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3 16:44: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變化,面對身邊這樣那樣的變化,孩子們會昂起他們的小腦袋好奇的向大人們詢問著。針對五、六歲兒童好奇、好問、好學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科學綜合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眼、耳、口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變化,親身體驗、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變化。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周圍生活中的變化,發(fā)展幼兒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養(yǎng)成細心觀察,積極動腦,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的紙扇(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酚酞溶液;

  2、面粉、水、盤子、雞蛋、鹽等;

  3、顏料、玻璃瓶、各種紙、剪刀;

  4、醋、糖、飲料粉、小碗、勺子等;

  5、氣球、打氣筒、橡皮泥、陀螺、風車等;

  活動過程:

  一、游戲“身體變變變”。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的游戲“身體變變變”,老師說出一樣東西,你們馬上跟你旁邊的伙伴用身體動作把它來表現出來,好嗎?(如傘、彩虹等。)

  二、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感受變化。

  1、魔術“會變色的扇子”。(紙扇是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的)

  看,這是什么?(扇子)

  這把扇子是什么顏色的? (白色)

  我們來變個魔術,看看扇子能不能變成紅色?呀,扇子變成什么顏色了?(紅色)

  2、出示一盤面粉,提問幼兒:老師現在要加上一些水,加上后有什么變化?(變成面團)

  我們可以怎樣讓面團變得和現在不一樣?(捏、搓,教師示范將面團做成一個蛋糕。)

  面團還能變成什么?(面條、包子、饅頭、餃子、花卷等)

  3、講解變化。(只要與原來不一樣就是變化,包括顏色、形狀、大小等等,我們要讓它們發(fā)生變化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

  三、同伴之間交流討論。

  “小朋友,你發(fā)現過一些東西的變化嗎?把你發(fā)現的變化告訴你旁邊的好朋友聽。(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現在,請你把你知道的變化告訴給小朋友聽,我們都很想知道�!�

  四、幼兒嘗試各種變化。

  1、“請小朋友來想辦法,把一些東西變得和原來不一樣�!�

  2、教師講解活動的方法和要求。

  3、幼兒分組嘗試了解各種變化。

 �。�1)紙的變化:各種紙、剪刀。

  幼兒通過撕、剪、卷、粘貼等方式讓紙發(fā)生變化。

 �。�2)水的變化:小碗、勺子、糖、飲料粉、醋。

  幼兒嘗試加入不同的東西,水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3)顏色的變化:紅、黃、藍色的水三杯、玻璃瓶。幼兒嘗試將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4)蛋的變化:加入鹽后,沉在水底的蛋會浮起來。

  (5)形狀大小的變化:提供氣球、氣筒、橡皮泥等,嘗試讓他們發(fā)生變化。

 �。�6)速度的變化:提供陀螺、風車等材料讓幼兒感知速度的變化。

  五、幼兒相互交流發(fā)現的各種變化。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觀看哈哈鏡,感受變化,體驗樂趣。

  2、將以上的各類材料放在活動區(qū)中,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探索、交流,體驗各種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種子生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種子的形狀與特征。

  2.樂于發(fā)現,會比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稻子、蘋果、向日葵、花生等圖片;各種種子的ppt。

  經驗準備: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植物王國派人給我們送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種子大聚會”,你們想不想參加?不過他們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答出來才能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記錄表猜想有沒有種子。

  師:國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種子的圖片,他想讓我們猜猜,這些植物和果實有沒有種子,有的話在后面打√,沒有就打×。并且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他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種子畫在前面的圖上。(發(fā)記錄表)

  選幾張記錄表來點評,但不作判斷

  師: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猜想認真的記下來了,那你們的猜想正確嗎?現在我們跟著圖片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確。

  三、探索“種子在哪里”。

  1 . 向日葵。

  師:了解向日葵的種子

  師:向日葵的種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們知道還有那些種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說完看ppt

  2 . 探索蘋果的種子。

 �。c擊蘋果)看這是什么?它的種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開蘋果了解:請幼兒上來找一找。

  師:原來蘋果的種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兒說完看ppt

  3.花生的種子。

  師:花生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些植物的種子呀?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

  師小結:我們發(fā)現許多植物都有種子,它們生長的部位也不一樣,有的`長在果肉里,有的長在花心里,有的是在殼子里。

  4 . 香蕉的種子。

  師:香蕉有種子嗎?他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5 . 比較植物的種子。

  師:我們小朋友前段時間,帶來了好多的種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請小朋友們去看看,想想他們都是誰的種子,他們長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比較各種種子的特征)。

  教師小結:每種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四、種子連線。

  師:這里還有一些種子,請小朋友們來連連線。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師:今天我們認識的種子他們都藏在果肉里,果殼里還有花心里。其實在植物世界里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子,你們想不想知道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還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帶等。

  活動延伸: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呢?(鼓勵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查資料,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表達時間。

  2、通過比較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作息時間,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時間對比表》。

  活動過程:

  1、看懂圖意:

 �。�1)、教師解釋圖意:“畫面上的.兩張圖,分別表示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請你先將兩邊的鐘點數填好,然后比較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兒練習,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

  2、討論交流:

  (1)、集體驗證填寫的時間是否正確。

 �。�2)、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體找出時間差異最大的方面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fā)現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⑴教師演示玩具,請幼兒觀察現象。

 �、平榻B玩具的構造。

  ①教師:這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②示范彈簧的制作方法。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庞變簢L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朴變和嬉煌孀约褐谱鞯耐婢�。

 �、墙涣髦谱鹘涷灐�

  教師:①你是怎樣做旋轉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趲熒餐〗Y。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疟纫槐龋赫l的.小球轉得快?

 �、葡胍幌耄簽槭裁床是蜣D的快慢不一樣呢?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⑶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挪乱徊拢翰桓淖儚椈傻拇旨毮懿荒茏尣是蜣D得快些?

 �、朴變簢L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切〗Y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guī)格,利于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huán),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huán),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套,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圖形王國里,國王為圖形娃娃們造了二幢小洋房。圖形娃娃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圖形娃娃。

  教師電腦演示,幼兒講述。

  出示漢字:圓形 長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角形

  2、 師:只有二幢房,這么多圖形娃娃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圖形娃娃滿意呢?國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 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圖形娃娃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分。

  出示漢字:大小 顏色 形狀

  5、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按大小特征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圖形娃娃們住在一起后很開心,可是過了一些時候,覺得不舒服。它們請國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國王為每一幢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的圖形娃娃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按顏色分特征分)

  出示漢字:紅 黃 藍 綠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到了一個新的本領,就是“二次分類”。

  出示漢字:二次分類

  三、自主活動:

  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進行二次分類練習。

  幼兒操作后自由交流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怎么除水垢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

  2、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1、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

  2、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

  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3、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 過水垢?

  4、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教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

  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

  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二、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1、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2、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3、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4、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5、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6、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三、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9

大班科學教案03-14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2-15

大班科學教案《雞蛋》03-29

大班科學教案(實用)07-22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秀]07-22

大班科學教案[實用]07-22

大班科學教案[薦]07-21

(通用)大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變化,面對身邊這樣那樣的變化,孩子們會昂起他們的小腦袋好奇的向大人們詢問著。針對五、六歲兒童好奇、好問、好學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科學綜合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眼、耳、口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變化,親身體驗、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變化。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周圍生活中的變化,發(fā)展幼兒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養(yǎng)成細心觀察,積極動腦,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的紙扇(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酚酞溶液;

  2、面粉、水、盤子、雞蛋、鹽等;

  3、顏料、玻璃瓶、各種紙、剪刀;

  4、醋、糖、飲料粉、小碗、勺子等;

  5、氣球、打氣筒、橡皮泥、陀螺、風車等;

  活動過程:

  一、游戲“身體變變變”。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的游戲“身體變變變”,老師說出一樣東西,你們馬上跟你旁邊的伙伴用身體動作把它來表現出來,好嗎?(如傘、彩虹等。)

  二、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感受變化。

  1、魔術“會變色的扇子”。(紙扇是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的)

  看,這是什么?(扇子)

  這把扇子是什么顏色的? (白色)

  我們來變個魔術,看看扇子能不能變成紅色?呀,扇子變成什么顏色了?(紅色)

  2、出示一盤面粉,提問幼兒:老師現在要加上一些水,加上后有什么變化?(變成面團)

  我們可以怎樣讓面團變得和現在不一樣?(捏、搓,教師示范將面團做成一個蛋糕。)

  面團還能變成什么?(面條、包子、饅頭、餃子、花卷等)

  3、講解變化。(只要與原來不一樣就是變化,包括顏色、形狀、大小等等,我們要讓它們發(fā)生變化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

  三、同伴之間交流討論。

  “小朋友,你發(fā)現過一些東西的變化嗎?把你發(fā)現的變化告訴你旁邊的好朋友聽。(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現在,請你把你知道的變化告訴給小朋友聽,我們都很想知道�!�

  四、幼兒嘗試各種變化。

  1、“請小朋友來想辦法,把一些東西變得和原來不一樣�!�

  2、教師講解活動的方法和要求。

  3、幼兒分組嘗試了解各種變化。

 �。�1)紙的變化:各種紙、剪刀。

  幼兒通過撕、剪、卷、粘貼等方式讓紙發(fā)生變化。

 �。�2)水的變化:小碗、勺子、糖、飲料粉、醋。

  幼兒嘗試加入不同的東西,水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3)顏色的變化:紅、黃、藍色的水三杯、玻璃瓶。幼兒嘗試將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4)蛋的變化:加入鹽后,沉在水底的蛋會浮起來。

  (5)形狀大小的變化:提供氣球、氣筒、橡皮泥等,嘗試讓他們發(fā)生變化。

 �。�6)速度的變化:提供陀螺、風車等材料讓幼兒感知速度的變化。

  五、幼兒相互交流發(fā)現的各種變化。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觀看哈哈鏡,感受變化,體驗樂趣。

  2、將以上的各類材料放在活動區(qū)中,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探索、交流,體驗各種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種子生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種子的形狀與特征。

  2.樂于發(fā)現,會比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稻子、蘋果、向日葵、花生等圖片;各種種子的ppt。

  經驗準備: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植物王國派人給我們送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種子大聚會”,你們想不想參加?不過他們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答出來才能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記錄表猜想有沒有種子。

  師:國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種子的圖片,他想讓我們猜猜,這些植物和果實有沒有種子,有的話在后面打√,沒有就打×。并且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他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種子畫在前面的圖上。(發(fā)記錄表)

  選幾張記錄表來點評,但不作判斷

  師: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猜想認真的記下來了,那你們的猜想正確嗎?現在我們跟著圖片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確。

  三、探索“種子在哪里”。

  1 . 向日葵。

  師:了解向日葵的種子

  師:向日葵的種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們知道還有那些種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說完看ppt

  2 . 探索蘋果的種子。

 �。c擊蘋果)看這是什么?它的種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開蘋果了解:請幼兒上來找一找。

  師:原來蘋果的種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兒說完看ppt

  3.花生的種子。

  師:花生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些植物的種子呀?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

  師小結:我們發(fā)現許多植物都有種子,它們生長的部位也不一樣,有的`長在果肉里,有的長在花心里,有的是在殼子里。

  4 . 香蕉的種子。

  師:香蕉有種子嗎?他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5 . 比較植物的種子。

  師:我們小朋友前段時間,帶來了好多的種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請小朋友們去看看,想想他們都是誰的種子,他們長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比較各種種子的特征)。

  教師小結:每種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四、種子連線。

  師:這里還有一些種子,請小朋友們來連連線。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師:今天我們認識的種子他們都藏在果肉里,果殼里還有花心里。其實在植物世界里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子,你們想不想知道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還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帶等。

  活動延伸: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呢?(鼓勵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查資料,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表達時間。

  2、通過比較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作息時間,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時間對比表》。

  活動過程:

  1、看懂圖意:

 �。�1)、教師解釋圖意:“畫面上的.兩張圖,分別表示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請你先將兩邊的鐘點數填好,然后比較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兒練習,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

  2、討論交流:

  (1)、集體驗證填寫的時間是否正確。

 �。�2)、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體找出時間差異最大的方面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fā)現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⑴教師演示玩具,請幼兒觀察現象。

 �、平榻B玩具的構造。

  ①教師:這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②示范彈簧的制作方法。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庞變簢L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朴變和嬉煌孀约褐谱鞯耐婢�。

 �、墙涣髦谱鹘涷灐�

  教師:①你是怎樣做旋轉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趲熒餐〗Y。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疟纫槐龋赫l的.小球轉得快?

 �、葡胍幌耄簽槭裁床是蜣D的快慢不一樣呢?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⑶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挪乱徊拢翰桓淖儚椈傻拇旨毮懿荒茏尣是蜣D得快些?

 �、朴變簢L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切〗Y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guī)格,利于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huán),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huán),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套,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圖形王國里,國王為圖形娃娃們造了二幢小洋房。圖形娃娃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圖形娃娃。

  教師電腦演示,幼兒講述。

  出示漢字:圓形 長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角形

  2、 師:只有二幢房,這么多圖形娃娃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圖形娃娃滿意呢?國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 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圖形娃娃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分。

  出示漢字:大小 顏色 形狀

  5、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按大小特征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圖形娃娃們住在一起后很開心,可是過了一些時候,覺得不舒服。它們請國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國王為每一幢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的圖形娃娃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按顏色分特征分)

  出示漢字:紅 黃 藍 綠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到了一個新的本領,就是“二次分類”。

  出示漢字:二次分類

  三、自主活動:

  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進行二次分類練習。

  幼兒操作后自由交流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怎么除水垢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

  2、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1、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

  2、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

  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3、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 過水垢?

  4、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教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

  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

  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二、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1、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2、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3、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4、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5、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6、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三、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