而勞動者依靠智慧,造就了中國新的動脈——京杭大運河,實現(xiàn)了水順人便,養(yǎng)育了無數(shù)的勞動者。
在20xx年,歷經(jīng)重重波折,大運河終于成功申遺,這也是徐則臣寫下這本小說的契機。從意大利到中國,從陸地到水上。整本書由個人深入到時代與社會,隨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從杭州走上北京,描繪出了運河沿岸煙火氣十足的鄉(xiāng)土中國生活。圍繞大運河展開的一系列故事,是幾個家族近百年的歷史,故事之間相互的牽扯和一種近乎命運的偶然將鋪展于讀者眼前。
讀完這本小說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人都在“尋根”,但他們尋的根不只是“家鄉(xiāng)”這個根,他們尋的更是大運河這條根。
首先從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安排進行分析!侗鄙稀返恼w結(jié)構(gòu)屬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穿插:《北上(一)》《北上(二)》講的是意大利人小波羅1901年來到中國沿運河尋找他的弟弟;《沉默者說》則是站在小波羅的弟弟馬福德的角度去講述他被征兵加入了聯(lián)軍來到中國,并在中國一直生活下去的事;《鸕鶿與羅盤》、《大河潭》、《小博物館之歌》、《在門外等你》分別講述陪小波羅北上邵常來、謝平遙、孫過程、周義彥,以及小波羅的弟弟馬福德等人的后代的故事。
從他們的祖先,也就是最早陪著小波羅北上的那一批人開始,所有人的命運都已經(jīng)和大運河牢牢地捆在了一起——似乎大運河已經(jīng)不僅僅只是一條橫亙在中華大地的河流,更是在他們的內(nèi)心時刻奔騰的信念。
就像邵秉義對自己的兒子說的那樣:“跑船不跑船,咱們家都是船民!
在小說中,小波羅死后,他的東西也因著他的離世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并落地生根,最終在時間的滋養(yǎng)之下逐漸發(fā)芽成長。小說涉及了幾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空間跨度大,視角與時空在不斷跳轉(zhuǎn)變化,但結(jié)構(gòu)卻是依舊整齊清晰的。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逐步推進,小波羅當(dāng)時贈出去的所有物品都再次出現(xiàn)并被逐一解釋——甚至于他那根在受到河盜襲擊那晚丟失的手杖。
再說一說這本書的歷史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它所使用的“反歷史描寫”。這種寫法即是與人們對某段歷史的`傳統(tǒng)認(rèn)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對立,使用這種寫法的比較有名的著作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上》也是一樣的:它告訴了我們八國聯(lián)軍里的士兵并不一定都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壞人,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喜愛中國,渴望和平交流發(fā)展!鞍藝(lián)軍”只是一個代名詞,構(gòu)成它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想與理想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本書會帶給讀者以最深刻的感受,也就是那冥冥之中的緣分,甚至可以稱之為近乎命運的偶然。他們的先祖陪伴著來到中國尋親的意大利人小波羅一起北上,他們一起經(jīng)歷了許多事情后,逐漸消除隔閡,在小波羅死后每個人帶著小波羅給的禮物安家立業(yè)。
而幾十年后,他們的后代又神奇地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聚在一起重新認(rèn)識,但他們的后代并不知道自己的祖輩經(jīng)歷了怎樣的故事,也不知道自己的祖輩怎樣互相陪伴著在那樣的亂世從南走到了北。
仔細(xì)想想還是會覺得挺遺憾的,過往的人那樣傳奇動人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已不再有人記得,就連他們的后代也不曾窺見那冰山一角的真容。他們的故事逐漸地湮滅在時間長河之中,如同大運河,慢慢沉寂下來。
就像周海闊說的:“想想人類也真是可悲,不過百年,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在這樣的緣分背后卻有著中國傳統(tǒng)的宿命論的觀點。例如,最初是謝平遙搭救了孫過程,但百年后,卻是孫宴臨救贖了謝望和的靈魂與生活;蛟S作者本身就希望能通過這樣濃重的宿命論在一定程度上來反映大運河深厚的歷史文化吧。也可能是想表達:即使祖輩的故事無人知曉、即使大運河已經(jīng)沉寂,但它早已融入我們的骨血,我們?nèi)耘f會坦蕩奔揚,隨它善良成長吧。
這本小說或許并沒有完完全全地表現(xiàn)出大運河千百年來流動的靈魂和氣勢,故事線總體有些平淡,愛情線也略顯俗套和突兀。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略顯不足的故事,才造就了《北上》獨特的煙火氣息,如果只單純寫大運河的歷史感反而會少了一些真實而觸動人心的東西。
人和運河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以前是這樣,現(xiàn)在仍是如此。中國文明以農(nóng)耕文明為主,早期農(nóng)耕文明產(chǎn)生于大河流域的定理注定我們對大江大河的深厚感情,對于我們而言,河流早已不僅僅是一些地理要素,更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一部分。
就像葛亮在《北鳶》里寫的:“再卑賤的骨頭里,也流著江河!
【《北上》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后感:活法讀后感06-07
讀后感 將心比心讀后感06-07
讀后感面人的讀后感06-07
讀后感論語讀后感之06-07
讀后感集結(jié)號 讀后感06-07
讀后感觸摸春天 讀后感06-07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讀后感06-07
《簡愛》讀后感_《簡愛》讀后感范文06-07
童年讀后感600字讀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