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反思(通用1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城教學反思 篇1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作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在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時,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我利用板畫把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畫里出來,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等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xiàn)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長城教學反思 篇2
這是我的一堂校內公開課。上完這課,我的感觸很深。
1、 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反思:
在《長城與運河》第二教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是這樣安排的:1謎語激趣,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本意是增加點學習的興趣,試上時感覺比較好,但在我班的教學中簡直顯得多此一舉:幾個學生都說不出“長龍”“銀河”指什么。課后細細一想,我班的學生性格比較內斂,有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已經(jīng)夠他們緊張的了,再讓他們進行大膽猜測,他們自然不敢舉手了。我忽視了學生這一個性各異的主體,“開局”的.不利自然難免了。2、朗讀感悟,進入詩境。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教師范讀、課件展示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課件出示了長城、運河的圖片,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3、品味語言,遷移內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欣賞錄象,激發(fā)其情感,讓男女生配音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如果在第一課時多訓練一下學生的朗讀,我想本環(huán)節(jié)的效果會好一些;其次是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詩歌的仿寫練習。雖然學生說出了一些我國的古今奇跡,但范圍不廣。如果多為本課做一些鋪墊,讓學生在課余多搜集些資料,相信他們的詩作會更加異彩紛呈,對祖國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會更加強烈;4、趣味作業(yè),拓展實踐:本環(huán)節(jié)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業(yè),旨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個性化綜合學習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作業(yè)我看了一遍,作詩、畫畫的比較多,搜集、設計的極個別。我想,如果我能做一個綜合性的網(wǎng)頁,提供給學生的學習空間會更大些,學生的收益也會更大吧。
2、 對一些教學情況的反思:
雖然新課程標準已學習了很久,新課程理念也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但很慚愧地說一句:這堂課我最大的失敗就在新課程理念的把握、實踐上。這一課學生朗讀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當時心中所想的是,我已進行朗讀指導了,再個別指導的話,浪費我的時間,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會受影響,甚至完不成。我忽視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犯了以往公開課的一些通病,成了一個蹩腳的導演。也因為趕時間,由此也帶來了更多的失。罕热缃虒W點評的語言不疼不癢,含糊而過,帶來了我的語言枯燥、沒有激情。以后我會更多地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評價方式的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長城教學反思 篇3
《長城》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二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yè)。整節(jié)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fā),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fā)言時,有極個別學生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yǎng)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我讓學生看圖對照課文的描寫說出自己的感受,而這節(jié)課欠缺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jié)。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老師備課要對大綱、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么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shù),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規(guī)范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與學生有聯(lián)系的共鳴點,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老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jù)、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
長城教學反思 篇4
這節(jié)課中,我參考廈門市英才小學許勇順老師的教學設計,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獨特的解讀,教學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氣魄雄偉的長城、智慧的長城、血汗的長城、民族的長城、世界的長城、長城引起的思考,環(huán)環(huán)相扣。
緊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個重點句開展教學。長城奇就奇在它的氣魄雄偉,它修筑在技術條件不發(fā)達的古代,凝聚了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皻馄切蹅ァ焙芎美斫猓彝ㄟ^讓學生讀文、看短片、談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長城的雄偉氣魄!把埂睆奈闹械牡谌我部梢院芸祗w會出來;關鍵是“智慧”該怎樣讓學生體會呢?我先讓學生復習長城的結構,然后邊讀、邊看圖、邊思考:你覺得長城的這些設計妙在何處?這樣讀、看、思結合很快使學生從長城的設計中品味到了其中的智慧;但是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又出示小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了烽火臺、選址、方法中的智慧,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個環(huán)節(jié)把課文與拓展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外延,也使“智慧”變得更加直觀可感。
努力使語文課有深度、有內涵、拓展語文課堂的外延。比如教師出示了各國領導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努力告訴學生一個“完整”“真實”的長城,因為長城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有驕傲,不僅僅有自豪,它更是一部血淚史。因此,長城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我簡明介紹了明朝滅亡的原因,引起學生探究長城的欲望,在學生心中埋下了向往未來學習的種子,一顆思考該如何保家衛(wèi)國、富國強民的.種子。相信這顆種子一定會在學生未來學習、生活中悄萌芽并開會結果。
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學第三節(jié)時,老師讓學生默讀課文圈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詞句,在旁邊寫下感受。課堂上始終書聲瑯瑯。我把指導朗讀放在第三段,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讀出來?梢钥吹綄W生的朗讀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提高,最后幾個同學的朗讀聲情并茂非常感人。同時我創(chuàng)設情景,多次引讀文章的最后一段,自豪、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落實讀說寫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想,讀中說,為“寫”奠定了基礎。如想象說話的訓練,設計有梯度。
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我的教育機智還需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在想象說話時,大都選擇第一個,如果當時能夠巧妙地提示學生,大家會選擇后兩個說話題目,說的質量會更高。
長城教學反思 篇5
當我和同學們朗誦起《長城和運河》的時候,作為教師———中華民族的兒女,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跡,綿長秀麗的京杭大運河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交通運輸歷史的輝煌。聽著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許我的這種體會觸動了在座的學生的心,他們的臉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這首詩的朗誦,學生一定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水平。
帶著激情品位文字,帶著激情體會詩意,教學的目的完成的的確較為順利,一看,離下課還有短短的兩分鐘。那就再來豐富一下孩子的閱歷,了解一下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吧!
于是,我順勢誘導:同學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勞,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們不但筑起了雄偉的萬里長城,還開挖了浩大的'大運河工程,你們還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工程?”剛脫口。我就暗自思忖:問題可能有點難度,學生會不會回答不出來
誰知道,一只只高高舉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來的回答更讓我瞠目結舌。什么故宮、圓明園、墩煌莫高窟……有關的典型例子應有盡有,個別同學還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國古代建筑和“東方明珠”、“潤揚大橋”等中國的現(xiàn)代建筑也搬進了今天的課堂。我本想簡單否定,但轉念一想,這不是個拓展課外知識的極佳時機嗎?接著,我就耐給學生講明了各類建筑的區(qū)別,并又補充介紹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馬俑”等諸多中華民族歷史建筑奇跡,學生們一個個聽得嘖嘖稱贊……
雖然最終稍微有點拖了課堂,可與原先的設計比起來,我對這個意外的結束設計感覺更滿意。
長城教學反思 篇6
《長城和運河》作為本冊書的開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極力頌揚了長城、運河的雄偉壯麗,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v觀蘇教版的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冊書的第一篇課文都是一首現(xiàn)代詩,我認為現(xiàn)代詩的課文,應該通過誦讀理解詩歌蘊含的感情,再通過仿寫掌握詩歌的形式,進而拓展延伸寫法。所以在教學《長城和運河》時,我主要采取了這樣的形式:
一、多種形式誦讀,體會感情
在學生們自由讀完課文之后,再請幾名代表來讀課文,學生們選出了陳浩然和吳夢琪,他們兩個都是班級里平時讀書最有特色的。這兩個學生感情充沛地讀完課文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能體會文中對長城和運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來,我請學生們比較這兩部分文字的異同之處。孩子們發(fā)現(xiàn)每小節(jié)的頭尾相同,我告訴孩子這就是現(xiàn)在詩歌的特點,文字往往是一詠三嘆。對于詩歌中不同的部分,我們師生對比讀。學生們人多,讀長城部分,我讀運河部分,在讀中學生們明白了異中有同。這樣幾番讀來,孩子們不僅把課文讀通讀暢,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初步感受了長城的雄偉壯麗和運河的柔美動人,同時也體驗到了詩歌的整齊的節(jié)奏和韻律。讀過,我通過學生前言搜集到的長城、運河的資料,激發(fā)他們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fā)學生自身做為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再激情澎湃地朗讀了,詩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發(fā)現(xiàn)寫作特點,遷移寫作
《長城和運河》這首小詩,共分為兩小節(jié)。每小節(jié)的第1、2,兩句“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和7、8兩句“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課堂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歌這一重復的特點。另外,每小節(jié)在寫法上還都有共同的特點: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比如寫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寫運河“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對比這兩個用在詩歌中的比喻句,同樣是字數(shù)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詩歌的這些寫作特點,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和
課后的練習,我讓讓學生也來模仿這種形式,自己寫一寫小詩歌。課堂上學生們還真寫出了不少的好句子,這樣對句式分析再遷移仿寫,學生自然而然就把這篇詩歌背誦了,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現(xiàn)代詩歌看似淺顯易懂,如果匆匆?guī)н^,只是讓學生背誦,那蘊藏在詩歌里的感情學生便不易理解,反復誦讀再加上遷移仿寫,學生對詩歌的形式和感情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長城教學反思 篇7
在以往的歷史課中,我都是讓學生看書、思考——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做作業(yè)。這個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膩了。在講16課《血肉筑長城》中,我改變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課的安排。本課有三個知識點,我就讓三個同學準備。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從三個組中準備選一人上臺講解。
過十分鐘左右,我讓先前準備的三個同學上臺。第一個是周敏,她講“三大戰(zhàn)役”: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zhàn)役和百團大戰(zhàn),在講平型關大捷時,講了1937年八路軍115師指揮,殲敵一千多人,講得仔細、透徹,還叫學生做筆記。第二個同學是王永松,他講“中共七大”,從時間、地點、內容、作用方面進行分析,學生也聽得明白、清晰、條理清楚。第三個同學是周佳容,她從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來講最后一個知識點。在原因方面,還分析了抗戰(zhàn)勝利的客觀原因(美、蘇支持),主觀原因是中國人民大反攻。條理清楚,知識性很強,邏輯性也強,最后還小結抗戰(zhàn)的正義性,強調和平的重要,把知識點進行引申、遷移、豐富學生的頭腦,拓展知識面。
由于是學生講給學生聽,同學們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聽和做筆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充當“導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視、指導、點拔每小組需要質疑的地方。教得也輕松,我覺得這樣才真正體現(xiàn)課改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只向學生傳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學生才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變?yōu)樽约侯^腦中的知識。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小老師”多起來,教師會輕松、愉快很多。寓教于樂,知識性與靈活性結合,讓學生走上講臺,改變一下角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會走進一片新天地,成績也會大大提高。
長城教學反思 篇8
《長城》是一篇知識性的寫景文章,它的教學重點在認識長城的雄偉,感受長城的偉大,激發(fā)民族的驕傲,激發(fā)對古代勞動人民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贊美。文中蘊涵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贊嘆,如果單單靠老師講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會很深刻。因此,朗讀感悟對此篇課文的閱讀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我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
。、集體朗讀,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同桌朗讀,交流討論自學提示。
3、個別朗讀,學生評價,再點名朗讀。
4、對文章的重點句,中心句加強朗讀。
由于學生年齡閱歷造成的理解力,知識面的深度與廣度,及文本本身與現(xiàn)實在時空上距離,要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就更難了。通過課堂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觀察,聯(lián)想,贊美是教學的主線。教師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課文,同時也適時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穿了學生對全文的理解,如:觀察的對象是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圖;聯(lián)想的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贊美的是工程的雄偉和奇跡。從全班同學躍躍欲試的發(fā)言中,我們看到了,聽見了,學文后學生為祖國,為長城自豪的情感和要好好學習,自己也要創(chuàng)造奇跡的思想。
我在教學時是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即緊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和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在文中找批注,再回到全班交流。學生每談到一處,都回到這兩句話讓學生再讀一讀,談一談新的感受和體會,不斷加深情感體驗,使學生口里讀出感情,眼前浮出畫面,心中悟出情感,并且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情感。這種教學思路,應當引導體會長城“在世界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而要體會到這一點,首先應使學生感受到長城“長”而“高大堅固”,接著要讓學生感受到當年修筑長城時,在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在第二自然段中描述得非常具體,而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認識祖國的“世界歷史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應當充分讓學生理解它的“長”與“高大堅固”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再介紹長城,再充分閱讀,充分理解它的特點的情況下再去體會“奇跡”“血汗和智慧”就水到渠成了。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離學生也許太久遠,學生對時代的產(chǎn)物并不是體會很深,我認為有些句子老師需范讀。
長城教學反思 篇9
在執(zhí)教這節(jié)綜合性學習活動課中,我只是一個嘗試的過程。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 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為落實這一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把“綜合性學習”作為一條獨立的線索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但匯報課中卻很少有人匯報這樣的課型。
這是長春版教材第七冊第六板塊后設有一個節(jié)綜合性學習活動,內容為親近長城。主要是考查學生搜集材料,并做以分類、整理匯報的過程。
初選這節(jié)課時,我有很多困惑,這樣的課到底怎么上?它與班隊活動、主題班會有什么區(qū)別?如果真的上成隊會的形式是不是給人感覺太做秀了,又或者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講講、演演、唱唱,效果未必太好教師又不容易把握。但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快樂始終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啊!
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們搜集到的關于長城的材料很多,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但由于初升四年級,分類、整理的能力不強,因此在匯報成果的時候,盡管我強調要有選擇性的介紹,但孩子們也還是大篇幅展示。因此我不得不打斷他們就進行總結。這樣前面匯報的小組用的.時間長,就至使有的小組失去了展示的機會,使之本堂課的活動面不大。
最后一小組的關于長城近期新聞中保護長城環(huán)境是本課的一個亮點,綠色環(huán)保工作當然可以及時湊效的隨堂滲透。
結尾的總結及音樂鼓舞了孩子們身為一個中國人的勢氣,使整節(jié)課的感情線索得以升華……
長城教學反思 篇10
《長城》這篇課文,是新課標四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十七課,課文一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二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三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lián)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yè),整節(jié)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fā)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yǎng)的地方。
長城教學反思 篇11
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jīng)典。引導學生從經(jīng)典閱讀入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驟降,甚至還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況。故,如何有效地發(fā)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得不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根據(jù)杜威的“以生為本”理念,我們知道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備課時,我們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也要備學生,堅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jù)單元訓練目標和本文寫作特點,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學生的觀察和思維發(fā)展方式可概括為: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里,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一、課前重積累
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本,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講,教師的第一種專業(yè)智慧就是“課程智慧”。而“課程智慧”體現(xiàn)在“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上。本課的學習,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對時間、歷史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這篇課文教學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長城”在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采訪,上網(wǎng)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文本內容。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工具書的作用,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種方式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本的興趣。
二、課中重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尤其是對于歷史性文本,由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難有效地投入到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親切的教態(tài),嚴謹?shù)慕虒W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成為我教學的突破口,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讓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說說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同學重量,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無怪,整堂課上我們時時欣賞到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的動人姿態(tài)。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而孩子們的“情”一旦激發(fā),他們口中的答案必將是一個個預想不到的驚喜!凹で椤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三、課后重實踐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為了實現(xiàn)實踐的有效性,我就針對我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課外實踐題:請學生們去收集“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的有關書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孩子們定會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wǎng)上搜集資料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我并不做統(tǒng)一要求,而重在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吸引力。
當然這節(jié)課中也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對于課堂的生成性反應處理的不夠及時,評價方式?jīng)]有做到多元化等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加強自我反思,使自己的課逐漸的飽滿!白鲎詈玫淖约骸笔俏乙恢倍己芟矚g的一句話,我也希望在這句話的鞭策下,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水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長城教學反思 篇12
《長城》是一篇篇幅較短的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介紹了長城長、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等特點,歌頌了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課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并能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讓學生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在試教過一次后,我根據(jù)試教時學生的課堂反饋與對課文思想的感悟情況對教學過程重新進行了設計,以便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入進行感悟。
課始,出示一幅圖之后,我讓學生從“遠看”與“近看”兩個角度,圖文結合了解長城的特點。遠看長城,讓學生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里”等關鍵詞,并結合拓展資料,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墻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于軍事防御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lián)想與歌頌是重中之重。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并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提問: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說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筑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著我讓學生聯(lián)系前文解答疑問“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最后我利用領導人的題詞對長城的贊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升華。
本節(jié)課順利完成了教學內容,思路清晰,抓住教學重點,通過到位的朗讀指導,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情感。本節(jié)課有兩大亮點,一是板書設計,二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想象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讀著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不過,本節(jié)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急于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容進行補充,并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shù)據(jù)、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 篇13
四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較差,認識事物能力差,但是他們多數(shù)都到過八達嶺長城。對于長城的特點和它的高大堅固,比較容易體會。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很難理解。教學本課時,結合相關資料滲透情感等多種策略,啟發(fā)學生想象,圖文并茂,讓學生畫出長城的結構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品位“奇跡”,感受“艱辛”。
本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體會長城的“偉大和奇跡”。學生對長城并不陌生,在學生眼里,就是一座城墻,和曲阜的城墻沒什么兩樣,她的偉大之處卻沒有人理解。由于課前師生共同搜集閱讀了大量歷史文化知識、影視資料,有了直觀形象的手段,再加上確鑿的歷史依據(jù),學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本課的教學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課前師生共同搜集長城歷史背景、修筑艱辛和歷史地位等相關資料(視頻、圖片、文字),課堂交流,實現(xiàn)共享分配的方式,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認識長城這個“偉大的奇跡”提供了基礎,同時也使得教師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共同體中的參與者與幫助者。
長城教學反思 篇14
《長城和運河》是首詩歌,這首詩是寫作者駕駛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所看到的景象。詩歌有兩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寫的是看到萬里長城,像巨龍蜿蜒在群山之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第二節(jié)寫的是京杭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開通了運河,方便了水上航運。詩歌從整體上描繪了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特征,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學時,我主要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領悟文中角色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在新課的.導入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城和運河雄偉奇麗的景象,在強烈的視覺,聽覺的沖擊下,學生似乎來到了長城邊,運河旁,他們的情感也隨之調動了起來。作者的情感體驗迅速轉化成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們內心真情的表白,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這里通過觀看短片頭腦中對長城和運河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讀課題,便會讀出長城和運河的氣勢,由衷地抒發(fā)出贊美之情。
教學主要以讀為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引導讓學生誦讀,讓長城、運河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于是在我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反復讀四句重點句的場面。 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我要求學生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jié)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上驳氖菍W生對此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也能很快背誦課文了。
今天我上《長城和運河》,有不少學生課前都預習課文,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說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
收集了資料,所以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jīng)深深為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并沒有著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的能力。
【長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08-06
《長城》教學反思10-05
《長城》教學反思10-18
長城教學反思08-20
《長城贊》教學反思03-28
長城贊教學反思04-12
長城教學反思(15篇)04-07
長城教學反思15篇03-01
《長城》教學反思(15篇)02-19
鋼鐵長城教學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