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朋友在线观看,美国毛片免费看,337p日本在线,亚洲女人日B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

時間:2024-09-11 13:26:55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生活》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

  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課前準備:

  1、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

  2、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

  3、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學設計:

  表格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明確家庭的含義

  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學習表述方式

  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讓全班同學了解我的家人

  總結,進行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教育 介紹自己家里人

  看老師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

  小組介紹自己家人情況

  請同學到前邊介紹,其他同學看照片聽

  和老師共同總結本課的收獲 1、結合發(fā)言情況進行指導、總結

  2、結合照片進行介紹

  3、老師巡視指導

  4、老師指導并對說的好的同學給與表揚

  5、進行愛家人教育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

  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

  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

  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

  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

  板書:工作愛好習慣

 �。▽W生對老師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猜一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既了解了老師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師的家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介紹家人的方法。)

  (二)介紹自己的家人

  1、談話:你們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紹給同學們?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家人的情況介紹給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大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請她給介紹一下。

  2、小組介紹(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像聽故事一樣,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況;同時在語言表述上,互相指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組選舉一位介紹最好的同學到前邊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老師對介紹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能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介紹就已經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語言流暢的.進行介紹,這更是高水平的展現(xiàn)。教師適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獲得的將是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題目為我的一家人。一個題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紹我的家人對于小朋友來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孩子們都想讓別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展示給大家。所以,課堂教學氣氛很活躍。但對一年級同學來說有條理的講述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的講述起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另外,老師對學生語言表述的指導也很重要。上好這節(jié)課,不僅能達到品德與生活方面的訓練,也能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不同的親人有不同的稱呼方式。

  2、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進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重點: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每人準備一張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如全家旅游、過生日、爺爺教自己種花;火種別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條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錄像帶來。

  3、水彩筆

  老師準備:

  1、畫圖紙若干。

  2、老師準備一個家庭生活錄音故事

  教學設計:

  表格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學習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

  2、了解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稱呼

  3、講家庭故事 1、小組間互相說說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兒歌練習、補充內容后,小組搶答練習

  2、請老家在外地的同學說說地方稱呼。

  3、請同學講家庭故事。看同學帶來的錄像帶,把自己帶來的照片貼在書上,小組間講講照片或畫片后面的故事。 1、教師出示家庭成員表對同學的回答進行指導

  2、和大家一起學習,并進行小結

  3、聽同學講故事,看錄像,對講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的家人,誰還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還有哪些親人?(請一個三代人同住的同學來介紹)

  2、問:你們家有這么多人,你能說出家人之間的關系嗎?(自己家人的情況是學生最熟悉的,從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入手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新的學習內容,而且減少理解的難度。)

  3、揭示課題:我的一家人

  二、學習新課

  1、老師展示有長輩頭像的家庭成員表�?幢恚约盒÷曊f說家人之間如何稱呼,怎樣稱呼最有禮貌?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2、出示兒歌,大家回答�!盃敔斒前职值陌职郑棠淌前职值膵寢專牙咽菋寢尩膵寢�,姥爺是媽媽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進行搶答練習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補充練習“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媽媽的什么?……

  3、把學生提到的內容,合在一起,小組間進行搶答練習。通過小組間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熟悉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4、老師知道我們班許多同學老家都在外省市,誰能用老家話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稱呼家里的親人的?

  5、老師小結:不同地區(qū),又不同的稱呼方式,或同一個稱呼,發(fā)音卻不相同,所以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與自己習慣稱呼不同的同學。

  6、在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都會發(fā)生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人難忘的故事。誰愿意給大家講講你家的故事?請同學到前邊講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師播放班上某位同學帶來的家庭生活錄像帶,全班同學欣賞。

  8、放《可愛的家庭》歌曲,把自己準備的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貼在書上。

  9、在小組間講講自家的故事,同時放輕音樂

  三、小結:進行愛家庭教育。

  教學反思:

  本課以親親一家人為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熟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增進家人的親切感;通過講家人的故事,拉進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距離,使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本課在教學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樣教學。小組討論、小組搶答、地方稱呼、看家庭錄像、講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

  探究活動

  介紹自己的家人

  探究目的:

  進一步認識了解自己的家人,訓練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探究內容及形式;

  1、觀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

  2、同桌互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3、在活動課上介紹自己的家人。

  4、重點請外省的學生用老家的話介紹自己的家人,老師注意解釋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目標)

  1.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3、喜歡集體生活,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合作與參與中體驗快樂。

  學情分析:

  游戲是大家玩的,要學會與大家共同分享。并通過游戲來不斷完善游戲規(guī)則,交流游戲經驗,共享游戲快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式:活動化教學

  教學重點: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教學關鍵:喜歡集體生活,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合作與參與中體驗快樂。

  教學程序:(寫清課前準備、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介紹游戲

  大家都喜歡做游戲嗎?做過哪些游戲呢?那么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和我共同做一個游戲,這個游戲是我自己編的,叫做頭頂氣球游戲,你們愿意一起玩嗎?

  2.宣布規(guī)則

  3.游戲開始

  4.小記者采訪。

  5、同學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嗎?你愿意和誰一起玩呢?能告訴大家為什么嗎?

  二、各小組設計和編排游戲

  三、匯報自己編排的游戲

  1.介紹自編游戲

  2.做游戲

  3.修改游戲

  四、

  談一談你剛才和伙伴們玩游戲時的心情。

  先試玩游戲,再根據(jù)情況進行修改。

  家庭作業(yè):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自編的游戲。

  板書設計:

  好玩游戲自己編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為學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2、進而體會到老師的愛,知道從小就要尊敬老師。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2、活動中體會到老師的愛。

  教學過程:

  一、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活動一:認識老師

  1、觀察“說說我的老師”中的兩幅圖。圖中介紹了哪些老師,這些老師怎么樣。

  2、討論:說說看,給我們上課的是哪些老師?我喜歡……

  3、觀察:“老師,您真好”中的三幅圖,說說圖上的老師好在哪里。

  4、討論:你有這樣的老師嗎?說說看。

  活動二:采訪老師

  1、誰采訪了教過你的老師?起來說一說他們吧!

  生匯報、師補充孩子說到老師的資料如學歷、平時的工作表現(xiàn),展示老師取得的一些成績、證書,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對這些老師的了解。

  2、除了教過你的,你還認識、采訪了哪些老師?生匯報,師補充一些老師的簡單資料如照片等。

  3、他們沒教過你,你是怎樣認識這些老師的?

  4、你還想認識哪些老師?你想通過什么途徑認識他?(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介紹自己的老師給自己認識,到學校的園丁譜查看老師的信息,去辦公室采訪老師等)。

  二、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1、交流:“老師的一天”師:每當星期一來臨的時候,老師就開始了一周忙碌的生活,你知道老師每天都在做什么嗎?(讓學生邊看課本40頁插圖,邊回憶老師的一天。)

  2、出示自己一天的工作情況記錄。(每天幾節(jié)課,改多少作業(yè),處理多少事等。)

  3、討論:你覺得老師的工作怎樣,為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教師介紹其他老師、校長、教導主任等所承擔的工作,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工作盡管不同,但都很辛苦的`道理。

  活動三:觀察老師

  1、觀察畫面,說說老師為什么有白發(fā)了?學生明白老師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工作的內容很多。

  2、討論:說說自己的班主任每天是怎么工作的。你認為還有哪些老師的工作也很辛苦,為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即可談教自己課的老師,還可談其它的老師,甚至校長、教導主任等。

  活動四:學會愛老師

  1、開展“我為老師爭光彩”的活動。先討論:我們要怎樣做,老師才會笑得更開心呢?我們的老師這么愛我們,我們該怎么做呢?(不惹老師生氣、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唱首歌、畫幅畫……),并做一做送給老師的小禮物。

  2、觀察“和老師下棋”“玩,我是小老師”兩幅圖畫。說說你想和大朋友一起干什么?

  3、做游戲,說悄悄話。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同桌互相說,一人扮演老師,一人扮演同學,“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訴“老師”。

  三、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課下仔細觀察老師一天的工作,記錄下老師為我們做的工作。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儀表整潔在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保持手、臉、牙、頭發(fā)等身體各部位的整潔。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清潔手、臉、牙、頭發(fā)等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教學難點:教會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并在活動后及時整理自己,保持整潔。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

 �。ǎ保┱n前通知愿意為大家示范的孩子自帶洗漱用具,教師也可以略準備。

 �。ǎ玻⿲W生課前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保持清潔?

  2、教學器材:

 �。ǎ保┐艓А断词指琛�、《洗澡歌》、《清潔環(huán)境歌》、《刷牙歌》。

 �。ǎ玻┕獗P——VCD《花仙子》

  (3)圖片、獎品、掛圖(刷牙示意圖)

  3、教學課件:

 �。�1)牙防錦囊游戲——愛牙樂園

  (2)你想把“整潔兒童”花送給誰?

  (3)怎樣才能做個整潔的孩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1、播放VCD《花仙子》,請學生看一看,比一比,VCD里的兒童整潔嗎?自己整潔嗎?仔細觀察頭發(fā)、牙齒、臉、衣服、鞋等是否干凈整齊。學生看到VCD里整潔兒童的形象,健康、活潑、積極向上。再相互討論評價一下自己今天看起來整潔嗎?從哪兒看出整潔還是不整潔的?從而看出整潔要看頭發(fā)、牙齒、臉、衣服、鞋等是否整齊、干凈。有穿衣鏡的學校,可讓學生都去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更為實際,學生也更有興趣。

  2、怎樣保持整潔的外表呢?說一說、做一做,學生邊匯報邊演示,教師邊演示課件,再播放刷牙歌、洗手歌、洗澡歌!課件內容即教材45頁所示圖畫,要做個整潔的孩子,就要每天做到刷牙、洗臉、洗手、洗腳、衣著整潔。經常做到理發(fā)、洗澡、換衣服、洗頭等。

 �。�1)學生一邊隨著《刷牙歌》的歌詞要求作出刷牙的動作、技巧要領,一邊欣賞動聽的音樂。全體學生參與此活動。

 �。�2)學生一邊聽《洗手歌》的歌詞要求作出洗手的動作、技巧要領,一邊欣賞動聽的音樂。體驗洗手的快樂。全體學生參與此活動。請3名學生到前面帶領其他學生做。

 �。�3)播放《洗澡歌》,學生邊做動作邊唱歌!課堂是活躍動態(tài)的。同時學生學會洗澡的動作技巧。

  3、游戲:愛牙樂園,尋找健康的牙齒。播放課件。學生使用鼠標點擊“愛牙樂園”里的健康牙齒,及使牙齒健康的牙刷、牙膏、牙線、牙醫(yī)等圖案,圖案做“放大鏡”處理,點擊該處即放大,再點擊即復原。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保護牙齒需刷牙的道理。

  4、提問:游戲或運動后把自己的手弄臟了怎么辦呢?及時洗手,不讓細菌在手上過長時間的停留。隨時隨地保持清潔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也才能處處受歡迎。

  5、活動:出示課件:“你想把整潔兒童花送給誰?”學生用鼠標點擊課件(教材46-47頁圖片)中整潔的兒童,小紅花即飛過去,掛在他(她)們的胸前。而點擊不整潔的兒童,小紅花飛過去又飛回來,不能掛在他(她)們的胸前。意在告訴學生只有整潔的'兒童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6、教學生衛(wèi)生三部曲(播放磁帶《夢境大審判》——小胖)讓學生聽故事,提問:“衛(wèi)生三部曲是什么?”勸誡學生不要像故事中的小胖一樣。要學習整潔的孩子,做到“常常洗手、天天洗澡、處處打掃、洗手洗澡要用有除菌效果的香皂!”即“衛(wèi)生三部曲”。

  7、夸夸班里的整潔兒童!發(fā)獎章!音樂:“拉勾勾”。教師與學生交朋友�?偨Y:愛整潔的人是受歡迎的人!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喜歡和小伙伴交往,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

  2、嘗試處理在與伙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初步體會與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愛、公平,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教學重點:

  嘗試處理在與伙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難點:

  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課前準備:

  教師:授課教師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學生:小伙伴的資料或照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提問:放學后,節(jié)假日里你都和誰一起活動?(指名說一說)

  2、談話:在課外和你一起活動的小朋友我們把他們叫做小伙伴。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我們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板書:我和小伙伴

  二、說說小伙伴,體會和小伙伴交往的快樂

  1、教師投影出示像片講自己和朋友間的小故事。

  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們和小伙伴之間的故事吧。

  2、指名學生來講。(投影出示學生所帶照片和書中典型圖片)

  3、提問:如果沒有伙伴將會什么感覺?心情會怎樣?

  4、: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樂。朋友多快樂多。

  三、活動:該怎么辦?

  1、請一小組同學到講臺上選一樣教師提前準備好的一些小東西。(有學生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出現(xiàn)了幾名同學同時選擇一件東西。

  2、提問這一小組同學:大家說說該怎么辦?

  3、提問全體學生:說一說、那種方法合理?那種大家滿意?

  過渡:剛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后解決的比較滿意�,F(xiàn)在還有一名同學也遇到類似問題,大家?guī)退朕k法,看怎么解決那個問題。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件。學生討論。指名說一說。

  板書:大讓小輪流玩猜拳一起玩

  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組討論:該怎么辦?

  指名到講臺前表演一下。

  5、:許多同學想到將大的讓給別人。提到最多的詞也是謙讓。最后不管是吃大的還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興。這就是謙讓的結果�;ハ嘀t讓,想到別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樂。

  四、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

  1、討論:你們小組聽誰的?(投影出示插圖)

  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解決的?

  2、:在許多人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大家要商量解決。

  板書:商量解決

  五、犯了錯誤怎么辦?

  1、想一想:不認錯有什么不好?那個小朋友說的好?(投影出示插圖。)

  指名到前邊表演一下。

  板書:勇于認錯

  2、: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樂。如果在相處中遇到問題,一定要解決好。不論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論什么問題,不僅要想到自己還要想到別人。這樣,大家才能相處愉快。

  探究活動目的:

  通過誠實的.測驗考查學生的誠實品質,引導學生認識欺騙行為是有害的,也是必定會暴露的。

  探究步驟:

  1、教師在活動前舉行一次簡單的小測驗(可以是教學活動中安排的聽寫測驗或其它測驗)。教師閱卷評分但不在卷面上做任何記錄,閱卷情況另行記錄。

  2、活動開始,教師將試卷發(fā)還學生,公布正確答案,要求學生對照標準答案自行打分(教師可暫時離開現(xiàn)場)。

  3、學生自行打分后的卷子交給教師。教師核對原閱卷記錄,檢查學生是否有私自修改試卷的現(xiàn)象。

  4、教師,說明本次測驗的真正目的是考查同學們的誠實情況,隨即將考查的結果予以公布,表揚誠實的同學,闡明作假的危害,教育學生懂得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最終總是會暴露的。

  提示:

  1、本次活動的主題及內容事先不要泄漏。

  2、如果全班同學無一更改,對班集體給予高度,此次活動仍是有意義的。

  3、對更改試卷的學生不點名批評,也不個別談話,促使其在活動中自己形成正確的認識。

 �。ɑ顒樱╅_辯論會

  一、出示題目

  1、班里舉行智力比賽,許多同學得了獎,小東沒有得獎�;氐郊遥职謫査锚劻藳]有,他應該怎么說?

  2、小剛和小朋友一起在街心公園做游戲,他不小心碰倒了一棵新栽的小樹苗,居委會李奶奶問起這件事,并說碰倒小樹是要罰款的,小剛應該怎樣說?

  二、小組中交流討論。

  三、以小組為單位表演。

  四、全班交流:

  為什么要說實話?

  五、:

  說謊話害人害己,我們從小就要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6

  小學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xiàn)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欲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guī)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xiàn)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fā)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顒右贤�、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而現(xiàn)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fā)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tài)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xiàn)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 情感與態(tài)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 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單元各主題重點難點

  本冊共4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愛在我身邊》、《保護自己》、《我是中國人》、《我長大了》。

  第一單元《愛在我身邊》共 3 課,定位在“與大師交朋友”,試圖讓大師成為兒童成長歷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大師的童年,了解大師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師等一系列圍繞大師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

  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方面發(fā)展,并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xiàn)階段的成長和發(fā)展中來。 第二單元《保護自己》是對一年級下學期《我在班級中》教學主題的延伸,通過美化教室,組織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評選班級的小明星,制作班級的黑板報等各種日常班級活動,感受班集體的可愛,進一步培養(yǎng)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第三單元教學主題是生命和環(huán)境教育,引導兒童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探究、評判、游戲、誦讀欣賞、討論、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在與自然的充分互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生命的美妙與神圣,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樂趣;從而使“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使我們生活的家園更加美好”內化為兒童自我的行為準則。

  第四單元《我是中國人》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區(qū)、家鄉(xiāng),從社區(qū)的設施、社區(qū)人,家鄉(xiāng)的食物、美景,家鄉(xiāng)的變化出發(fā),幫助兒童了解家鄉(xiāng),懂得鄰里相處的道理,激發(fā)兒童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初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tài)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摺⒅С终吆秃献髡�;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

  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顒釉O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xù)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lián)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當?shù)睾蛢和膶嶋H,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jù)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jù)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xù)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jié)日慶�;顒拥认嘟Y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xiàn)綜合教育效益。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你們每天來學校上學,你對學校的哪個地方最熟悉

  (有的說操場,有的說教室,有的說門口)

  1.引導同學們說說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處?

  2.講故事《桌椅的對話》,進行愛護課桌椅的教育。

  3.認識班牌,體會班級牌的作用。

  4.找一找,除了這的班級所在的教室外,還有哪些教室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教室里有什么?

  課間活動

  二、指導看書第10、11頁

  書中的小朋友也在參觀自己的校園,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學校有哪些場所?(引導學生看圖說說)

  三、遇到下列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1.粉筆哪里領?

  2.作業(yè)本送到哪里去?

  3.受傷了怎么辦?

  4.到哪里可以借球?

  以上4個問題留在下節(jié)課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帶著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參觀學校

  老師帶著同學們,邊講解邊參觀整個學校。參觀完畢,回答以上4個問題。

  二、配對游戲

  1.教師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準備空白小紙條事先制成“校園里所有的場所”及“各種場所可能從事的活動紙條。

  2.教師發(fā)下空白小紙條,請學生寫下名字后收回。

  3.有教師依序分別抽取三種紙條并念出抽到的“某小朋友”在校園里的“某某場所”做“某種活動”。

  4.若配對的.結果不正確,則請該同學說出正確的活動與場所。

  5.若該同學無法回答,則請其他同學回答。

  6.教師:學校里有各種師生活動及學習的場所,要正確地認識和利用,才能發(fā)揮它們的功能和效能。

  三、課后:

  通過探察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了自己的學校,產生了對自己學校的熱愛之情。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和途徑了解我國的海陸疆域,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會看中國地圖,知道圖例、比例尺的含義,嘗試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出實際距離。

  3、通過地圖和生活實例了解我國的行政區(qū)劃,知道省級行政單位在祖國版圖上的大體位置。

  4、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準備:

  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生:課前通過多種途徑調查了解祖國有多大。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導入學習

  聽兒童歌曲《祖國有多大》。

  問:祖國有多大?

  看祖國的地圖,它像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來感受一下,祖國到底有多大。

  二、計算比較,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活動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國邊界線的漫長。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戲,出發(fā)前,先來看看要走的“路線”。(學會看圖例,認識國界和海岸線。)

  2、開始旅行吧!從哪里出發(fā)?(了解家鄉(xiāng)浙江在我國的哪邊,復習地圖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祖國的行政區(qū)劃,并結合地圖,了解祖國的四至點(祖國的最南邊、最西邊、最北邊、最東邊分別在哪)。

  4、計算:沿祖國大陸的邊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時間?

  通過這樣的計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動二、調查比較,體會面積之廣

  1、結合浙江地圖,比較本地與浙江的面積。

  2、結合中國地圖,比較浙江與中國的面積。

  3、結合世界地圖,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面積。

  比較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說點什么?

  三、了解行政區(qū)劃,進一步感受祖國的遼闊。

  1、讀讀書中的小資料,了解行政區(qū)劃。

  2、結合地圖,了解首都、省級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圖例。

  四、模擬旅游,充分感受祖國幅員遼闊。

  1、說說自己小組準備去哪旅游。

  2、小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況。

  3、匯報交流:

  (1)路程。(嘗試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通過路途遙遠感受祖國的遼闊。)

 �。�2)溫差。(通過南北溫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3)時差。(通過東西時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五、總結升華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9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懂得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美德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一演體會隨便打饒別人是不好的行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誠實和為別人喝彩是美德。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當別人休息時你應該怎樣做?

  二、板書課題

  三、學習新課

  1.演一演,議一議。

 �。�1)別人休息時,你走進樓道``````

  (2)公共場所看電視時``````

 �。�3)遇到殘疾人時``````

  (4)當別人和你一起出游時``````

 �。�5)填寫采訪記錄單,交流匯報。

  2.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如果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1)裁判沒看見,我抄個近道?你會抄個近道嗎?

 �。�2)有個縫兒,你會偷著看嗎?

 �。�3)多找了一元錢```````你會把多找的`錢拿走嗎?

  (4)這是誰弄的?你會向老師說不知道嗎?

  說說你的真實想法。

  小節(jié):誠實守信是美德。

  3.找一找,講一講�!白稣\實的孩子”

  4.演一演,在生活中我們能這樣做嗎?

 �。�1)打碎玻璃之后```

 �。�2)出租車司機在車上撿到手機送還失主```

  四、練一練

  1.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

  2.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你會怎么做?

  五、小結:誠實和為別人喝彩是美德。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在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地圖冊等資料,對祖國的遼闊國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認識,從中發(fā)展對祖國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重難點:

  對祖國的遼闊國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認識,從中發(fā)展對祖國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小朋友們,你知道火車的速度嗎?你知道飛機的速度嗎?你知道祖國的東西、南北有多少距離嗎?請自學P8

  2、83頁,同桌之間可以交流。

  二、討論:

 �。ǎ保┩瓿缮厦娴娜蝿眨ǎ玻┪覈膰劣卸啻螅�

 �。ǎ常┪覀儑易铋L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師:我們大多數(shù)小朋友是漢族,你知道我國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什么民族嗎?一共有多少個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學生先自學P84-86交流

  四、歌曲欣賞:《愛我中華》

  五、小結

  師:我們國家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們大家團結了,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繁榮富強。

  課后小結:通過資料的搜集,討論和交流,產生以偉大祖國為榮的思想感情,同時立志長大后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

  教學反思:

  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是《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共同的家”這一教學活動的設置正是在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祖國遼闊國土有個初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愛國的自豪感和親切感。教完之后,我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課堂組織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了解中國幅員遼闊這一特點。為完成此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J知地圖,感知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找到我國東西南北的極端點,再告知相關數(shù)據(jù),讓他們自己動手計算距離,最后得出結論,從南至北假設步行需110天,讓學生感受祖國之大。

 �。ǘ﹦�(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通過想象表演感受南北溫差之大,從而明確中國幅員遼闊

 �。ㄈ⒏枨ぐl(fā),以《大中國》這首歌激發(fā)學生情感,強化認識。如果按照步驟穩(wěn)步落實,學生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要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來吸引他們融入課堂。課前我讓孩子準備全家福課堂向大家做介紹,并通過親自計算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誠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高,課堂較為混亂。雖然課前做了認真準備,但是對于課堂依然預設不足,在應對課堂突發(fā)情況顯得捉襟見肘,另外,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指令不夠明確,計劃不夠周密,導致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

  二、活動設計要更加合理有效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計算不行時間時忽略了孩子實際的計算能力導致有不少學生沒能算出來,另外這個活動沒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不少學生表現(xiàn)很平淡。還有在學生表演環(huán)節(jié),由于準備不足,學生無從下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這節(jié)課給我?guī)硪欢ǖ慕涷灲逃枺覍⒃诮窈笃飞鐚W科教學中不斷探索。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1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分析

  本班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yǎng)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xiàn)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xiàn)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ㄒ唬┣楦袘B(tài)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ㄈ┲R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ㄋ模┻^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體現(xiàn)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fā)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

  區(qū)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五、進度安排

  1 預備周

  2 讓我想想 2課時

  3 相信自己 3課時

  4 學習、生活有計劃2課時

  5 手拉手 2課時

  6 爺爺奶奶,你們好3課時

  7 幫幫殘疾人2課時

  8 我發(fā)現(xiàn) 3課時

  9 我也做研究1課時

  10我們的科學小組 2課時

  11可愛的祖國3課時

  12國旗國旗真美麗 2課時 13敬禮,人民英雄 2課時 14我在長大 3課時 15努力才會有收獲 2課時 16

  17——18豐收會 3復習 課時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訪問身邊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重點:

  感受他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喝的水是什么地方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什么地方來的?我們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來的嗎?

  學生討論,體驗沒有工人、農民等勞動人民的勞動,我們的生活就會遇到問題。

  學生再討論,有多少人在為我們默默地做著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來水廠的工人都停止了勞動,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假如

  欣賞:《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

  二、辯論“農民工進城,雖然給城市帶來了方便,但也給常識帶來了麻煩�!�

  小喇叭P49

  三、師:既然有這么都人在為我們服務,那么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學生先根據(jù)圖P50,51上的情景說一說,再開展討論。

  四、小結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我們知道,社會上有許多人都在為我們服務,我們在接受服務的同時也要為他們著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記住列寧的一句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課后小結:通過故事和討論,學生體會到社會上的勞動著都是在為我們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回顧與反思:

  從教學目標看,我自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因為課前同學們大部分能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和訪問身邊的勞動者。這既是學生學習新課的課前準備,又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備課,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學生方面看,應該說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高漲的,是主動參與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結構不合理,對事件的分析、判斷能力差,雖然大部分同學能感受到勞動者的勞動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體會自已的成長離不開他們,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但針對“理發(fā)師給我理發(fā)不是為了別人方便,而是為了自己賺錢”展開辯論時,同學只停留在判斷是非的水平,還不能往縱深的測度去判定,因此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點是本節(jié)課的缺陷。

  從老師方面看,備這一節(jié)課,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換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換血”,改得面目全非,腦海里不斷的設想上課時這樣上,學生可能會怎樣,那樣上學生可能會怎樣,哪樣上才最簡單,最舒服。教學思路確定以后,又反復地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點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課堂上,我腦海里只留下活動目標,而拋棄了活動教案以讓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傾聽學生聲音,時刻觀注學生的動態(tài),以便隨時調整教學,強化教學的針對性,促使教學具有實效性。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3

  學習目標:

  1、學會發(fā)現(xiàn)并能自己設想外出活動時可能遇到的麻煩。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處理外出活動中常見的困難,并對處理方法作出。

  3、學習制定外出計劃,能有效預防外出時可能出現(xiàn)的麻煩。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并會處理外出時可能遇到的麻煩。

  課前準備:了解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計劃表若干、“外出小錦囊”表若干(這兩項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精靈樹、彩色紙片、下大雨的聲音素材、“麻煩大會診”的盒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外出麻煩大會診

  1、T:(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麻煩大會診”的盒子)小朋友們,每一個人都會碰到大大

  小小的麻煩,就像書上的這位小朋友,你們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麻煩嗎?(指名說)是啊,天天外出參加假日小隊活動,可是一不小心把腳扭傷了,多麻煩呀。那么,你們在外出時遇到過什么麻煩嗎?快寫在你們的彩色紙片上,讓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解決吧!

  學生在彩色紙片上寫下自己外出時遇到的麻煩,教師巡視。寫完后,將紙片投進“麻煩大會診”的盒子中。(也有學生可能在自己的外出經歷中發(fā)現(xiàn)不了麻煩或者沒有外出經歷,可以引導他們想一想父母外出時遇到過哪些麻煩,或者沒有外出機會是不是父母擔心外出會遇到一些麻煩呢。)

  2、T: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外出時都遇到了哪些麻煩事兒。(教師隨機將盒子中的“麻煩”發(fā)給每個組)

  3、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手中拿到的“麻煩”。(初步鼓勵學生敢說、愿說)如果出現(xiàn)一樣的麻煩,可以給它們歸類。

  二、“小精靈”就是我自己

  1、T:外出活動時我們可能會遇到這么多的麻煩,真讓人不愉快。讓我們將“麻煩大會診”中的麻煩交到助人為樂又聰明伶俐的“小精靈”手中吧,讓它們我們,為遭遇麻煩的小朋友想想辦法�!靶【`”到底是誰呢?想知道嗎?請手拿麻煩的“小精靈”舉起你手中的“麻煩”�。ㄈ嗯e起手中的“麻煩”)其實啊,助人為樂又聰明伶俐的“小精靈”就是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難題,想想辦法吧。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手中的“麻煩”的解決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讓學生說:先說“麻煩”,再說解決“麻煩”的方法。(教師板書)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評一評他的辦法好不好。如果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補充。(如果前面已將“麻煩”歸類,這里也可以給方法歸類,將解決同一“麻煩”的方法歸為一類,再評出最好的辦法。)

  教師隨機給說得好的學生貼上“小精靈”標志。

  4、T:“小精靈”想的辦法真不錯。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外出時雖然會碰上這樣那樣的麻煩,但只要我們保持冷靜,動動小腦筋,就能把它們解決了。這里老師要送給小朋友們一首兒歌,它告訴大家如何解決外出時遇到的.麻煩。趕快一起來讀一讀吧!

  兒歌:外出時,遇麻煩。

  東西忘,天氣變。

  人未到,乘錯車。

  小朋友,別著急。

  小精靈,來幫忙。

  要冷靜,動腦筋,

  麻煩事,跑光光。

  第二課時

  一、課本劇表演

  1、T:上一節(jié)課,小朋友們解決了很多外出時碰到的麻煩,那都是在麻煩出現(xiàn)以后再想出辦法解決的�,F(xiàn)在我們來看一個課本劇表演,課本劇中的主人公也遇到了麻煩,可是麻煩出現(xiàn)以后一下子也想不出辦法解決。怎么回事呢?

  2、表演課本劇。(事先已準備好的,故事附后)

  3、T:哎呀,他們的麻煩還真不少呢!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他們在遇到麻煩時,心情是怎樣的?(指名說)現(xiàn)在我們來采訪采訪故事里的主人公,聽他們說一說當時的心情。(教師作采訪狀)

  4、T:聽了他們的話,小精靈們趕快替他們想想有什么辦法解決這些麻煩嗎?(學生自由說)

  如有學生說到應事先聽一聽天氣預報,教師隨即引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麻煩出現(xiàn)之前就將它解決了”。

  二、制定“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計劃

  1、T:這個雙休日啊,胖胖熊和他的同學們也要組織“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了,他請小朋友們幫忙制定一個活動計劃,上面要寫明活動時間、地點、路線、參加活動的人員、活動的目的和活動的�;顒永镆紤]到外出可能遇到的麻煩,并事先作好防備工作。小組內要明確分工,人人都要出謀劃策。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計劃,教師針對性地指導、檢查學生的活動計劃。

  3、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制定好的活動計劃,四人小組派代表作解說。

  三、制作“外出小錦囊”

  1、T:遇到麻煩后,沉著應對很重要,在事發(fā)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預防麻煩也很重要。你們針對“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麻煩,想一想預防的辦法。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ㄊ孪认蛲瑢W確認時間和地點,以防有人遲到或找錯地方;事先查看天氣預報,以防天氣變化;事先設計好幾條交通線路,記住各站的名稱,以防公交車乘錯戰(zhàn)或坐過頭等。)

  3、學生自由發(fā)言,應對麻煩的策略,歸納出外出小錦囊。

  4、學生將“外出小錦囊”帖在“精靈樹”上,全班分享。

  課本劇故事:

  丁丁和小伙伴們約好星期六去爬山,順便收集一些葉子做標本。星期六早上,天氣晴朗,陽光很燦爛,丁丁高高興興地背著包和小伙伴來到山腳,開始爬山了。哪知早上還好好的天氣到了中午卻已是烏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雨就要來了,可是丁丁他們才爬到半山腰,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一會兒黃豆大的雨鋪天蓋地地灑下來,眨眼間丁丁他們都被淋得濕透了,他們誰也沒有帶傘,只能找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暫時躲一躲。雨勢稍微小了一點,他們就急著往山下趕,結果丁丁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衣服褲子上都是泥水,丁丁又冷又急,傷心地嗚嗚哭起來。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三、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四、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成長,你們愛自己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家。

  (二)認識自己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己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ㄈ┠闶裁磿r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ㄋ模┯屑腋杏X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己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己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關愛下成長的。

 �。ㄎ澹┪覑畚壹�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己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己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ㄆ撸┮舱勎业臒⿶�。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成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己談談與父母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ò耍┬〗Y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5

  教材分析

 �。ㄒ唬┍菊n內容結構分析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4個具體活動:教材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公物,它們?yōu)槲覀兊纳钐峁┝四男┓奖恪?幅照片從教室到公園,從公用電話亭到樹林,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人們使用公物的場景。之后,小精靈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公物。

  “說一說”引導學生體會公物被損壞后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情感。

  “議一議”通過對一系列常見的行為進行辨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

  “調查”和“說一說”是一項課外實踐活動。

  1.調查身邊的公用設施是否完好無損,并記錄下來。

  2.交流調查的結果,并提出保護公用設施的建議。

  “做一做”是讓學生在前面調查和交流公用使用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愛護公物的行動計劃,并要求學生堅持經常。通過這樣持續(xù)的、長期的活動,幫助學生把內在的良好品質轉化為外在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供大家使用的,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在孩子們中間,不愛惜公物或破壞公物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尤其是低年級 的學生,對于愛護公共財物的問題更缺乏清楚的認識。因此,讓學生體驗感悟愛護公物,并幫助學生將良好的道德認識內化為生活中自覺的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和重 要的。

  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要搜集大量的公用物品的圖片、音像資料等感性材料,以便充實到活動實施過程中去。

  2.在了解“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 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同學正在干什么,他們正在使用哪些公共財物?以此作為活動的導入。當學生提到:教室的 課桌椅是公物,可以幫助自己舒適的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整個教室,明確門窗、玻璃、黑板、粉筆等教室內的東西,包括學校范圍內供師生使用的.所有共用 物品都是公物,都給大家的生活、學習提供了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提示的幾種公物不能完全涵蓋“公物”的含義,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 實際經驗,說說還知道那些公物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教師還可將圖片或者音像資料穿插在活動中出示,引導學生認識身邊更多的公物,

  讓他們了解國家的森林。草原,街上的樹木花草都屬于公務的范疇,給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健康的環(huán)境工學生對公物建立了感性的、豐富的認識之后,才能更好 地激發(fā)他們觀察生活關注周圍環(huán)境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地、積極地丁愉快地。全身心地投人到活動中去。

  3.引導學生通過模擬表演、觀看錄像片或者直接看圖等方式充分體會當公物被損壞了,影響人們正常生活一時那種沮喪、無奈的心情。從這個角度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思想感情。

  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讓學生站起來不用課桌寫幾個字”類似這樣的小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感知公物是供大家使用的,大家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了。

  活動概述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教育學生“愛護公物”,本活動就是依據(jù)以上要求設置的,在引導學生愛護公物,遵守社會公德,做高素質、講文明的公民。公共財物 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而二年級的學生對于什么是公物還沒有明確的、深刻的認識,但是他們并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經歷,并且時時刻刻都在享受著公物提供的種種方 便。因此,本活動設計從低年級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充分體會公物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從而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4個具體活動:

  教材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公物,它們?yōu)槲覀兊纳钐峁┝四男┓奖恪?幅照片從教室到公園,從公用電話亭到樹林,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人們使用公物的場景。之后,小精靈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公物。

  “說一說” 引導學生體會公物被損壞后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情感。

  “議一議” 通過對一系列常見的行為進行辨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

  “調查” 和“說一說” 是一項課外實踐活動:

  1.調查身邊的公用設施是否完好無損,并記錄下來。

  2.交流調查的結果,并提出保護公用設施的建議。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哪些物品是公共財物。

  (二)能力目標

  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要自覺愛護,不損壞。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要自覺愛護,不損壞。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共財物嗎?

  學生:(略)

  老師: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什么是公共財物。(過渡)

  【講授新課】

  一、公共財物(板書)

  老師:同學們,大家先打開課本第五十六頁,我們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是什么?

  學生:(略)

  老師:圖上畫的是兩個同學在課桌上寫字、公園的健身設施、公用電話和森林等,像這些都是公共財物,它們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供大家使用的。這回大家明白了嗎?

  學生:(略)

  老師:你還知道哪些是公共財物呢?給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公共花壇”、“游樂設施”、“休閑椅”、“垃圾桶”、“廣告牌、車站牌”等。)

  老師:在生活中,像路燈、井蓋、隔離欄以及我們身邊的教室、玻璃、黑板等都是公共財物,那么公共財物都有什么用呢?我們通過下面幾個場景來說一說。(過渡)

  二、公共財物的作用(板書)

  老師:我們打開課本第五十七頁,我們看一看圖片中展示了哪些情況?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發(fā)生這些情況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分組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路燈保證了大家夜晚行車的安全,井蓋可以防止我們掉進井里,公用洗手間可以方便我們洗,指示牌告訴大家怎樣走路,它們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公物如果被損壞了,不僅不方便,甚至還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公共財物,對不對?

  學生:(略)

  (還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其它公共財物都有什么作用,老師做補充。)

  老師:既然公共財物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的方便,我們就應該愛護它們,讓它們?yōu)槲覀兊纳罡玫姆⻊铡#ㄟ^渡)

  三、愛護公共財物(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五十八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同學在做什么?他們的做法好嗎?大家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不愛護公物的表現(xiàn),大家還見過哪些不愛護公物的行為呢?

  學生:(略)

 �。ǹ勺屚瑢W們欣賞視頻“不破壞公物”、“不亂涂亂畫”;圖片“被破壞的公共設施”、“不愛護公共財物”、“不要損害公物”、“打完電話不掛”、“公共設施被破壞”、“公用電話被損壞”、“破壞公物”等。)

  老師:那我們該怎樣愛護我們的公物呢?大家討論一下,說一說。

  學生:(略)

 �。ㄗ屚瑢W們欣賞視頻“愛護公用設施”;圖片“愛護公共設施”、“愛護公物(一)”、“愛護公物(二)”、“保護公物”、“要愛護公物”等;還可給同學 們講“教室里的大合唱”、“七十五套課桌椅”、“為保護國家財產而獻身的向秀麗”、“學會正確使用公共設施”等,詳見文本資源。)

  老師:大家現(xiàn)在知道該怎樣保護公共財物了嗎?

  學生:(略)

  老師:下面大家把自己課前做的調查(所在社區(qū)有哪些公用設施,哪些被破壞了,哪些是完好的,記錄下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略)

  老師:大家對于愛護公用設施有什么好的建議呢?一起討論說說吧!

  學生:(略)

  老師:我希望大家能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愛護公物的行動計劃,堅持做下去,讓公物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了解了一些公共財物及其作用,并知道了公共財物是公家和集體的財產,應自覺愛護,不損壞;激發(fā)了同學們愛護公物的情感。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教案09-24

品德與生活教案06-21

《品德與生活》教案優(yōu)秀08-17

《品德與生活》教案最新10-10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5篇02-04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5篇)09-17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合集15篇)08-05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通用15篇)10-16

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9-16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生活》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

  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課前準備:

  1、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

  2、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

  3、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學設計:

  表格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明確家庭的含義

  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學習表述方式

  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讓全班同學了解我的家人

  總結,進行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教育 介紹自己家里人

  看老師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

  小組介紹自己家人情況

  請同學到前邊介紹,其他同學看照片聽

  和老師共同總結本課的收獲 1、結合發(fā)言情況進行指導、總結

  2、結合照片進行介紹

  3、老師巡視指導

  4、老師指導并對說的好的同學給與表揚

  5、進行愛家人教育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

  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

  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

  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

  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

  板書:工作愛好習慣

 �。▽W生對老師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猜一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既了解了老師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師的家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介紹家人的方法。)

  (二)介紹自己的家人

  1、談話:你們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紹給同學們?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家人的情況介紹給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大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請她給介紹一下。

  2、小組介紹(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像聽故事一樣,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況;同時在語言表述上,互相指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組選舉一位介紹最好的同學到前邊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老師對介紹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能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介紹就已經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語言流暢的.進行介紹,這更是高水平的展現(xiàn)。教師適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獲得的將是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題目為我的一家人。一個題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紹我的家人對于小朋友來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孩子們都想讓別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展示給大家。所以,課堂教學氣氛很活躍。但對一年級同學來說有條理的講述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的講述起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另外,老師對學生語言表述的指導也很重要。上好這節(jié)課,不僅能達到品德與生活方面的訓練,也能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不同的親人有不同的稱呼方式。

  2、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進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重點: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每人準備一張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如全家旅游、過生日、爺爺教自己種花;火種別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條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錄像帶來。

  3、水彩筆

  老師準備:

  1、畫圖紙若干。

  2、老師準備一個家庭生活錄音故事

  教學設計:

  表格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學習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

  2、了解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稱呼

  3、講家庭故事 1、小組間互相說說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兒歌練習、補充內容后,小組搶答練習

  2、請老家在外地的同學說說地方稱呼。

  3、請同學講家庭故事。看同學帶來的錄像帶,把自己帶來的照片貼在書上,小組間講講照片或畫片后面的故事。 1、教師出示家庭成員表對同學的回答進行指導

  2、和大家一起學習,并進行小結

  3、聽同學講故事,看錄像,對講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的家人,誰還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還有哪些親人?(請一個三代人同住的同學來介紹)

  2、問:你們家有這么多人,你能說出家人之間的關系嗎?(自己家人的情況是學生最熟悉的,從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入手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新的學習內容,而且減少理解的難度。)

  3、揭示課題:我的一家人

  二、學習新課

  1、老師展示有長輩頭像的家庭成員表�?幢恚约盒÷曊f說家人之間如何稱呼,怎樣稱呼最有禮貌?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2、出示兒歌,大家回答�!盃敔斒前职值陌职郑棠淌前职值膵寢專牙咽菋寢尩膵寢�,姥爺是媽媽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進行搶答練習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補充練習“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媽媽的什么?……

  3、把學生提到的內容,合在一起,小組間進行搶答練習。通過小組間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熟悉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4、老師知道我們班許多同學老家都在外省市,誰能用老家話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稱呼家里的親人的?

  5、老師小結:不同地區(qū),又不同的稱呼方式,或同一個稱呼,發(fā)音卻不相同,所以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與自己習慣稱呼不同的同學。

  6、在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都會發(fā)生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人難忘的故事。誰愿意給大家講講你家的故事?請同學到前邊講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師播放班上某位同學帶來的家庭生活錄像帶,全班同學欣賞。

  8、放《可愛的家庭》歌曲,把自己準備的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貼在書上。

  9、在小組間講講自家的故事,同時放輕音樂

  三、小結:進行愛家庭教育。

  教學反思:

  本課以親親一家人為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熟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增進家人的親切感;通過講家人的故事,拉進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距離,使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本課在教學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樣教學。小組討論、小組搶答、地方稱呼、看家庭錄像、講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

  探究活動

  介紹自己的家人

  探究目的:

  進一步認識了解自己的家人,訓練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探究內容及形式;

  1、觀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

  2、同桌互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3、在活動課上介紹自己的家人。

  4、重點請外省的學生用老家的話介紹自己的家人,老師注意解釋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目標)

  1.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3、喜歡集體生活,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合作與參與中體驗快樂。

  學情分析:

  游戲是大家玩的,要學會與大家共同分享。并通過游戲來不斷完善游戲規(guī)則,交流游戲經驗,共享游戲快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式:活動化教學

  教學重點: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教學關鍵:喜歡集體生活,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合作與參與中體驗快樂。

  教學程序:(寫清課前準備、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介紹游戲

  大家都喜歡做游戲嗎?做過哪些游戲呢?那么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和我共同做一個游戲,這個游戲是我自己編的,叫做頭頂氣球游戲,你們愿意一起玩嗎?

  2.宣布規(guī)則

  3.游戲開始

  4.小記者采訪。

  5、同學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嗎?你愿意和誰一起玩呢?能告訴大家為什么嗎?

  二、各小組設計和編排游戲

  三、匯報自己編排的游戲

  1.介紹自編游戲

  2.做游戲

  3.修改游戲

  四、

  談一談你剛才和伙伴們玩游戲時的心情。

  先試玩游戲,再根據(jù)情況進行修改。

  家庭作業(yè):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自編的游戲。

  板書設計:

  好玩游戲自己編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為學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2、進而體會到老師的愛,知道從小就要尊敬老師。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2、活動中體會到老師的愛。

  教學過程:

  一、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活動一:認識老師

  1、觀察“說說我的老師”中的兩幅圖。圖中介紹了哪些老師,這些老師怎么樣。

  2、討論:說說看,給我們上課的是哪些老師?我喜歡……

  3、觀察:“老師,您真好”中的三幅圖,說說圖上的老師好在哪里。

  4、討論:你有這樣的老師嗎?說說看。

  活動二:采訪老師

  1、誰采訪了教過你的老師?起來說一說他們吧!

  生匯報、師補充孩子說到老師的資料如學歷、平時的工作表現(xiàn),展示老師取得的一些成績、證書,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對這些老師的了解。

  2、除了教過你的,你還認識、采訪了哪些老師?生匯報,師補充一些老師的簡單資料如照片等。

  3、他們沒教過你,你是怎樣認識這些老師的?

  4、你還想認識哪些老師?你想通過什么途徑認識他?(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介紹自己的老師給自己認識,到學校的園丁譜查看老師的信息,去辦公室采訪老師等)。

  二、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1、交流:“老師的一天”師:每當星期一來臨的時候,老師就開始了一周忙碌的生活,你知道老師每天都在做什么嗎?(讓學生邊看課本40頁插圖,邊回憶老師的一天。)

  2、出示自己一天的工作情況記錄。(每天幾節(jié)課,改多少作業(yè),處理多少事等。)

  3、討論:你覺得老師的工作怎樣,為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教師介紹其他老師、校長、教導主任等所承擔的工作,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工作盡管不同,但都很辛苦的`道理。

  活動三:觀察老師

  1、觀察畫面,說說老師為什么有白發(fā)了?學生明白老師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工作的內容很多。

  2、討論:說說自己的班主任每天是怎么工作的。你認為還有哪些老師的工作也很辛苦,為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即可談教自己課的老師,還可談其它的老師,甚至校長、教導主任等。

  活動四:學會愛老師

  1、開展“我為老師爭光彩”的活動。先討論:我們要怎樣做,老師才會笑得更開心呢?我們的老師這么愛我們,我們該怎么做呢?(不惹老師生氣、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唱首歌、畫幅畫……),并做一做送給老師的小禮物。

  2、觀察“和老師下棋”“玩,我是小老師”兩幅圖畫。說說你想和大朋友一起干什么?

  3、做游戲,說悄悄話。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同桌互相說,一人扮演老師,一人扮演同學,“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訴“老師”。

  三、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課下仔細觀察老師一天的工作,記錄下老師為我們做的工作。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儀表整潔在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保持手、臉、牙、頭發(fā)等身體各部位的整潔。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清潔手、臉、牙、頭發(fā)等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教學難點:教會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并在活動后及時整理自己,保持整潔。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

 �。ǎ保┱n前通知愿意為大家示范的孩子自帶洗漱用具,教師也可以略準備。

 �。ǎ玻⿲W生課前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保持清潔?

  2、教學器材:

 �。ǎ保┐艓А断词指琛�、《洗澡歌》、《清潔環(huán)境歌》、《刷牙歌》。

 �。ǎ玻┕獗P——VCD《花仙子》

  (3)圖片、獎品、掛圖(刷牙示意圖)

  3、教學課件:

 �。�1)牙防錦囊游戲——愛牙樂園

  (2)你想把“整潔兒童”花送給誰?

  (3)怎樣才能做個整潔的孩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1、播放VCD《花仙子》,請學生看一看,比一比,VCD里的兒童整潔嗎?自己整潔嗎?仔細觀察頭發(fā)、牙齒、臉、衣服、鞋等是否干凈整齊。學生看到VCD里整潔兒童的形象,健康、活潑、積極向上。再相互討論評價一下自己今天看起來整潔嗎?從哪兒看出整潔還是不整潔的?從而看出整潔要看頭發(fā)、牙齒、臉、衣服、鞋等是否整齊、干凈。有穿衣鏡的學校,可讓學生都去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更為實際,學生也更有興趣。

  2、怎樣保持整潔的外表呢?說一說、做一做,學生邊匯報邊演示,教師邊演示課件,再播放刷牙歌、洗手歌、洗澡歌!課件內容即教材45頁所示圖畫,要做個整潔的孩子,就要每天做到刷牙、洗臉、洗手、洗腳、衣著整潔。經常做到理發(fā)、洗澡、換衣服、洗頭等。

 �。�1)學生一邊隨著《刷牙歌》的歌詞要求作出刷牙的動作、技巧要領,一邊欣賞動聽的音樂。全體學生參與此活動。

 �。�2)學生一邊聽《洗手歌》的歌詞要求作出洗手的動作、技巧要領,一邊欣賞動聽的音樂。體驗洗手的快樂。全體學生參與此活動。請3名學生到前面帶領其他學生做。

 �。�3)播放《洗澡歌》,學生邊做動作邊唱歌!課堂是活躍動態(tài)的。同時學生學會洗澡的動作技巧。

  3、游戲:愛牙樂園,尋找健康的牙齒。播放課件。學生使用鼠標點擊“愛牙樂園”里的健康牙齒,及使牙齒健康的牙刷、牙膏、牙線、牙醫(yī)等圖案,圖案做“放大鏡”處理,點擊該處即放大,再點擊即復原。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保護牙齒需刷牙的道理。

  4、提問:游戲或運動后把自己的手弄臟了怎么辦呢?及時洗手,不讓細菌在手上過長時間的停留。隨時隨地保持清潔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也才能處處受歡迎。

  5、活動:出示課件:“你想把整潔兒童花送給誰?”學生用鼠標點擊課件(教材46-47頁圖片)中整潔的兒童,小紅花即飛過去,掛在他(她)們的胸前。而點擊不整潔的兒童,小紅花飛過去又飛回來,不能掛在他(她)們的胸前。意在告訴學生只有整潔的'兒童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6、教學生衛(wèi)生三部曲(播放磁帶《夢境大審判》——小胖)讓學生聽故事,提問:“衛(wèi)生三部曲是什么?”勸誡學生不要像故事中的小胖一樣。要學習整潔的孩子,做到“常常洗手、天天洗澡、處處打掃、洗手洗澡要用有除菌效果的香皂!”即“衛(wèi)生三部曲”。

  7、夸夸班里的整潔兒童!發(fā)獎章!音樂:“拉勾勾”。教師與學生交朋友�?偨Y:愛整潔的人是受歡迎的人!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喜歡和小伙伴交往,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

  2、嘗試處理在與伙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初步體會與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愛、公平,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教學重點:

  嘗試處理在與伙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難點:

  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課前準備:

  教師:授課教師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學生:小伙伴的資料或照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提問:放學后,節(jié)假日里你都和誰一起活動?(指名說一說)

  2、談話:在課外和你一起活動的小朋友我們把他們叫做小伙伴。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我們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板書:我和小伙伴

  二、說說小伙伴,體會和小伙伴交往的快樂

  1、教師投影出示像片講自己和朋友間的小故事。

  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們和小伙伴之間的故事吧。

  2、指名學生來講。(投影出示學生所帶照片和書中典型圖片)

  3、提問:如果沒有伙伴將會什么感覺?心情會怎樣?

  4、: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樂。朋友多快樂多。

  三、活動:該怎么辦?

  1、請一小組同學到講臺上選一樣教師提前準備好的一些小東西。(有學生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出現(xiàn)了幾名同學同時選擇一件東西。

  2、提問這一小組同學:大家說說該怎么辦?

  3、提問全體學生:說一說、那種方法合理?那種大家滿意?

  過渡:剛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后解決的比較滿意�,F(xiàn)在還有一名同學也遇到類似問題,大家?guī)退朕k法,看怎么解決那個問題。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件。學生討論。指名說一說。

  板書:大讓小輪流玩猜拳一起玩

  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組討論:該怎么辦?

  指名到講臺前表演一下。

  5、:許多同學想到將大的讓給別人。提到最多的詞也是謙讓。最后不管是吃大的還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興。這就是謙讓的結果�;ハ嘀t讓,想到別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樂。

  四、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

  1、討論:你們小組聽誰的?(投影出示插圖)

  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解決的?

  2、:在許多人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大家要商量解決。

  板書:商量解決

  五、犯了錯誤怎么辦?

  1、想一想:不認錯有什么不好?那個小朋友說的好?(投影出示插圖。)

  指名到前邊表演一下。

  板書:勇于認錯

  2、: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樂。如果在相處中遇到問題,一定要解決好。不論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論什么問題,不僅要想到自己還要想到別人。這樣,大家才能相處愉快。

  探究活動目的:

  通過誠實的.測驗考查學生的誠實品質,引導學生認識欺騙行為是有害的,也是必定會暴露的。

  探究步驟:

  1、教師在活動前舉行一次簡單的小測驗(可以是教學活動中安排的聽寫測驗或其它測驗)。教師閱卷評分但不在卷面上做任何記錄,閱卷情況另行記錄。

  2、活動開始,教師將試卷發(fā)還學生,公布正確答案,要求學生對照標準答案自行打分(教師可暫時離開現(xiàn)場)。

  3、學生自行打分后的卷子交給教師。教師核對原閱卷記錄,檢查學生是否有私自修改試卷的現(xiàn)象。

  4、教師,說明本次測驗的真正目的是考查同學們的誠實情況,隨即將考查的結果予以公布,表揚誠實的同學,闡明作假的危害,教育學生懂得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最終總是會暴露的。

  提示:

  1、本次活動的主題及內容事先不要泄漏。

  2、如果全班同學無一更改,對班集體給予高度,此次活動仍是有意義的。

  3、對更改試卷的學生不點名批評,也不個別談話,促使其在活動中自己形成正確的認識。

 �。ɑ顒樱╅_辯論會

  一、出示題目

  1、班里舉行智力比賽,許多同學得了獎,小東沒有得獎�;氐郊遥职謫査锚劻藳]有,他應該怎么說?

  2、小剛和小朋友一起在街心公園做游戲,他不小心碰倒了一棵新栽的小樹苗,居委會李奶奶問起這件事,并說碰倒小樹是要罰款的,小剛應該怎樣說?

  二、小組中交流討論。

  三、以小組為單位表演。

  四、全班交流:

  為什么要說實話?

  五、:

  說謊話害人害己,我們從小就要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6

  小學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xiàn)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欲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guī)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xiàn)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fā)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顒右贤�、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而現(xiàn)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fā)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tài)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xiàn)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 情感與態(tài)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 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單元各主題重點難點

  本冊共4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愛在我身邊》、《保護自己》、《我是中國人》、《我長大了》。

  第一單元《愛在我身邊》共 3 課,定位在“與大師交朋友”,試圖讓大師成為兒童成長歷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大師的童年,了解大師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師等一系列圍繞大師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

  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方面發(fā)展,并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xiàn)階段的成長和發(fā)展中來。 第二單元《保護自己》是對一年級下學期《我在班級中》教學主題的延伸,通過美化教室,組織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評選班級的小明星,制作班級的黑板報等各種日常班級活動,感受班集體的可愛,進一步培養(yǎng)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第三單元教學主題是生命和環(huán)境教育,引導兒童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探究、評判、游戲、誦讀欣賞、討論、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在與自然的充分互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生命的美妙與神圣,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樂趣;從而使“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使我們生活的家園更加美好”內化為兒童自我的行為準則。

  第四單元《我是中國人》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區(qū)、家鄉(xiāng),從社區(qū)的設施、社區(qū)人,家鄉(xiāng)的食物、美景,家鄉(xiāng)的變化出發(fā),幫助兒童了解家鄉(xiāng),懂得鄰里相處的道理,激發(fā)兒童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初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tài)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摺⒅С终吆秃献髡�;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

  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顒釉O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xù)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lián)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當?shù)睾蛢和膶嶋H,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jù)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jù)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xù)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jié)日慶�;顒拥认嘟Y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xiàn)綜合教育效益。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你們每天來學校上學,你對學校的哪個地方最熟悉

  (有的說操場,有的說教室,有的說門口)

  1.引導同學們說說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處?

  2.講故事《桌椅的對話》,進行愛護課桌椅的教育。

  3.認識班牌,體會班級牌的作用。

  4.找一找,除了這的班級所在的教室外,還有哪些教室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教室里有什么?

  課間活動

  二、指導看書第10、11頁

  書中的小朋友也在參觀自己的校園,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學校有哪些場所?(引導學生看圖說說)

  三、遇到下列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1.粉筆哪里領?

  2.作業(yè)本送到哪里去?

  3.受傷了怎么辦?

  4.到哪里可以借球?

  以上4個問題留在下節(jié)課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帶著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參觀學校

  老師帶著同學們,邊講解邊參觀整個學校。參觀完畢,回答以上4個問題。

  二、配對游戲

  1.教師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準備空白小紙條事先制成“校園里所有的場所”及“各種場所可能從事的活動紙條。

  2.教師發(fā)下空白小紙條,請學生寫下名字后收回。

  3.有教師依序分別抽取三種紙條并念出抽到的“某小朋友”在校園里的“某某場所”做“某種活動”。

  4.若配對的.結果不正確,則請該同學說出正確的活動與場所。

  5.若該同學無法回答,則請其他同學回答。

  6.教師:學校里有各種師生活動及學習的場所,要正確地認識和利用,才能發(fā)揮它們的功能和效能。

  三、課后:

  通過探察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了自己的學校,產生了對自己學校的熱愛之情。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和途徑了解我國的海陸疆域,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會看中國地圖,知道圖例、比例尺的含義,嘗試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出實際距離。

  3、通過地圖和生活實例了解我國的行政區(qū)劃,知道省級行政單位在祖國版圖上的大體位置。

  4、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準備:

  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生:課前通過多種途徑調查了解祖國有多大。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導入學習

  聽兒童歌曲《祖國有多大》。

  問:祖國有多大?

  看祖國的地圖,它像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來感受一下,祖國到底有多大。

  二、計算比較,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活動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國邊界線的漫長。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戲,出發(fā)前,先來看看要走的“路線”。(學會看圖例,認識國界和海岸線。)

  2、開始旅行吧!從哪里出發(fā)?(了解家鄉(xiāng)浙江在我國的哪邊,復習地圖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祖國的行政區(qū)劃,并結合地圖,了解祖國的四至點(祖國的最南邊、最西邊、最北邊、最東邊分別在哪)。

  4、計算:沿祖國大陸的邊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時間?

  通過這樣的計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動二、調查比較,體會面積之廣

  1、結合浙江地圖,比較本地與浙江的面積。

  2、結合中國地圖,比較浙江與中國的面積。

  3、結合世界地圖,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面積。

  比較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說點什么?

  三、了解行政區(qū)劃,進一步感受祖國的遼闊。

  1、讀讀書中的小資料,了解行政區(qū)劃。

  2、結合地圖,了解首都、省級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圖例。

  四、模擬旅游,充分感受祖國幅員遼闊。

  1、說說自己小組準備去哪旅游。

  2、小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況。

  3、匯報交流:

  (1)路程。(嘗試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通過路途遙遠感受祖國的遼闊。)

 �。�2)溫差。(通過南北溫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3)時差。(通過東西時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五、總結升華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9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懂得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美德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一演體會隨便打饒別人是不好的行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誠實和為別人喝彩是美德。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當別人休息時你應該怎樣做?

  二、板書課題

  三、學習新課

  1.演一演,議一議。

 �。�1)別人休息時,你走進樓道``````

  (2)公共場所看電視時``````

 �。�3)遇到殘疾人時``````

  (4)當別人和你一起出游時``````

 �。�5)填寫采訪記錄單,交流匯報。

  2.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如果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1)裁判沒看見,我抄個近道?你會抄個近道嗎?

 �。�2)有個縫兒,你會偷著看嗎?

 �。�3)多找了一元錢```````你會把多找的`錢拿走嗎?

  (4)這是誰弄的?你會向老師說不知道嗎?

  說說你的真實想法。

  小節(jié):誠實守信是美德。

  3.找一找,講一講�!白稣\實的孩子”

  4.演一演,在生活中我們能這樣做嗎?

 �。�1)打碎玻璃之后```

 �。�2)出租車司機在車上撿到手機送還失主```

  四、練一練

  1.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

  2.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你會怎么做?

  五、小結:誠實和為別人喝彩是美德。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在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地圖冊等資料,對祖國的遼闊國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認識,從中發(fā)展對祖國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重難點:

  對祖國的遼闊國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認識,從中發(fā)展對祖國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小朋友們,你知道火車的速度嗎?你知道飛機的速度嗎?你知道祖國的東西、南北有多少距離嗎?請自學P8

  2、83頁,同桌之間可以交流。

  二、討論:

 �。ǎ保┩瓿缮厦娴娜蝿眨ǎ玻┪覈膰劣卸啻螅�

 �。ǎ常┪覀儑易铋L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師:我們大多數(shù)小朋友是漢族,你知道我國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什么民族嗎?一共有多少個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學生先自學P84-86交流

  四、歌曲欣賞:《愛我中華》

  五、小結

  師:我們國家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們大家團結了,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繁榮富強。

  課后小結:通過資料的搜集,討論和交流,產生以偉大祖國為榮的思想感情,同時立志長大后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

  教學反思:

  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是《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共同的家”這一教學活動的設置正是在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祖國遼闊國土有個初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愛國的自豪感和親切感。教完之后,我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課堂組織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了解中國幅員遼闊這一特點。為完成此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J知地圖,感知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找到我國東西南北的極端點,再告知相關數(shù)據(jù),讓他們自己動手計算距離,最后得出結論,從南至北假設步行需110天,讓學生感受祖國之大。

 �。ǘ﹦�(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通過想象表演感受南北溫差之大,從而明確中國幅員遼闊

 �。ㄈ⒏枨ぐl(fā),以《大中國》這首歌激發(fā)學生情感,強化認識。如果按照步驟穩(wěn)步落實,學生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要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來吸引他們融入課堂。課前我讓孩子準備全家福課堂向大家做介紹,并通過親自計算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誠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高,課堂較為混亂。雖然課前做了認真準備,但是對于課堂依然預設不足,在應對課堂突發(fā)情況顯得捉襟見肘,另外,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指令不夠明確,計劃不夠周密,導致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

  二、活動設計要更加合理有效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計算不行時間時忽略了孩子實際的計算能力導致有不少學生沒能算出來,另外這個活動沒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不少學生表現(xiàn)很平淡。還有在學生表演環(huán)節(jié),由于準備不足,學生無從下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這節(jié)課給我?guī)硪欢ǖ慕涷灲逃枺覍⒃诮窈笃飞鐚W科教學中不斷探索。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1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分析

  本班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yǎng)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xiàn)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xiàn)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ㄒ唬┣楦袘B(tài)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ㄈ┲R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ㄋ模┻^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體現(xiàn)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fā)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

  區(qū)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五、進度安排

  1 預備周

  2 讓我想想 2課時

  3 相信自己 3課時

  4 學習、生活有計劃2課時

  5 手拉手 2課時

  6 爺爺奶奶,你們好3課時

  7 幫幫殘疾人2課時

  8 我發(fā)現(xiàn) 3課時

  9 我也做研究1課時

  10我們的科學小組 2課時

  11可愛的祖國3課時

  12國旗國旗真美麗 2課時 13敬禮,人民英雄 2課時 14我在長大 3課時 15努力才會有收獲 2課時 16

  17——18豐收會 3復習 課時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訪問身邊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重點:

  感受他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喝的水是什么地方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什么地方來的?我們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來的嗎?

  學生討論,體驗沒有工人、農民等勞動人民的勞動,我們的生活就會遇到問題。

  學生再討論,有多少人在為我們默默地做著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來水廠的工人都停止了勞動,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假如

  欣賞:《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

  二、辯論“農民工進城,雖然給城市帶來了方便,但也給常識帶來了麻煩�!�

  小喇叭P49

  三、師:既然有這么都人在為我們服務,那么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學生先根據(jù)圖P50,51上的情景說一說,再開展討論。

  四、小結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我們知道,社會上有許多人都在為我們服務,我們在接受服務的同時也要為他們著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記住列寧的一句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課后小結:通過故事和討論,學生體會到社會上的勞動著都是在為我們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回顧與反思:

  從教學目標看,我自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因為課前同學們大部分能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和訪問身邊的勞動者。這既是學生學習新課的課前準備,又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備課,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學生方面看,應該說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高漲的,是主動參與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結構不合理,對事件的分析、判斷能力差,雖然大部分同學能感受到勞動者的勞動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體會自已的成長離不開他們,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但針對“理發(fā)師給我理發(fā)不是為了別人方便,而是為了自己賺錢”展開辯論時,同學只停留在判斷是非的水平,還不能往縱深的測度去判定,因此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點是本節(jié)課的缺陷。

  從老師方面看,備這一節(jié)課,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換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換血”,改得面目全非,腦海里不斷的設想上課時這樣上,學生可能會怎樣,那樣上學生可能會怎樣,哪樣上才最簡單,最舒服。教學思路確定以后,又反復地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點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課堂上,我腦海里只留下活動目標,而拋棄了活動教案以讓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傾聽學生聲音,時刻觀注學生的動態(tài),以便隨時調整教學,強化教學的針對性,促使教學具有實效性。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3

  學習目標:

  1、學會發(fā)現(xiàn)并能自己設想外出活動時可能遇到的麻煩。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處理外出活動中常見的困難,并對處理方法作出。

  3、學習制定外出計劃,能有效預防外出時可能出現(xiàn)的麻煩。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并會處理外出時可能遇到的麻煩。

  課前準備:了解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計劃表若干、“外出小錦囊”表若干(這兩項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精靈樹、彩色紙片、下大雨的聲音素材、“麻煩大會診”的盒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外出麻煩大會診

  1、T:(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麻煩大會診”的盒子)小朋友們,每一個人都會碰到大大

  小小的麻煩,就像書上的這位小朋友,你們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麻煩嗎?(指名說)是啊,天天外出參加假日小隊活動,可是一不小心把腳扭傷了,多麻煩呀。那么,你們在外出時遇到過什么麻煩嗎?快寫在你們的彩色紙片上,讓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解決吧!

  學生在彩色紙片上寫下自己外出時遇到的麻煩,教師巡視。寫完后,將紙片投進“麻煩大會診”的盒子中。(也有學生可能在自己的外出經歷中發(fā)現(xiàn)不了麻煩或者沒有外出經歷,可以引導他們想一想父母外出時遇到過哪些麻煩,或者沒有外出機會是不是父母擔心外出會遇到一些麻煩呢。)

  2、T: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外出時都遇到了哪些麻煩事兒。(教師隨機將盒子中的“麻煩”發(fā)給每個組)

  3、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手中拿到的“麻煩”。(初步鼓勵學生敢說、愿說)如果出現(xiàn)一樣的麻煩,可以給它們歸類。

  二、“小精靈”就是我自己

  1、T:外出活動時我們可能會遇到這么多的麻煩,真讓人不愉快。讓我們將“麻煩大會診”中的麻煩交到助人為樂又聰明伶俐的“小精靈”手中吧,讓它們我們,為遭遇麻煩的小朋友想想辦法�!靶【`”到底是誰呢?想知道嗎?請手拿麻煩的“小精靈”舉起你手中的“麻煩”�。ㄈ嗯e起手中的“麻煩”)其實啊,助人為樂又聰明伶俐的“小精靈”就是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難題,想想辦法吧。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手中的“麻煩”的解決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讓學生說:先說“麻煩”,再說解決“麻煩”的方法。(教師板書)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評一評他的辦法好不好。如果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補充。(如果前面已將“麻煩”歸類,這里也可以給方法歸類,將解決同一“麻煩”的方法歸為一類,再評出最好的辦法。)

  教師隨機給說得好的學生貼上“小精靈”標志。

  4、T:“小精靈”想的辦法真不錯。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外出時雖然會碰上這樣那樣的麻煩,但只要我們保持冷靜,動動小腦筋,就能把它們解決了。這里老師要送給小朋友們一首兒歌,它告訴大家如何解決外出時遇到的.麻煩。趕快一起來讀一讀吧!

  兒歌:外出時,遇麻煩。

  東西忘,天氣變。

  人未到,乘錯車。

  小朋友,別著急。

  小精靈,來幫忙。

  要冷靜,動腦筋,

  麻煩事,跑光光。

  第二課時

  一、課本劇表演

  1、T:上一節(jié)課,小朋友們解決了很多外出時碰到的麻煩,那都是在麻煩出現(xiàn)以后再想出辦法解決的�,F(xiàn)在我們來看一個課本劇表演,課本劇中的主人公也遇到了麻煩,可是麻煩出現(xiàn)以后一下子也想不出辦法解決。怎么回事呢?

  2、表演課本劇。(事先已準備好的,故事附后)

  3、T:哎呀,他們的麻煩還真不少呢!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他們在遇到麻煩時,心情是怎樣的?(指名說)現(xiàn)在我們來采訪采訪故事里的主人公,聽他們說一說當時的心情。(教師作采訪狀)

  4、T:聽了他們的話,小精靈們趕快替他們想想有什么辦法解決這些麻煩嗎?(學生自由說)

  如有學生說到應事先聽一聽天氣預報,教師隨即引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麻煩出現(xiàn)之前就將它解決了”。

  二、制定“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計劃

  1、T:這個雙休日啊,胖胖熊和他的同學們也要組織“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了,他請小朋友們幫忙制定一個活動計劃,上面要寫明活動時間、地點、路線、參加活動的人員、活動的目的和活動的�;顒永镆紤]到外出可能遇到的麻煩,并事先作好防備工作。小組內要明確分工,人人都要出謀劃策。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計劃,教師針對性地指導、檢查學生的活動計劃。

  3、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制定好的活動計劃,四人小組派代表作解說。

  三、制作“外出小錦囊”

  1、T:遇到麻煩后,沉著應對很重要,在事發(fā)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預防麻煩也很重要。你們針對“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麻煩,想一想預防的辦法。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ㄊ孪认蛲瑢W確認時間和地點,以防有人遲到或找錯地方;事先查看天氣預報,以防天氣變化;事先設計好幾條交通線路,記住各站的名稱,以防公交車乘錯戰(zhàn)或坐過頭等。)

  3、學生自由發(fā)言,應對麻煩的策略,歸納出外出小錦囊。

  4、學生將“外出小錦囊”帖在“精靈樹”上,全班分享。

  課本劇故事:

  丁丁和小伙伴們約好星期六去爬山,順便收集一些葉子做標本。星期六早上,天氣晴朗,陽光很燦爛,丁丁高高興興地背著包和小伙伴來到山腳,開始爬山了。哪知早上還好好的天氣到了中午卻已是烏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雨就要來了,可是丁丁他們才爬到半山腰,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一會兒黃豆大的雨鋪天蓋地地灑下來,眨眼間丁丁他們都被淋得濕透了,他們誰也沒有帶傘,只能找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暫時躲一躲。雨勢稍微小了一點,他們就急著往山下趕,結果丁丁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衣服褲子上都是泥水,丁丁又冷又急,傷心地嗚嗚哭起來。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三、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四、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成長,你們愛自己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家。

  (二)認識自己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己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ㄈ┠闶裁磿r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ㄋ模┯屑腋杏X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己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己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關愛下成長的。

 �。ㄎ澹┪覑畚壹�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己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己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ㄆ撸┮舱勎业臒⿶�。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成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己談談與父母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ò耍┬〗Y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品德與生活》的教案15

  教材分析

 �。ㄒ唬┍菊n內容結構分析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4個具體活動:教材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公物,它們?yōu)槲覀兊纳钐峁┝四男┓奖恪?幅照片從教室到公園,從公用電話亭到樹林,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人們使用公物的場景。之后,小精靈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公物。

  “說一說”引導學生體會公物被損壞后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情感。

  “議一議”通過對一系列常見的行為進行辨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

  “調查”和“說一說”是一項課外實踐活動。

  1.調查身邊的公用設施是否完好無損,并記錄下來。

  2.交流調查的結果,并提出保護公用設施的建議。

  “做一做”是讓學生在前面調查和交流公用使用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愛護公物的行動計劃,并要求學生堅持經常。通過這樣持續(xù)的、長期的活動,幫助學生把內在的良好品質轉化為外在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供大家使用的,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在孩子們中間,不愛惜公物或破壞公物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尤其是低年級 的學生,對于愛護公共財物的問題更缺乏清楚的認識。因此,讓學生體驗感悟愛護公物,并幫助學生將良好的道德認識內化為生活中自覺的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和重 要的。

  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要搜集大量的公用物品的圖片、音像資料等感性材料,以便充實到活動實施過程中去。

  2.在了解“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 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同學正在干什么,他們正在使用哪些公共財物?以此作為活動的導入。當學生提到:教室的 課桌椅是公物,可以幫助自己舒適的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整個教室,明確門窗、玻璃、黑板、粉筆等教室內的東西,包括學校范圍內供師生使用的.所有共用 物品都是公物,都給大家的生活、學習提供了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提示的幾種公物不能完全涵蓋“公物”的含義,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 實際經驗,說說還知道那些公物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教師還可將圖片或者音像資料穿插在活動中出示,引導學生認識身邊更多的公物,

  讓他們了解國家的森林。草原,街上的樹木花草都屬于公務的范疇,給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健康的環(huán)境工學生對公物建立了感性的、豐富的認識之后,才能更好 地激發(fā)他們觀察生活關注周圍環(huán)境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地、積極地丁愉快地。全身心地投人到活動中去。

  3.引導學生通過模擬表演、觀看錄像片或者直接看圖等方式充分體會當公物被損壞了,影響人們正常生活一時那種沮喪、無奈的心情。從這個角度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思想感情。

  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讓學生站起來不用課桌寫幾個字”類似這樣的小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感知公物是供大家使用的,大家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了。

  活動概述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教育學生“愛護公物”,本活動就是依據(jù)以上要求設置的,在引導學生愛護公物,遵守社會公德,做高素質、講文明的公民。公共財物 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而二年級的學生對于什么是公物還沒有明確的、深刻的認識,但是他們并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經歷,并且時時刻刻都在享受著公物提供的種種方 便。因此,本活動設計從低年級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充分體會公物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從而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4個具體活動:

  教材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公物,它們?yōu)槲覀兊纳钐峁┝四男┓奖恪?幅照片從教室到公園,從公用電話亭到樹林,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人們使用公物的場景。之后,小精靈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公物。

  “說一說” 引導學生體會公物被損壞后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情感。

  “議一議” 通過對一系列常見的行為進行辨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

  “調查” 和“說一說” 是一項課外實踐活動:

  1.調查身邊的公用設施是否完好無損,并記錄下來。

  2.交流調查的結果,并提出保護公用設施的建議。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哪些物品是公共財物。

  (二)能力目標

  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要自覺愛護,不損壞。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公共財物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要自覺愛護,不損壞。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共財物嗎?

  學生:(略)

  老師: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什么是公共財物。(過渡)

  【講授新課】

  一、公共財物(板書)

  老師:同學們,大家先打開課本第五十六頁,我們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是什么?

  學生:(略)

  老師:圖上畫的是兩個同學在課桌上寫字、公園的健身設施、公用電話和森林等,像這些都是公共財物,它們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是供大家使用的。這回大家明白了嗎?

  學生:(略)

  老師:你還知道哪些是公共財物呢?給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公共花壇”、“游樂設施”、“休閑椅”、“垃圾桶”、“廣告牌、車站牌”等。)

  老師:在生活中,像路燈、井蓋、隔離欄以及我們身邊的教室、玻璃、黑板等都是公共財物,那么公共財物都有什么用呢?我們通過下面幾個場景來說一說。(過渡)

  二、公共財物的作用(板書)

  老師:我們打開課本第五十七頁,我們看一看圖片中展示了哪些情況?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發(fā)生這些情況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分組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路燈保證了大家夜晚行車的安全,井蓋可以防止我們掉進井里,公用洗手間可以方便我們洗,指示牌告訴大家怎樣走路,它們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公物如果被損壞了,不僅不方便,甚至還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公共財物,對不對?

  學生:(略)

  (還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其它公共財物都有什么作用,老師做補充。)

  老師:既然公共財物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的方便,我們就應該愛護它們,讓它們?yōu)槲覀兊纳罡玫姆⻊铡#ㄟ^渡)

  三、愛護公共財物(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五十八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同學在做什么?他們的做法好嗎?大家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不愛護公物的表現(xiàn),大家還見過哪些不愛護公物的行為呢?

  學生:(略)

 �。ǹ勺屚瑢W們欣賞視頻“不破壞公物”、“不亂涂亂畫”;圖片“被破壞的公共設施”、“不愛護公共財物”、“不要損害公物”、“打完電話不掛”、“公共設施被破壞”、“公用電話被損壞”、“破壞公物”等。)

  老師:那我們該怎樣愛護我們的公物呢?大家討論一下,說一說。

  學生:(略)

 �。ㄗ屚瑢W們欣賞視頻“愛護公用設施”;圖片“愛護公共設施”、“愛護公物(一)”、“愛護公物(二)”、“保護公物”、“要愛護公物”等;還可給同學 們講“教室里的大合唱”、“七十五套課桌椅”、“為保護國家財產而獻身的向秀麗”、“學會正確使用公共設施”等,詳見文本資源。)

  老師:大家現(xiàn)在知道該怎樣保護公共財物了嗎?

  學生:(略)

  老師:下面大家把自己課前做的調查(所在社區(qū)有哪些公用設施,哪些被破壞了,哪些是完好的,記錄下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略)

  老師:大家對于愛護公用設施有什么好的建議呢?一起討論說說吧!

  學生:(略)

  老師:我希望大家能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愛護公物的行動計劃,堅持做下去,讓公物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了解了一些公共財物及其作用,并知道了公共財物是公家和集體的財產,應自覺愛護,不損壞;激發(fā)了同學們愛護公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