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10篇[熱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電路出了什么故障
1、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jīng)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jīng)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jié)廢電池),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huán)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huán)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薄⒂懻摚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ㄕ古_展示“電路檢測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
注意:
、 做好后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 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 數(shù)數(shù)本組的電路共出現(xiàn)了幾個故障。
5、交流、匯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jīng)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變化過程,并能正確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在實驗操作中,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觀察習慣。
3.樂于參與探究活動,在小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大表格一份、記錄表。
2.學具準備: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個托盤、記號筆等每組一份。記錄表每組2份、蕓豆、彈珠、紅豆若干。
教學過程:
一、出示兩瓶水,引起觀察興趣。
桌上的兩杯水一樣嗎?有氣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兒猜想:同樣大小的葡萄干放在兩杯水里會有什么反應呢?(教師表格記錄)
2.操作驗證,并記錄。
3.分享交流結果。
三、觀看視頻,總結提升。
1.觀看視頻,了解原理。
2.師幼小結:
原來這是因為當葡萄干沉入杯底時二氧化碳氣體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變輕浮到液面上來,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實驗,經(jīng)驗遷移。
讓我們一起來試試,仔細用眼睛觀察一下,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樣上下跳舞呢?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綠色的表格里。會跳舞打“√”,反之打“×”。
活動延伸:
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做一做這個實驗。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jīng)歷“猜測——驗證——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知識與能力:
了解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大小和輕重的關系:大小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重量相同時,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方法,研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驗、分析研究結果,“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大小、輕重有關”。
教學準備:
教師:水槽、木塊、石頭、玻璃片、天平、同重量不同體積的物體、小刀等。
學生:第一組材料:木塊、土豆、泡沫塑料、蠟燭、橡皮泥、曲別針、石頭、抹布等。
第二組材料:同體積不同重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沉浮
1.觀察現(xiàn)象;將木塊,石頭,玻璃片放入水中,會是什么現(xiàn)象?
2.提出問題;看到這些現(xiàn)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3.揭示課題今天我門就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研究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板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收集事實推測探究
1.(出示更多的物體)師:大家先猜測一下,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再把它放入水中觀察.把推測正確的放成一堆,把推測錯誤的放成一堆.
2.學生分組活動,填寫實驗報告單.
3匯報小組是怎么操作的,有沒有猜測錯誤的?你們是根據(jù)什么猜測的?
4.師:還有什么疑問嗎?(或者是討論物體的沉浮與什么有關呢?
三、觀察事實,實驗證明
1.師:物體的沉浮到底與什么有關呢?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利用上一組材料來進行再次研究,你們小組認為物體的沉浮與大小有關系,就請將物體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看看沉浮有沒有規(guī)律,能得到什么結論;如果你們小組認為物體的'沉浮與輕重有關系,就請將物體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觀察沉浮有沒有規(guī)律,又能得到什么結論。
2.學生分組活動。
3.匯報(引導學生根據(jù)事實說話):你們小組研究的是哪一個問題?觀察到的是什么樣的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4.師:剛才我們用大小不同、輕重也不同的物體看不出物體的沉浮與什么有關系。假如我們用輕重相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看它的大小對物體的沉浮有沒有影響時,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5.教師演示輕重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的沉浮情況。
、俳處熝菔痉Q物體的輕重,然后將物體從大到小排列,最后點名讓學生猜測物體的沉浮情況。
、趲煵僮鲗嶒,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塾懻摚何矬w的沉浮和大小有關嗎?(改:什么情況下有關系?)
、埽狠p重相同時,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板書)
6.師:物體的沉浮和輕重有沒有關系呢?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怎樣進行研究呢?
7.教師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材料,學生以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8.匯報: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板書)
9.投影片出示4個問題
討論:
、傥矬w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
②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畚覀冇幂p重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對沉浮的影響,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④我們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的輕重對沉浮的影響,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四、全課,拓展延伸
1.你感覺這節(jié)課自己和同伴的表現(xiàn)如何?有什么收獲?
2.關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你還有什么問題?還想研究些什么呢?
。▽W生可能談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不能改變?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呢?)
3.以小組實驗材料。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種子的外形、顏色、結構及如何變成芽。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記錄的能力。
3.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重 點:種子如何變成芽。
難 點:讓學生了解種子變成芽的過程。
教 具:蠶豆、毛豆、玉米、稻谷、麥的種子、放大鏡、鑷子; 事先教師播種花苗。
方 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如果老師問一粒種子種進土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大家怎樣回答?會發(fā)芽、會長高、會開花、會結果 …… 很好。但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們認識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實、數(shù)據(jù)來說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實際種植一株植物,堅持觀察、記錄,最后通過分析研究觀察記 錄,用事實數(shù)據(jù)科學、準確地說明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觀察種子
1. 觀察與描述鳳仙花種子的外形特征。
2. 觀察與描述其他種子的外形特征。
3. 為什么外形不同的.種子都會發(fā)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師或學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學生觀察鳳仙花、黃豆、小麥、玉米等四種種子(或其他種子)的內(nèi)部結構。
6. 討論和交流四種種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說說鳳仙花種子和哪些種子相似。
三、播種活動
1. 討論和交流“如何播種”:播在哪里、怎樣播種、種多深、怎樣澆水。
2. 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進行結構化的板書: 播種地點 播種方法 播種深度 種子方向 澆水方式 …… 花盆中 戳個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濕潤
3. 自主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播種,并做好標記。
4. 教師提供教材中的播種方法,并讓學生按方法進行播種,做好標記。
5. 教師要求:對兩種不同播種方法的種子發(fā)芽情況進行課外觀察。 (以小組為單位在花盆里播種,在盆上做上本組的標記,放在學校由各組同學輪流管理,每個學生帶種子回家根據(jù)自己的選擇情況地栽或盆栽)。
6. 預測種子在一周內(nèi)的變化。
7. 在科學文件夾上記錄播種的日期。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
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體的各部分;學會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體驗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認知。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認識到植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對植物“身體”的組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植物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1、(出示課件小茶壺):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
小茶壺是有幾部分組成的?
。▔厣w、壺身、壺嘴、壺把)
2、(出示課件):這只小的身體是由哪幾部
分組成的?
(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六條腿)
3、師:那么,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今天我
們就來研究植物的“身體”。
。ò鍟n題:植物的身體)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
2、學生談觀察后的.體會,認識到植物世界的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
3、教師出示課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們已知的大約有30多萬種。
4、去戶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1)觀察前要想好觀察什么,觀察時要認真、細致。
。2)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要按一定的順序,別忘了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注意保護好植物。
2、教師出示實物:辣椒的植株,讓學生觀察,提醒學生觀察時要認真、仔細。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暾闹参,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組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問題:
。1)植物的身體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
。2)指說各個部分。
。3)小組討論植物身體的構成。
師小結:這棵辣椒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你還見過那些植物具有這六種器官?
4、教師出示其它綠色植物的圖片,師:對,(出示課件):像向日葵、鳳仙花、辣椒、蘋果樹這樣的植物,它們
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板書)
5、師: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成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這六部分構成的呢?
6、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7、匯報結果。
8、教師小結:常見植物的“身體”一般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這六個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時間可同時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別出現(xiàn),不能同時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沒有根、莖、或不開花、不結果。這需要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觀察。
。ń處煶鍪咎μ\、蕨類植物圖片)
苔蘚植物有兩個器官,分別是:莖,葉。
蕨類植物有三個器官,分別是:根,莖,葉。 藻類植物有一個器官,無根,莖,葉的分化。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9、今天我們了解了植物的身體結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討論、交流)
10、教師小結:植物可以給人類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環(huán)境,為人類呼吸提供氧氣等,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離不開植物,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課后拓展
1、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你感覺自己表現(xiàn)如何?
2、課后制定一份觀察計劃,繼續(xù)對植物進行研究。 板書設計:
1、植物的身體
根 莖 葉 花 果實種子 第四課時 植物的根和莖
教學目標:
1. 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yǎng)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nèi)、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nèi)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yǎng)分,莖把水和養(yǎng)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yǎng)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xiàn)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nèi)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nèi)的水蒸發(fā)?
。3)設計實驗證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養(yǎng)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jù)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說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兩課用多種方法觀察花的基礎上,進一步經(jīng)歷按一定順序觀察,對雄蕊和雌蕊這樣更細小的物體進行專題觀察的過程。
2、有探究花的奧秘的欲望。樂于嘗試著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花的授粉條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chǎn)種子、繁殖生命的任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法表達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圖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實的成長過程。 教學重點: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學難點:了解花的果實和種子。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鑷子、白紙、油菜果實、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組探究用(無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蘿卜花等)。
2、顯微鏡2臺。
3、有關植物傳粉、受精的或掛圖。
4、初春有條件的學校在校園里種上幾株南瓜(或絲瓜等),讓科技小組或有興趣的同學做做人工授粉的對比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已經(jīng)觀察了油菜花,還認識了大自然各種各樣的花,知道許多植物會開花、結果?墒菍W?萍冀M的同學在南瓜棚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同樣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結了瓜,有的卻結不成瓜。蘋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開了花不結果或少結果的現(xiàn)象。這是怎么回事呢?學生根據(jù)原有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解釋。 這許多解釋哪些是正確的呢?我們還是仔細地觀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難觀察,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過觀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確的解釋呢?
(2)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師生共同歸納研究方法。 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的'各部分——花絲和花藥。 把花藥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紙上進行觀察。需要使用顯微鏡觀察的小組可以自行到講臺左側的實驗臺觀察。 再用放大鏡觀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頭。 用手輕觸柱頭,觀察柱頭是否有粘性。再將白紙上的花粉抖落在柱頭上,看看柱頭是否很容易將花粉粘住。 其他還有什么要研究的嗎?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這些構造特點與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有的花會結果,有的花不會結果?
(3)學生分組觀察、輕聲討論。
。4)全班研討。
。5)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適時展示蜜蜂傳播花粉圖和花的受精示意圖或有關。
。6)瀏覽課文:雄蕊產(chǎn)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油菜的花朵開始凋謝。提問:你還看到過其他昆蟲傳播花粉的現(xiàn)象嗎?植物還依靠哪些力量傳播花粉?
2、觀察油菜的果實和種子
(1)觀察油菜的果實。做一個游戲:分組按成長的順序把實物排列在紙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剛剛受精后的果實雛型。 (2)小心剝開油菜的果實,觀察油菜種子是怎樣排列的?數(shù)數(shù)角果莢里有多少粒種子,再數(shù)數(shù)一株油菜可能長多少個角果莢,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種子有多少?(3)說說為什么豌豆莢里有的豌豆很飽滿,有的卻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農(nóng)為了防止果樹不結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為什么?(2)科技組的同學課外要做一個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對比實驗,怎樣才能成功?(選未開花的雌南瓜花兩朵,分別用紙袋包扎好,不給于授粉的機會。待花開時,給其中一朵進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進行人工授粉,兩朵花繼續(xù)分別用紙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結果?)
三、作業(yè):
我來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戲。
板書設計:
2.3 花、果實和種子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觀察油菜的果實和種子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探索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
在“轉動的陀螺”活動中,我們重視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操作體驗,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fā)現(xiàn)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轉動這一現(xiàn)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xiàn)象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玩陀螺的愿望。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diào)動幼兒的已有認知經(jīng)驗,激活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fā)現(xiàn)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延伸,因為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許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幾個因素。教師的提問能激發(fā)幼兒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目標:
1.對物體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嘗試在探索和比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
準備:
1.直徑6厘米左右的紅色塑料圓片(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2.直徑6厘米左右的黃色塑料圓片(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在塑料片的偏離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3.牙簽(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2~3倍),棉簽,紙盒,吸管,記錄紙,筆。
4.打印漢字“轉動”。
過程:
一、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現(xiàn)象
1.出示漢字“轉動”,引出話題。
師:今天玩游戲前我先考考大家,這兩個是什么字?
師:看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xiàn)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2.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師: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xiàn)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錦江游樂園大轉盤等。
3.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會轉動的陀螺,不過今天的陀螺不是從商店里買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影響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師介紹材料,交代任務。
師:這里有許多牙簽,還有紅色和黃色的塑料片。請你嘗試用這兩片塑料片制作兩個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兩個陀螺在轉動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想一想讓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黃色陀螺比較難轉,紅色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牙簽在紅、黃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想用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你們?yōu)槭裁炊歼x擇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呢?
輔助性問題:
(1)紅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黃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二)轉動比賽
1.師:大家都選擇了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xiàn)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wěn)。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wěn)(或不穩(wěn))?
3.師:現(xiàn)在你們陀螺上的牙簽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wěn),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wěn)呢?
(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page_break]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wěn),有時轉得不穩(wěn)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塑料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秘密。這里還有紙盒和吸管,它們能變成陀螺玩具嗎?有什么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wěn)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qū)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8
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fā)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小燈泡壞了;
2.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說明:這是發(fā)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
2、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nèi)的液注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造。
2、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shù)字,并把刻度上的數(shù)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guī)定的意義,并愿意遵守這些規(guī)定。
【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與寫。
【教學難點】識讀零下溫度。
【教學準備】
小組:體溫計(1)、氣溫計(1)、水溫計(刻度范圍-20℃——110℃)(2)
全班: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20℃——110℃)
【教學過程】
一、比較水的溫度
1、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手觸摸過冷水和熱水嗎?有什么感覺?
2、出示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回答后指導: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
板書:溫度
講述:溫度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我們可以通過皮膚等觸覺器官感知、比較物體的冷熱情況。
3、師:我們再來感知一下,每個小組的桌上有四杯水(1號杯內(nèi)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nèi)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nèi)裝的是熱水)。大家一起安靜的來完成下列活動: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
4、匯報。(預設:4號杯的`水熱,1號杯的水冷;3號杯的水比2號杯的水冷。)
5、師:我們再來一次,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他們的冷熱。(預設:2號和3號杯的水溫度差不多,1號杯的水冷,4號杯的水熱)
6、師:同樣的四杯水,由于實驗順序不同,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板書:溫度計
二、觀察溫度計
1、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了解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分發(fā)溫度計,提示: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觀察溫度計,然后仔細觀察。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
3、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刻度、標記、數(shù)字等內(nèi)容,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出示:“使用溫度計前需要看清楚的問題(教材上P43的3個)”,這三個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如果沒有,再觀察一次。
5、學生對照問題,檢查自己是否都解決了。再觀察。
。ǜ鶕(jù)學生匯報時的情況,教師適當補充講完整:溫度計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產(chǎn)生的變化。放開手等一會兒再觀察。匯報交流。(預設: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開后一會,液面下降。)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1、師: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學生試讀
2、師: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例:“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
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出示:0℃ 37℃ —5℃ —10℃
。ù瞬糠纸處熆筛鶕(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調(diào)整。)
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diào):零下溫度自0℃往下,數(shù)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四、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現(xiàn)在請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參考P44圖)
。A設: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這樣幾種:俯視、仰視;從嘴里呼出的熱氣。)
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課后考慮一下如何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探究幫助瓶子“吃”進雞蛋的力量是什么,培養(yǎng)學生探究大氣壓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設疑引題。
出示“吃”進雞蛋的瓶子,學生思考:雞蛋是怎樣進去的`?
揭題:瓶子“吃”雞蛋。
2、瓶子“吃”雞蛋的設計和嘗試。
。1)學生討論:怎樣讓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雞蛋“吃”進去?
(2)學生自行設計活動。
。3)學生實施自己設計的活動。
3、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1)思考、討論:是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2)集體匯報,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己的想法和推斷。
(3):是天氣壓力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4、生活中的大氣壓。
。1)思考:還能在哪里找到幫助瓶子“吃”雞蛋的力量?
(2)小組交流,用學生帶來的材料或教師的材料動手實踐。
。3)全班交流,教師再可適當舉例。
5、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1)讓學生猜猜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2)學生實踐,親身經(jīng)歷墊板是否會掉下來。教師強調(diào)杯子內(nèi)不能留有氣泡。
。3)思考:墊板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6、。學生自評。
7、活動延伸。
學生思考:能否讓瓶子把“吃”進去的雞蛋再“吐”出來?
自行設計實踐,并要求在課外和家長一起讓瓶子“吃”進雞蛋,再來驗證自己設計的能否讓瓶子“吐”出雞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科學教案【精選】07-2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2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9-06